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传来善信和道友们的各种抱怨,“我师傅一个月没理我了,微信信息都没回复我...”、“最近想去找一位道长开示,可是他却拒见我...”、“在道观里遇到一位老道长向他请教了一个问题,而他只是微微一笑,我一脸懵逼不解”...“我想和道长成为好朋友但是他好像很孤僻...”“我想拜道长为师,可是他不收我...”面对这么多的事,道友和善信都很不理解,道长为啥这么高傲无情呢,我都遇到困惑了还不帮我,难道道教就是这么冷漠的一个宗教吗...
如果此时的你跟他们有着相同的心理抱怨,那么不好意思,您的业力又加深了。因为你正在以自己的狭隘的心思心胸去看待一个真正的修道之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腹,以一个底层思维去评判一个真正的宗教信仰。
首先,从修道人这个层面来说,真正的修道人他们更多偏向于修好自己,自求清净(一个人能修好自己此生已经非常艰难了,金丹大道更是难上加难),不管经济状况是好是差,在他们的内心都是富足的,所以不存在会为了钱财问题而使自己卷入杂乱的因果之中这种事。真正的修道人,是非常谨慎严肃的,对于因果,他们洞若观火。谨言慎行,生怕沾染一点点因果。并不是他们怕事,而是当修到一定境界的时候,洞察事物的因果大小会变的更加细腻系统,在普通人觉得不以为然的小因果,可是在高道那里,可是巨大的,因为他们的境界神通维度是多维高维,看待事物是较为全面系统网罗的。他们有能力改变因果,但是要看人。必要时候也会做出一些付出。社会上还有一些没能力改变因果的这些人,反而喜欢参与很多的因果,口无遮拦,最后弄的自己一身因果,无法自拔,越修越差。
这会肯定有很多善信问了:修自己?不是说要济世度人的吗?不管我们了怎么度人?是的,他们也度人,但是他们度人取决于缘分,有缘者多提示两句。用暗示的方式不会介入太多因果。有时候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就是在指点,懂或是不懂,就看有缘之人的悟性了,不懂也不会再说第二次。
其次,从能量传递层面来说。高修为道长长期精进修行,他们的能量级别很高,底层能量总是会吸取高层能量的,了解过量子力学的人都会知道一些关于能量纠缠以及传递影响。(比如在道观里朝拜,就是在向神明汲取能量)。有些人去了高道的道场之后,一段时间内运气各方面都非常好,有的人只要一和高道讲几句话,那几天的财运都很好,这并不是特别神奇的事,但这种事前提是刚好你有幸遇到高道。高修为道长他们不愿说太多的话,一来是因为说话消耗太多的精元,二来跟谁聊天,能量就会传递给谁(这就是所谓的无形的加持),没有人会无条件把自己日积月累辛苦精进修来的能量加持力和功德随意给人,有这些功德修为谁还不赶紧留着得道成仙呢。所以他们会尽可能的聚集累积修为,在关键时刻或者重要的人物那会会用上。普通人是无法深刻感受的。当然,跟少数有缘人偶尔见面,聊天,或者微信也有,还是那句话取决于有缘的前提。所以很多时候你也不懂为什么就是想念高道,就是忍不住想找他们聊天,因为你尝过得到加持的好运感,自然会想念。但偏偏有些人,无形中得到了加持还不懂感恩,不以为然,有的人还得寸进尺,得到一次两次的加持,只要道长没空见他理他,他就觉得别人欠他很多,心生抱怨,由生心魔业障。
然后再从社会道德角度来说,这世间本就没人有义务去帮你,去帮你担你累世积累下来的因果,若不是神明慈悲,若不是高道慈悲,哪来的所谓机缘缘分点拨提示。不要认为什么都理所当然,如果你有幸得到指点和加持,那么应该心怀感恩,因为这并不是你花多少钱都能得到的。有时候一个微小的指点足够于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或者成为一个人一生的转折点,天堂和地狱就在一个指点间。
最后,还是要告诫世人,收起自己那狂妄自大的小人之心。伤神伤高道,业力是加倍的。修为高的道长从不解释世人对他们深深的误解,神明也默默无语。但是不代表业力会放过你,你只能自食其果。没什么事少去打扰他们修行和清净,因为只有他们更精进了修为更高了,才有更多的能力度更多有缘人。这就是高道的特点与共性:无为。(常人的高度无法理解的无为,作为小道童的我也只能是用微薄的文字去尽可能的描述我所感受到的高道散发出来的那股神秘且强大的力量,所谓道不可道,言语无法表达。)
无为,是积极精进。
无为,才是最有效率的作为。
无为而治 ( wú wéi ér zhì )
