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是蜀汉忠臣还是反骨的战神-历史上的魏延及其之死

样雨慕初 2023-09-17 03:08:27

提到三国魏延总是有很多争论,今天就让我们揭开战神魏延的面具、看看他的历史事迹。

魏延—是蜀汉忠臣还是反骨的战神

魏延,字文长,荆州义阳人,他本是刘备部曲,所谓部曲就是私人的军队,魏延自荆州跟随刘备,入蜀时数有战功,被升为牙门将军。

说来奇怪,刘备走到哪里都能发掘武力90以上的武将,《三国志》说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魏延从一个亲兵崭露头角被提拔为将军,可见他行军打仗的本领确实不凡。

刘备打下益州后,自为汉中王,当时荆州由关羽坐镇,众人都以为保卫汉中的重责大任必定落在张飞身上,张飞心中也是这么想的,但刘备竟破格提拔魏延领汉中太守──

张飞:大哥,你想过俺的感受吗?

刘备做出这个决定时,惊动全军,魏延反倒是最镇定的一位,他坦然接受。

刘备问道:「文长,今日我将汉中交付于你,你意欲如何?」

魏延答道:「如果曹操举天下精兵前来,我替大王挡下他;如果曹操只派偏师十万兵马前来,我就替大王灭了他!」

魏延这番话豪气干云,诸将都被他的壮志给撼动;但魏延不是随便说说而已,他以「重门之计」镇守汉中,在各个重要关口、隘口设立防御工事,让原本地形险要的汉川地区更是固若金汤。

多年以后的兴势之战,即使刘备、魏延都不在了,王平、费祎仍旧使用「重门」的防守策略,凭兴势山地利之便,阻挡了曹爽十万大军的攻势──若非如此,后主刘禅未必能够这么安稳地坐在王位上──魏延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彷彿死后还是守护着主君托付给他的汉中。

诸葛亮主政后,对于魏延同样倚重,无论进攻或防守,文长都是代表性的大将。

230年,魏国大司马曹真大举伐蜀,张郃率军走子午道、司马懿领兵走汉水、另一只军队走斜谷,多路并进,但是遇上了连续大雨,曹军费了整整一个月也走不出子午道,最后只能撤退;记载中没有写到蜀汉御敌的经过,有可能如《三国志》所言,曹真选择还军,也有可能是汉中布署严密,逼退了曹魏大军。

曹真伐蜀无功而返,同年,魏延在进攻端反打了一波回去,这是他第一次独自统兵作战,诸葛亮镇守汉中,使魏延和吴懿西入羌中,与曹魏在南安郡(今甘肃省内)阳谿交战,此战魏延以少击多、大获全胜,击退了经验丰富、被羌胡敬为天神的雍州刺史郭淮。

常常听到有人说诸葛亮不肯重用魏延、甚至刻意压抑魏延,这并非事实,我们不妨看看孔明是如何「打压」魏延的:首先,身为丞相,诸葛亮特别设立了「丞相司马」这个职位给魏延,相当于丞相府的军事参谋,又封魏延督前部、领凉州刺史,不只如此,当魏延大破郭淮之后,孔明上表后主迁魏延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当时有假节殊荣的只有诸葛亮、李严、魏延三个人,这些都说明了一件事,孔明将魏延视为阵中最倚重的王牌(与其说两人有嫌隙,只是对北伐的立场不同罢了)!

231年,诸葛亮北伐与司马懿正面交锋,依《汉晋春秋》记载,魏延、高翔、吴班一举击溃魏军,斩敌三千人、获玄铠五千领,司马懿仅能自保回营。

这两场对曹魏的战役,都是蜀汉少有的胜仗,遗憾的是,魏延最光荣的时刻,就是现在,也只有现在了──

234年,诸葛亮北伐壮志未酬、病死军中,蜀汉退兵时引发一场内部乱斗,魏延因「叛乱」而死,夷三族。

《三国演义》说魏延有「反骨」,这当然只是小说家的创作,而《三国志》魏延本传中,对于此节的描写又有不少疑点,魏延之死可说是三国一大谜团。

征西大将军身亡之谜

凶手

《三国志?魏延传》明白写出了「仪遣马岱追斩之」,最后了结魏延性命的凶手就是马岱,这点毫无疑问。

不过,指使马岱下手的另有其人,马岱为马超族弟,尽管在演义或游戏中相当活跃,历史上却没有留下什么记载,他的地位根本无法和魏延相提并论,就算魏延真有造反的疑虑,马岱这样处置妥当吗?为什么不是将魏延交给后主发落呢?

