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原创说说中国古代的三元及第是什么意思

历史百家汇 2023-09-16 11:14:42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三元及第指的是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历经改革,到明清时期形成了最为正规的科举程序。以清朝为例,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要参加秋闱的人需要先通过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童生”,通过考试后称为生员,又称为庠生,俗称秀才。成为秀才才能参加乡试,通过乡试后称为举人,举人中的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一般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春闱。参加会试的是通过乡试的举人,通过会试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通过会试的贡士,通过后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在乡试、会试、殿试均取得第一名,也就是连续考取解元、会元、状元,被称为“三元及第”,也称“连中三元”。

三元及第有哪些人?

我国历史上获“三元及第”殊荣的至少有16人。

崔元翰河北定州人(公元729—795年)

张又新深州陆泽人(生卒不详)

武翊黄字坤舆,官大理卿。工正书,长庆元年(八二一)白居易所撰唐张诚碑,为其所画。《唐书宰相世系表》、《金石录》。府选为解头,及第为状头,宏词为敕头,时号武氏三头,生卒不详。史上记录其人其事甚少,然此人确系“连中三元”,吾在这里为其正名。

两宋

孙何蔡州汝阳人(公元961一1004年)

王曾山东益都人(公元978—1038年)

宋庠湖北安陆人(公元996—1069年)

杨置安徽合肥人(公元1014一1042年)

冯京广西宜州龙水人(公元1021—1094年)

王岩叟山东临清人(公元1061年明经及第)

孟宗献河南开封人(生卒不详),字友之,号虚静居士,金世宗大定三年(1163)癸未科状元。

王宗哲河北无极人(生卒不详)元至正八年(1348)左榜状元。授翰林国史院修撰。

黄观安徽贵池(1364—1402)(连中六元)

李骐,福建长乐人(1378—1425)。永乐十五年福建解元,永乐十六年会元、状元。

商辂浙江淳安人(公元1414—1486年)(1435年乡试第一,之后屡试不中,10年后会试第一,继而殿试第一,为明英宗正统十年乙丑科状元。严格地说商辂不能称之为“三元及第”,而应该叫做“独中三元”。)

钱棨江苏苏州人(1734—1799)。乾隆辛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修撰。28岁以县、府、院试三个第一考上秀才。乾隆四十四年乡试考中第一名解元;公元1781年进京会试,得中第一名会元;同年紧接着在殿试中,又摘得状元桂冠,从而成为清代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

陈继昌广西临桂人(1791—1849)。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卒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由于陈继昌抱病应殿试而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声名大振。察考又得第一,故又有“三元及第”之称。他是中国科举史最后一位“三元”状元。。

此外,历史上也出过四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尹凤,连中武科三元,官拜参将,辅俞大猷在福建、浙江沿海的抗倭战争中屡建战功。今存南京“三元巷”以示纪念。

其二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其三是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其四是清朝乾隆年间顾麟,曾中乾隆壬申榜顺天乡试解元,后连捷为甲戌科会元。乾隆十九年九月,顾麟又在天下数以百计的贡士中独占鳌头,中武状元,授头等侍卫。

三元指的是哪三元

三元指解元、会元、状元这三种称呼,或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合称。

一:三元指的是解元、会元、状元这三种称呼,

可以组成连中三元或三元及第等词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如果是连续考的乡试、会试、殿试,而三次都是第一名的话,就叫连中三元。

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从隋朝开始,到清朝废止。在明清时期的时候,科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会试为礼部举办的,第一名为会元;殿试为皇帝亲考,第一名为状元。

二:三元是.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合称。

1、上元节:即元宵节,又称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2、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3、下元节:中国传统节日,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 。

中国古代一共有几位是「三元及第」!包括黄冠!都是谁!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有13人能够连中三元,他们分别是他们是:

★唐朝的张又新 、准元翰;

★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

★金朝的孟宋献;

★元朝的王崇哲;

★明朝的商辂;

★清朝的钱檠和陈继昌。

古代科举制中连中三元是指哪三元?

连中三元的三元是指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扩展资料:

连中三元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读书人的最高荣誉。

文臣之中有14人大三元及第,他们分别是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岩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宗哲;明朝的黄观、商辂以及清朝的钱棨、陈继昌。其中黄观和钱棨是六元及第,黄观连中六元。

参考资料:-三元(科举名词)

-科举制度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69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