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宋朝人的美,叫极简

苔藓 2023-09-16 13:15:06

点击苔藓

公众号:物道(ID:wudaoone),转载请联系物道

图片|天青釉六方瓶(动脉影-摄)

物道君语:

宋朝的美学语言,叫极简。

老子曾言:“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

极简,是一种哲学态度,更是一种美学语言。

今天人们推崇极简美学,但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宋朝的美学就是极简。

图片|汝窑天青釉刻花莲瓣纹熏炉局部(动脉影-摄)

宋人的极简,是简单

收藏家马未都说:“ 宋瓷是中国瓷器的顶峰,甚至是中国美学的顶峰。

宋人喜欢自然朴素的美,不喜欢大肆雕琢,瓷器多以釉色、器形取胜。

图片|汝窑葵口盏托 (动脉影 摄)

像五大名窑排名第一的汝窑,釉色天青,又名雨过天青。

传说有一天宋徽宗做了一个梦,梦中下了一场雨,雨晴之后,天空现出青色。醒来之后,他便向工匠们下了一道圣旨:“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图片|Yolo7-摄

图片|动脉影-摄

台北故宫博物馆还存有一个汝窑水仙盆,温润清淡,不带一丝烟火气。可是在追求繁复华丽的乾隆皇帝那,他把这个盆当成了猫食盆。

图片|汝窑天青色水仙盆 (动脉影-摄)

图片|汝窑天青色圆洗 (动脉影-摄)

宋人的极简,是简单,叫对美的克制,“不表现”。

繁花深处听惊雷,雨过天青有瓷色,宋人只将世间最美采撷而来,倾尽所有功力,短短数十载,工艺几成秘技,后世再无人能超越。

但因为他们的这份克制,时至今日,我们似乎还能体会到宋朝的天空,那一抹天青色等烟雨。

图片|汝窑天青釉花式温碗

宋人的极简,是含蓄

南宋画家马远,又被称为“马一角”。最着名的当属这幅《寒江独钓图》。

一叶扁舟,渔翁一人,四周一片空白。可是,从渔翁微倾的身体,稍弯的鱼竿,翘起的船尾,仿佛望得见浩浩渺渺的江水,能感受到他一望无际的孤独。

空白之处,并非无一物,而是蕴含着深邃的孤独,辽远的时空。

图片|《寒江独钓图》宋代 马远

每当一个人的时候,静静地望着这幅画,如与古人印心。“我观诸境尽,心与古人同。”

美学家宗白华说:" 中国画最重空白处。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且空而后能简,简而练,则理趣横溢,而脱略形迹。"

中国的山水画,亦是从马远和夏圭开启了新的格局,夏圭又称“夏半边”。山水不再是全景式,而是取一景、一角、半边,却以小见大,以无胜有。

① 图片|夏圭画作

② 图 片|楼台观景图-马远

留白之处,自有气象万千,自有时空无限。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花不可太盛,话不说太满, 含蓄是一种隽永,美在半半之间。

宋人的极简,是含蓄。

图片|《江上行舟》马远

宋人的极简,是清雅

古人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所谓字如其人, 一个人的笔迹里,藏着他的风骨。

宋徽宗自创了瘦金体,笔法瘦劲,运笔灵动,如一枝枝瘦梅,在清冷的月夜里,自在地挺立、飘逸着。

瘦,是山寒水瘦。金,却是人间最贵、最亮的色。

图片|《秾芳诗帖》局部 宋徽宗

这像极了宋徽宗的一生。身为一代帝王,却更爱琴棋书画,用一己之力将审美推向巅峰,后半生却亡国被俘,沦为阶下囚。

审美上,他是绝对的君王,金碧辉煌,人生的结局,却是山寒水瘦无归期。

图片|宋徽宗像

这也像极了宋朝这个特别的时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言:“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朝偏安一隅,不如其他朝代版图大,且推崇仁政,文人治国,给予了文人们较高的尊重与自由度。它虽然不大,却美到绚烂,成为了中国审美上的一座高峰。

