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原创改变李斯一生的一个厕所,四处奔逃的老鼠,造就了一个千古第一相

不二书 2023-09-16 19:38:54

李斯,早年是楚国上蔡的一个仓管员,作为一名小公务员,他吃着皇粮没有什么梦想。

直到有一天,他走进了一个茅厕,他看到了一群厕鼠因为他的到来四处奔逃,非常惶恐。

普通人看到这一幕,或许也就只是笑一笑,老鼠嘛!怕人这是自然的。

但李斯不一样,他从厕鼠想到自己仓库里的仓鼠,这仓鼠常年呆在仓库里面,吃得肥圆肚饱,根本不怕人。

于是一句话犹如闪电一般击中了李斯,这句话就是: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正是因为这句话,李斯决定去实践一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看看这个梦想。

李斯来到了秦国,成为了咸阳城的当红炸子鸡,因为李斯本身就非常有才华,而当时的秦国也正好需要有才之人为帝国效力,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这是相辅相成的。

李斯凭借着自身的才能,他在秦国干得非常出色,从历任廷尉一直干到了大秦帝国丞相要职,帮助秦始皇设郡县制、统一文字、罢黜百家、建立以吏为师的文化思想,成为了当时皇权之下的第一人。

可是,就这么一个举世无双的大能人,结局却非常凄惨,不止被腰斩于市,还被夷了三族。

李斯为什么会落得个这般结局?

是因为他没有能够斗过赵高。

赵高此人并非像电视剧里描绘的这般无能丑陋,相反,赵高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不止颜值很高,还善于书法,从而得到了秦始皇赵政的信任。

而当历史来到了沙丘事件的时候,赵高决定搞一个大事情。

这个大事情就是篡改赵政的遗诏,把胡亥扶上大秦帝国皇位之上。

但要实施这个计划,还必须得到一个人的支持,这个人就是李斯,因为李斯作为大秦帝国的丞相,是外吏之首。

那么赵高是如何搞定李斯的?

赵高只用了五句话:

你的才能是否能超过蒙恬?你的功劳是否能高过蒙恬?你的谋略是否能胜过蒙恬?你的声望名誉是否好过蒙恬?你与扶苏的私人情谊是否深过蒙恬? 这五句话告诉了李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呢?扶苏如果一旦成功继位,那么李斯就要被边缘化了,他这个皇权之下的第一人就要告别他最爱的政治场了。

李斯为什么会在这场沙丘事件中被赵高牵着鼻子走?原因就是赵高已经洞察到了李斯的人性弱点,那就是恋权。

权利是这位丞相大人的命,他舍不得放开手中的权利,并且赵高几句话就戳中了李斯的命脉,只有胡亥继位,那么李斯的权利才能继续维持。

所以李斯咬了咬牙,上了胡亥的船。

但聪明一世的李斯却在这个时候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哪怕他要选择胡亥这条船,那么他是不是可以直接避开赵高,找到胡亥去当这个扶他上皇位的第一功臣呢?

这是李斯犯下的错误,再来就是此后他试图利用外官的权利去操纵昏庸的胡亥,但赵高作为内官之首,胡亥只能是他的傀儡,而不能是李斯的傀儡,所以两人之间只能存一。

可内官相比外官,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他想见秦二世就能见到秦二世,他有更多说话的权利。

李斯到死的最后才明白过来,他以前对付秦始皇赵政那一招,根本对于秦二世和赵高无效,因为秦始皇赵政多英明神武,他有自己的决断判断,而秦二世没有。

秦二世这样的庸主,他耐不住赵高在耳边吹风,这也为李斯后来被腰斩于市奠定了基础。

李斯在生命的尽头终于想明白了,他这一生只犯了一个错,那就是该弃权的时候不舍,最终要了自己的命和三族的命!

他留下的那句遗言也值得人深思,他对自己的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人之将死,开始回望从前最开心快乐的日子,这段时光不是他安于当个小仓管的安稳岁月,也不是他登上丞相之位的高光时刻,而是他领着几个孩子,牵着一串黄犬,出上蔡东门去猎兔的情景,他回味起这样的闲情逸致露出了笑容,他又感叹这样的日子再也没有了。

李斯的结局其实也告诉了我们一件事,任何东西到了该割舍的时候就必须割舍,不然只会深受其害。

所以多读一些历史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历史上那些厉害的人,他们所经历的一生都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他们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汲取,他们的失败我们可以避免。

千古名相:封建王朝第一丞相,没有他就可能没有后来的大一统?

