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刘稚琳(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王仕春供图)
永远翱翔在天际的海燕
——记革命烈士刘稚琳
段 雯
少年时代勤奋好学
刘稚琳(1917—1942),女,原名刘景舫,今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人,延安抗大毕业,中国共产党党员,八路军,革命烈士。
1917年2月4日,刘稚琳出生在安县(今安州区)花荄一个衣食充足的家庭里。刘稚琳的父亲在绵阳开了一间经营蚕丝与绸缎生意的小商铺,这是他们家的主要经济来源。1923年刘稚琳5岁时,父亲去世,生意也随之倒闭。刘稚琳的母亲带着兄妹3人,回到花荄镇居住在龙泉街4号院内(原大南街20号),靠出租几十亩田地生活。刘稚琳7岁时,十分渴望学习,坚决要求母亲送她上学读书。但在当时,女子上学读书是一件十分新奇的事,母亲因为思想封建保守,遂不同意;后来,在她哥哥支持下,母亲终于让她进了安昌镇县立培英女子小学读书。1930年,刘稚琳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成都师范大学附属初中,1932年考入四川第一女子师范高中班。在校期间,她阅读了大量文学名着,并开始接触革命思想,尤其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共同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的思想,对她的影响很大。这为她以后奔赴延安,在八路军总部进行文学创作,开展大量革命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4年,刘稚琳毕业后在省师附小任教。1935年考入成都邮电局秘书处工作;后到宜昌鄂西女中任教。这期间,全国抗战热潮高涨,刘稚琳有感于当时中国局势,认为读书已不再是年轻人的首要追求,参加抗战才是一个热血中华儿女最应该做的事,她毅然决定投笔从戎。
勇敢奔赴延安
1937年夏末,刘稚琳来到武汉,见到了当时在武汉和国民党谈判的周恩来及夫人邓颖超。周恩来夫妇见刘稚琳年轻机灵、有思想、有文化,就积极鼓励她奔赴抗日前线,去接受考验和锻炼,并介绍她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很快,刘稚琳由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到了延安。
1938年4月16日,刘稚琳光荣地成为延安抗大第四期学员,分在女生第13队第4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其前身是“中国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初改为此名,校址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培养抗日军事、政治干部的大学。毛泽东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校长林彪,教育长罗瑞卿,政治部主任杨尚昆。抗战期间,抗大培养了20万名军事与政治干部。看着教室里张贴的毛泽东同志题的“学好本领,好上前线去”励志标语,刘稚琳心潮澎湃。她越发刻苦学习,每天都要比别人多学习一、二个小时。利用这一、二小时时间,她看报、整理笔记、撰写文章。她的第一篇散文发表于由党在重庆主办的《群众》周刊上,文章记叙了抗大学员搬家的情景。文章的刊发大大激发了她的文学创作激情。
1938年12月,刘稚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在给家乡亲人的一封信中写道:“我请求你们,从远处着想吧。只要我能在这里好好为事业奋斗,创造光辉的前途,又有什么可以担忧的呢?反过来说,我长期厮守在家里,作一个无用的人,虽然伴着你们,伴着母亲,又能使你们愉快么?我希望你们努力工作,努力干自己的事业,努力向上,努力于自己的前途。只有彼此的事业有所成就,才是快乐,才是安慰。”
刘稚琳(前)和战友在晋东南文教总会驻地(绵阳市安州区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八路军总部的能干文艺工作组织者
1938年底,刘稚琳在延安抗大毕业。按照组织安排,她同康克清(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夫人)一道,随延安观察团到八路军总部去。八路军总部处于当时的山西东南。这次任务,路途遥远,任务艰巨,从陕西到山西,有无数日伪军的封锁线和关卡,行进工作十分艰辛。但一行人不畏艰险,机智应变,在敌占区内来回穿插,迷惑敌人,历时两个半月,经历了陕西、山西、河南三省35个县的广大地区,跨黄河、越吕梁太行,行程2500余公里,才来到山西东南的八路军总部。