宋人的极简,是清雅,以对美的倔强,以文人的清气。

图片|《 瑞鹤图》 宋徽宗

有人说:“ 内心越是丰盈,生活越是素简。

不同于唐朝的张扬外放,更不同于明清的繁复华贵,宋人在美学上如一叶扁舟,往青草更青处漫溯,又似一路孤行,往悬崖孤岭处登极。

宋人的极简,在雨过天青时,在无声留白中,在字里与行间。

图片|姜子游-摄

物道:使物有悦人之美,人有惜物之心。每天早上8:00,用文字诉说美好生活方式,为你搜罗全世界匠心好物。在这里,找回你想要的精致生活。微博@物道

宋朝的审美力,为什么可以领先世界一千年呢?

在深厚的物质财富和文化底蕴之上,无论诗词歌赋,还是字画瓷器,神韵形态都达到历史巅峰。论及生活的雅致和审美的品位,甚至千年之后也难望其项背。

现代生活节奏是如此很快,追逐世俗名利,流于行色匆匆。但你的生命不应一直「烽火扬州路」,只惦记「西北望,射天狼」。也应时常放慢脚步,体会「风箫声动,玉壶光转」的烂漫时光,从宋人那里,汲取雅致生活的智慧。


「宋代」如今已不再只是朝代的名称,而演变成了艺术史中一个独特的美学符号。

宋朝对美的感受和追求是自上而下的,宋徽宗就曾亲自编撰《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完整整理前世收藏的书法和绘画。

「穠芳依翠萼,焕烂一庭中,零露沾如醉,残霞照似融。丹青难下笔,造化独留功,舞蝶迷香径,翩翩逐晚风」。不由令人感叹,一个帝王竟对美有着如此细腻的体悟。

宋历代君王都崇尚「文治」。成熟的哲学思想,赋予宋代美学以强烈的人文精神,和至纯至雅的独特风貌,成就了中国传统审美的文化之源。

下面就从形而上的诗词歌赋、山水书法,过渡到形而下的器具用度,生活四艺,带你真正领略宋代,领先千年的极致审美和雅致生活。

1、宋|诗词歌赋

宋代借三百年昌运盛世,文人雅士烟云供养,或隐居山林,或旷游自然,将对自然的感悟融入禅意生活和文学创作之中。

宋词无疑是极美的:

既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胜景;也有「宝马雕车香满路」的城市繁华。

既有「红酥手,黄滕酒」的甜蜜;也有「明月夜,短松冈」的悲伤。

既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怅;也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

可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更可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如果说唐代鼎盛的背景下,诗歌充满了青春、自由而欢乐的氛围。那么及至两宋,时代精神不在于建功立业,而在于现世人生,不强调世间万物,独在意个人心境,清雅的宋词随之兴盛。

最早的词是文人写给歌伎传唱的曲子,后来就形成长短不齐的固定句式,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描述,表达复杂的心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言:「词以境界为最上」。

境界是什么?就是真景物和真感情。很多流传千古的好词,都是借助其它事物,委婉含蓄地传递情感,体现了某种胸怀和心境。

例如诗人韦庄,擅借美人来表达情感,通过写美人思离别,以此来哀悼唐朝的灭亡。

辛弃疾则好用历史典故来表达个人志向。比如,不直白地说要收复失地,而是十分巧妙地用「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这样的词句表达。

无论是盛唐之音,还是宋词之意,其实都是在传递一种胸怀、思想和心境。这正体现了李泽厚所言:「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如果说,境界的高低决定了词的格调,那么从唐诗到宋词审美趣味的变化,就可见时代背景在诗词歌赋上的烙印。

