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寺,又名福兴堂,位于福建省福清市江镜镇酒店村。该寺始建于宋代,为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明朝年间,该村何氏先祖敕授宣德郎,因敬仰泰山威灵而重建。此后,泰山寺又经多次重修,香火绵延了700多年。
福清江镜泰山寺
泰山寺是当地民间佛道共仰的一座古寺,更是具有光荣历史的革命遗址。上世纪30年代初直到福清解放,这里曾作为福清前后两次龙高武装暴动的大本营,中共闽中地委、闽中军分区司令部也曾一度在此指挥全区斗争。
上世纪30年代初期,何文成、陈金来、程序、何胥陶、陈行福、张端哲等共产党人在泰山寺创办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革命道理,使之成为龙(田)、高(山)半岛革命的大本营。1931年10月,由林靖匪部改编的省防军驻防福清龙田、高山、海口三镇后,横征暴敛、荼毒百姓,激起乡民无限怒火。何文成、陈金来、何胥陶等便抓住这一大好时机,组织救乡团、保民团等抗暴团体,策划武装暴动。何胥陶还利用自己富家子弟身份,联络港头、江镜、龙田等地乡绅成立民变指挥部,分头深入龙高半岛各乡村秘密串连,发动群众驱逐林靖匪部。12月26日晚上,民变指挥部得悉龙田、高山、海口三镇匪部互相调防,遂决定在龙田、高山两地同时举行武装暴动。当晚一支抗暴群众手持刀枪棍棒等武器在泰山寺里集中,随后冒着蒙蒙细雨开抵龙田。暴动队伍先后攻下国民党省防军林靖部队龙田营部方厝祠及何厝祠,到第二天下午,终于以火攻拔除了残敌妄图固守待援的文昌阁。这次以共产党员及其所团结的积极分子为中坚力量发动的第一次龙高暴动,共歼灭敌人700多名,并以成功驱逐林靖匪部威震八闽。
1941年4月,日寇侵占闽海,福清沦陷。面对日寇烧杀抢掠暴行,白皮红心的何胥陶发誓与日寇血战到底。5月,何胥陶以国民党江德乡乡长名义,在江镜地区发动近百名热血青壮年组织抗日游击队。后该游击队加入退守福清的国民政府平潭县长罗仲若的指挥部,编为福平沿海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队部设在泰山寺。
1944年9月,福州地区第二次沦陷。10月,陈亨源、何胥陶带一部分武装到福清龙高地区活动。何胥陶回到江镜,召集旧部借枪筹款拉起队伍,在泰山寺、聚福堂竖旗抗日。之后成立福建抗日游击先遣队福清支队,何胥陶任支队长,刘家煌任副支队长,游击队员达到100多人。
1947年初,闽中地委决定发动群众抗丁、抗粮、抗税,发展武装队伍,开展爱国游击战争,并准备率先在福清龙高、晋江安海 举行武装暴动。
进入3月底,福清第二次龙高暴动紧锣密鼓抓紧准备。闽中地委委员、军分区政委林汝楠,副司令员陈亨源,闽中地委委员、福平县委书记陈振先等先期率队在江镜泰山寺汇合。3月28日,林汝楠在谢塘村召集会议,研究确定龙高暴动计划,落实暴动人数和枪支数量。林汝楠在动员讲话中揭露了国民党政府不顾农民死活横征暴敛、抽丁要粮、发动内战的罪行,强调开展爱国自卫游击战争的重要意义和武装攻打龙田、高山一定能胜利的道理。与会人员纷纷要求参加攻打龙田、高山的战斗。由于这次龙高暴动保密不严、领导人对偶发事件处理失当,计划被敌人觉察,国民党福清县保安中队和龙田警察所100多名军警迅速包围了泰山寺和谢塘村。闽中地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员黄国璋得悉情况后,又亲率游击武装20多人,从长乐赶到福清支援,并与林汝楠、陈振先带上这支有80多人的游击队伍,暂时撤到高山牛头尾一带活动。不几天,国民党福建省保安总队又增派1000多人来到龙高半岛“清剿”,从水陆两路夹击牛头尾。遭到十倍于武装暴动力量的敌人“围剿”,游击队遭受重创,牺牲了20多人。
福清第二次龙高暴动尽管夭折,遭受损失,但它揭开了闽中地区爱国游击战争的序幕,牵制了敌人的兵力,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经受了这次严峻的考验后,龙高半岛革命群众斗争信念 更加坚定,斗争意志也更加顽强。
文/图:何炳生,福清市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会长。根据《福建省革命遗址通览·福州市》《中共闽中地方史》《江镜民间文学》整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86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从谷歌出来的人,为什么领导力那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