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晚清北京城的地标建筑:若能保留下来,北京将成世界最宏伟的古都

天马行文 2023-09-16 20:26:45

我国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一共经历了83个不同的王朝,有五千年左右的文明历史。有一些城市因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良好等优势被很多朝代都设为都城,后世人就将这样的城市称为古都。我国有公认的四大古都,分别是西安、南京、洛阳以及北京。在三千多年之前北京地区就出现了城市,一共出现了二十多个不同的称呼,如燕都、幽州、大都等等,而最后的元明清三朝都选择北京作为都城。所以北京城中现在依旧有许多古建筑,让市民体会摩登都市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色古香。但是现在北京中有许多的古建筑都是后人仿造出来的,原先的古建筑有一些是因为年代久远被破坏的,也有一些是人为拆除的。

北京古城墙

元朝忽必烈迁都大都(北京)之后,下令工匠开始修建城墙。可惜元朝的寿命太过短暂,元朝被朱元璋所灭的时候城墙还没有修筑完毕。1402年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成功夺取皇位之后,将明朝的都城从南京移到了北京,并且在元朝的基础上开始修建城墙。

明朝的时候古城墙已经基本定型,之后的清朝又在明城墙的基础上进行翻修、点缀,才建成了恢弘的北京古城墙。北京古城墙不仅美观,而且非常坚固,1900年八国联军的炮火都没能将其毁灭。北京古城墙一直都是全国人民的骄傲,可是到了三大改造时期,在吴晗郭沫若等文人的领导下,风向渐渐开始改变。

郭沫若认为被城墙框住的城市就像是没有了自由,而且也不适合城市的继续扩建,他提议将城墙拆掉。而梁思成林徽因等人极力反对,梁思成认为可以在西郊再建立一个新城作为新中国的行政中心,北京古城可以作为一个景点供后世人参观,之后梁思成与陈占祥也提出了一个一体双城的具体改动方案,史称《梁陈方案》

最后北京古城墙还是被拆了,因为城墙十分坚固,一直用了十年左右才将北京古城墙全部拆完。当时林徽因正躺在床上养病,拖着病体也指着吴晗的鼻子大骂:“你们拆的是几百年的老古董,等到你们后悔的时候就只能再去造假了!”梁思成终其一生都在自责自己没有保护古城墙,他时常感叹:“若是古城墙还在,未来的北京就是远比罗马、巴黎更加雄伟的古城。”

庆寿寺双塔

元朝有一位名为海云的老禅师深受人民以及皇帝的敬重,被誉为国师。1257年海云大师圆寂之后忽必烈下令在庆寿寺铸造一座9层灵塔让大师安息。海云的得意门生可庵圆寂之后忽必烈又下令在之前的灵塔旁边建一座7层灵塔,这也就是庆寿寺双塔。

在修建城墙的时候忽必烈还特意让城墙改道也要将双塔圈入城中。双塔建立700年之后被拆,当时同样也是三大改造的时候,双塔阻碍了西长安街扩建,被郭沫若等人要求拆除。

与古城墙、庆寿寺双塔等有类似遭遇的建筑还有许多,永定门因为妨碍交通被拆;崇文门、宣武门因为要修筑地铁被拆等等。在拆除的时候梁思成一直在四处奔走,但是并没有人能够了解他,他急得大哭道:“每拆掉一座古建筑就像是在剥我的皮挖我的肉!”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事实证明梁思成的判断是准确的,而我们也只能在老照片中欣赏这些古建筑了,这些古建筑就像是“实体化的历史”,无处不蕴含着我国古人的智慧。

古都北京的历史发展是什么样的

北京,上古时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远祖——“北京人”的故乡,而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同时也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城。

它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光荣的传统,丰富的古迹园林。

历史上,战国时的燕国、两宋时的金、元、明、清、北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有7次在北京建都,先后一共历经了1500多年。

辽代时名为“南京”,又称“燕京”。

金代改称燕京为“中都”。

元朝忽必烈在此定都更名为“大都”。

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改大都为北平府;1403年明成祖朱棣将他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也叫北京。