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宋词,作为文学的一大巅峰,大大拓宽了情感表达的分辨率。


2、宋|山水画卷

真正让中国传统绘画大放异彩,走向成熟并影响至今的辉煌时代,当属两宋。宫廷美术全盛,画院规模齐备,名家层出不穷,艺术思潮活跃,作绘画品精湛。

从唐到宋美学发生质变。唐代绘画偏重人物,宋代则偏爱山水。唐酷爱大红青绿的鲜艳之色,宋则偏好黑白水墨的淡雅之姿。

宋朝绘画不仅仅是追求技术,更追求画中意境。少了矫饰之气,多了份自然平和。

这个时期山水画最大的发展是:哲学影响了山水画的技法。宋朝的哲学非常重视「格物」??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找出构成事物的道理。

「格物」精神运用于绘画,就是对于自然山川:岩石的质地、水流的波纹和树叶的季节等都研究的极为认真细致。

如北宋范宽的《溪山旅行图》,瀑布水流从高处激流而下,而下方却只是茫茫水汽,身临其境之感扑面而来。

再比如南宋马远的《水图卷》,用十二幅画,来描绘不同水在不同地点、不同季节的表现,这都是格物的精神。

北宋初期秉承五代以来「大山大水」,无论高山林木还是江河湖海,都十分注重气势,或峰峦浑厚、势状雄强的「高远深山」,或烟林清旷、气象萧疏的「平远寒林」。

其中尤以「三家山水」李成、范宽、董源为代表。

「宋三家」对自然的理解各异其趣。《画鉴》云:「董源得山水之神气,李成得体貌,范宽得骨法,故三家照耀古今,而为百代师法」。

其中尤以范宽的代表作「溪山行旅图」最具代表性。高山肃穆庄严、矗立静止,而溪水却潺潺流动、动静结合,透出一种非凡的力量,层次丰富,墨色线条力道十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溪山行旅图」中,人只是行于大山大水里极其微小的存在,宋人深谙,人生不过广袤宇宙中的匆匆过客,所以用「行旅」而非「旅行」。敬畏自然,留下谦卑。

至北宋中后期,不再单纯讲究线条气势,而更追求一种内在神韵,既精准描绘外在形象,又充分表达内在感情。写实性的全景式山水画发展到极致。

中间有继承唐青绿山水的王希孟和赵伯驹。

山水画至南宋有所变化,恢宏气势的山水不见,更多的是针对某个特定角度展开创作,讲求秀丽和工整。虽然少了雄浑,但小巧精致的气息扑面而来。

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统称「南宋四大家」。

南宋四大家之首李唐开创山水新画风。代表作《万壑松风图》,山水开始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带动其后山水画的留白之风与文人诗意。

而马远、夏圭则以「残山剩水」闻名,独创的「角隅」发,以边角窥全貌,取舍剪裁,水墨留白,让画面保持一种清明和空灵,营造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雄奇简淡的笔法,水墨苍劲的劈皴,坚实爽朗的浅染,意境清远,回味无穷,充分的体现了宋朝绘画的极简审美。

代表作有马远《踏歌图》《寒江独钓图》;夏圭的《溪山清远图》《烟堤晚泊》等。

宋代理学倡导「格物致知」,即不试图以技艺感人,更不容流于滥情,而是以敬畏之心回应自然,在细节中体现对比之美,以理性的内省态度,追求近乎理想的真实。

走进宋画,用心体味,会被一种前所未有的美感所深深打动。

它温柔不失力量,内敛间或飘溢,和雅绝无燥气。它极尽物态之美,简洁却不简单,于精雕细琢中张扬着自然生命的意象与精神。


3、宋|笔墨书法

书法作为线条的艺术,是一个时代美学的集中体现。

宋代的书法跟水墨山水画一样,不再追求宏伟壮大,更专注于表达自我,追求平淡天真,空灵素雅的意境之美。

「宋人尚意」指宋朝书法追求意境,而不拘于法度。正如苏轼所言:「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宋人写字不似唐人般规规矩矩,而是自然随性。透过书法,可以看到书写之人或激动,或悲伤,或洒脱,或潇洒的真性情。