提到中国历史,不可避免的就会提到秦始皇。正是因为始皇帝一统江山才有了中国几千年的屹立于世界之巅。在大家印象中秦始皇一直是以一个暴君的形象存在的,但是他的丰功伟绩确实是我们抹杀不掉的,正是因为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才有了后世的大一统,而这些政策的提出和实施都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中国第一丞相——李斯。

说李斯是中国第一丞相,或许很多朋友不服气了,但是自秦始皇确立皇帝以来,才有的丞相这一职位,而李斯则是中国的第一位丞相。说到这,有朋友可能说我玩文字游戏,那么我们来看一看李斯的功绩,却也是无愧这中国第一丞相之名的。

首先咱们来看一下李斯的生平,李斯年轻时在上蔡当一个管理文书的小吏,按现在来看就是一个公务员。按说老婆孩子热炕头李斯都齐全了,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也挺好的。但是有一天李斯突然发现一个事情就此改变了他的命运走向,就是在厕所的老鼠见到人来就快速的逃跑,在粮仓的老鼠一个个吃的脑满肠肥,见人来了也不害怕,照样自顾自的玩自己的吃自己的。李斯就此发出感叹:“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意思就是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李斯说干就干,辞去了官职,踏出了小小的蔡郡,进入了这百家争鸣的滚滚洪流中。

李斯出去之后拜在了荀子门下,历史上名字带子的各个都是业界翘楚啊,李斯跟着荀子学得治理国家的学问,在下山时经过比较最终选择到秦国去。李斯到了秦国后,先是得到了吕不韦的重用,然后借助吕不韦接触到了秦始皇,那时候应该成为秦王嬴政。李斯告诉嬴政现在正是灭六国的好时候,此时不戴更待何时,更是提出了先灭韩国在灭他国的兼并顺序(看来无论哪个韩国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拉仇恨)。

在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是否要延续周朝的分封制,秦始皇心想好不容易统一了,在分成那么多国家还有什么意思。但是耐不住一些大臣想要分的一国之地,好以后在自己领地过神仙日子。就在这时李斯提出一条政策,那就是“废分封,行郡县”,李斯告诉嬴政要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以又下设县,这样全国的权利都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彻底的杜绝了诸侯国分裂割据的根。而且这一制度在以后的社会中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对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后世民族团结,而且周边国家,韩国日本也受到影响。

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不影响秦朝的文化经济发展,李斯建议制定统一的标准。先是书同文,虽说汉字同源,但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写法,导致六国之间使用文字交流就很麻烦,秦始皇为了加快各个国家人民的快速融合就让李斯制造一种标准字体,这就是后来的小篆,再后来李斯又采用了程邈创造的一种新的字体,那就是隶书,隶书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才渐渐被楷书所取代,虽然现在专属和隶书也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他们在中国书法历史上仍然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再说经济方面,六国的度量单位相互换算混乱不堪,后来李斯制定统一的计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半斤八两的原因。再者就是统一货币,废除了龟,贝,珠玉等作为钱币流通,然后就是规定了只能国家铸造钱币,私人铸造钱币要问罪,这个政策被后人认为是一项伟大的创举,而且当时所铸造的半两圆形方孔钱因为造型和携带的原因一直用到清朝末年。

李斯这一生用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帮助始皇帝完成了统一大业,在大一统之后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又实行了各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策。鲁迅曾称赞李斯: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而且他的书法“小篆入神,大篆入妙”,被称为书法鼻祖。

李斯临死前说了哪六个字,让他名流千古。?

