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 第五篇 致四弟:不宜非议讥笑他人
【原文】
澄侯四弟左右:
二月初一日唐长山等来,接正月十四日弟发之信,在近日可谓极快者。
弟言家中子弟无不谦者,此却未然。余观弟近日心中即甚骄傲。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弟于营中之人,如季高、次青、作梅、树堂诸君子,弟皆有信来讥评其短,且有讥至两次三次者。营中与弟生疏之人,尚且讥评,则乡间之与弟熟识者,更鄙睨嘲斥可知矣。弟尚如此,则诸子侄之藐视一切,信口雌黄可知矣。
谚云:“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非必锦衣玉食、动手打人而后谓之骄傲也,但使志得意满毫无畏忌开口议人短长,即是极骄极傲耳。余正月初四日信中言“戒骄字,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望弟常常猛省,并戒子侄也。
此间鲍军于正月二十六大获胜仗,去年建德大股全行退出,风波三月,至此悉平矣。余身体平安,无劳系念。
咸丰十一年二月初四日
【译文】
澄侯四弟左右:
二月初一这天唐长山等人到来,为兄就收到了正月十四日弟弟寄出的信,在近些日子到达的信件中,速度也算是很快的了。
弟弟说家里子弟没有一个不谦和恭谨的,我看事实并非如此。我观察弟弟近日就开始心生傲气了。凡是敬畏别人、不敢对人妄加评论的人,都是谦和恭谨的人;凡是喜欢讥笑评论他人短处的,都是骄傲的人。对于营中的人,如季高、次青、作梅、树堂诸位君子,弟弟都在来信中讥笑评论了他们的短处,而且有两三次之多。对于营中与你比较生疏的人,你都要毫不留情地讥笑评论,那乡间与你熟悉认识的人,自不必多说,你对他们的睥睨和斥责,更是可想而知了。弟弟尚且如此,那其余的子侄目中无人、藐视一切、信口雌黄的行径想必也不在少数。
古时有谚语说:“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从此句来看,并非只有锦衣玉食、对人动不动就拳脚相加才称得上是骄傲,其实言语间流露出的志得意满、毫无顾忌,开口闭口议人短长,这就是骄傲的极端体现。我正月初四的信中说戒除“骄”字,就是要以不轻易非议嘲笑人为第一要义;戒除“惰”字,就是要以不晚起为第一要义。望弟弟常以这两点来反省自己,并时时告诫子侄谨守。
这里鲍军于正月二十六日大获胜仗,去年建德大股敌军全部退出,三个月的风波,至此终于全部平息了。我近来身体无恙,健康平安,无须挂念。
咸丰十一年二月初四日
【解读】
曾国藩说:若想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完人,要始终怀着敬畏的心对待别人,如果能作到不轻易对任何人进行评论,那么就能够使鬼服神钦,见识日进,正气日刚。否则,不知不觉坠入卑污一流,必定有被别人看不起的那一天,所以不可不慎重。
曾国藩在这封书信中,对弟弟说,凡是属于敬畏别人而不敢妄加议论别人的人都是谦和恭谨的人。凡是属于喜欢讽刺和批评别人短处的人都是骄傲的人。其意是告诫我们在修身做人上,一定要谨慎行事。这正如《周易.系辞下》中所说:“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思想修养好的人,言语简洁,不乱发议论;而性情浮躁的人,滔滔不绝,却言之无物。一个极力想表现自己某一方面长处的人,一定有某一方面的短处。
要知道,尊重他人,才能受人尊重。曾国藩实际上是个十分倔犟的人。特别是早年,曾国藩的脾气很暴躁,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常常出口伤人,不顾及别人的脸面。
曾国藩常对家人说:“仁者,即欲立立人,欲达达人。”用孔子的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教导子侄尊重他人。他对同僚也非常友善,主张“说人长每长一分,说人短每短一分”。
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罗荣桓:“这个同志有一个优点,对同志有意见,背后少说,当面多说,不背地议论人,一生始终如一。”罗荣桓元帅历经百战,还当过总政治部主任,值得称赞的地方有许多,而毛泽东同志特别赞扬他“不背地议论人”,令人深思。
对于背后议论人短长,古人也是十分慎重的,三国时名人李秉说:“凡人行事,年少立身,不可不慎,勿轻论人,勿轻说事,如此则悔吝何由而生,患祸无从而至矣。”的确如此,一个喜欢在背地乱评价人的人,如果不在言语上谨慎,那么往往祸患就由此而出。
此外,曾国藩还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不该轻易去嘲笑别人,因为有时候当你在嘲笑别人的时候,其实也嘲笑了自己。
春秋战国时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两军交战,有一方士兵大败而逃,只要逃离战场有五十步的距离,对方就不会对自己的性命构成威胁。所以,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撤退五十步的士兵嘲笑撤退一百步的,因为他们比自己更胆小。
其实,撤退五十步的人的这种嘲笑是愚蠢的。因为按照战场规则来说,他们或许是聪明的失败,而撤退一百步的人将最起码的尊严都丢失了,是彻底的失败。但这种嘲笑是不对的,因为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同样也是临阵脱逃啊!所以说,嘲笑别人的同时,也嘲笑了自己。
