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原创吴三桂封平西王,都是明朝降臣,洪承畴为何仅仅是都尉

万里繁华 2023-09-16 11:04:09

在明末清初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等人投降清朝以后,被清朝册封为王爵。尤其是吴三桂,被册封为平西王,坐镇清朝的西南地区。洪承畴也是明朝降臣,而且地位比吴三桂、孔有德高得多。但是,洪承畴投降清朝以后,为何仅仅被册封为三等轻车都尉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复杂的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清朝册封的4位异姓王爵,分别是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和吴三桂。其中,孔有德、尚可喜和耿忠明早在清朝建立之前,就已经投靠后金政权了。属于后金在企业崛起中,兼并的三个小公司,而且对于集团发展很重要的“小公司。”后金政权在崛起的过程中,在野战中屡屡击败明朝军队,自身的骑兵和步兵战斗力都在明朝军队之上。

但是,后金军队缺乏攻城技术,还非常缺乏火器。面对明朝新建立的“守坚城,用红衣(大炮)”策略,后金政权曾经一筹莫展。但是在登州之变中,孔有德和耿精忠带着明朝一支精锐的火器部队,投降了后金政权。对于后金政权的火器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就等于企业遇到发展瓶颈的时候,突然融入了很有利的合作伙伴。因此,在后金大汗皇太极称帝以后,册封孔有德为恭顺王,后来改封为定南王。册封耿忠明为怀顺王,后来改封为靖南王。至于尚可喜,与上述二人的情况不同,但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就是皮岛投降。

明朝丧失了辽东大部分地区以后,只能苦苦经营松锦防线。此时,孤立海外的皮岛至关重要。成为了牵制后金军队的重要支点,并且确实让后金政权很头疼。但是由于明朝内部内讧严重,最终,镇守皮岛的尚可喜决定投降后金。公元1634年,尚可喜率领广鹿、大小长山、石城、海洋五岛军民万余人,辖下五岛军资器械投降后金。由于尚可喜的投降至关重要,大汗皇太极亲自出城30里迎接。皇太极称帝以后,册封尚可喜为智顺王,后来改封为平南王。

至于吴三桂的平西王,与清朝建立时的三王不同。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20万农民军攻入了京城,明朝崇祯皇帝自杀。由于整个华北地区被李自成所控制,此时,吴三桂率领3万多关宁军精锐,成了南明政权在北方的孤军,根本没有撤退到南方的可能,当时可没有辽沈战役的渡海装备。吴三桂其实已经打算投降李自成,并且已经在出发的途中。突然听说,自己的家产被查抄、父亲被殴打、小妾陈圆圆被霸占等一系列消息。吴三桂勃然大怒,立刻掉头攻下了山海关,并且向关外的清朝求援。

当时,皇太极已经去世,年仅6岁的儿子福临登基,摄政王多尔衮负责辅政。多尔衮率领八旗精锐日夜兼程,开赴山海关。在着名的山海关大战中,吴三桂和多尔衮联合作战,几乎全歼了李自成的精锐部分,以至于李自成仓皇向关中撤退。如果说尚可喜、耿忠明和孔有德,由于后金兼并小公司的话。那么,吴三桂投降清朝,则是两个集团的合并,二者根本不是一个等级。毕竟吴三桂麾下有3万多关宁军精锐,拥有谈判的资本。因为,初来乍到的吴三桂,直接被册封为平西王,地位迅速上升。

在孔有德被李定国将军“两厥名王”之后,吴三桂成为了顺治朝三大藩王之首和核心。最后,我们看看洪承畴。其实,在为明朝工作的时候,吴三桂、尚可喜等人,最多算小部门主管。洪承畴的地位则远高于这些人,洪承畴先后担任了三边总督和蓟辽总督,属于明朝董事会的决策层成员之一。在1640年,国内农民军力量暂时转入低谷的时候,明朝崇祯皇帝,计划与清朝进行一场大决战,从而一决雌雄。为了这场大决战,明朝集结了九边重镇几乎所有的精锐力量,总计13万大军,交给了洪承畴指挥。

但是在耗时两年的松锦大战中,明朝13万大军全军覆没,洪承畴被俘。按照清朝对松锦大战的记载:“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明朝历史文献则痛心疾首的描述:“九塞之精锐,大明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以墟矣。”其实,到了这一步,洪承畴即便回到了明朝,也是死罪难逃。尤其是崇祯皇帝不愿意承担责任的性格,注定了这个结局。

洪承畴在清朝的劝说下,最终选择了投降,被皇太极册封为三等轻车都尉。历史惊人的相似,乾隆朝宠臣和珅在崛起之前,爵位就是三等轻车都尉。三等轻车都尉属于什么官呢?属于从三品爵位,与超品的王爵相比,差距非常明显。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请注意,吴三桂、尚可喜等人,都在带着队伍来的(尤其是吴三桂和孔有德),有自己的实力和资本,属于企业之间的联合兼并。洪承畴则是败军之将,属于员工个人跳槽。其实,清朝高层对于投降的洪承畴并不看好。但皇太极欣赏洪承畴,专门从自己的部众中,拨出了2个牛录分给了洪承畴管理。

