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公基备考】《八佰》热映,这些历史战役不能忘!

威海华图教育 2023-09-17 02:35:14

电影《八佰》于2020年8月21日在中国内地正式上映!

该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这部影片也让我们重新审视那段历史。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南京保卫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豫湘桂战役、湘西会战……

每一次战役都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01

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

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九·一八事变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二、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北京)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02

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第二次淞沪抗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

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03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位于山西大同)取得首战大捷,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04

南京保卫战和南京大屠杀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05

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位于山东枣庄)。台儿庄战役的起止时间一般认为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

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06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07

豫湘桂战役

豫湘桂会战,是日本陆军于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

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8个月中,中国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50-60余万,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

日军尽管达成作战企图,却无力保障大陆交通线畅通,也未能阻挡美机空袭日本本土。除此之外,由于分散了兵力,反而为国民党军队反攻提供了条件。

08

湘西会战

湘西(湖南省西部)会战,也称“雪峰山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湘西会战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

湘西会战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

【试题演练】

1. 抗日时期发生的四场战役:1.台儿庄战役;2.百团大战;3.淞沪会战;4.平型关大捷。上述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 4、3、1、2

B. 3、1、4、2

C. 4、2、3、1

D. 3、4、1、2

轻触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台儿庄大捷,起止时间在1938年3月—1938年4月;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起止时间是1940年8月—1940年12月;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起止时间是1937年8月—1937年11月;平型关大捷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发生在1937年9月25日。所以正确排序是3、4、1、2。因此,选择D选项。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解析

2. 下列与抗日战争相关的事件,按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 重庆大轰炸 南京大屠杀 湘西会战 鄂西会战

B. 七七事变 重庆大轰炸 湘西会战 百团大战

C.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百团大战 湘西会战

D. 重庆大轰炸 七七事变 鄂西会战 湘西会战

轻触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相关事件。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是日军侵华的开端。七七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是日军全面侵华的标志。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日军于南京进行长达6周的血腥暴行,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重庆大轰炸,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成功粉碎了日军的扫荡;鄂西会战,1943年5月至1943年6月,以中国胜利告终,标志着日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的计划失败。湘西会战发生于1945年4月9日至1945年6月7日,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只有C项排序正确。因此,选择C选项。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解析

影片《八佰》观后感600字

《八佰》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是属于历史的每一个人的故事,也是此刻我们所要铭记的的历史。电影很长,感人的地方也很多。下面是我整理的影片《八佰》 观后感 600字,以供参考。


影片《八佰》观后感1

如果说《1917》是偏向于个人英雄主义,凭借着一个人的英勇排除万难、坚持到底,传达了正确的消息。那么《八佰》是真正意义上的团体力量、民族力量,这种力量更有震撼力,也更能触动人心。

抗战中的上海,已经几乎沦陷,被困在四行仓库中的四佰多名中国士兵是这个城市最终的防线,如果他们失守,上海便真正的沦陷了。

隔着一座桥对岸的租界是另外一番景象,有歌舞升平,是完美的天堂。同时也有很多心怀国家危亡的各界人士,他们心中有着无奈、有着失望,更有着对中国士兵的期许。

日军扬言三小时之内攻下四行仓库,想要击溃这上海的最终一丝反抗,当日军试图经过工事摧毁墙体,让仓库中的中国士兵失去作战的阵地。紧要关头,有人身体上绑了炸弹,开启了自我牺牲式的爆破,去摧毁日军的工事。紧之后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士兵排成队,身体都绑了炸弹,只留下自我的姓名,然后就为国献身了。

不禁让人发出感叹,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天空中的飞机中有各国的观察员,为了向其他国家证明中国的立场,冒着挑衅敌军的危险,中国士兵决定升旗,护旗手被机枪扫射,旗杆将倒之际,中国士兵用身体继续护旗,不顾生命的成为旗杆下的水泥桩。

战斗机中的士兵对这种举动甚是惊讶,飞机的玻璃时不时被中国士兵打中,展示了我们的决心和大无畏的精神。

最终为了保存实力,去唤醒更多的中国人,四佰名士兵决定冲过桥的对面,冲到安全区。明明白会被机枪扫射,可是这是我们必须的选择,就好像那几个冒死将电话线送到仓库的英雄一样,多活一个就是多一分期望。

危难之际,我们能看到同胞之情,安全区的教授也会拿出自我的枪,不愿再忍受别人的欺负,混血后代也会贡献自我的一份绵薄之力,因为身体里流着一半中国人的血。无数的人们拿出最珍贵的物资,为的就是争一口气。

战争是万恶的,和平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吾辈不应忘记这血的教训,当以自强不息去敬慰先驱。这种近似残暴,令人发指的场面期望不要再有,那一幕幕血肉模糊,那一帧帧生离死别带来的仅有痛心与沉重。