在从金朝起的8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的城市。

1267年,元朝以金代的大宁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都城,改名为大都,此是今天旧北京城的前身。

都城至元四年(1267)开始动工,历时二十余年,完成宫城、宫殿、皇城、都城、王府等工程的建造,形成新一代帝都。

大都新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28.6公里,面积约50平方公里,相当于唐长安城面积的五分之三,接近宋东京的面积。

道路规划整齐、经纬分明。

城墙用土夯筑而成,外表覆以苇帘。

由于城市轮廓方整,街道砥直规则,使城市格局显得格外壮观。

元大都北城墙在今安定门外土城一带;南城墙在今东西长安街南侧;东西两侧在今东西二环路上。

全城开有11个城门,现在的朝阳门和阜成门就是元大都城的东门和西门。

元大都城的格局准确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基本原则。

左祖,也即太庙的位置是在皇城之东,今朝内大街以北;右社,也即社稷坛,建于今阜内大街以北;元大都城的整个皇城即为前朝;皇城坐北朝南,其“后市”商业区就在钟鼓楼什刹海一带。

元大都的建成,是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它既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座按照整体规划平地建起的都城,也是13世纪至14世纪世界上最宏伟壮丽的城市之一。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都城设于南京,将大都改称北平。

1403年明成祖朱棣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开始修建北京城。

明朝北京城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建,北京城沿元大都城的北城墙向内缩进了2.5公里,到了安定门和德胜门一带,又将南城向南推进到前门一带。

九门城楼修建完成以后,分别改定以前的名称为: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和阜成门等,这些名称沿用至今,其涵盖的范围也即旧日所说的北京内城。

明朝拆毁了元大都城的皇宫“以杀王气”,把全城的中轴线向东推移了150米,新建的宫殿都在中轴线上,又在线北堆筑了一座景山,用以镇元代残余的王气,以便明代长治久安。

另行建造了皇宫紫禁城。

由于此时北京城的范围相比元大都城有所变化,全城格局的中心亦相应地南移。

外城的正南门——永定门,就成了北京城中轴线的新起点。

中轴线仍然是用于设计北京都城格局的依据,紫禁城内象征皇权的前后六大殿也都在这条中轴线上。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两个基本点依然保持为都城格局的要点。

皇宫左边建了太庙,即今劳动人民文化宫;皇宫的右边建造了社稷坛,即今中山公园。

同时,又把皇城的南、北、东三面的城墙略微外移,使得太庙、社稷坛以及新开凿在太液池南端的湖泊,均纳入皇城的自然风光之中。

在正南方的郊外对称兴建了东西两组建筑群,即皇帝祭天的天坛和祭山川之神的山川坛(后改称先农坛);在城东、西、北分别建了日坛、月坛、地坛。

俯瞰紫禁城1436年至1445年,明英宗又对北京城进行了第二次增建,主要将城墙内侧用砖包砌;开挖太液池南海;建九门城楼、瓮城和箭楼;城池四角建角楼;城门外各立牌坊一座;护城河上的木桥全部改为石桥,桥下设水闸,河岸用砖石建造驳岸。

整修之后的京城周长45里;并且在京城远郊建设了皇陵以及昌平城、拱极城和内长城等防御设施,形成了极其坚固的城防体系。

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明朝开始在内城南面加筑外城,形成北京城池的“凸”字形格局。

明朝北京城对于元大都城的继承与改建,终于将北京城建设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突出的都城范例,由此形成的北京城布局此后一直延续了近400年。

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清代仍以北京为都城,清代北京城基本沿袭明朝北京城的格局,但裁撤了皇城的设置,将明代皇城内的大量内廷供奉机构改为民居,同时将内城的大量衙署、府第、仓库、草厂也改为民居。

同时将内城改为八旗居住区,令 *** 迁往外城居住。

清朝还在北京城内修建了大量黄教寺庙、王府,并在西郊修建了三山五园等皇家园林区。

追溯历史,各朝在此建都共达800多年历史。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北京获得了新生,被确定为新中国的首都。

北京的宫殿建筑首推故宫。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曾有24个皇帝在此居住过。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落成于永乐十年,到现在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