清朝入关以后,洪承畴先后负责管理东南、西南等地,官职在吴三桂等人之上,但爵位远不如吴三桂、尚可喜等人。我们顺便聊聊清朝历史文献对于降臣们的分类,洪承畴、尚可喜等人,被编入了清朝贰臣传甲编,承认他们的功绩和左右。吴三桂由于发动了叛乱,被编入了逆臣传。至于钱谦益等人,由于各方面原因,被编入了贰臣传乙编。最后,作者想到了明末清初夏完淳的《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吴三桂与陈圆圆的故事简介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煤山(今景山)自缢。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只为陈圆圆被刘宗敏掠去,就怒发冲冠,拒降李自成,引清兵入关。结果清廷入主中原,奴役中华民族长达260余年,吴三桂也成为千古罪人。这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

有一年,吴三桂随祖父到苏州采购绸缎,闲暇时与苏州好友周仝游览太湖。二人正在茶馆品茶,忽见隔岸游艇上有一位妙龄女子翩翩起舞,歌声优美动听,吴三桂不觉怦然心动。他问周仝:“这是何方女子,声色超群,令人倾倒?”周仝道:“你有所不知,她叫陈圆圆,是苏州艺美戏班子的当红歌妓,名震江南。”

李自成见了陈圆圆非常惊愕,心想:“天下竟有这样的美人!”但他不敢有非分之想,先用好言好语安抚陈圆圆,并答应吴将军进京时定使他们团圆,然后挑选10名宫女照顾陈圆圆的起居饮食,从此把陈圆圆保护起来。

李自成农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陷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李自成随即派要员携白银万两、黄金千两、锦缎千匹前往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并封吴三桂为侯。

吴三桂见了来使,深思良久。降清即汉奸,必落万世骂名;归顺李自成,虽说对皇帝不忠,但明朝已亡,还是归降李自成,共御外辱为上策。正在这时,吴三桂派往北京的密探回来了。他把探子叫到密室,询问北京城里的情况。密探说:“吴府被刘宗敏抄了!”

吴三桂说:“这不要紧,我回去后,他们自然会归还我。”吴三桂又问:“老太爷如何?”探子说:“老太爷被刘宗敏抓起来了!”吴三桂说:“这也不要紧,我回去后,他一定会放出来的。”接着他又追问了一句:“夫人陈圆圆怎么样?”密探哭丧着脸半天才说出:“大事不好,陈夫人被刘宗敏霸占了!”

吴三桂一听,二目圆睁,怒发冲冠,拔剑斩去案角,仰天大叫:“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不灭李贼,不杀刘宗敏,我誓不为人!”吴三桂咬牙切齿,一不做二不休,立斩来使,投降清廷,引清兵入关,很快攻下北京,将李自成农民军赶出北京城。

不久,李自成得知吴三桂在山海关“杀来使,降清廷,引清兵入关”,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他欲杀陈圆圆,以解心头之恨。陈圆圆不动声色,大义凛然地说:“妾听说吴将军只所以拒降大王而归顺清廷,完全是因妾身被刘宗敏所辱,以致叛国投敌。大王杀我,我命不足惜,只怕吴将军誓与大王血战到底,对大王反而不利,还望大王三思而后行。”

扩展资料

吴三桂降清叛清,其家族两次遭到灭门。据清朝官方史书记载,“三藩之乱”后,清廷将吴三桂祖、孙“锉其尸骨、传示各省”;至于陈圆圆,则有投湖自尽、逃离、隐居等多种说法。有关吴三桂的历史记述到此为止,似乎吴三桂已满门灭绝,无后裔存世,在清朝的官吏史书及学者的著述中,也再找不到吴三桂及其亲属的信息。

有学着认为,不能简单的看待吴三桂为了陈圆圆叛国的事件。吴三桂投降李自成,但还是全军缟素为崇祯举哀。他的这一举动又补给自己一笔。吴三桂在投降李自成后,按说已经进行了一轮政治抉择。但戏剧性的是,又出现了刘宗敏抢劫陈圆圆的变数。李治亭认为,陈圆圆对于吴三桂决策的改变,同样不容被历史忽视。

学着还认为,讽刺吴三桂为了一个女人而投降清朝,实在是忽视了对待一个女人态度的背后,是面对两大阵营的政策问题。“反过来说,刘宗敏为了占有一个女人,不惜拷掠吴襄,而完全不顾及吴三桂,这不是自坏大事吗?陈圆圆与吴三桂对于农民军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所以刘宗敏占有圆圆,不能说只是一个女人的问题,恰恰相反,是一个重大策略的原则问题。”

清军入关又称清兵入关、满清入关、 清朝入关、入关战争,是指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中国东北少数民族政权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京师(今中国北京)开始成为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的历史事件。

驻守山海关的明朝总兵吴三桂,在李自成占领京师时,在是否归顺大顺政权的问题上摇摆不定,然而最终因为爱妾陈圆圆向清朝投降 。他向清摄政王多尔衮“乞师”,而多尔衮在假意再三推辞下,终于同意了吴三桂的请求,进兵中原。



当年吴三桂兵力是清军的2倍之多,为何最终选择投靠清朝呢?