解 释 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出 处 《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他们人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无为而治”的理论根据是“道”,现实依据是变“乱”为“治”;“ 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使民众无知无欲”。
古时,舜品德高尚,尧派他来管理天下。
当时中原到处是洪水,以前尧派鲧去治理洪水,9年后失败了,舜就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果然不负众望,13年后平息了洪水。舜和尧一样,对老百姓很宽厚,多采用象徵性的惩罚,犯了该割掉鼻子罪的人,让穿上赫色衣服来代替;应该砍头的人只许穿没有领子的布衣。
为了让老百姓懂得乐舞,舜派夔到各地去传播音乐。有人担心夔一个人不能担当重任,舜说:“音乐之本,贵在能和。像夔这样精通音律的人,一个就足够了。” 夔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孔子赞叹道:“无为而治,说的正是舜啊!他自己需要做的,只要安安静静坐著而已。”
(出自《吕氏春秋》和《论语》)
“无为而治”指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后泛指以德化民。
另外一个略有不同的解释:
无 为 而 治 是 道 家 的 基 本 思 想 , 也 是 其 修 行 的 基 本 方 法 。 无 为 而 治 的 思 想 方 法 首 先 是 由 老 子 提 出 来 的 。 老 子 认 为 天 地 万 物 都 是 由 道 化 生 的 , 而 且 天 地 万 物 的 运 动 变 化 也 遵 循 道 的 规 律 。 那 么 道 的 规 律 又 是 什 么 呢 ? 老 子 说 : " 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 " ( 《 道 德 经 · 二 十 五 章 》 ) 可 见 , 道 的 最 根 本 规 律 就 是 自 然 , 即 自 然 而 然 、 本 然 。 既 然 道 以 自 然 为 本 , 那 么 对 待 事 物 就 应 该 顺 其 自 然 , 无 为 而 治 , 让 事 物 按 照 自 身 的 必 然 性 自 由 发 展 , 使 其 处 于 符 合 道 的 自 然 状 态 , 不 对 它 横 加 干 涉 , 不 以 有 为 去 影 响 事 物 的 自 然 进 程 。 也 只 有 这 样 , 事 物 才 能 正 常 存 在 , 健 康 发 展 。 所 以 在 道 家 看 来 , 为 人 处 事 , 修 心 炼 性 , 都 应 以 自 然 无 为 为 本 , 避 免 有 为 妄 作 。 老 子 说 : " 是 以 圣 人 处 无 为 之 事 , 行 不 言 之 教 。 " ( 《 道 德 经 · 二 章 》 ) " 上 德 无 为 , 而 无 以 为 ; 下 德 有 为 , 而 有 以 为 。 " ( 《 道 德 经 · 三 十 八 章 》 ) " 为 学 日 益 , 为 道 日 损 , 损 之 又 损 , 以 至 于 无 为 。 无 为 而 无 不 为 。 " ( 《 道 德 经 · 四 十 八 章 》 ) 严 君 平 亦 谓 : " 有 为 之 为 有 废 无 功 ; 无 为 之 为 成 遂 无 穷 … … 览 天 地 之 变 动 , 观 万 物 之 自 然 , 以 睹 有 为 乱 之 首 也 , 无 为 治 之 无 也 。 " ( 《 道 德 真 经 指 归 · 卷 八 》 ) 总 之 , 根 据 道 家 的 观 点 , 在 自 然 无 为 的 状 态 下 , 事 物 就 能 按 照 自 身 的 规 律 顺 利 发 展 , 人 身 、 社 会 亦 是 如 此 。 如 果 人 为 干 涉 事 物 的 发 展 进 程 , 按 照 某 种 主 观 愿 望 去 干 预 或 改 变 事 物 的 自 然 状 态 , 其 结 果 只 会 是 揠 苗 助 长 , 自 取 其 败 , 因 此 , 明 智 的 人 应 该 采 取 无 为 之 道 来 养 生 治 世 , 也 只 有 如 此 , 才 能 达 到 预 期 的 目 的 。
当 然 , 无 为 而 治 的 " 无 为 " , 决 不 是 一 无 所 为 , 不 是 什 么 都 不 做 。 无 为 而 治 的 " 无 为 " 是 不 妄 为 , 不 随 意 而 为 , 不 违 道 而 为 。 相 反 , 对 于 那 种 符 合 道 的 事 情 , 则 必 须 以 有 为 为 之 。 但 所 为 之 为 , 都 应 是 出 自 事 物 之 自 然 , 无 为 之 为 发 自 自 然 , 顺 乎 自 然 ; 是 自 然 而 为 , 而 不 是 人 为 而 为 。 所 以 这 种 为 不 仅 不 会 破 坏 事 物 的 自 然 进 程 和 自 然 秩 序 , 而 且 有 利 于 事 物 的 自 然 发 展 和 成 长 。