它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北1千米、景山南门对面,面积达72万平方米,内有宫室9999间半。

故宫四周是长方形围墙,四角各有九梁十八柱的角楼,城外有护城河绕城而过。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它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区,依山伴水。

颐和园规模宏大,总面积达294公顷,主要由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风景区组成,其中水域面积约占3/4。

山水相对,湖岛相依,景色十分宜人。

颐和园是一个兼具“宫、苑”双重功能的大型皇家园林,兼有江南水乡的玲珑精致和北方园林的豪迈大气,园中山清水绿,亭台相连,在中外园林史上享有盛誉。

以祈年殿、回音壁和圜丘闻名于世的天坛位于北京城中轴线南端东侧,建于明永乐年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圣地,也是现在国内现存最大的一组坛庙建筑。

天坛占地2666.7公顷,分内、外两坛,以高大的围墙相隔,外坛内所有宫殿都朝南圈成圆形。

最南的围墙呈方型,象征地;最北的围墙呈半圆型,象征天。

北高南低,这既表示天高地低,又寓意“天圆地方”。

北京,以古老大气而闻名,置身于宫阁楼宇丛中,漫步在胡同和四合院的群落,用心去体味弥漫其间的浓浓的京味,北京给世界太多太多……

有介绍世界名城的资料吗?

对称的古都”北京——北京城是一座对称的城市。它以故宫为中心,从永定门、前门、天安门、午门、神武门、景山、地安门、钟楼直到鼓楼为止,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因为北京的宫殿对称地建在地理中轴线的两侧,其他建筑物都沿袭了中国古代的对称的建筑设计理念。这种对称的格局在故宫的宫殿建筑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紫禁城内部,不仅殿堂建筑互相对应,甚至连道旁的石兽石栏,城边的角楼,屋脊上的雕刻,也都成双配对,相映成趣。整齐对称,构成了北京城市建筑上的独特风格和宏伟的气势,给人以稳重、博大、端庄的感觉。

“花都”巴黎——巴黎素有“花都”之誉,这个“花”并不是鲜花的意思,而是指“浪漫之都”。城市的建筑物各形其异,街市繁华,市内到处是美不胜收的园林,“花都”这个称谓暗含了这座城市的多样性;当然,巴黎也是真正的鲜花之都。无论是在餐桌上、阳台上、院落中,还是在橱窗前、街道旁、人们的怀抱里,满眼都是盛开的鲜花,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芳香。 而那些五彩缤纷的花店和花团锦簇的公园,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巴黎以浪漫著称,每个巴黎人都爱养花,房前屋后随处可见鲜花,所以称巴黎为“花都”。

“雾都”伦敦——因为英国是工业最早发展的国家,而伦敦集中了英国的大批工业。 工业的污染造成了雾都的形成。又因为伦敦自身的气候原因导致废气散不出去就像蒙着一群雾一样,所以叫它为“雾都”。

“佛教之都”曼谷——因为泰国全国有90%以上的人口信仰佛教。它的首都曼谷,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400多个佛教寺院。漫步城中,映入眼帘的是巍峨的佛塔,红顶的寺院,红、绿、黄相间的庙宇,充满了神秘的东方情调。每天早晨,全城香烟袅袅,钟声悠悠,诵经之声不绝于耳。寺庙里的和尚、尼姑在街上慢慢行走,逐家化缘,成为曼谷街头的特有景观,所以叫它为 “佛教之都”。

“沙漠古都”开罗——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顶部附近,东、南、西三面都被撒哈拉沙漠所包围,气候炎热干燥,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城市。市区分布在尼罗河两岸,东岸,有着建于11-16世纪的老城和许多著名的清真寺,还有具有阿拉伯古代风貌的大市场,其中老城区房屋比较低矮,街巷狭窄,保持着古代风貌。开罗的名胜古迹大都集中在这里,仅古迹就有400多处。

“绿色首都”莫斯科——莫斯科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被称为“绿色的城市”,每人平均拥有绿地3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占全市面积的40%,有11个自然森林,98座公园,占地约2000公顷。市区还有700多座街心花园,占地约1256公顷,加上靛蓝的莫斯科河水、上千座金碧辉煌的教堂,为数众多的古迹及错落有致的现代建筑,使莫斯科成为全世界羡慕的“绿色首都”。

