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提起屈原,大家都会想到屈原浪漫主义精神,以及他心向天下的情怀。作为战国时期的爱国之人,他的民族情怀和爱国之心,可谓是世人皆知。然而,屈原的结局却是那样的可悲,因壮志未酬而选择跳河自杀。
作为爱国之人,屈原的事迹曾经感动世人,后来,人们也为感念屈原的事迹,特意整出端午节一系列活动。其真实目的,主要为了纪念和宣扬屈原,让后世之人学习他的精神品质。
然而,在屈原投河自尽这件事情中,除了屈原满腔爱国情外,还有一个疑点,也就是屈原为何在跳河的时候将自己的鞋子放在河边。是有什么讲究吗?还是特别的风俗习惯所导致的。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投河自尽的人,总是会在投河前,将鞋子放在河边。似乎,这一种行为已经成为投河的标志,也是后世之人疑惑的地方。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还要从古代的传统风俗习惯说起。
一、传统风俗导致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优秀文明的国度,在中国古代,有着极其复杂,又富含道理的传统风俗。正如,古人死后要埋葬在祖坟之中,并且在祠堂内设立牌位进行供奉,一些显赫的家族还要把去世的人,请入宗庙祭祀。
可以说,这样的方式已经成为中国古代人们死后的必备流程,与落叶归根有着相同的意思。
但是,按照古代人当时的习俗,如果家族中出现意外死亡的人,也就是“横死”之人,别说入宗庙,就连祖坟都没有资格进。如果这样的话, 跳河淹死的人,也就属于死于非命的这一类人,与横死之人相同,并没有进入祖坟的资格。
其实,古人非常讲究寿终正寝,而横死之人是福薄之人,很不吉利。除此只外,横死之人也被人们称为“不得好死”的人,如果进入祖坟就会破坏风水,会给整个家族带来厄运。可以说,跳河的人就是横死之人,被家族所抵触的。
以古代的情况来看,死于非命不被人们接受,尤其是在那个封建思想严重的古代。跳河自杀很难让人理解,更会被人“嫌弃”。所以正常情况下,像淹死、烧死的人,是无法进入祖坟的。但是,也有特批的情况出现,如果自己有意识的自杀,不管怎么死,也就不重要了。
如同跳河自杀时,人们所放的鞋子,这就像是一个代表自杀的标志。如果人们跳河之前,把鞋子放在河边,也就是告知其他人自己死于自杀,并非是横死。虽然这是同一种死法,但是两者所代表的意义却是完全不同的。
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的简单,在投河自杀的时候,如果将鞋子放在河边,也就是属于自杀,并不是横死,他能够享受正常死亡可以获得的待遇,例如进入祖坟,享受后世子孙的供奉。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投河自尽的人没有办法进入祖坟,更会被后人遗忘。
二、证明自杀的工具
众所周知,古代社会与如今的社会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仅仅是科技方面,古人与现代人有着天壤之别。如今的人们生活在监控下边,任何公共场所,都有电子眼的监视。而中国古代,却没有任何电子设备,更别说是全程监控。
在那个科技落后的年代,人们普遍相信自己看到的事实。就拿投河自尽来说,人们总是通过自己眼睛看到的进行判断。如果被迫投河自尽,一定是带着鞋子进去的。如果主动投河,那应该会留下鞋子这样的证据。可以说,在古代人们的认知中,这也是普遍存在的两种想法。
如果在河里发现尸体,但河边没有鞋子的话,古人便会展开调查,寻找投河之人死亡的真相。对于古人而言,他们也是讲究法律法规的,不会允许草菅人命的现象出现。所以,官府会对投河的人展开调查。
换而言之,如果投河自尽的人在河边留下鞋子,那么情况便完全不一样,他会被官府和世人判定为自杀。既然是自杀的话,那么,便不可以与他杀相提并论。对此,有关之人只需要将死者安葬,而这件事情也就随着死者入土为安而彻底结束。
其实,古人跳河自杀前,将鞋子放在河边,也是为了告知官府他是自发性的行为,与他人无关。说白了,也是为了减少官府的麻烦,不让官府在这些事情上浪费时间。这样看来,古人投河自尽前将鞋子放在河边,其实也是为了方便他人,不愿引起一些不必要争端。
三、最后的仪式感
如今的我们,总是过分追求仪式感,而古人同样喜欢追求仪式感。在现代社会很多人看来,自杀就是自杀,不必要整出那些琐碎的事情。而古人却不同,他们自杀之前,还要进行多次确认,例如是否要自杀,应该如何结束自己的生命,这都是他们考虑的问题。
最为常见的就是,古人选择投河自尽后,会在河边做最后一次占卜。其实,也就是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的一幕。古人将自己的鞋子扔起来,通过鞋子掉落的方向,进而确定自己的归属。虽然在我们眼里,这是一种没有规律的方法,但是在古人心里,却无比依赖着最后的选择。
其实,将鞋子扔向空中,在根据鞋子掉落的方向选择人生道路,这也是当时非常容易见到的一种做法。尤其是古人走投无路的时候,鞋子总是会被赋予最后选择的意义。