我想幕后黑衣人是这样交代的:「千万不能让魏延逃回去,直接斩了他。」

这个心狠手辣的主谋不是别人,正是杨仪。

动机

前文已经分析过,魏延与诸葛亮并没有什么爱恨情仇,两人只是对北伐有不同的战略见解,魏延不曾踢倒孔明的续命灯、孔明也不致于设计陷害他,事实上魏延和杨仪才是真正的死对头。

杨仪才干敏达,受到刘备和诸葛亮器重,起初孔明以杨仪为丞相长史、以魏延为丞相司马,一文一武,偏偏两个都是心高气傲之人,性格水火不容,「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诸葛亮常常为此苦恼,但是又必须借重这两位的长才,只能尽量公平对待,希望能调解他们的关係。

然而,两人不但常常吵架、而且情况越演越烈,魏延有时忍不住拔剑相向,杨仪就抹着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告状,这时候多半是手腕柔软的费祎出来劝架、拉开两个屁孩,因为有费祎在,两人勉强能够相安无事、为国家效力。

当孔明逝世以后,情况变得不同了──这次不再像是小孩子吵架、而是争夺权位的恶斗。

手法

据《三国志?魏延传》所言,孔明临终前找来杨仪、费祎、姜维,交代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果魏延不听从命令,那就不必管他、直接退兵。于是杨仪请费祎前去试探魏延的口气,询问魏延有何打算。

「丞相逝世,但这里还有我在啊!难道因为一人之死就要放弃讨贼吗?」不出所料,魏延立刻吼叫起来。「况且我魏延什么身份,竟敢要我听杨仪的号令为他断后!」

魏延原本想留住费祎,费祎随口敷衍,他说长史杨仪并非掌管兵事,现在应该以魏延的布署为主,他愿意回头叫杨仪与将士听命,解决了这件事。

「不好!」眼看费祎远去,魏延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这两个人关係匪浅,如果他们执意退兵,藉此诬陷我,我根本没有办法证明是他们搞鬼啊!」

这个预感成真了,杨仪和费祎调动军队、准备撤退,魏延大怒,连忙号令退兵,抢在杨仪前头南下,并破坏沿途阁道,试图阻碍杨仪的军队,杨仪派人上表指控魏延造反、魏延也上表说杨仪造反,两封书信在同一日送到了成都,到底真相如何,就交给外表看似小孩、智慧却过于常人的名侦探来判断!

名侦探阿斗

「蒋琬叔叔,你觉得谁比较可疑呢?」后主问道。

「我想长史应该是无辜的。」

「董允叔叔,你觉得呢?」

「我相信长史。」

「那么凶手就是文长了。」后主拍拍桌子,轻松解决了这个案子。

在这场不公平的审判过后,文长只能面对哀伤的结局。

魏延引军向南退还,在南谷口驻军以待,杨仪则派出王平、马岱迎击,由于魏延的将士们都自知理亏,不敢交战、四散奔走,魏延见大势已去,想要逃往汉中,最后仍死于马岱刀下,尸首分离。

「笨蛋!这下你就不能为非作歹了吧!」杨仪一脚踏在魏延首级上,一边露出了大魔王般的笑声,那声音在荒郊听起来格外苍凉。

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三国志?魏延传》

凶手不只一个

以上情节皆出自《魏延传》,但除了表面上的内容,其中暗藏玄机:

首先,如果孔明临终前的嘱咐为真(这个命令是否属实也有疑问),魏延第一步确实做错了,因为他拒绝退兵,引发了后续事件,但这件事或许早在杨仪的计算之中。

「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原文用「揣」这个字,可见有试探之意,并不是以明确的书信命魏延断后,只是探问口风,魏延毕竟是武人,斗不过杨仪和费祎的心机,身为前锋的总督帅、当时军中第一号人物,他拒绝撤退、拒绝替杨仪断后倒也不意外。