记录不去忘记,是我们最大的尊重。珍惜好好生活,也是先驱们当初最真挚的期望。

影片《八佰》观后感2

在?九一八?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八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铭记民族的苦难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020年9月18日晚上7点30分,电影开播。断壁残垣、战火连天的场景一下子就让全场静悄悄的,瞬间安静下来。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终一役,导演管虎将视角聚焦在战争中底层小人物身上??他们都是有父母子女,有兄弟姐妹的芸芸众生,这些普通士兵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展现出一幅英勇顽强的抗战群像。在观影过程中,同学们一次次被影片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一次次被影片中的情节感动落泪,一次次被中国军人和人民群众为了抵抗外敌侵略、拯救民族危难而不惧牺牲的精神所震撼。

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用热血和生命守家卫国的故事深深感动和震撼了学生。?教师,你哭了吗?走出电影院,这是学生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普通士兵挥洒民族气概,小人物舍生取义哭倒学生是我真实的感受!?这就是教师的答案。到了泪点,整个影院抽泣声一片,中华民族的无畏精神是不可磨灭的。

看完电影后的学生被片中平民英雄的坚守感动,也被他们的家国情怀与民族大义振奋,有学生真挚表达:?电影《八佰》,异常棒异常感人的一部电影。这些感动,来自民族苦难的共情,也来自同胞向死而生的义气,小人物在家国大义面前,舍生取义。他们大多数没有名字,但他们真实地活过。?一位学生在回到的路上说:?看到那么多战士壮烈牺牲前喊娘,忍不住流泪,愿世界和平,永不再战。?我们生活在这个幸福的时代,没有战乱,没有饥饿,我们很多同学却不好好读书,沉迷手机,活在网络世界;也有同学在学校不想努力学习,只图安逸享受;更有同学在教室不认真学习,不尊重教师??我们不指望一部电影能够改变什么,我们只愿大家有所触动即可,哪怕是一丁点的都不枉费13元的电影票钱。

电影中,一条苏州河分隔了仓库与租界,地狱天堂,构成强烈比较,给予观众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我不由感叹:南岸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北岸炮火连天尸横遍野,这种直观视觉冲击太过于震撼,珍惜此刻来之不易的生活。在今后的日子里,同学们必须铭记历史教训,珍惜和平生活,立足学习,锤炼本领,奋发有为,以千万个?小我?之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我应有的贡献。

影片《八佰》观后感3

今日去看了电影?八佰?,期间哭得我直抽搐。拍得是真好,也十分感激电影这样的媒介,跨越时间,跨越现实和想象,把资料记录和展现出来,供人们观看欣赏。

看完我最终理解了些国旗和国歌的意义了,太沉了,因为背后是无数先人们的鲜血和尊严。教科书上有写,教师也有讲,但直到我自我看到这部电影了,我才切身领悟到了。同时也领悟到初中做操升旗时教导主任为何大骂来回走动的学生,还有战士们对国旗的那一份感情。数不清的先人们前赴后继所捍卫的他,在何时何地都是沉甸甸的。

再有就是这部电影让我觉得他很客观,片中应对日军的侵占和枪林弹雨,有顽强反抗的、有逃跑的、有崩溃的、更有在租界处唱戏的、卖艺的、拍照的、做买卖的、翻译的,等等等。看时虽可让人觉得恨其不争,但确实也是世间百态的真实写照。难道此刻不是这样吗?未来又怎会不是呢。

看的时候最大的冲动就是我也要做点什么,再不想只是一味的赚钱花钱,而是想做点能够让周边人们变好的,中国变好的,全世界变好的一些事情来做做。

影片《八佰》观后感4

9月7日,在队工会的统一组织下,全队职工观看了影片《八佰》,我觉得异常有意义。本片讲述了1937年10月淞沪战役后期日寇侵略上海,国民革命军88师524团为牵制日军,掩护主力军全线西撤,率领423名青年官兵,对外号称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英勇杀敌,牵制任务完成后,守军越过苏州桥后撤离的一段真实的历史。

近代的中国走过了一段痛苦的历史,晚清政府的腐朽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中华民族的崛起之路,是这些不怕牺牲的壮士们用血肉之躯铺就的。应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展现出不畏强暴、敢于打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

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这是我看完《八佰》最真实的感受。尽管战争的残酷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法弥补的创伤,但中国军人的浴血奋战,疫情中医护人员的守护,他们保家卫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胜利的曙光,我始终坚信?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期望?。

八佰历史背景

八百壮士”当年守卫的四行仓库的遗址,重温这段滚烫的历史。




? ? ? 编者按:这篇文章写于2019年6月。当时《八佰》刚刚取消于2019年7月5日上映以及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放映的计划。当时还想不到,要足足等够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在影院里看到这部电影。