李斯与韩非是师兄弟,同出荀子门下。
李斯,在他临死的时候,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据史料记载当时他是被“诛三族”,也就是:母族、夫族、妻族,上下几百口人,李斯跪在断头台上,旁边是他的儿子,后面是全家人。刽子手已经将大刀磨的雪亮的了,拔了自己的一根头发试着刀刃,想想,是腰斩呀,到要得多快。此时李斯侧头给他的儿子说了一句很有水平的话:“牵犬东门,岂可得乎”。意思是:儿子,记得不,想当年,我领着你们哥几个,牵着黄犬,在老家上蔡东门外的山冈上打猎的情景吗?唉,以后再也不会有了。李斯此时面对死亡不动声色、视死如归,而且还和即将和他一样赶去黄泉的儿子说笑。简直是黑色幽默。能说出这句话的李斯,就已经值得我们敬佩了。也可以说他是对他一生官宦的总结性发言,对一生进行了否定。
李斯一生不可谓不辉煌,这个河南汉子,大器晚成。
李斯曾经任上蔡的一个仓库管理员,相当于现在一个县粮食局下属粮站的职工,撑死一股长。他的得道场所可是挺特别的,是在厕所。在厕所里大便的时候看见一只老鼠,探头探脑的,李先生咳嗽了一声,老鼠吓的乱窜,还碰着了尿罐。李先生嘿嘿笑了几声。然后对于这老鼠进行了一番“格物致知”,想起了自己单位公费养的那些老鼠,白胖白胖的,在粮仓里踱着步子,想吃便吃,想睡便睡,逍遥自在。起身以后几天就在琢磨这件事,后来的想法李斯不由得自己都害怕了:自己何尝不是一只厕中鼠。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李斯决定出去辞去工职,外出打工了。

小人物李斯逆袭为丞相,助秦始皇一统天下,统一货币、度量衡

李斯,是秦始皇身边的大才。他跟着老师荀子学帝王之术,后来用反间计离间六国,为秦扫灭六国开创了大好局面。

他本是平民出身,却能坚持学习,最终成为了一国丞相。其统一文字、度量衡的主张,更是惠及华夏数千年,时至今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他当年的政策留下来的影子。
这位人才,值得我们铭记。

李斯是汝南上蔡人,位置就在今天的河南省上蔡县。

都说乱世出英雄,真的英雄,在乱世也更容易做出成绩。

李斯,一个生在战国末年的文职底层公务员,年轻的时候,只是在底层做个掌管文书的职业,没事写写工作汇报,或者整理一下郡里的图书。

如果生在和平年代,他在这基层安稳的生活,吃喝不愁,也不失为一种生活方式。

可惜的是,他是生活在乱世。乱世中,四处征战,人命不值钱。

李斯没有后来项羽那样的超高的武力值,但他的能量同样强大,这份能量,来源于他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史记》中,有一件事说的很有意思,主要是描述李斯以小见大,通过动物间的举动,联想到了“人生”这个高深的哲学话题。

某日,李斯去如厕,看到老鼠在这里抢“狗的粮食”,即饿极了的老鼠在吃大粪,它们见到人或者狗去厕所,会连忙逃跑。毕竟“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除四害”这个事当中,消灭老鼠这个事业由来已久。

但是细心的李斯发现,米仓里的老鼠,吃的肥硕,经常在这里扎窝安家,几个月时间就能繁殖出一窝小老鼠出来。他们不愁吃喝,就安生在里面吃饱喝足下崽就是。与厕所里的老鼠生活方式差别太大。

同样是老鼠,待遇咋就这么大呢?

普通人见到这种情况,一般会直接拿起扫把,把这些“四害”赶尽杀绝,打完了后再来思考一下,下一顿饭该咋办,是不是该到地里干活了,或者想想地主家的地租如何缓交两天。

而李斯却发出感慨道:“人与人之间的区别,由其所处的环境决定,人生在世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谁又比谁差哪去了?唯一的差距,就是机会来临时,有的人把握住了,有的人却充满怀疑,白白错过。”

事实上,李斯的目的,是要告诉自己,要通过主观能动性,去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而不能偏安一隅,将自己关在狭小的空间之中自怨自艾。

一个有思想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有思想的人,行动力还特强!为了改变现状,李斯辞去了他原本安定的公务员工作,拿上多年积攒下来的钱,去投名师、学本事。