为此,曾国藩说,要成为一个不骄傲的人,就要以不轻易议论和讥笑别人为第一要点。这是为官、做人所必须具备的品德,也是当领导的处理好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关系的准则。
譬如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这时就应该坦诚相见,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增进友谊。如果对同事的做法不满或同事身上有错误,就要当面指出,帮助分析其错误产生的原因、后果及改正的办法,这样不仅可以使同事少犯错误,及时改正错误,还能增强同事之间的情谊,别人会把你当成好朋友。
还有,如果一个领导能够做到“不背地议论人”,那么他的手下也会被他坦然的胸怀和与人为善的高尚人格所感动,无后顾之忧,工作起来心情舒畅,即使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这样不但能够增强人的人格力量,还会赢得员工的爱戴,使领导与员工团结一心,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
因此,我们一定要谨记曾国藩的告诫,不轻易议论和讥笑别人,让自己凝聚更多的人脉,被更多的人所欣赏,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
①惰与傲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议论他人的长短、讥笑他人的缺点、揭发别人的过错等行为,都是“骄”的表现。这样一来,“骄”就不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转化为了具体的行为,从而可以使人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同样,针对“惰”,曾国藩也给出了具体的改正方法,那就是要早起。可见他在教育弟弟和后辈时并不是一味地说空话、讲大道理,而是给出实际可行的具体办法,这样就使后辈们能够真正地从一言一行上培养良好的品质。曾国藩还十分推崇祖父星冈公订立的“八字诀”和“三不信”,认为严格遵照这些规矩行事,就可以成为优秀的人。在教育后辈方面,曾国藩还十分重视“身教”,认为如果长辈不以身作则的话,是无法让后辈信服的。如果要想让后辈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必须先自己做出表率。曾国藩正是用这些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才成为德才兼备的一代鸿儒。
曾国藩指明,并不是一定要动手打人才叫作骄傲,喜欢讥笑他人其实就是骄傲的一种表现。他认为这种行为是很不好的,并劝四弟一定要改正,否则后辈就会效仿,从而更加藐视一切。喜欢议论他人的长短似乎是很多人都有的毛病,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很聪明、很正确,而别人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于是便妄加批评与讥讽。实际上这样做不但会给他人造成伤害,还会使自己逐渐养成傲慢的习性,是十分恶劣的行为。
②概之道
曾国藩向曾国荃讲述了“概之道”,即“斗斛满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
“概”就是“刮”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如果斗斛满就会被人刮平,而如果人太满就会被天刮平。人太满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也许是富贵太重,也许是功劳太大,总之超过了一定限度之后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曾国藩以此告诫弟弟,如今家中很兴旺,为了避免将来被人“概”被天“概”,不如平时自己收敛俭省。他将这种“自概”的方法总结成“廉、谦、劳”三个字,这与他平时的修身之道是一致的。
③刚柔并济
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就是一种勇于承担责任、奋力拼搏的气魄;“柔”则是对待功名利禄时谦和退让的态度。曾国藩还具体说明了在拼搏事业、开创家业、在外应酬方面要“刚”,而在追逐名利、守成安乐、居家享受方面则要“柔”。如果在这些方面没有处理好刚和柔的关系,那么幸福的日子肯定不会长久。在曾国藩看来,在为人处世时,太柔或太刚都不是最好的方法,以柔克刚、刚柔并济才是最高明的境界。凡是成就大事的人,一定要善于把握刚柔之间的尺度,这样才能自立自强,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庸人,即一般的普通人,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才气,只有勤奋工作才能成就事业,所以最忌讳一个“懒”字。。而那些有才的人呢,虽然可凭才气走捷径,更容易成功,但也容易孤傲自大,故步自封,不肯向别人学习,这也是容易失败的。
曾国藩是勤劳的好例子,他其实并不聪明,但是却能以“勤”成就大学问和大事业,可以说正是普通人的榜样。而如项羽、李自成等,占尽天时地利,却因为骄傲而败亡。
那么曾国藩在其家书中是怎样告诫大家戒骄去躁的呢?
