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始皇统一六国自号为始皇帝之后,我国封建朝代的君王都会称为皇帝。对于我国古代到底出现过多少为皇帝,历史学界一直都没有定论,大部分人都认为从嬴政到溥仪应该一共是494名皇帝。这将近500位皇帝中只出现了一名女皇帝,武周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经历最特殊的皇帝了,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她被选为才人入宫,在宫中武则天便用自己的美貌与妩媚讨得了太子李治的喜爱。在唐太宗去世之后武则天依据祖规去了感业寺出家为尼姑,被要求诵读经文为亡夫祈福。
武则天被发配出宫的那段时间,继任为唐高宗的李治一直对武则天魂牵梦萦,两年后就将武则天接回了宫中。之后武则天用手段接连扳倒了当时的宫中两霸,王皇后与萧淑妃,艳冠后宫。利用李治生病身体虚弱的空挡武则天又建立了二圣临朝的格局,渐渐地将李唐皇室的势力架空,最后在690年登基称帝。
在很多的历史古籍中武则天都是一个非常狠毒的女人,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654年时武则天为了陷害宫中的王皇后,将自己刚刚出生的安乐公主掐死在摇篮中。对于这个故事很多人都认为符合武则天的人物性格,武则天之后会对太平公主万般宠爱也是为了弥补对安乐公主的亏欠。
当然也有很多史学家认为这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资治通鉴》成书于北宋,在它之前的《旧唐书》和《唐会要》(五代时期)都没有这件事的记载,显然是宋人栽赃陷害。《资治通鉴》中也说武则天杖毙了她的孙女李仙蕙,事后的考古研究却证明李仙蕙是死于珠胎毁月(难产),因此可见《资治通鉴》一些关于武则天的记载可信程度并不高。
关于武则天的争论并没有停止,1995年陕西省出土了一个唐代古墓,根据对墓志铭的翻译专家得知这是唐高宗李治此前所立太子李弘的贴身侍卫兼任家令的官员阎庄的墓。在墓志铭上阎庄写道:675年23岁的太子李弘突然爆发疾病,很快便夭折,当时正是李治病重想要传位李弘,武则天和李弘又产生矛盾的时候,李弘死前也和武则天有过接触。
在太子去世之后不久武则天就以排查下毒的名义将阎庄等太子近臣一并捉拿,很快就下旨全部斩杀。这一系列欲盖弥彰的行为让当时研究阎庄墓的史学家认定,很大的概率《新唐书》中武则天鸩杀李弘的记载是真实事件,武则天为了自己的地位竟然又杀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实乃禽兽之举。
当然另外一批历史学家对于此事也有不同的意见,历史上为了皇位父子成仇、兄弟之间兵戎相见的情况实在太多,这也不算什么稀奇事。关于武则天的讨论至今仍未停止,武则天她自己可能也料想到了后世情况,选择立下了无字碑让苍天与后人对她进行评判。
1. 武则天之墓墓文应写什么 武则天之墓确实是一块无字碑。
但是谁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无字碑上面没有字呢? 宋金(公元960—1234年)以后才有游人题字于碑,成为有字碑。但是这些人大都没有正统观念和尊重历史的态度,只顾自己宣泄,逮着一块地方就舞起文来,弄的诺大一通碑成了老和尚的百衲衣,前面的文字漫漶不清,后面的文字又镌刻上去,叠床架屋,一盆糨糊。
有感慨莫名的:“女主前朝事,千年恨未平”;有感慨当地百姓对武氏怀念和尊重的,诗云:“乾陵松柏遭兵燹,满野牛羊青草齐。惟有乾人怀旧德,年年麦饭祀昭仪。”
郭沫若《咏乾陵》云:“千秋公案翻云雨,百顷良田变土田。无字碑头镌满字,谁人能识古坤元。”
由于年代久远,前人后人无法沟通、协调和照应,搞的鸡零狗碎,毫无章法,其中惟有1135年女真文字刻《大金皇帝都统经略记》保存比较完整(旁有汉字译文)。女真文字现已绝迹,因此,碑上的文字成为研究女真文字和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巍巍无字碑,历经宋、金、元、明、清各代,镌刻了许多文字,不仅在内容上自然形成了评价武则天的‘碑文’,而且在书法上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说得形象一点,它的确称得上是一部跨朝代的石质巨书。
这可能正符合武则天当初立碑的本意。 下面是无字碑的资料,你可以试着参考一下: 无字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向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
在乾陵司马道东侧,北靠土阙,南依翁仲,西与述圣纪碑相对,奇崛瑰丽,巍峨壮观。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或称述圣纪碑)”,东侧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
“述圣碑”是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她还亲自撰写了5000余字的碑文,黑漆碑面,字填金粉,光彩照人。东侧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
