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为什么,美国报纸出现在华安土楼

话说漳州 2023-09-17 01:00:08

华安二宜楼第十单元楼阁

墙上和天花板贴着几张

1931年出版的《纽约时报

1932年出版的《纽约晚报》

其中一张保存完好

可以看清1931年

美国棒球比赛冠军的合照

保存完好的《纽约时报》

美国报纸出现在华安土楼

渊源何在?

带着对这份洋报纸背后故事的好奇,笔者询问华安大地土楼群景区导游黄春美,她是二宜楼建造者蒋士熊的后人。

“区别于其他土楼,华安二宜楼里有大量的彩绘、壁画,而且一些墙面还覆有1931年出版的《纽约时报》等英文报纸及部分西洋壁画。”黄春美说,在民国初年,蒋氏祖先漂洋过海,到印尼、马来西亚一带经商,并自学了英文,也曾担任过英文翻译,平时养成了读英文报纸的习惯。这些洋报纸就是蒋氏祖先在海外经商坐轮船带回来的,这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据专家学者考证,棒球比赛是在民国初年传入中国的,而蒋氏祖先在1931年就和棒球有所接触,算是国内较早了解棒球运动的。”黄春美告诉笔者,当时土楼人走出国门经商,不仅把土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文化传播出去, 还将外国文化带回来。

二宜楼内的第3、6、10单元有别于其他单元,这三个单元阁楼内的彩绘壁画体现出西洋风格。除了张贴在墙的《纽约时报》和《纽约晚报》,这三个单元阁楼内还画着一幅西洋美女彩绘和18面洋钟。

“这18面洋钟彩绘,在3单元阁楼一字排开,但是它们时针所指的指向却各不相同。”黄春美说,很多专家学者以蒋氏早期经商史作为佐证并大胆推测:这些时钟彩绘很可能是当时世界各地的时差表。

二宜楼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建造者蒋士熊早期在厦门、漳州沿海一带经商,主要以贩卖茶叶和大米为主。随着蒋氏后人生意越做越大,蒋家人在清末年间建立了乐安米行和泽春茗茶两大金字招牌店铺。

同时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蒋家后人逐渐将生意做到印尼、马来西亚一带。这些西洋风格的彩绘和壁画,是蒋氏祖先早期对外经商的佐证,也是蒋家人从土楼走向世界的文化交流产物,同时说明土楼人很早就接受西方文化艺术,反映了土楼主人具有十分高雅的文化素养。

陈逸帆 摄

姜杰 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闽南日报 杨永峰 黄建和/文

编辑:赵露佳

审核:王叶青

监制:黄瑞土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88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