曾国藩在家书中如此阐述:腊底由九弟处寄到弟信,俱悉一切。弟于世事阅历渐深,而信中不免有一种骄气。天地间唯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无论所指未必果当,即使一一切当,已为天道所不许。
吾家子弟,满腔骄傲之气,开口便道人短长,笑人鄙陋,均非好气象。贤弟欲戒子弟之骄,先须将自己好议人短,好发人覆之习气痛改一番,然后令后辈事事警改。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弟若能谨守星冈公之八字、三不信,又谨记愚兄之去骄去惰,则家中子弟日趋于恭谨而不自觉矣。
翻译过来就是说:弟弟在腊月底寄到九弟那里的信,我已经看过了。弟弟阅历越来越深,但是信里不免流露出一种骄气。天地之间,只有谦虚谨慎才是载福的正道。骄则满,满则倾。凡是动口动笔的时候,厌恶别人低俗,嫌弃别人粗鄙,议论别人短处,指责别人失败,都是骄气的表现。不论所指所议是否正确,即使指责的都很恰当,也是违背天道的。
我们家的子弟,满腔骄傲之气,开口便议论别人长短,嘲笑别人鄙俗粗陋,这都不是好现象。贤弟要想戒除子弟的骄气,先要把自己喜欢议论别人短处,讥讽别人失败的习气痛加改正,然后才可叫子弟们事事处处警惕改正。要想戒除“骄”字,第一件事就是绝不轻易嘲笑别人。要想戒除“惰”字,第一件事就是不要晚起。弟弟如果能够谨守星冈公的八字诀和三不信,又记住愚兄的去骄去惰,那么家中子弟自然会一天天变得自觉。
由此看出曾国藩是相当注重戒骄去躁的,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够在晚清的颓废政治中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中兴第一名臣的原因。故君子注重自我管理,自我克制,所谓慎独慎行,慎始慎终,戒骄戒躁,虚怀若谷是也。
注:
曾玉屏,号星冈,曾国藩之祖父。有三子,长子曾麟书即曾国藩之父。
发人之覆:斥责,讥笑人家的失败(跌倒)
星冈公治家有八个字诀,即书蔬鱼猪,早扫考宝。
曾讲到治家的方法,以星冈公为榜样。星冈公治家有八个字诀,即书蔬鱼猪,早扫考宝。
家中养鱼、养猪、养竹子、栽种蔬菜四件事,都不要忽视,哪怕在上面投入一些钱财也要做好。一则是继承祖父的家风,二则是希望有一种生机,进入庭院,就有一种兴旺的气象。
这就像我们现在常讲的:清朗的家庭环境,让人心情愉悦,就连财神也愿意多光顾。
练字,一直以来都是曾国藩所看重的,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练字。
在天京城破的前夕,曾也是以练字来安抚自己焦躁的情绪,终于等来了九弟大捷的消息。
平时,曾每天临摹字帖一百字,把浮躁的地方加以收敛。
心因为收敛而变得仔细,气因为收敛而变得宁静,不仅对写字有益处,对身体对家庭都有益处。
早是起床早;扫是清扫房屋;考是祭祀祖先;宝是亲族邻居常来常往,祝贺喜事吊唁丧事,慰问病人救助急难。
宝,邻里亲族常走动,让我感触颇深。人的幸福的来源,在于你和这个世界的联系。
孤独有孤独的好处,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但是孤独久了,就会有一种顾影自怜的荒凉感,在适当的时候,跟亲人、邻居走动走动,会让我们重新感觉到这个世界的热度。
治家之道,虽只有八字,我却差的太多。
治家八字诀
家中一切,自沅弟去冬归去,规模大备,惟书、蔬、鱼、猪及扫屋、种竹等事,系祖父以来相传家法,无论世界之兴衰,此数事不可不尽心。
凡屋高而天井小者,风难入,日亦难入,必须设法祛散湿气,乃不生病。至嘱至嘱。
余与沅弟论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冈公为法,大约有八字诀,其四字,即上年所称“书、蔬、鱼、猪”也,又四字,则曰“早、扫、考、宝”。早者,起早也;扫者,扫屋也;考者,祖先祭祀,敬奉显考、王考、曾祖考,而妣可该也;宝者,亲族乡里,时时周旋,贺喜吊丧,问疾济急。星冈公尝曰:“人待人,无价之宝也。”星冈公生平于此数端,最为认真,故余戏述为八字诀曰书、蔬、鱼、猪、早、扫、考、宝也。
三不信 :巫江湖术士 迷信
读《曾国藩家书》颇有感悟,曾国藩修身之观吾等应习之,敬听其言,时常自省。
1.【进德修业】唯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可以自主。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
2.【力除牢骚】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不惟平心谦抑,可以早得科名,亦且养此和气,可以稍减病患。
3.【须有恒心】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每日做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
4.【专心致志】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纷而散。荀子称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庄子称用志不纷,乃凝于神,皆至言也。
5.【言多必失】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嚚讼,即多言也。
6.【心平气和】余常用为虑。大抵胸多抑郁,怨天尤人,不特不可以涉世,亦非所以养德;不特无以养德,亦非所以保身。中年以后,则肝肾交受其病。盖郁而不畅,则伤木;心火上烁,则伤水。故以平和二字相勖,幸勿视为老生常谈,至要至嘱。
7.【戒骄戒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无论所指未必果当,即使一一切当,已为天道所不许。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指出议论他人的长短、讥笑他人的缺点、揭发别人的过错等行为,都是“骄”的表现)
8.【常以劳、谦、廉自惕】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需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
9.【自立自强】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用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指出以柔克刚,刚柔并济】
10.【面对指摘宜自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才者忿疑谤之无因,而悍然不顾,则谤且日腾;有德者畏疑谤之无因,而抑然自修,则谤亦日熄。