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女皇帝的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 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是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量达98.9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
碑额未题碑名,只有碑首雕刻了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 *** ,静中寓动,生气勃勃。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腾空飞舞的巨龙,线刻而成,龙腾若翔,栩栩如生。
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或称狮马相斗图),其马屈蹄俯首,温顺可爱;雄狮则昂首怒目,十分威严。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因而这座无字碑历来闻名遐迩。
据有关史书记载,唐高宗死后,乾陵的选址、设计以及营建,都是在武则天直接指导下进行的。作为乾陵地面的主要大型石雕——无字碑也很有可能是当时树立的。
又从无字碑与述圣纪碑相互对应来看,很可能两碑是同时树起的。由此看来,无字碑无疑是武则天树立的。
这块武则天精心设计并树立的无字碑在整个乾陵陵园的石雕中,不仅因处于显著位置而引入注目,而且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独特的丰姿韵味,以及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而倍受青睐,名播八方。游客们到乾陵来,几乎都要在无字碑前驻足,或凝眸注视,或摄影留念,或指点评说。
无字碑在无数游人眼中不仅是乾陵的象征,更是女皇武则天的象征。 ◎碑上无字原因 无字碑上为何无字,民间出现了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武则天从公元655年做皇后开始,到公元705年被迫退位,前后参与和掌握最高权力达五十年之久。
如果从唐高宗死时算起,也有二十一年。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杰出的女皇帝。
她在政治上打击豪门世族,并通过发展科举制度,使得大量人才进入政治舞台,抑制了豪门垄断;她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并整顿均田制,使社会经济不断上升,民户数不断增长;她知人善任,破格用人,鼓励各级官吏举荐人才,并虚心纳谏,职是之故,“累朝得多士之用”。她加强封建国家的边防,改善与边境各族的关系。
总之,武则天是一个富有政治才干和理想的人,在她统治期间作过许多符合民众利益的事,稳固和发展了“贞观之治”,把历史推进一大步,并对后来“开元之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
第一,武则天以阿谀奉承的手段取得信任,从地位较低的“才人”,爬到掌握大权的皇后,最后窃居皇位。第二,培养党羽、建立宫廷奸党集团,并打着李唐“朝廷”的旗号,消灭异己。
第三,任用酷吏,实行告密和滥刑的恐怖政策。第四,唐初社会经济发展呈马鞍形,而武则天当政时处于最低处。
第五,在其当政期间,曾失掉了安西四镇,危害了国家的统一。职是之由,武则天无法为自己立传,而只能以“无字碑”来为后世定基调。
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武则天有可以肯定的地方,也有应该否定的地方。
武则天当政期间,贞观以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仍在继续;在处理唐高宗去世前后的复杂局面中,她表现了不平凡。
2. 写一篇关于武则天的作文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成了多少人梦中的偶像,现实的楷模。她的凌云之志,她的万丈雄心,以及她巾帼不让须眉的风格,不能不让人由衷的钦佩!直到今天,武则天仍是一个谜一般的女子,高高耸立在人们的视野中。
就连中学的女生们,也抑制不住自己的仰慕之情,说着当如武则天的豪言壮语,更不知有多少人感叹:女子当如武则天!
古代,男尊女卑是社会的习俗,武则天以一个平凡的女子,依靠自己超人的聪慧和过人的胆识从一个普通的后宫女子直到皇帝,的确创造了一段传奇和神话。皇宫禁地,富贵和权威齐集,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武则天能在勾心斗角,利欲充斥的紫色宫墙内,纵横捭合,不但把握了自己的命运,而且把天下踏在脚下,这哪里又是一般女子所为!有多少人千方百计、苦心诣旨、终身奋斗,也不过是为了后宫的一席之地,以求衣食无忧,富贵常伴,光宗耀祖。大不了觊觎皇后之位,母仪天下,但这又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又有多少人连这个念头恐怕都不敢起。
武则天,不但做到了母仪天下,而且敢为天下先,如一把利剑刺穿所谓的封建道德的层层阻难。
高高在上的武则天,把天下的兴亡都抓在手中,发号施令,英武绝伦,她用她的知人之明,识人之智,用人之术,把一个繁盛帝国的根基深深扎下。一个女子,能成就众多男子不能成就的事业,能让世界因她而精彩,离开她不行。这样的一个女子,真乃英雄。女子当如武则天!
