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原创浅谈二十四节气与圭表的关系

历史百家汇 2023-09-16 23:04:15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对指导古代劳动人民掌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据史料记载,我国在秦汉时期已经总结出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而二十四节气中的两分、两至日在更早的战国时代已有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日公转时在黄道(即公转轨道面)上的位置确定的。把地球绕日轨道平均分为二十四份,每隔15°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在没有现代天文学知识及精密观测仪器的情况下,古人是如何做到准确确定二十四节气的日期呢?这就要从一种简单易行的观测方法和一种相应的观测仪器说起。这种观测方法称为高表测影法,相应的仪器就是圭表。所谓高表测影法,通俗的说,就是垂直于地面立一根杆,通过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正午时处于最高的位置。但季节不同,正午太阳的高度也不相同,夏季时太阳高一些,冬季时低一些。

因此,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现了太阳高度变化造成的物体影长变化与岁月周期变化的相关性,进而确立了最早的几个节气——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由于我国主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当正午时,太阳始终位于正南方,圭表中的圭尺朝南北方向放置,垂直的表因太阳照射形成的影子正好落在圭尺上。到了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影子最长;而到了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经过长期的反复观测记录正午日影,确定了一年中影子最长最短的位置,因此确立了夏至与冬至。

而两次冬至或夏至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回归年。在确定了回归年周期之后,人们把一年的时间再二十四等分,即得出了二十四节气,古人把这种方法叫“平气法”。因为冬至时影子最长,其相邻几天的影长变化最为明显,更利于观测记录。

我国古人利用冬至日间隔来计算回归年,所测量计算的结果十分精确。而且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所测定的回归年时间精度一直位居世界第一。由于圭表中表的高度与测量精度呈正比,所以,在我国有一部分的圭表设计的非常高大,比如河南的登封观星台。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86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