11.【恪守倔强】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12.【豁达光明、恬淡冲融】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以诗言之,必先有豁达光明之识,而后有恬淡冲融之趣。
13.【以明强为本】常存兢兢业业之心,将来遇有机缘,即便抽身引退,庶几善始善终,免蹈大戾乎?至于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中庸》学、问、思、辨、行五者,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齐家,亦须以明强为本。第强字须从明字做出,然后始终不可屈挠。若全不明白,一味横蛮,待他人折之以至理,证之以后效,又复俯首输服,则前强而后弱,京师所谓瞎闹者也。
14.【自修处求强】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福益外家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亦君子所不屑道也。
15.【不忮不求】以不忮不求为重。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也。求者,贪利贪名,怀土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忮不常见,每发露于名业相侔、势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将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将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谓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忮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
16.【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谦,《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傀、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程子谓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毕至。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人孰不欲己立己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
四曰习劳则神钦。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1.【养生之道贵在早起】起早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
2.【养生之秘在饭后散步】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第一秘诀。
3.【艰苦则筋骨渐强】吾所以屡教家人崇俭习劳,盖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也。
4.【静心独处】每日无论如何忙迫,总须略有抽闲之时,或静坐,或渴睡,或散步,火不动,则水得所养矣。
5.【治失眠的方法】惟夜不成寐,却是要紧之症,须用养心和平之法医之。
6.【听天命亦是养生之道】吾于凡事皆守“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二语,即养生之道亦然。体强者,如富人因戒奢而益富;体弱者,如贫人因节啬而自全。节啬非独食色之性也,即读书用心,亦宜俭约,不使太过。余八本匾中,言养生以少恼怒为本。又尝教尔胸中不宜太苦,须活泼泼地养得一段生机,亦去恼怒之道也。既戒恼怒,又知节啬,养生之道,已尽其在我者矣。
7.【养身有五事】养身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
8.【志强而身亦不弱】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阅则太陋;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盖阅历一生,而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中诸侄力行之。养生与为学,二者兼营并进,则志强而身亦不弱。
1.【盈虚之理】凡盛衰在气象,气象盛则虽饥亦乐,气象衰则虽饱亦忧。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凡遇之丰啬顺舛,有数存焉,虽圣人不能自为主张。天可使吾今日处丰享之境,即可使吾明日处楚善、宽五之境。君子之处顺境,兢兢焉常觉天之过厚于我,我当以所余补人之不足。君子之处啬境,亦兢兢焉常觉天之厚于我:非果厚也,以为较之尤啬者,而我固已厚矣。古人所谓境地须看不如我者,此之谓也。
2.【仁心】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而轻重乖矣。
3.【学习】万不可徒看考墨卷,汩没性灵。每日习字不必多,作百字可耳。读背诵之书不必多,十页可耳。看涉猎之书不必多,亦十叶可耳。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虽当其应试之时,全无得失之见乱其意中,即其用力举业之时,亦于正业不相妨碍。
4.【专业】将来百川分流,同归于海。则通一艺即通众艺,通于艺即通于道,初不分而二之也。
5.【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多财则终为患害。又不可过于安逸懒惰。如由新宅至老宅,必宜常常走路,不可坐轿骑马。又常常登山,亦可以练习筋骸。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
6.【子孙之贫富各有命定】子孙之贫富,各有命定。命果应富,虽无私产亦必自有饭吃;命果应贫,虽有私产多于五马冲倍蓰什佰,亦仍归于无饭可吃。
7.【礼物与情意】大抵富贵人家气习,礼物厚而情意薄,使人多而亲到少。
8.【施薄礼不受厚】亦以余之施薄,不欲受厚;且恐彼此赠送丰厚,彼此皆趋奢靡。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77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主播说成语|力铭带您走入【九牛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