到八路军总部后,刘稚琳被分配到八路军前方部秘书处,兼开展根据地妇女工作,主编《妇女通讯》。为了提高通讯质量,她认真阅读每一篇来稿,认真修改;对每一个读者来信,都热情地解答;自己还根据工作中掌握的材料,写了一篇八千字的有关妇女解放的理论文章。
1939年秋,刘稚琳任晋东南文化教育界救国会组织秘书,参加筹办《华北文艺》《文化报》等报刊,积极动员文化界人士以笔作枪,团结一心,共同抗日。1940年8月至11月期间,针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国民党反动派的妥协和国内一些人对抗战的悲观情绪,八路军在彭德怀副总司令领导下,进行了历史上着名的“百团大战”。为配合这一次战役,在文总工作的刘稚琳与其他同志一道深入各个地区,动员文化界人士共同抗日。有一次,她从武乡到桐峪去发展文救分会,由于连夜行军,到了驻地时,她的脚打满了血泡。医生在给她涂药时,发现她因严重缺乏维生素,十个指甲已经掉了四个。医生警告她要加强营养、吃药、休息。但内心充满革命激情的刘稚琳哪里闲得下来?照样积极地忘我工作。在刘稚琳的努力下,各县的文救分会在很短时间就建立起来了,为百团大战取得决定性胜利,起到了宣传教育和思想动员的作用。
1941年,刘稚琳被安排负责筹建桐峪文化俱乐部。
1942年1月,刘稚琳调中共北方局党校学习;2月,她以“任冬”的笔名,在《华北文艺》第1期上发表了自己的一篇小说。
壮烈牺牲在追随左权将军突围的路上
1942年2月,日本驻山西部队开始对山西的抗日力量开展总进攻,史称“二月大扫荡”。5月上旬,敌人开始了第二轮总进攻。日寇这次进攻目标为太行山区,攻击重点是八路军前方总部驻地辽县麻田一带。日军出动兵力2.5万余人,第一军司令官岩松一雄把他的司令部由太原移驻长治,以便就近指挥。5月19日,日寇合击测鱼镇、黄北坪、浆水、将军墓一带取得成功,于24日控制了太行山在晋东南的最高峰峻极关(摩天岭)。在占领了根据地大部分地区后,日寇再集中力量,以麻田为总目标,做“向心大合击”。这时,日寇的总兵力在数万之众,而八路军总部只有三千余人。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左权副参谋长亲自指挥385旅一部掩护机关人员撤退突围。后来包围圈缩得愈来愈小,左权将军坚决要求彭总带一排警卫先行突围,由他一人来承担指挥的任务。刘稚琳所在的文联,一直随左权将军进行突围。25日,八路军总部终于突出重围。当天午夜,刘稚琳所在的八路军分队在下山准备突围时,遇见一股巡逻的日寇。刘稚琳面对日寇,怒不可遏,拿着手枪,拍着自己的战马,向日寇冲锋过去,不幸被日寇的子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25岁。
1942年9月,八路军总部文联为刘稚琳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宣布追认刘稚琳为革命烈士。刘稚琳烈士用生命践行了她在1939年6月23日写下的这句话:“我愿把自己锻炼成钢,锻炼成铁,锻炼成支持暴风雨的海燕。”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段雯【中共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配图:方志四川
黄妮湖 黄修合 黄然谷 黄姗安 黄皓虹 黄湖桂 黄桂吟 黄其绮 黄瑞民 黄筠紫 黄湖瑄 黄绍冰 黄韵盛 黄佳羽 黄庭铭 黄圣岳 黄玫以 黄天顺 黄维臻 黄莹贞 黄孝帆 黄映竹 黄兆贞 绍 黄甫竹 黄竹皓 黄欣季 黄春慧 黄宗珊 黄依恩 黄元良 黄姵妃 黄为行 黄侑名 黄汉睿 黄瑞平 黄屏源 黄恭映 黄巧宣 黄音孜 黄石秀 黄禾天 黄建依 黄玮盛 黄禾发 黄邦映 黄宪容 黄江恭 黄石舜 黄康凯 黄金龙 黄品皓 黄喜芳 黄珊侑 黄昌怡 黄俞坚 黄诚彬 黄函音 黄倩亦 黄贞孜 黄容智 黄皓妃 黄铭雄 黄枝英 黄妮定 黄海宸 黄绍琇 黄金琇 黄奕月 黄阿梦 黄伸英 黄映绮 黄皓秋 黄玉容 黄紫伶 黄台乔 黄皓佩 黄合名 黄妙婷 黄琦杰 黄嘉达 黄力纯 黄竹文 黄翰修 黄于萍 黄琪谦 黄年民 黄轩宏 黄中成 黄鸿泰 黄定群 黄君斌 黄方昀 黄枝洋 黄政屏 黄亨新 黄亨行 黄季仁 黄志义 黄珊发 黄尧彦 黄屏瑶 黄合杰 黄茂雨 黄骏妮 黄竹弘 黄盛岑 黄婷倩 黄喜帆 黄梦扬 黄志芸 黄初然 黄勋谷 黄伦诚 黄群萱 黄正良 黄刚伟 黄然法 黄威吉 黄玟纬 黄丞汉 黄伶明 黄心怡 黄家纬 黄江仪 黄妍妃 黄惟泉 黄原福 黄家玉 黄长泰 黄任宣 黄以如 黄亭宸 黄旺毓 黄喜凡 黄英桓 黄贤伶 黄军行 黄恬花 黄典英 黄竹姗 黄容中 黄长音 黄汉苹 黄政旺 黄博虹 黄轩音 黄乔名 黄扬琬 黄昀强 黄湖皓 黄佐婷 黄介元 黄康群 黄秀冰 黄屏卿 黄协坤 黄秀谷 黄佳麟 黄欢贞 黄吟治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88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八月出生属蛇人的运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