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原创襄樊之战后三国版图才定型,为何夷陵之战能成为三国三大战役而不是襄樊之战

历史的璀璨星空 2023-09-16 11:30:33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每一场大战都决定着历史的走向。

官渡之战决定着谁是北方霸主,赤壁之战决定着天下是统一还是分裂,夷陵之战决定着三国鼎立的局面能否保持下去,都是举足轻重的大战役,而襄樊之战,虽然关羽北伐声势浩大,但终究只是一场局部战争。

官渡之战曹操倾力而战,赤壁之战刘备孙权都是竭尽全力,就算名气最小的夷陵之战,孙权也赌上了一切,大将都派了出去。因为不如此就打不赢,打不赢就要灭亡。前两场就不用说了,刘备东征时,东吴上下都被吓得失色。

襄樊之战关羽北伐,只是刘备和曹操的局部战争,关羽的对手是曹仁,后来又加了庞德、于禁,最后是徐晃,曹操根本没未出许都,未至战场,徐晃的偏师就把他搞定了,再加上吕蒙偏师袭击其后路,让其败走麦城。

退一步说,即便关羽取胜,曹操做多也不过是迁都,距离灭亡还很远,所以襄樊之战不过是声势大了一点,算不上大战役。

夷陵之战的规模大不大,为何能与官渡、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

有人说夷陵之战的规模小,为何能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并称为三大战役,我们先来看看这三场战役分别有多少兵力。夷陵之战蜀吴两国投入的兵力十万,这在古代算得上是一场非常大的战役了。官渡之战曹操带甲两万袁绍带兵十万,总兵力不超过十二万。赤壁之战曹军投入八万人马,江东兵马三万,刘备领兵两万,共计十三万人马,由此看来夷陵之战规模并不小。

即使说战役规模小,但我觉得这次战役造成的影响确实重大的,这场战役直接决定了蜀汉阵营由盛转衰,吴、蜀联盟出现了种种隐患。

夷陵之战的关键??刘备的贪心

刘备是非常贪心的,挑起东征名义上是为关羽报仇,实则就想拿回被夺的荆州四郡,刚开始他就谋划好了全局,他出兵,孙权也会出兵。不刘备确实有些急功近利了。

进入夏季后,刘备军开始大规模生病,加上炎热的天气,两军都没有心思打了,当然这场战争是刘备挑起的,他若罢兵孙权也不会再追击。但刘备不行,他没有选择退兵,而是将兵马驻扎在山涧深林之处,连营七百里。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虽然说是偷袭,可兵者诡道也。

如果刘备等到秋凉时再进攻,陆逊那时候就不容易取胜了。可是就是由于他这样的做法,最终导致蜀汉兵败,永安托孤。蜀汉盛极而衰,这些都是刘备轻敌的原因造成的,这次失败后,蜀汉积攒多年的家底被掏空。而东吴则是安心荆州四郡在短暂的时间里不会被遭到攻打,因此孙权将都城搬回了江东。并且在几年后称帝,说白了是刘备的轻敌大意让孙权有机会成为皇帝,这是夷陵之战造成的最终结果。

夷陵之战名列三国三大战役是当之无愧的,若是没有这场战役,蜀汉可能还会继续强盛几年。其实要按规模,夷陵之战也算得上大战役。

襄樊之战的结果如何?规模有多大?

襄樊之战的结果如何?规模有多大?

襄樊之战,又称关羽北伐、荆州争夺战、襄樊战役,发生于建安二十四年,是刘备麾下名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

此战中,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援樊城,却遭遇了因为暴雨而导致的“汉水溢流,害民人”的天灾,以致于水淹七军。 关羽趁机乘大船进攻,俘获于禁等人,重创曹魏,威震华夏,接着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

襄樊之战,使得曹魏、蜀汉的实力受损,尤其是蜀汉,不但损兵折将、还丢失荆州,成为三国形势的重要转折点。此战还导致蜀汉与东吴十余年的同盟关系被打破、反目成仇,最后发生夷陵之战。

结果

关羽不但没有攻陷襄阳和樊城,反而丢失荆州三郡、兵败身亡,刘备集团丢荆州三郡(南郡、零陵、武陵),实力大削。孙权集团占据荆州南部六郡(南郡、零陵、武陵、江夏、长沙、桂阳)。

规模

襄樊之战是三国时期少见的大战,曹魏参战兵力保守估计也至少有五万(于禁七军+襄樊驻军+徐晃援军),关羽的荆州军团估计有三万多(不然不可能围困襄樊),东吴吕蒙军队夺取荆州的军队想来也不少(江陵是著名的坚城)。所以,襄樊之战的总兵力保守估计在十万左右。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69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