她忧国忧民的心召唤着天下的英才,她用心结着一张网,网住了大唐的盛世。
发号施令,浩荡仪仗,从者万千,不过是琴之一曲,曲过就是难言的寂寞。
春去秋又来,树叶绿了又萧瑟。秋夜枕凉,无边的帐幔,空荡的殿堂。
一滴泪,在月光下闪着寒光,风摇着大殿顶上的风铃,不时在梦中回响,谁又会看到,一代女皇独自垂泪!
面对重重的困难,她镇定而骄傲。大唐必须向前走,能带领的只能是自己。她以无比的自信信手挥洒,天空风和日丽。
她鼓起自己所有的勇气,爬一方万众瞩目的高峰,她捧起大唐万里的河山,用心镌刻着最美丽的风景。
一个女子,谋划着一个大国十万里的出路,运筹着千万人生活的蓝图。而肩上扛着的,已知的未知的多少困难、艰险,都如大山般向自己的压来。有时她也在问自己,登上高峰到底给自己带来什么?高处只有不胜寒!命运如果注定让一个女子来负担所有的沉重,为何还给了她如斯的寒冷。
冬雪又飘,四周寂静无声,唯闻一声叹息,唯有独依门楼望白茫茫的大地。屈膝的奴婢,只是机械的做着该做的事。
前呼后拥的人群,谁又是自己的知己,可以嘘一声寒,问一声暖?什么时候可以放肆的笑几声,自在的跳几曲舞,赢得几声喝彩几声嘘吁。什么时候可以独登高山,看风景无边,泛舟西湖,任时光荏苒?
只是啊,春花秋月等闲过,白了少年头。脚步蹒跚,容颜早逝。梦里依旧的,是家乡的小河,家乡的茅屋!只是啊,谁来倾听自己的心事,诉一诉时光的脚步。谁来安慰走向年迈的心灵,回到曾经的年轻?
但她笑,树已成林,花已开放。但她笑,百年孤独,千年沧桑。
高高的无字碑,空空的碑文,犹如空空的寂寞,谁来书写她的一生?人已远去,消失在岁月的风尘,她已不见,只有风在吹,小草在招摇。
匆匆去了,万事皆休。去追随她挚爱的高宗,再同他诉说这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让心灵再次找到温暖和呵护。那里该会有拥抱,让自己回忆起当初入宫是的欢喜。
女子当如武则天,谁知那份雄心,展铺在艰辛困苦的舞台上,谁知那高高的宝座,其实冰冷的异 常。
女子当如武则天,谁知那份深深的寂寞,足以把灵魂啃噬的残缺无比,谁知那深味的孤独,如秋风扫着青青的树叶。
女子当如武则天,谁知一世的英名,都赋予了黄土,谁知坎坷的一生,只是一座土丘,一具没有文字的石碑。千种风情尽埋,万种方仪都随风。
女子当如武则天,风华绝代,云起浪涌,她在历史的天空中沉默不语,身后一片喧哗。
3. 作文:游览乾陵,以游踪和时间为线索,600字左右 金秋十月的第四天,爸爸妈妈带我去乾陵游玩。
我们驱车穿过片片果园,在乾陵的半山腰经过检票口,登上了笔直宽阔纵贯南北的石马大道,开始了在乾陵上的参观游览。 石马道上,到处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抬头望去,乾陵真是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墨绿色的松柏簇拥着屹立在道路两侧的翁仲、石马,仿佛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护卫神,使人感到陵区的神圣、庄严、崇高,给人以精神上的震撼。
我们一边游览,爸爸一边给我讲乾陵的历史故事。爸爸告诉我,乾陵修建了一千多年了,它不仅是两位封建帝王的陵墓,也体现了我国封建盛世的时代精神,更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象征。
我国在唐代是十分强盛的国家,从现在开始我国正走向又一次强盛。 在石马大道上游玩,我高兴极了,一会儿在人流中奔跑,一会儿又抢着和石人、石马合影留念。
在这里,我看到了武则天的无字碑,还看到了一对高大雄伟的石狮和成片、成群的被盗去头颅的翁仲。我知道,这其中都隐含着许许多多动人而复杂的传说。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乾陵后峰脚下,这里可真热闹呀!有卖年糕的,有卖民间工艺品的,还有卖乾陵简介和旅游纪念品的,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4. 武则天之墓 这不同的人又不同的看法。
以下是本人知道的几个看法,希望对楼主又帮助。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
武则天从公元655年做皇后开始,到公元705年被迫退位,前后参与和掌握最高权力达五十年之久。如果从唐高宗死时算起,也有二十一年。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杰出的女皇帝她在政治上打击豪门世族,并通过发展科举制度,使得大量人才进入政治舞台,抑制了豪门垄断;她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并整顿均田制,使社会经济不断上升,民户数不断增长;她知人善任,破格用人,鼓励各级官吏举荐人才,并虚心纳谏,职是之故,“累朝得多士之用”。她加强封建国家的边防,改善与边境各族的关系。