当魏延出言「抗命」后,费祎便假意附和、同意军事交由魏延做主,他却溜回去与杨仪一同撤退,看到这里,我们大概知道这整个计画的主谋了,魏延的死并不是一场意外,甚至可以说是杨仪与费祎设计的谋杀。

虽然魏延背着「反叛」之名而死,但陈寿撰写《魏延传》时也在字里行间透露许多讯息,他说魏延根本无意向北叛逃、而是往南撤退,为的只是想除掉杨仪而已,虽然平日诸将与他不合,但大家早已认定魏延是能够接任孔明北伐大业的人才,一切线索都指向魏延是被陷害的──杨仪与费祎,正好就是诸葛亮、魏延死后有机会掌权、有机会获得最大好处的得利者。

《三国志?后主传》曰:「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延败走;斩延首,仪率诸军还成都。」

再看看《后主传》,这段文字连「反叛」都没有写到,直接说是双方争权、相互攻打,其实这才是最真实的记载,也是当时成都接收到的状况。

总结归纳「征西大将军魏延之死」全案,杨仪是首谋,费祎是帮凶,马岱是操刀的刽子手,还有搞不清楚状况(或者知道状况却保持沉默)推动这一切发生的共犯结构,包括后主、蒋琬、董允、吴懿、王平等人。

最后一个人

各位观众,看到这里,你猜到最后一个害死魏延的凶手了吗?

还有一人,我将这个人物放在压轴是有原因的,或许你猜到了,或许你还没有想到,这起事件会发生,当然与他有关──

文长……虽然很残酷,但是问题在你身上啊!

魏延「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他这个高傲的臭脾气,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唯有杨仪不肯退让,故两人时常争吵,但不只是杨仪,其他人对于魏延恐怕也没有什么好感。

以篮球运动比喻,魏延大概就像那种单打无敌的明星球员,他的球技无庸置疑,但生性桀骜不驯,生气时会拿刀威胁队友、还会朝着教练咆哮,简单来说就是个不定时炸弹。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前文提及过,诸葛亮并非不用魏延,只是不采纳他分兵进攻、相会于潼关的战略(没提到走子午谷,子午谷之计出于《魏略》,未必可信),而孔明没有答应的理由并不难想像,北伐最怕粮草不济,若使魏延分兵进攻,势必得另辟粮道,这对蜀汉来说根本难以负担。

当然,说书人自承是武侯粉丝,以上只是个人意见,其实孔明北伐的战略是对是错倒不是重点,总教练自有大局的考量,魏延也可以在作战会议上提出意见,但教练不用他的战术,他就批评教练没胆识、叹息自己没办法发挥所长,这实在有点白目了。

老话一句,性格决定命运,魏延的个性造就了最后的悲剧──

不过,这就是魏延,这就是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魏文长;直到今天,他充满争议性的战神形象与子午谷之计总是一再被提起,不曾被人们忘记。

杨仪的结局

魏延并无反叛之实,落得这个下场,不免引人叹息,那么杨仪的结局如何呢?

杨仪身为丞相府的首长,讨伐「叛贼」魏延,建立了功勋,自以为有机会接替诸葛亮秉政,但孔明早在之前便向后主推举蒋琬,认为蒋琬公私分明、心胸广阔,更适合作为接班人。

杨仪恨得牙痒痒的,过去刘备在位时,杨仪为尚书、蒋琬只是杨仪的部属,现在却爬到他头上来,杨仪常为此抱怨、口不择言,惹得别人都不敢与他往来,深怕遭到牵连;之后,费祎前去探望他,杨仪看见故人,愤恨之情更加激昂,他脱口对费祎说道:「早知道丞相死时,我举兵北投曹魏就好了!至少不会落得像现在这般下场,真是后悔莫及啊!」

费祎将这番话上报给后主,于是杨仪被贬为平民。至此,杨仪似乎已彻底走火入魔,又上书诽谤,言辞激烈,最后自杀而死。此时离魏延逝世也不过一年。

上次在南谷口,魏延没能逮到杨仪,这一次,相信在黄泉路口,他们终于能够重逢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91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