“水城”威尼斯——威尼斯是一个建在离陆地4公里左右的群岛上,全城由118个小岛组成,与177条支流相通,城市共有2300多条水巷。城市建筑之间靠100多条水道和400余座桥梁连接。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独特,地基都淹没在水中,像从水中钻出似的,因为它整个都在水里,那里的路就是水,小艇成为威尼斯特有的交通工具。故成为“水城”。

“狮城”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由于当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喜欢用梵语作为地名。同时又因新加坡的地理形状很像一只狮子,而狮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得名.

“音乐之都”维也纳——因为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那里的人们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世界歌剧中心”和“金色大厅”都具有世界 回答者: k9evin | 二级 | 2011-4-28 20:53
巴黎--享有世界“花都”之誉的名城
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它是这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的中心。由于这个城市的建筑物各形其异,街市繁华,市内到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和美不胜收的园林,因此在各国名城之中,它享有世界“花都”之誉。
巴黎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重要举办地。1900年第二届和1924年第八届奥运会都在这个城市举行。

巴黎市区面积为105平方公里,人口231万(1975年),若加上它周围的七个省在内而构成的大巴黎,面积则为1200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约为1000万,这是西欧的大都会。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庄严肃穆的凯旋门,闻名世界的巴黎圣母院等等,每年吸引著慕名而来的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巴黎得名于公元四世纪。这个位于法国北部巴黎盆地中央的城市,地形象一只大碟子,周围是坡陡的山地,向著盆地缓缓地倾斜,盆地中部以石灰岩为主,它的上面覆盖著一层肥沃的土壤,这使它成为法国最富饶的农业地区。巴黎是在塞纳河中的一个小岛上逐渐向两岸发展起来的,它正好位于一条重要的南北大道和另一条东西向沿河道路的交叉路口边,这两条大道相当于现在巴黎南北的圣米歇尔--斯特拉斯堡大街和东西向的里沃利街与它的延伸部分。由于这个交通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它的发展十分迅速。菲立·奥古斯蒂岛政时,这个岛屿的人吧经膨胀,扩大到南北两岸,到了十七世纪末,这里的人口已增加了一倍,因而不得不建立新的城墙,1840年,城墙又向外移建。直到今天,在这些城墙之外仍在大面积地进行扩建,建造了许多工厂和工人住宅,还在原址上建了一条环城的道路。

法国五大河流之一的塞纳河,横穿了半个巴黎,这条风景秀丽的塞纳河水经法国北部流入英吉利海峡。在距海口370公里的河心,有个船形小岛--西岱岛,目前,人们称它为市岛或屿岛。如今巴黎市徽上的银色帆船就是巴黎起源的见证。塞纳河流量一年四季比较稳定,终年可以通航。一般的汽艇和拖船可以从河口上溯直达到巴黎,而从巴黎通过塞纳河的支流和运河,又可以与莱茵河、罗纳河、卢瓦尔河相互通航,这就使得巴黎成为全国内河航运的中心。

巴黎地处温带,由于它离海洋较近,因而具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候温和,每年一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3.5摄氏度,河水不冻,而且降雪期也短。夏季的气温稍高,不过七八月份的平均气温也只不过有19.3摄氏度。根据有关资料的记载,巴黎的每年平均降水量是619毫米,并且降落也比较均匀,这样不致于造成干旱或者洪水泛滥成灾,上述自然条件为巴黎又增添了新的优越感。