总之,武则天是一个富有政治才干和理想的人,在她统治期间作过许多符合民众利益的事,稳固和发展了“贞观之治”,把历史推进一大步,并对后来“开元之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
第一,武则天以阿谀奉承的手段取得信任,从地位较低的“才人”,爬到掌握大权的皇后,最后窃居皇位。第二,培养党羽、建立宫廷奸党集团,并打着李唐“朝庭”的旗号,消灭异己。
第三,任用酷吏,实行告密和滥刑的恐怖政策。第四,唐初社会经济发展呈马鞍形,而武则天当政时处于最低处。
第五,在其当政期间,曾失掉了安西四镇,危害了国家的统一。职是之由,武则天无法为自己立传,而只能以“无字碑”来为后世定基调。
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武则天有可以肯定的地方,也有应该否定的地方。
武则天当政期间,贞观以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仍在继续;在处理唐高宗去世前后的复杂局面中,她表现了不平凡的个人才干;就“纳谏”和“用人”这两点,连许多具有封建正统思想的人土,为之赞叹不已。但是,武则天的消极面也十分突出。
她为了巩固个人的地位,任用“酷吏”,也曾滥杀无辜,崇信佛教,奢侈浪费。特别是统治后期,朝廷政治日趋腐败,形成一批为武则天所纵容支持的新的特权贵族。
武则天被迫交出权力,还政于唐中宗,她知道对自己的一生,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评价,碑文写好写坏都是难事,因此决定立“无字碑”,由后人去评价。
5. 为武则天墓前的无字碑写碑文 【100字以内 武则天,一代女皇,出身贫寒武则天的性格决定了她不甘于居人之下,她修改《姓氏录》武姓成贵族,处死上官仪,逼长孙无忌自尽,武则天虽然心狠手辣,但她也是有些才干的。她曾经上意见书十二条,也就是历史上的“建言十二事”,这里面包括了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广开言路等,基本上是一套较完整的治国方略。但作为母亲,武则天的心比一般的人要狠多了,为了自己的权势和皇位,对亲生儿子都不肯放过,哎!平定徐敬业,重组宰相班,改年号、造舆论 ,为了给做女皇铺路。公元690年的重阳节,即九月九日,年近古稀的武则天改元天授,正式建立了大周王朝,自称“圣神皇帝”。武则天做女皇本身就是对封建礼制的破坏,在纳男宠方面他也让后来的卫道士们耿耿于怀。
705年的十一月初二,八十二虚岁的武则天死于上阳宫的仙居殿。临终时她异常清醒,立下了遗嘱,包括去掉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葬在乾陵,和高宗合葬。只许为她立碑,不许立传,这就上武则天无字碑的来历。还有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以及褚遂良等人的家属。其他被酷吏迫害的人早在他被迫下台前已经赦免。706年的正月,武则天的灵柩运回了长安,和高宗合葬在乾陵。
武则天死后,她的谥号变过几次,但儿孙们的尊敬态度没有变。睿宗第二次即位后,改称为“天后”,后来又先后改为“大圣天后”,尊为“天后皇帝”,改为“圣后”。唐玄宗即位后,改为“则天皇后”,比较客观。到了749年,最后把武则天的谥号定为“则天顺圣皇后”。
6. 怎么写武则天的墓碑 其实,“无字碑”并非无字,如果仔细观察,上面密密麻麻刻了许多文字,这全是宋、金以来人们因“无字”之憾而添补的题识。女皇武则天对唐高宗树碑立传,为何对自己树碑而不立传呢?自唐以后,千余年来,人们对此有种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武则天从公元655年做皇后开始,到公元705年被迫退位,前后参与和掌握最高权力达五十年之久。如果从唐高宗死时算起,也有二十一年。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杰出的女皇帝她在政治上打击豪门世族,并通过发展科举制度,使得大量人才进入政治舞台,抑制了豪门垄断;她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并整顿均田制,使社会经济不断上升,民户数不断增长;她知人善任,破格用人,鼓励各级官吏举荐人才,并虚心纳谏,职是之故,“累朝得多士之用”。她加强封建国家的边防,改善与边境各族的关系。总之,武则天是一个富有政治才干和理想的人,在她统治期间作过许多符合民众利益的事,稳固和发展了“贞观之治”,把历史推进一大步,并对后来“开元之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一,武则天以阿谀奉承的手段取得信任,从地位较低的“才人”,爬到掌握大权的皇后,最后窃居皇位。第二,培养党羽、建立宫廷奸党集团,并打着李唐“朝庭”的旗号,消灭异己。第三,任用酷吏,实行告密和滥刑的恐怖政策。第四,唐初社会经济发展呈马鞍形,而武则天当政时处于最低处。第五,在其当政期间,曾失掉了安西四镇,危害了国家的统一。职是之由,武则天无法为自己立传,而只能以“无字碑”来为后世定基调。