当时,国内最有名气的“博士生导师”是荀子,生活在齐国。荀子不仅传授当时固有的知识点,他传授的还有治国思想,该思想向法家靠近,灌输学生以定国安邦之策。

李斯带上全部家当前去求学,终于学有所成。

愿意拼上全部家当,学得一身本事,李斯自然要求得最大化的利润。

是的,作为社会人,第一要义是活着,第二是生活水平提高,第三是实现自我价值。

思来想去,他选择了最有可能让他施展一身才华的秦国。

这时候的秦国,已是威名赫赫,在战国后期,是首屈一指的强国。来这里找工作也是有门槛的,如果没有学历,就要掏出来真本事练练!但李斯明显有着属于他的敲门砖,毕竟他可是“博士生导师”荀子的高徒,来这里自然要被高看一等。

吕不韦见到他,经过短暂测试,迅速给他安排了一份正经工作干着,虽然这个职称不高,好在秦国是按照功劳任命贤才,他来这里,有机会施展才华,也有机会和秦王相见。

对于一个外来的穷酸学生来说,这就够了。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李斯不断上书,发表自己的独到观点,终于得到秦王的赏识。秦王不断和李斯交换治国意见,其很多建议被秦王采纳,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甚至,李斯还成功撩动了秦王逐鹿天下的野心。

某次,李斯告诉秦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秦穆公时由于国力尚弱,统一天下的时机尚未成熟。如今周天子的影响力无限接近于零,诸侯间连年征战,秦国作为老大哥,当结束这个乱世,扫灭天下诸侯,立万代之基业”!

随后,他献出了自己的离间计,阴谋、阳谋并用,主要目的就是要把时局搅乱,让六国之间相互猜忌混战;让其他六国内部君臣猜忌、将相离心!采用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瓦解敌国的国力。至于顺序,他也想好了,就是先灭掉当时实力相对强大的韩国,以震慑其他国家,最好的结果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些计策不可谓不毒,从此六国混战一团,秦国待时而动,图谋天下。献出这条计策的李斯,自然地位也是水涨船高,从小官提拔到长史,又从长史提拔到客卿。如果这些职称不直观,我们就换一种说法,李斯从一个乡镇级的底层干部,被提拔到了一把手身边的谋士。一般如三国里郭嘉那样的谋士,能量是很大的,能左右主公的决策,但郭嘉基本没有亲自掌兵。李斯却在短时间内,又从谋士被提拔到客卿。客卿就是原本不是秦国本地人,但又在秦国担任的最高级别的官职之一。

截至此时,李斯已经成功进入了秦王的核心圈子。

多年以后,秦王任用贤明,文臣武将数不胜数,终于逐一诛灭六国,一统天下。在这条道路上,李斯居功至伟,被秦始皇任命为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有人说,李斯嫉贤妒能,毒杀了另一位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我认为这一点可能性不太大,他已经位极人臣,得到了秦王的赏识,可以说利益与秦国已经绑定到一块,这里的高手越多,他就能得到更加稳定的生活保障,身为嬴政身边的红人,他还不至于与韩非子较劲。韩非子之死,是韩非子自身的问题,他作为韩国王子,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屡次为本国谋利益,触动了秦王的逆鳞。

闲话不提,再谈李斯。

事实上,在李斯担任丞相期间,很多政策的实施,足以称得上千古流芳。

首先,他上奏皇帝,废除六国旧制度,统一度量衡。数年前来,朝代更迭,但这种计量方法,几乎未曾更改,时至今日,我国的国民仍在受益。

其次,在公元前210年,他又上奏皇帝统一货币。同时废除其他六国旧有货币,极大的促进了秦王朝的经济发展。这一举措,对后世影响同样巨大。可以说,仅此一项功绩,李斯之名,就足以名垂青史。

最后再谈谈他提倡的修驰道车同轨的功绩,这就相当于今天的高速公路,有固定的宽度,保证车辆在道路上畅通无阻,疏通了咸阳对外的交通往来。

《史记》中评价李斯道:“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只可惜这位丞相,在秦始皇死后,被宦官赵高所挟持,逼公子扶苏自杀,自己亦未能得到善终,被腰斩于咸阳,株连三族。

欢迎朋友们关注新语说古今

看更多精彩故事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81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