? ? ? 这一年多里,电影行业(乃至全世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去年暑期档的大好前景已不复存在,《八佰》选择在这个困难时期以“探路者”的身份参与“救市行动”,不得不令人感叹。


? ? ? 《八佰》改编自一段真实历史。时光网在去年探访的正是这段历史的发生地——上海四行仓库遗址。虽然时隔一年,但这次探访并没有失去时效。正如发生在1937年的那场战役,时隔80多年,在大银幕上看来依然鲜活。

? ? ??时光网讯?由管虎执导的抗战题材电影《八佰》原定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片在上海首映,虽然最终因技术原因无法在第一时间与观众见面。但上海依然处处留下了这部电影的影子。




2019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处处可见《八佰》的广告

? ? ??



时光网探访“八百壮士”遗址

《八佰》与上海的缘分远远不止于此——《八佰》的故事就发生在上海,“八百壮士”作为爱国英雄一直被这座城市纪念着。

? ? ? 在上海电影节期间,时光网实地探访了“八百壮士”当年守卫的四行仓库的遗址,重温这段滚烫的历史。



四行仓库纪念馆还保留着当年战斗的痕迹

? ? ? 四行仓库是一座六层的大楼,占地0.3公顷,当年是由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四家银行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故此得名。如今的四行仓库已经变成了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光复路21号。



抗战时期的四行仓库(模型)

? ? ? 作为淞沪会战中中国军人对抗敌军的最后一个据点,四行仓库有两点得天独厚的优势:一,四行仓库是一座混凝土建筑,墙体很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挡炮弹的袭击。二、四行仓库背靠苏州河,而当年河对岸就是公共租界。日军害怕炮弹打到租界,不会用重炮攻打四行仓库。

看哭了,电影《八佰》为何如此催泪?值得一看吗?

“八佰”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个“人”、“英雄”和一种民族精神。震惊、感动、敬畏,有直击人心的时刻,有落泪的时刻:被带着炸药跳跃的人物所震撼,被那些面对敌人飞机火力勇敢挺身而出的决心所感动,更被所有“勇敢抵抗敌人”的战士所敬畏!我觉得电影《八佰》值得一看,挺催泪的,理由如下:


1、《八佰》给了我强烈的情感冲击,让我觉得它不是一部简单地呈现历史真实事件的战争片,而是一部带给我很多“意义”理解的作品:它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家庭与国家”、“英雄”、“军民顽强抵抗”和“为义献身”的意义。可以说,《八佰》不仅是八百名奋战四昼夜的壮士的“历史再现”,也是中国军民14年顽强抵抗的缩影。?

2、“八百壮士”,原本多为杂兵。他们有一些身强力壮的人被抓住了。他们只知道有一个官员,但他们不知道有一个国家。临时入伍的农民,在军队从事文职工作的学者,以及多年的军人,都是为了挽救他们的生命。面对外敌,他们千里迢迢地走到一起。在一个特殊的时刻,他们不得不为国家而战。

3、导演巧妙地将这个故事融入战争类型,并制作了精彩的战斗场面和紧张的情节。当然,这部电影很好看,但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关注的是这些小人物,刻意避免全景式的大而空,先谈他们的恐惧和运气,再谈他们的牺牲和不屈。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是,这场战役的战场在上海的苏州河畔。由于当时列强的原因,日本人不敢进攻租界,因此在江河两岸,租界和四兴仓库一方面是繁荣的“天堂”,另一方面是战争的“地狱”。在国民党高层看来,这场战役是租界外国人的“真人秀”。为了赢得他们的同情,它赢得了英国和美国的支持。然而,仅仅看守四兴仓库的800名壮士,就用自己的血肉阻止了30万日军的进攻,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勇气和决心。

4、影片中最感人的一幕是,日本人派出坦克和装甲车炸毁了四航仓库的外墙。当中国士兵发现他们手中的武器对这些“铁杂种”无效时,他们决定带着炸药从高楼上跳下来,用他们的血肉阻止日军的进攻。在他们毅然跳起之前,每个人都喊出了自己的名字和出生地。年轻而悲壮的哭声代表着新鲜生命的逝去,让人热泪盈眶。

5、?在整个看电影的过程中,我经常有一种错觉,好像我们是站在苏州河南岸的一个观众。所有这些残酷的事情都发生在我们面前。“八百壮士”用自己的生命上演了一场真正的“战争真人秀”。穿越历史长河,我们的心在澎湃。时间在你面前倒流,但你什么都做不了。年度最佳哭闹电影当之无愧。

6、《八佰》这样的电影所具备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历史的铭记之上,还对现实的当下具有激励作用:在经历过疫情与洪水的考验之后,《八佰》的上映或许能给大众带来鼓舞力量,让大家不忘历史的同时,也对未来充满希望——只要民族的韧性不灭,就一定有希望 。?想起片头打在银幕上的那句话:“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向所有为保家卫国贡献过力量甚至生命的战士们致敬!