巴黎圣母院是巴黎的一座雄伟的建筑物,它屹于市岛的中心。这座建筑不仅因雨果的著名小说《巴黎圣母院》而驰名于世,更因为它是巴黎最为古老,最为高大的天主教堂,这在欧洲建筑历史上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这座世界闻名的哥特式巨石建筑物,从1163年开始兴建,法国劳动人民历尽艰辛,经过182年的努力才告落成,雨果说:“伟大的建筑,就象高山一样,是几个世纪的产物”。过去,欧洲的教堂厚墙重拱,笨重粗糙,空间又窄小,内部也阴暗。而巴黎圣母院却与之形成了鲜明对照。它的屋顶、塔楼、扶臂等等,所有的顶端都是尖塔,争先腾空往天伸,生气勃勃。其内部的大厅有6500平方米,高35米。它的祭坛、回廊、墙壁、门窗都是由绘画雕刻装饰,可以容纳9000人进行宗教活动。巴黎圣母院内,光线明亮,空旷而高昂,令人肃然生敬。它的底层有三座大门,其中最有名的是左门,即圣母门,大厅正中有用玉石雕塑的圣母像,圣婴横卧在她的膝盖上。在106米高的塔内悬挂著13吨重的巨钟,雇请大力士撞击,它发出的声音可声震全城,这是巴黎人进行宗教活动的信号。后来,欧美所建造的哥特式建筑,都带有巴黎圣母院的痕迹。

人们说巴黎圣母院是古老巴黎的象征,而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则是现代巴黎的标志。埃菲尔铁塔坐落在塞纳河左岸马尔斯广场,精确高度为320.775米,可称之现代铁塔之祖。这个铁塔建成于1889年,在本世纪20年代以前,它一直保持著世界最高建筑的纪录,所以,这座建筑是法国人的一大骄傲。近百年前,人们为纪念法国成立共和国100周年,法国工程师、世界钢铁混凝土建筑的奠基人埃菲尔提出建设世界上最高铁塔的大胆设想,全塔由总重9000吨的18000件预制钢结构件装配而成,呈四方形,下粗上细,有1710级阶梯通往塔顶,人们也可以乘电梯上去,三层平台上设有餐厅、游艺场等,最高一层有休息室,望台,并设有邮政信箱。这座铁塔每隔七年油漆一次,加之日益增多的各种设施,塔身越来越重。据有关方面测定,现在重量已达11000多吨。过去,巴黎当局为保持传统市容,曾经规定市中心的建筑高度不能超过31米,其他地区不得超过31米。铁塔落成后,一些人认为“俗不可耐,面目可憎”,鼓动拆毁。但是由于它的高度在当时成了仙间楼阁,因而吸引著海内外的游客来此参观,有时人往往要排队两个小时才能买到登塔门票。这座铁塔建成的第一年就接待了近200万人,门票收入相当于建筑投资的四分之三。以后每年都不少于2000万人,而且,铁塔也成了广播、电视发射的中心,气象和污染监测中心。拆塔论也就无市场了。但这座在风雨中屹立了近一百个春秋的埃菲尔铁塔现已锈迹斑斑,一项将耗资1.9亿法郎的维修和改造塔上设施的工程不得不著手进行。

巴黎的“爱丽舍田园”有“神话中的仙景”之称,这又是巴黎的一大骄傲。这条全长1800米,宽120米,中间可并行10辆汽车的马路,两侧人行道边种著参天的栗树,外道附近是停车场,横道以地道与地铁走廊代之。在街道旁有巴黎最豪华的百货商店、夜总会、影剧院、大银行、航空公司等。大街东与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的协和广场连接,广场的中部竖立著一座卢克索神庙的方尖碑,碑的周围是一片草地和花园,人工喷泉喷射著晶莹的水柱与之相映。大街西与星形广场相连,从这个广场放射出12条林荫大道,再由一条围绕广场的环形大街把它们贯通起来。凯旋门屹立在广场中心,其高48.8米,长44.5米,厚22米。它设有三个拱形门洞,中门宽14.6米,高36.6米,在这个门下是无名烈士墓,长明灯终年不熄。法国人民为了纪念这些烈士,每逢节日就有一面长达10多米的国旗从拱顶垂直而下,悼念长眠者。门内还刻著曾随拿破仑征战的386位将军的名字,门外刻有历代名家的杰作,如《马赛曲》组雕,自由女神等。你如果想从凯旋门顶鸟瞰巴黎市景色,可以捷足攀登,也可以乘电梯而上。