比如宋徽宗,作为被皇帝耽误的艺术家,字和画都堪称瑰宝。宋徽宗独创的「瘦金体」,如屈铁断金,锋芒毕露,将洒脱的性情和执着表现得淋漓尽致。

宋代著名书法家「苏黄米蔡」,即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合称「宋四家」。

其中黄庭坚比苏轼小八岁,非常欣赏苏轼的人品和才华,两人是至交。

苏轼的字略显宽扁,柔和温暖,黄庭坚就笑言是「石压蛤蟆」;黄庭坚的字相对细瘦,曲直相间,苏轼就打趣是「树梢挂蛇」。生动地体现了两人书法的特点。

苏轼年轻时字写的漂亮,43岁因乌台诗狱被抓,经欧阳修等极力抢救,才被贬黄州。黄州时期写了「赤壁赋」「念奴娇」、以及唯一留下的「寒食帖」。

「寒食帖」是人生跌了一个大跟头之后所做,苏轼已不在意所谓的美,而是一气呵成自然流畅。这是人生最高境界,「别人笑我太痴狂,我笑他人看不穿」。很多东西必须在生命不同阶段去领悟。

后来黄庭坚又在「寒食帖」上题词。两大书法家并列,诠释了宋人尚意的最高典范。宋代笔法豪放而谨严,变化多端而融合;瘦硬遒劲却又刚中有柔,至今仍是世界公认最高的品格和风格。

4、宋|官窑瓷器

宋代是瓷业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数量和质量都堪称一流,既有温润的定窑白釉、淡雅的龙泉梅青釉、含蓄的汝窑天青色,又有耀州窑青釉,景德镇青白瓷等等。

宋代窑口遍地开花,釉色千差万别。不同于唐三彩的鲜亮与张扬,更倾向内敛而清澈的质感,丝丝温润的暖色,观之身心安宁。

宋瓷与元瓷相比,多了分细腻;与明清瓷相比,又少了些柔媚。工艺精湛复杂,最后呈现出的效果却极其安静内敛,朴实无华。

宋人其实是用最简单的方、圆、素、朴、拙来表现质感和单纯,将美提升到极致。「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就是宋人的至美追求,色调优雅,无与伦比。

犹如「大道至简」的意思,即摈弃外表的过度雕琢,而追求内在的本质之美,呈现出朴素中有内涵,简洁中有意味的至高境界。

正如苏轼用泉水比喻诗文,「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艺术也应超越简单的感官美,而上升到思想情感的境界,平淡而不枯寡。

这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在「北宋汝窑」和「南宋官窑」中体现的最为完美,含蓄冲淡的光彩细腻单纯,极致绚烂,又极致平淡。成就了瓷器审美的巅峰。

冰裂纹,本来是败笔、但宋人觉得里面有种沧桑美,经历时间后,叫开片,这是很特别的宋代美学。

素色无纹的天青色汝瓷,搭配若隐若现的冰裂纹,朴素得好似找不到欣赏焦点,但静心细观,会发现天青色的静谧配合着冰裂纹的灵动,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更有着器物有尽,而意境无穷的感染力。

宋人掌握了朴与拙、素与雅的完美结合,用特有的简洁造型和淡雅清新,诠释着对自然生灵的敏锐感悟力,阐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艺术内涵。

从传世的梅花图、枯木山水画、冰裂纹青瓷、窑变釉瓷器来看,宋人试图让残缺变成欣赏的聚焦点,用朴、素、淡、雅、拙成就独特的审美情趣。


5、宋|风雅四艺

作为真正能担得起「风雅」二字的朝代,「宋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峰,甚至被西方誉为「东方的文艺复兴」。

宋代的文人士大夫们,追求隐逸生活,由隐逸文化自然兴起雅致的生活美学,并且在民间迅速流行。

为什么中国美学要看宋朝

宋代极简美学
领先世界一千年
古代美学,到宋代达到最高,要求绝对单纯,就是圆、方、素色、质感的单纯。宋朝人用墨画画、烧单色釉瓷器。现在讲极简,宋朝就是最早的极简。
马远画水