与此同时,投河自尽也有着一个特殊的意义,大多时候,古人把投河自尽当做以死明志,主要为了展示自己内心深处无法满足的志向。正如屈原屈大夫,投河自尽主要是因为楚国国君没有志向,不知道大难将至,屈原恨铁不成钢,最后导致投河自尽结局。
也可以说,正是因为屈原抑郁不得志的投河自尽,使得屈原成为爱国精神的代表人物。即使到现在,人们仍在歌颂屈原的优秀品质。如此看来,屈原的以死明志,其实也是通过鞋子进而向世人传达的。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屈原当时的无奈。作为楚国大夫,或许只有一死才可以让楚国的贵族清醒。由此可见,屈原投河自尽有着特殊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所谓的仪式感。换而言之,投河自尽在古人的世界里不只是轻生,而是有着特殊意义的行为。
结语:
通过对古人投河自尽前的了解,我们也清楚的知道属于古人自己的仪式感。即便是自尽,也要将自己的意识表达清楚。可以说,古人投河自尽的人,并非是生活所迫和轻生,而是因为想要表达自己心中的志向,起到唤醒他人的重要作用。
不过话又说回来,人生在世,生命只有一次。在拥有宝贵的生命以后,我们要珍爱生命,将生命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尽管以死明志会名垂青史,但是如此轻易的失去生命,总觉得有些遗憾。所以说,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好好活着都是最重要的。
参考资料:《离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从古至今,自尽身亡的人一般都会留下一些遗物来证明自己是自杀而不是谋杀。当今社会的人自尽前会留下遗书之类的东西。但是古人留下的东西可能与我们现在的不一样。在一些古装剧里面,古人想不开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投河自尽。但是他们在投河自尽前还把鞋脱下来,留在河岸边。这其中必然有着原因。
古代女子投河自尽时,在河边留一双鞋原因更多的是为了让别人知道。历史上对于投河前在河岸边留下鞋子的事也有记载。古时候屈原看到国家灭亡,自己又无能为力,于是他投入了波涛滚滚的汨罗江中,沉入江底。人们在岸上发现了他留下的一双鞋,得知他投河自尽。可见当时不像现在科技发达,官府衙门不像现在警察一样,没有什么方法来证明百姓是怎么死的,全靠死人专门留下的证据来证明他们是自杀的。而投河留下最有力的证据就是自己的鞋子了。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古人以死明志的一种体现。投河自杀前把鞋留在岸边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志向,让别人得知自己的决心,保留自己最后一丝尊严。屈原投河是为了表明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虽然国家灭亡了,但是自己的爱国心永远不会消失。既然自己没有办法拯救国家,那就跟着国家一起走了。
还有就是古人封建迷信,相信轮回转世。古人认为投河自尽的人在转世的时候有着好的待遇,当收魂的鬼看到岸边的鞋,就知道他们是投河自尽而死,于是会给他们提前安排投胎转世。
我觉得应该是留下踪迹,告诉其他活在世上的人不要到处寻找了,鞋的主人已经投河自杀了。为什么每个投河自尽的古代女性在河边放的都是绣花鞋?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女性一般穿的都是绣花鞋吧,应该不是刻意放了绣花鞋,正好是平时穿的。
古代很多女性地位都不高,长期受到社会和家里人的歧视,甚至连感情之事都不能做主。比如说我们中学的时候都学过《孔雀东南飞》这首古词,里面就讲述了焦仲卿与他的娘子刘氏的悲情爱情故事。本来两个人已经结婚了,并且两个人十分恩爱,但是焦仲卿的母亲一直看不上这个儿媳,所以就将刘氏赶回了她的娘家,刘氏回到娘家之后,娘家人一直在比她改嫁,但是刘氏与焦仲卿的感情坚如磐石,不肯改嫁的刘氏投河自尽了,在投河之前就是把鞋子放在了河边,家里人和焦仲卿才知道她自尽了。
其实在古代不仅女子投河自尽之前会把鞋子放在岸边,男子投河自尽的时候也会将鞋子放在岸边,等待其他人的发现。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就是无法忍受自己的国家山河破碎投河自尽而死。人们在岸边发现了屈原的鞋子,于是知道了屈原的最终归宿。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年都会有端午节的活动和包粽子的习惯。
有人说放鞋子是为了不让死去的人成为孤魂野鬼,我觉得这完全是封建迷信的说法。我还是趋向于逝去的人在河边放一双鞋子是给在世的人留下的最后的信息和线索。希望在现代生活的人们不要再做出这样极端的事情,好好生活,什么都会过去的。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88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