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武则天有可以肯定的地方,也有应该否定的地方。武则天当政期间,贞观以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仍在继续;在处理唐高宗去世前后的复杂局面中,她表现了不平凡的个人才干;就“纳谏”和“用人”这两点,连许多具有封建正统思想的人土,为之赞叹不已。但是,武则天的消极面也十分突出。她为了巩固个人的地位,任用“酷吏”,也曾滥杀无辜,崇信佛教,奢侈浪费。特别是统治后期,朝廷政治日趋腐败,形成一批为武则天所纵容支持的新的特权贵族。武则天被迫交出权力,还政于唐中宗,她知道对自己的一生,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评价,碑文写好写坏都是难事,因此决定立“无字碑”,由后人去评价。
其实你只要结合为甚麽武则天的墓碑没有刻字这个话题来讨论,再加上上面的回答 ,相信你能完成。
7. 请为武则天写墓志铭,字数120字以内 我,武则天,
我是成功者——我完成了自己夺取政治领地的梦想;
我是失败者——我没有完整美丽的爱情和亲情;
我是执著者——我穿越政治斗争的腥风血雨实现我的理想;
我是坚强者——多少次我想起我的第一个女儿——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尽管心如刀割,但我的脸上依旧挂着微笑;
也许我是成功的统治者,
也许我是失败的女人,
也许天下人都会唾骂我,
也许后世都会谴责我,
也许现在就有人站在我的墓前职责我的过错……
这些都不重要,我已经在天国长眠。
我不会后悔自己做过的每一件事,
至少我辉煌过、灿烂过、笑过、哭过、爱过、恨过
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
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大多来自于史书记载。因为已经过去了几百上千年的事情只能通过当时的记录来知晓。其实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有一种东西应该比史书更可靠,那就是墓志铭。史书受当权者的干扰较大,而墓志铭则更客观一些。
2013年唐朝号称巾帼宰相的奇女子上官婉儿的陵墓被发现,墓穴中有一块墓碑上面的墓志铭证明这就是上官婉儿的陵墓。但是根据墓志铭的记载,上官婉儿与史书上的记载有很大的出入。在《新唐书》和《旧唐书》的记载中,上官婉儿虽然有才,但是私生活非常混乱,不仅做过两任皇帝的嫔妃还和大臣武三思私通。最重要的是她是韦皇后与安乐公主的心腹,是“韦氏集团”的核心人物。后来李隆基起兵推翻韦皇后和安乐公主,顺便将这个集团的核心人物上官婉儿一起杀死了。
据史书上记载,上官婉儿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关系非常好,而且经常劝说韦皇后效仿当年的武则天自己做皇帝。但是根据墓志铭的记载,上官婉儿跟这两个人的关系并不好。当时安乐公主想做皇帝非要唐中宗李显立自己为皇太女。但是上官婉儿不同意,以出家为尼相要挟唐中宗不要这么做,甚至还喝了毒药,经过太医抢救才没死。这样看来上官婉儿不会是韦氏集团的核心成员。那么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作乱应该也不会有上官婉儿的份。
至于上官婉儿前后给两任皇帝做妃子,这并不能说明她是个淫乱的人。上官婉儿第一次被册封为才人是武则天下的命令。因为上官婉儿是罪臣上官仪的孙女,武则天赐给她才人的身份无非是让她洗白身份才好留在身边做事。而到了唐中宗时期上官婉儿被封为昭容,其实这不过是个后宫的官职而已,并不一定是要与皇帝过日子的妃嫔。仅仅是中宗李显拉拢上官婉儿的手段而已。看来史书的事情也不能全信呀。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79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原创奥地利,为何不战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