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原创历“八主”而不倒,徐世勣是怎么做到的

搜西安 2023-09-16 13:52:37

在隋末唐初复杂的大环境里,有一个人不仅经历了残酷的军事斗争洗礼,还凭着过人的智慧逃离了多次权力倾轧的“漩涡”,历“八主”而不倒,这个人便是徐世勣,世称李勣。

徐世勣,山东离狐人,家境优渥,隋末大乱时,为保家护乡,年仅17岁便离家落草。此后从他投奔的第一个首领翟让算起,一直到去世,前后共跟随过李密、唐高祖李渊、夏王窦建德、太子李建成、唐太宗李世民、太子李承乾、唐高宗八位领导人,期间常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生死存亡的瞬间,可均被他一一化险为夷了,究竟他是靠什么让自己身处惊涛骇浪之中、而毫发无损的呢?

先来看他投奔的第一个军事首领翟让。当时的翟让,已有不小的名气,徐世勣加入后,他向翟让建议去劫掠宋、郑一带的商旅,不要在当地打家劫舍。表面看,这是 “兔子不吃窝边草”,但实际上是促动瓦岗军争战中原、获得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在随后与张须陀的部队激战时,由于获得胜利,他在瓦岗军中的地位也与日俱增,从而成为翟让身边的得力将领。后来,李密加盟瓦岗,他又劝说翟让“让贤”,表现出高超的识人本领,并获得了李密的赏识。虽然李密与翟让之间最终不得不以“龙虎斗”结束,但徐世勣因对李密的“上位”有过助力且较为“中立”,故逃过一劫,且由此成为李密班底的一员。这段时期的徐世勣,尽管年少,却有胆有识,有勇有谋,较早了展示出了过人的见识,而且“运气”颇好。

跟随李密,是徐世勣人生命运的重要一环。通过与李密的较好配合,他率领的部队已成为瓦岗军不可忽视的一支。即便是后来李密败后降唐,他还拥有 “东至于海,南至于江,西至汝洲,北至魏郡”的大片地盘,在当时,无论是他自己称王争霸还是投靠任何一方势力,都有绝对的主动权。只是他后来听从了魏征的建议,归向了唐朝。

降唐是个明智的选择。之后,李渊成了他跟随的第三个领导人。在这个过程中,他有三件事深得李渊的认可。其一是以李密旧部的名义降唐,不把自己的实力当做获得高官厚禄的条件,而是归功于李密;其二是李密死后,他毫不避讳地为李密厚葬;三是在李渊面前,为单雄信求情——虽然事情没办成,但他收养了单的儿子,做得有情有义。三件事,让李渊从人格上对其刮目相看,同时也赢得了瓦岗旧部的心,以至于他后来迫不得已投降窦建德后再次归唐,也丝毫不被李渊轻看,反而因为在窦军中擒获了刘黑闼,让他声名大着。

李建成是徐世勣跟随的第四“主”,徐世勣一直跟魏征关系较好,而李建成对他也是倚重的。只是因为玄武门之变,一下子让他处在了比较尴尬和危险的境地。兵变前,长孙无忌先后试探过李靖和徐世勣,但两人均未对李世民一方表示明确的支持,因此,事变后太宗虽暂时安抚收服李靖,但对其严加防范,后李靖为避祸,便在贞观八年辞职了事;而太宗对徐世勣,则采取疏远态度,让他镇守偏远的并州,并一守就是16年。这段时间,徐世勣虽然知道李世民对其有戒心,他却始终低调以示忠诚。魏征死后,太宗对他不放心,先是让他打建安城,想借敌人之手除掉他,可他以粮草被断必败为由,不愿出兵;后又让他去剿灭薛延陀,可还是没能实现借刀杀人的目的。因此,当贞观二十三年太宗临终时,对高宗说,徐世勣这个人“才智有余,但是你对他并无恩惠,恐怕他很难服你。我现在将他贬黜。他如果迅速离京而去,等我死后,你可以任命他为仆射,如果他犹豫不愿意服从,应当立即处死。”可见,太宗之心还是很狠的,好在他一听到自己被贬到了叠州当刺史,二话不说连家都不回就去上任了,机智了化解了一次潜在的危机。

实际上在唐太宗之前,徐世勣还跟过太子李承乾。当时,徐世勣在并州,曾遥领太子左卫率一职,从而隶属李承乾。但颇有远见的他后来主动辞职,结果躲过了太子李承乾与弟弟魏王泰争位酿成的争祸。当时,许多与两人有关系的高官都被太宗陆续杀掉,唯有他他早早远离斗争漩涡,从而未受牵连。

到了唐高宗登基,朝廷上除了长孙无忌,实力最强的就是徐世勣了。而高宗想走出舅父长孙无忌为核心的关陇军事贵族制约,也一心倚重他这样的人。而他也早早就看了出来,因此在立后这样的大事面前,徐世勣总能迎合李治的心意,并用一句“此乃陛下家事,何需问外人”的话,顺带赢得了后来强有力的武则天的看重。果然,后来长孙无忌下场可悲,而他则在高宗一朝、尤其是武则天当上皇后后,待遇明显提升,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臣,直至其终老。

一个人身处在动荡的年代和矛盾关系复杂的权力中心,要生存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徐世勣之所以历“八主”而不倒,丝毫不受各方冲突的影响,关键还是在为人处世上,能够兼顾矛盾利益的两方,从对立的关系中去寻找平衡,并尽可能的从复杂的冲突中找到合理的行事依据以及态度,来摆脱各种困境、苦境。徐世勣的明哲保身,可谓深得儒家“中庸”之学的精髓。

作者 识丁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73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