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忽被祖师看见,叫孙悟空道:“你在班中,怎么颠狂跃舞,不听我讲?”悟空道:“弟子诚心听讲,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跃之状。望师父恕罪!”祖师道:“你既识妙音,我且问你,你到洞中多少时了?”悟空道:“弟子本来懵懂,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灶下无火,常去山后打柴,见一山好桃树,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矣。”祖师道:“那山唤名烂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你今要从我学些什么道?”悟空道:“但凭尊师教诲,只是有些道气儿,弟子便就学了。”
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旁门,旁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悟空道:“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祖师道:“我教你个‘术’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术门之道怎么说?”祖师道:“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不能,不能!”悟空道:“不学,不学!”
祖师又道:“教你‘流’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又问:“流字门中是甚义理?”祖师道:“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悟空道:“师父,我是个老实人,不晓得打市语。怎么谓之‘壁里安柱’?”祖师道:“人家盖房欲图坚固,将墙壁之间立一顶柱,有日大厦将颓,他必朽矣。”悟空道:“据此说,也不长久。不学,不学!”
祖师道:“教你‘静’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静字门中是甚正果?”祖师道:“此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悟空道:“这般也能长生么?”祖师道:“也似窑头土坯。”悟空笑道:“师父果有些滴?。一行说我不会打市语。怎么谓之‘窑头土坯’?”祖师道:“就如那窑头上,造成砖瓦之坯,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锻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悟空道:“也不长远。不学,不学!”
祖师道:“教你‘动’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动门之道却又怎么?”祖师道:“此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悟空道:“似这等也得长生么?”祖师道:“此欲长生,亦如水中捞月。”悟空道:“师父又来了。怎么叫做‘水中捞月’?”祖师道:“月在长空,水中有影,虽然看见,只是无捞摸处,到底只成空耳。”悟空道:“也不学,不学!”
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唬得那一班听讲的,人人惊惧,皆怨悟空道:“你这泼猴,十分无状!师父传你道法,如何不学,却与师父顶嘴!这番冲撞了他,不知几时才出来呵!”此时俱甚报怨他,又鄙贱嫌恶他。悟空一些儿也不恼,只是满脸陪笑。原来那猴王已打破盘中之谜,暗暗在心。所以不与众人争竞,只是忍耐无言。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72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原创恩怨过后,赵文卓为何比不过甄子丹
下一篇: 属牛的男人事业运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