这个著名的爱丽舍田园大街可谓是巴黎的主动脉,它不但是巴黎市民集会的场所,并且每年吸引著大约1000多万外地及外国人到此一游。整个巴黎全城总长1300公里,有4500多条街道,其中包括长达4.36公里的福吉拉尔大街,但它同爱丽舍田园大街是无法媲美的。

闻名于世的凡尔赛宫又是巴黎最美丽的一处林园。它在市区西南约18公里处。这是法国帝王的行宫,始建于17世纪,到18世纪中叶,人们把它扩建成了长达400米的建筑物,一面为大花园,而另一面有干道通向市区。据说路易十六当政时期,奢侈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聚集廷臣18000名,终日在此舞宴作乐。1789年人民群众起义,他逃入城内,自此,凡尔赛宫不再作为王宫而渐渐冷落下来。1870年这里被普鲁士军队占领,同年,梯也尔资产阶级政府也把这里作为自己的巢穴,血腥镇压了巴黎公社。后来,法国政府把这里开放为公共园林,每年到此的游客达200多万之多,总统也常在这里举行国宴。

巴黎凡尔赛宫的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总占地面积为111万平方米。整个园林有100万平方米,园林里有1400个喷水池和喷泉都以精巧的人兽雕刻装饰。为了美化这个大园林,还专开了一条大运河连接塞纳河,引来喷水之源,宫廷内500多间大厅小室,处处金碧辉煌。人们漫步于园林之中,犹如置身于中世纪时代,又沉迷在现实园林之中,真是妙不可言。

巴黎又是一座博物之城,这个城市有60所博物馆、艺术馆,珍藏著世界稀有的珍宝。在巴黎街头镶嵌纪念碑保护标志的建筑物已达1132处,其中包括周恩来住过的旅馆,都是巴黎人引以自豪的历史文物。全世界处处可见的维纳斯雕像,原作就收藏在巴黎国立博物馆内,这是古代神话中爱和美的化身。巴黎博堡大街上的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是世界上最大、最现代化的艺术馆,也有人称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奇特的“文化工厂”。其外表象一座石油化工厂,钢架林立、管道纵横,水、电、空调管道全部暴露在墙外,就连电梯也是用透明壳罩著在室外升降。艺术馆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这里也是游客最多的观光点。

巴黎交通也是非常发达的。它有欧洲最大的戴高乐机场,连接著77个国家和地区的161个城市,每年的吞吐量达1000万游客。它有一个十一层的候机大楼,顶部三层能停放3900辆汽车,中三层为旅客出境入境的地方,下五层拥有十多家餐厅、酒吧和39家免费商店,以及其它服务机构。整个大楼由23部电梯贯通。巴黎的交通是立体型结构,它除了270多万辆私人汽车外,城市的公共交通还由短程铁路,地下铁路构成,整个巴黎有七个火车站连接十多条长途干线,通向国内和欧洲各国。巴黎有地下铁路276公里,设有400多个车站,每天运送300多万旅客。最上层是地面交通枢纽站,中间为火车站,最下为地铁车站,形成了一个多层综合体,旅客可以在同一地点自由换乘所需的线路。无论从哪里上车,只要换一两次车便可到达巴黎任何地方。为了不使或减少交通阻塞,巴黎市当局在50年代就规定了1000条单位向道,在市区13公里的塞纳河道上架桥达35座,每隔370米就有一座桥,两岸交通方便。整个巴黎的6600个交叉路口,全都在指挥中心的电视监视之下,若出现堵塞,即显示在荧光屏上,中心即发出命令,由附近警察前往疏导。 时装和花卉也是巴黎的一大特点。在大街上,人们很难碰到服饰一样的妇女,全市有2280家时装店,每年要抛出3500种新装。许多外国富翁都要到巴黎专制衣服。西方女郎则以追求巴黎时装争奇斗艳,许多妙龄少女甚至把自己的青春都抛掷在这里。种花和栽草是巴黎人最感兴趣的业余活动,每年到了三月法定绿化月和3月31日植树节,巴黎人便大显身手,种下又一代新苗。在餐厅,每个餐桌上必有一支瓶插鲜花,每个窗台必有灌木盆景,在如此拥挤的巴黎土地上,每个市民还拥有平均24.7平方米的绿地面积,实在难能可贵。

