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叶克飞 欧洲价值
罗马帝国的发展变化也为勒索和受贿提供了“便利”,这些变化包括政府采用的高层次暴力、法律的模棱两可、法规和官吏职能的繁复和专横。
撰文〡叶克飞
书名:《腐败与罗马帝国的衰落》
作者:(美)麦克莫兰
译者:郝际陶
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昨天,本公号推送了一文的上半部分,今天继续。
1
国家公仆对权力的滥用会改变历史
在一定程度上,国家公仆对权力的滥用——也就是使之背离社会授予这种权力时的初衷——可以改变历史,罗马帝国恰恰是个典型例子。
值得留意的是,罗马帝国的发展变化居然也为勒索和受贿提供了“便利”,这些变化包括政府采用的高层次暴力、法律的模棱两可、法规和官吏职能的繁复和专横,以及皇帝受到的蒙蔽。酷刑也在这一阶段变得更为普遍,许多人(不管有罪还是没罪)在大庭广众之下以复杂的、惨绝人寰的方式被处决。
有了这些武器,掌握权力的人自然可以为所欲为——当然,在此之前,他们还得解决在他们之上的皇帝。于是他们不断向皇帝吹风,表示皇帝无需亲自过问那些小诉讼。到了帝国晚期,统治者对现实事务的直接了解变得越来越匮乏,这使得深居宫廷的他们很容易受到愚弄,并在宫廷外被人假冒名义。所有胆敢借用皇帝名义为所欲为的官员,都认为皇帝永远不会发觉他们的欺诈行为,普通民众更不可能发觉。
也正因此,许多人认为皇帝自身素养的下降也是帝国衰落的一个因素。与之相对应的是,早期罗马帝国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恰恰可以归结于帝王的贤明、统治机制的完善和官员的廉洁。比如结束长期内战的奥古斯都,执政后也始终兢兢业业,整顿官僚机构,设置监管制度。之后的皇帝哈德良则继续完善官僚体系,提高政府运作效率。但到了帝国晚期,皇帝已经无法控制这一切。偏偏此时的帝国制度对皇帝也失去了约束,使得皇帝可以尽情享乐,越发腐朽。
对于官员的任免,尤其是低级官吏的任命,皇帝也往往鞭长莫及,推荐权掌握在部门总长或行政区长官这类实权派手中,同时推荐逐渐演变为有偿推荐,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买官卖官”。到了公元362年,人们甚至理直气壮地要求法庭对自己花钱买来的官职予以保护,换言之,买官居然成了合法权利。
当时,人们最热衷出钱购买的职位是城镇议事会议员。之所以趋之若鹜,是因为这个职位足以让人名利双收。其中一些人甚至能够进入骑士阶层,而在当时要进入骑士阶层,个人财产有40万元的底限要求。这绝不是一个小数字,仅凭城镇议员的薪俸,无论任职多少年又如何省吃俭用,都无法积攒下这笔财富。他们能够进入骑士阶层,完全依靠额外收入,即通过自己的职务牟利,这让他们声名狼藉。但在罗马帝国,这种情况已成通例。
也是在这个时期,帝国明确允许公职人员从自己经手的公共事业中提取回扣。即使如此,官员的贪婪之心仍未得到满足,许多人通过虚报数字,获取高出帝国授权数倍之多的回扣。公元386年,双倍回扣得到帝国政府的批准。
这些公开化和合法化的状况反映了帝国在遏制腐败问题上的孤立无援,罗马帝国陷入了腐败的汪洋大海中。当然,政府并非没有针对腐败的策略,比如采取暗中侦查和官员彼此监督的制度,但一切均属徒劳。本应暗中侦查的监督人员会公开向被监督对象索贿,而扩大监督人员的数量,等于增加了贪腐人员的人数,官员彼此监督更会沦为互相隐瞒甚至合作。
在这种状况下,很少有人能洁身自好,当身边的人尽皆陷入腐败时,他往往只能选择同流合污。在这样一个帝国里,权贵们由于受贿而提供的帮助无法建立真正的秩序,甚至会反过来消解原有秩序。国家赋予公职人员发号施令的权力,但如果官员收受贿赂,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发布命令,就意味着权力的私家化。这种私家化使得整个帝国的权力变得分散并难以捉摸,国力也随之无法集中。
2
政府私家化的代价
将官职“私家化”的行为在帝国晚期变得越发盛行,并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关于这一点,作者以军事为例,对帝国早期和晚期的军事行动效率进行比较。帝国晚期仍然可以集结大规模军队,但若将各独立编制的部队人数累加,就会发现这个手动计算的实际数目远远低于那个公开宣称的总数。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指挥官在编造花名册,以便吃空饷。因此,部队的公开宣称人数便与实际参战人数严重不符。弥漫整个帝国的腐败之风,无疑会削弱军队的力量。也正因此,从公元3世纪60年代开始,帝国陆续吃到一些败仗,领土也遭到侵吞,边界不断后撤。到了400-402年,帝国东西部的皇帝都已堕落到被迫与蛮族叛将讨价还价的地步。也是在这个时期,帝国接连失去了英国、西班牙、北非和高卢的大部分领地,而且从此再没能恢复过来。在史书记载中,这个庞大帝国在晚期所遭遇的败仗远远多于胜仗。与此同时,军官们仍贪得无厌,通过权力去掠夺或者索取贿赂。
地方议事会的情况同样糟糕。在帝国的行政体系中,地方议事会是仅次于宫廷的下一级权力机构,也是衔接帝国政府意志和地方执行的纽带,但习惯性收取贿赂使得他们无法履行自己的责任,政府意志也无法贯彻。
凯茨曾在《世界文明史中的争论》中写道,罗马帝国衰亡的关键,是“罗马帝国的内部因素导致了罗马的国力和抵抗力的衰落,这就是皇帝和贵族对帝国的控制、膨胀的官僚集团、强迫性的法律规范、对中产阶级和自由民的过分税收、用大部分的国力去支撑漫长国境线的防御、中央集权的不断削弱、贫富差距的扩大”等,但《腐败与罗马帝国的衰落》一书则告诉我们,以上这些因素无不与腐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腐败使后期罗马帝国的社会风气严重败坏,政局不稳,经济滑坡,民怨沸腾。昔日强大无比的罗马帝国,就这样走向没落。蛮族的入侵仅仅是压垮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并非帝国衰亡的主因——在那之前,罗马帝国曾成功抵御满族的多次进攻,但当帝国自身千疮百孔时,无论政治体系、经济状况还是军队的堕落,都无法支撑他们的抵抗。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合作请私信留言
原标题:《罗马帝国因腐败走向溃烂时,知识分子早已预见它的灭亡(下)》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91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