马远(1190-1279),南宋著名画家。在当时影响极大,有独步画院之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他的山水画成就最大,独树一帜,与夏圭齐名,并称“马夏”,成为绘画史上富有独创性的大画家。

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下笔严正,用雄奇简淡的笔法,水墨苍劲的大斧劈皴,以坚实、爽朗有力的浅染来描写江南雄伟壮丽的山川。善作平视或仰视的构图,用焦墨作树石,石皆方硬,危崖峭壁,水色交融。

他风格独特,富有诗意:在构图方面,善于将复杂的景色进行高度的集中和概括,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对他简洁有力的构图,称为“边角之景”,也叫“马半边”。

画树石,用郑虔的淡彩法,又颇类似于巨然。画树干瘦硬为屈铁,但刚健中有柔和。笔法豪放而谨严,变化多而融和;

画水,多描绘不同气候环境下江河湖海的运动状态,用各种轻重不同的笔法,把平远、迂回、盘旋、汹涌、激撞、跳跃,以及微风吹起的微波,月光反映的滟荡等水的动态,画得十分动人,奇幻多姿。

越温柔,越强

画方面,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李唐「万壑松风」,以前我随故宫的老师读书时,很「奢侈」的把这三张画挂在一起看,现在是不可能的,因为太珍贵。

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里一座大山,人只是走在大山大水里一个小小的存在,这是很了不起的天人合一观点,也是后来欧洲人谈的环保观念。宋朝人知道,人不能自大到认为可以征服宇宙,我们只是宇宙的过客,所以,用「行旅」,不是「旅行」。人要尊敬自然,要留下谦卑。
范宽的大山中峰鼎立,是稳定、不动的。到神宗时想变法,就特别喜欢郭熙的画。因为郭熙画早春,代表变化、解冻,线条是流动轻松空灵的,构图出现S型,抓住刹那间光的变化,在云烟濛濛、有与无之间的美。

早春图
到李唐的「万壑松风」,山却像毛笔、手指一样细。那山峰像梦境,是非写实的山水,他从范宽的写实主义,转成浪漫主义,也是北宋跨越南宋的重要桥梁,他带动南宋画的留白、文人诗意。「万壑松风」是他总结北宋的一幅画。

万壑松风(局部)
至今宋的书法山水画仍是世界公认最高的品格和风格,美学影响力都没有消失。唐朝的美是大红大绿,到宋朝竟敢用墨来画画,但墨分五彩,墨比彩色还要高,淡雅反而更形成高贵。

宋工笔小品
宋朝歌颂梅花、枯木,他们含蓄内敛包容,尊重每个生命存在的意义价值,把缺陷变美,花很美,枯木也美,裂纹也可以构成美,鹧鸪斑、兔毫、窑变都是缺陷之美,美无所不在,就看你如何去发现!
故宫第一任院长是宋徽宗


宋徽宗的书法
我常说,故宫第一任院长是宋徽宗。一千年前他就有文物收藏的专业。他编了《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完整整理收藏的书法和绘画。
宋徽宗的诗帖(穠芳依翠萼,焕烂一庭中,零露沾如醉,残霞照似融。丹青难下笔,造化独留功,舞蝶迷香径,翩翩逐晚风),会让你惊讶,一个帝王可以爱美到这种程度!
宋徽宗输了帝国,却赢了美,他建立统治者的另一种品格,从不会蛮横粗暴,不炫耀权力和财富。宋有一种「柔的文化」,当时西夏辽金都比宋强,但宋比他们晚灭亡,南北宋三百多年,比唐朝的二百六十年还长。

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
越简单,越难

宋是一个文明高峰。宋汝窑,是一千年了不起的大名牌!唐三彩都是花花绿绿的,但宋敢在花花绿绿中提出素朴风格。
像水仙盆(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上图)做到那么素,雾面、亮都不亮,却很美,没有一点花边、没一点火气,完全不表现,这是很难的。就像我画画,还是希望别人看到后,觉得我的技巧很好,就做不到「不表现」。