在巴黎这个花花世界里,在占全国2%的土地上,集中了全国20%的人口、25%的工业产值、33%的商业营业额、27%的服务业、96%的银行服务量、70%的保险公司、38%的企业总部、22%的就业人口、50%的科技人员、40%的自由职业者。英雄的巴黎人民有著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1871年3月18日举行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为世界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的斗争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回答者: a13007884186 | 一级 | 2011-4-28 22:20
对称的古都”北京——北京城是一座对称的城市。它以故宫为中心,从永定门、前门、天安门、午门、神武门、景山、地安门、钟楼直到鼓楼为止,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因为北京的宫殿对称地建在地理中轴线的两侧,其他建筑物都沿袭了中国古代的对称的建筑设计理念。这种对称的格局在故宫的宫殿建筑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紫禁城内部,不仅殿堂建筑互相对应,甚至连道旁的石兽石栏,城边的角楼,屋脊上的雕刻,也都成双配对,相映成趣。整齐对称,构成了北京城市建筑上的独特风格和宏伟的气势,给人以稳重、博大、端庄的感觉。

“花都”巴黎——巴黎素有“花都”之誉,这个“花”并不是鲜花的意思,而是指“浪漫之都”。城市的建筑物各形其异,街市繁华,市内到处是美不胜收的园林,“花都”这个称谓暗含了这座城市的多样性;当然,巴黎也是真正的鲜花之都。无论是在餐桌上、阳台上、院落中,还是在橱窗前、街道旁、人们的怀抱里,满眼都是盛开的鲜花,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芳香。 而那些五彩缤纷的花店和花团锦簇的公园,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巴黎以浪漫著称,每个巴黎人都爱养花,房前屋后随处可见鲜花,所以称巴黎为“花都”。

“雾都”伦敦——因为英国是工业最早发展的国家,而伦敦集中了英国的大批工业。 工业的污染造成了雾都的形成。又因为伦敦自身的气候原因导致废气散不出去就像蒙着一群雾一样,所以叫它为“雾都”。

“佛教之都”曼谷——因为泰国全国有90%以上的人口信仰佛教。它的首都曼谷,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400多个佛教寺院。漫步城中,映入眼帘的是巍峨的佛塔,红顶的寺院,红、绿、黄相间的庙宇,充满了神秘的东方情调。每天早晨,全城香烟袅袅,钟声悠悠,诵经之声不绝于耳。寺庙里的和尚、尼姑在街上慢慢行走,逐家化缘,成为曼谷街头的特有景观,所以叫它为 “佛教之都”。

“沙漠古都”开罗——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顶部附近,东、南、西三面都被撒哈拉沙漠所包围,气候炎热干燥,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城市。市区分布在尼罗河两岸,东岸,有着建于11-16世纪的老城和许多著名的清真寺,还有具有阿拉伯古代风貌的大市场,其中老城区房屋比较低矮,街巷狭窄,保持着古代风貌。开罗的名胜古迹大都集中在这里,仅古迹就有400多处。

“绿色首都”莫斯科——莫斯科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被称为“绿色的城市”,每人平均拥有绿地3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占全市面积的40%,有11个自然森林,98座公园,占地约2000公顷。市区还有700多座街心花园,占地约1256公顷,加上靛蓝的莫斯科河水、上千座金碧辉煌的教堂,为数众多的古迹及错落有致的现代建筑,使莫斯科成为全世界羡慕的“绿色首都”。

“水城”威尼斯——威尼斯是一个建在离陆地4公里左右的群岛上,全城由118个小岛组成,与177条支流相通,城市共有2300多条水巷。城市建筑之间靠100多条水道和400余座桥梁连接。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独特,地基都淹没在水中,像从水中钻出似的,因为它整个都在水里,那里的路就是水,小艇成为威尼斯特有的交通工具。故成为“水城”。

“狮城”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由于当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喜欢用梵语作为地名。同时又因新加坡的地理形状很像一只狮子,而狮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得名.

“音乐之都”维也纳——因为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那里的人们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世界歌剧中心”和“金色大厅”都具有世界影响。所以称它为“音乐之都”。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82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