7、管虎导演选择以一些“平凡小人物”的视角作为故事的切入点,不但能刻画出鲜活有力的战场群像,还能以小人物的视角去透视家国危难之际的选择与觉醒,对于观看者而言,会更有力度,也更能凸显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的那股不屈不惧的韧性?。?演员们对角色的演绎也很好地增强了人物的力度?,同时也很好了展现了战争背景下各类人的不同面貌?。?

2022关于电影《八佰》精选观后感范文三篇

电影《八佰》带我们再次回味了中国那段刻骨铭心的苦难岁月,我们应该庆幸自己身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虽没有经历过中国的苦难,但我们要铭记在心,下面是我整理的2022关于电影《八佰》精选 观后感 范文三篇,快来看看吧。

《八佰》观后感 ??电影《八佰》讲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与租界一河之隔的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4昼夜,誓死保卫国土不被倭寇侵占的壮烈英雄事迹,为壮声势,实则四百余人的队伍对外号称八百人。

??仅一河之隔,完全是两个命运,一边是天堂,歌舞升平,另一边如同地狱,炮火连天,一片废墟,两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仅剩四百余人的524团战士们,顽强地对抗数万日军,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英雄画面,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为中华战死杀场,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唤醒了河对岸麻木的国人抗战意识,他们的英勇、他们的视死如归、他们不畏血泪的民族精神将永远活在子孙后代的心里。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国泰民安,祖国繁荣富强。我们不应该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现在的太平盛世。如今的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换来的,我们大家一定要珍惜。

??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就是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树立干一行 爱一行 钻一行的敬业精神,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企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八佰》观后感 ??昨天我看了八百这场电影,剧情开始当时的四行仓库和英法租界只一河之隔,租界里灯红酒绿,赌场、戏院正常营业,街道上熙熙攘攘。然而就在河对岸团副谢晋元告诉大家:这里是我们最后的阵地,也是我们的坟墓。

??坚守在这里的四百多人并不是想当英雄,也不想呈英雄,而是经过战火的洗礼变成勇敢的壮士,致死抵抗日本侵略者。对岸观战的大学生看到战士们的英勇战斗被感召,偷偷渡河要加入他们的队伍。战争不是浪漫,而是用生命去拼搏。谢团长明知坚守就是死亡,但他不甘心,希望战斗能重新激发战士们的信心,激发对岸民众的抗战激情。

??他们都想活着,其中的人当了逃兵,把对生的希望刻画的淋漓尽致,哪怕仅仅是四百号人,在这种情况下,毅然对外宣称八百,明知道升旗会让他们更早的死亡牺牲,但他们毫不畏惧,以一种坦然面对,这是在向这个世界证明,我们还没有撤退,为的就是唤醒中国人最后的希望与血性。

??这场战役我们输了,但是这群革命先辈以他们自身来唤醒了这个病态的国家,当我看到那个中俄混血的女人捐款时,她身边伴随着阵阵辱骂,她一句,我的父亲也是中国人让周围哑口无声,我在这想起了金陵十三钗,她们同样的,为了他人,为了国家。无论何等身份,大家都在为救国努力

??所有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八佰》观后感 ??现在有一个电影特别火,那就是《八佰》,暑假快结束时,这个电影上线,随后就掀起了热潮,人们无时无刻都在谈论这部电影,我也想看看这部电影,昨天晚上,写完作业,就去看了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讲了抗日时期,上海被日军轰炸,只有上海租界没有被炸,日军想进入上海租界,可却被四行仓库里的四百名国军守着(文中说八百),四百对几万,多大的差距,人们说他们守不过半天,可是他们却守了四天,最后他们的长官下达命令,让他们进入上海租界,放弃坚守。

??这是一部抗战剧,也是由真实的故事改编,不难想象那时有多困难,在第三天时,日本扬言要在三个小时内攻下四行仓库,日本立马发起猛攻,日本为了打破墙体,组成了一个铁皮阵,也就是日军头顶一个大铁皮,让国军枪打不进去,手榴弹扔不到。这时一位国军做出了自杀的举动,他身上拿着好几个手榴弹,跳了下去,成功炸到了日军,其他几个国军见到之后纷纷效仿,最后成功击退了日军的进攻。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好死不如赖活,能活为什么要死,可有这样一群人,不怕死,困难来临之时,冲杀在最前面,他们就是抗日军,如果不是他们,我们泱泱大国早已沦陷。

??让我们铭记历史,从惨痛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好好学习,报效中国。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91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