宋瓷冰裂纹
全世界至今还在仿宋瓷。冰裂纹,本来是烧坏了,但宋人觉得里面有种沧桑美,经历时间后,叫开片,他们用不同火温去烧出开片。本来是败笔、损坏却变成美,这是很特别的宋代美学。

宋的版书,是全世界最珍贵的文化,我觉得它的排版印刷方式,是世界上最美的。在拍卖市场,宋版书是一页页卖的。十一世纪宋朝的活字排版印刷术,让当时的知识、教育普及,造就庶民文化。还影响到十五世纪德国古腾堡圣经(第一部用活字印刷术印刷的圣经)的印刷。

寒食帖
越困顿,越美
宋的书法我会选苏东坡的寒食帖。他四十三岁因乌台诗狱被抓,写了一首绝命诗,请狱卒带给弟弟,经欧阳修等极力抢救,才下放黄州。黄州时期是苏东坡写赤壁赋、大江东去、念奴娇、寒食帖的年代,唯一留下的手稿是寒食帖。
我二十几岁看到这作品时,觉得字颠颠倒倒的,有什麽好?那时我的老师说:「你将来就懂!」苏东坡年轻时,字写得很漂亮,寒食帖是在人生摔一大跤后出来的,此时的他就不在意美,而是写得很自然。别人说这字好丑,苏东坡自嘲这是「石压蛤蟆体」。
这是人生最高境界,别人笑有何关系?因为我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很多东西必须在生命不同阶段去领悟,我四十几岁时看懂了寒食帖。现在我带学生去看寒食帖,他们和我当年一样,也说丑死了。

宋徽宗的画
宋朝|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朝的历史地位,在很多教科书中给人的印象就是“积贫积弱”,彷佛这就是宋朝历史的全部。事实并非如此,陈寅恪先生曾言: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其实,综观中国古代,没有一个朝代可以和宋代比民富、民乐。早在真宗朝宰相王旦就指出:“京城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简单来讲:宋朝是一个马力强大的发动机,所谓的“积贫积弱”的印象,只是输出转化出了问题,而文化输出这一面却是历史最好的。

宋朝|比当代更知道什麽是美,什麽是生活
在唐代的贫眼所惊之华丽器物,在宋代已经百姓寻常之物。沉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道:“唐人做富贵诗,多记其奉养器服之盛,内贫眼所惊耳。如贯休《富贵曲》云:‘刻成筝柱雁相挨。’此下里鬻弹者皆有之,何足道在?”。宋人嘲笑唐人贫眼没有见过世面,那是因为宋代民间财富比前代所取得的飞跃性进步。

宋朝的文人除了读书、是学者之外,他还可以很悠闲,可以很潇洒,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一种生活品味。海丰有一个爱收藏的朋友,经常会收集一些南宋的茶器和香器,海丰也见过一些,非常惊讶器皿的型和韵,感叹即使当代大师也难望其项背。

宋朝|文人,心中有山水
宋代的文人不仅擅长诗词歌赋,还精通绘画、音乐、书法,成就斐然,世所公认。宋朝的文人非常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可以念出一大串,为什麽会有这麽多文人?他们为什麽在面对权利和财富时,可以不贪婪?因为他们心中有山水,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山水,他们很自信,他们知道自己的生命比权力和财富更高的价值所在。就连宋徽宗这样的皇帝,也认为心中的山水比权力更重要。

宋朝|文人,追求生命的意义
宋朝的文人很喜欢喝茶。茶就很简单,就是水加上植物的嫩芽,再加上最精美的瓷器,这些就够了,这就是他们生活的品味,他们不追求权力和财富,他们知道生命的意义在哪里。而那时候的雅集,是一个人展示自己品性和品行最好的场合。宋朝文人的品行和喜好,造就中国文化的顶峰之态,也为中国的美学贡献多多。
/a/66635284_395853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72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