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公共基础知识:宋代五大名窑简介

山西事业单位 2023-09-16 16:35:13

瓷器,英文China,一个中国的代名词。它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大约在公元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了用特质的黏土来烧制陶器,后经过历朝历代能工巧匠的改良,使得陶器逐渐向瓷器转化,而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宋代是一个名窑迭出,引人遐想,令人神往的时代。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为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位于现在河南省的宝丰县清凉寺,宋朝的时此地隶属于汝州,所以叫汝窑,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之称,有“名瓷之首”、“宋瓷之冠”美誉。汝窑以青瓷为主,青中闪蓝,色调有一定的深浅变化,釉面有细密似鱼鳞状的开片,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汝窑前后烧制仅有20年左右,传世的作品据传不足百件,又因其工艺精湛,所以非常珍贵,主要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等世界各地博物馆。

官窑,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后随宋室南迁,在浙江一带也有烧造。官窑瓷器胎质黑色,釉子粉青,紫口铁足,釉面常有大开片,器型多仿古代青铜器样式,主要器型有有瓶、尊、碗、盘等,,还有仿商周青铜器的尊、鼎、炉、觚等陈设瓷和祭祀用礼器,都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哥窑,是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相传南宋有章生一、生二兄弟各主一窑,哥哥烧的窑为哥窑,弟弟烧的为龙泉窑,哥窑之名由此而来,但哥窑至今遗址尚未找到,对其性质及年代仍争议不断。哥窑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之分,胎色有黑灰、深灰等几种不同色调,釉色以灰青为主,釉面由由黑色的龟裂纹和细密的黄色裂纹相互交错,呈现深浅颜色层次的开片,称之为“金丝铁线”,器物主要有各式瓶、炉、洗、盘等。相传哥窑是从官窑发展而来,常说官哥不分,一般“开大片为官,开小片为哥”做为简单判断。

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因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是五大窑中是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场,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所位的河北省曲阳唐宋时属定州,故称其为定窑。定窑之所以能显赫天下,一方面是由于色调上属于暖白色,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微闪黄,给人以湿润恬静的美感,另一方面则由于其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将白瓷从素白装饰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元朝文人刘祁在其《归潜志》中曾撰文赞扬定窑的精美,称“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例题

(判断)宋代五大名窑指的是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它们烧制的白瓷享誉世界。

【答案】B。解析: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而定窑是五大名窑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场,题干说法错误。故本题表述错误。

关注微信号:山西事业单位考试指南,获取更多备考内容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77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