1644年3月中旬,李自成率大顺农民军就已包围了京城。满清辅政大臣、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曾尝试和李自成部协同作战,共同砍伐明朝这棵大树,但李自成没有回应,此事终告无果,直到大明崇祯帝急诏宁远守将、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率骁勇善战的关宁铁骑回师勤王,多尔衮这才明白一块肥肉已落入李自成之口。


但是,历史的偶然性使手握重兵的吴三桂成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彼时,在李自成农民军和满蒙八旗一南一北的不断攻伐下,明廷早已是内外交困,无力抵御,大厦将倾了。但李自成大顺军和清军究竟谁能逐鹿得手,底定中原呢?随后两军在山海关的一场血战给出了最终答案

吴三桂接到崇祯急诏后,被迫放弃宁远,率军入关勤王。当大军抵达三海关时,李自成已经攻进京城,崇祯帝自缢身亡的消息就已传至军中 ,吴三桂顿时进退两难 ,不知道怎么办了

李自成深知吴三桂的军事实力举足轻重,对他的军事才能以及剽悍勇锐、战力凶悍的关宁铁骑也很器重。进京的第2天,他就派人携带4万两白银和十几车粮草赴山海关犒劳关宁军,同时乘机招降三桂。吴三桂见崇祯皇帝已死,大明已经灭亡,背后又有虎视眈眈的满清铁骑,自己与之恶战多年,不想亦不能降清当汉奸,左思右想,他只好接受了自成的劝降。李自成闻讯大喜。他立即派明降将唐通率部接管了山海关,命三桂率关宁军进京朝见,三桂拔营进京,沿途张贴安民告示。


当大军行到玉田沙河驿时,一起突发事件改变了历史进程。原来大顺军进京初期,纪律尚可,京师秩序得以粗安,但不久就开始对京中已经归顺了的故明各级文武官员以及皇亲贵戚进行索饷追赃。为了逼他们交出藏匿起来的金银财宝,农民军使用夹棍等刑具严加拷问,吴府也被迫交出了5000两银子,三桂父吴襄被严刑拷打,差一点被打死。京中突发的意外以及李自成、刘宗敏等大顺领导层的所作所为,让三桂有些犹豫,但并没有彻底打消他为新顺朝效命的初衷。

但当他听家人说夫人陈圆圆被大顺权将军刘宗敏掠去并霸占后,顿时勃然变色,犹如地煞星附体,怒火三万丈。

三桂听说家产被抄没,父亲被拷打,还以为自己进京后一切都会得到妥善解决。但一听说爱妾陈圆圆被贼人霸占,使他深感耻辱,由怒不可遏转为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报仇雪耻。他下令全军拨转马头,杀回山海关。明末清初文人吴梅村诗曰:六军恸哭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说的就是此事。

李自成、刘宗敏等人愚不可及的行为,暴露了农民军领导层目光短浅与素质低下,致使几乎已唾手可得的万里江山白白拱手送人了。吴三桂率关宁军杀了个回马枪,打跑了唐通,一举重夺山海关,李自成这才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再次派人招抚吴三桂。为表诚意,他亲自将吴襄释放出狱,还设宴替他压惊,以笼络、安抚三桂,但机会稍纵即逝,为时晚矣

吴三桂将李自成派来招抚的两个使者一个处死一个割耳放回。李自成知道山海关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为挽救大局,他不顾牛金星、宋献策等谋士的劝阻,决意率军亲征吴三桂。彼时,满清八旗在辽东窥视中原,多尔衮早就将攻灭明朝、定鼎中原作为目标,他亲自统领10万满蒙精锐,长途跋涉,向山海关袭来

吴三桂心里很清楚,仅凭山海关一座孤城和5万关宁铁骑是很难持久的。前有李自成的大顺军,后有满清虎狼之师,自己必将成为众矢之的,形势危殆,已经把他推到关前虎啸、关后狼嚎、进退无路的绝境,必须做出最后的抉择了。复投李自成已不可能,万般无奈下,他提笔写信给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向他?泣血求助?,洪承畴、祖大寿等明朝降臣从中斡旋,最后多尔衮与吴三桂歃血为盟,同意出兵相助。

多尔衮行事一向果断,和吴三桂达成借兵协议后,他立马率阿济格、多铎二王并5万满蒙铁骑浩浩荡荡开赴山海关。

在关外石河西岸红瓦店(史称一片石),李自成将18万大顺军主力摆好阵势,专等吴三桂前来厮杀。吴三桂也几乎投入了全部血本??5万关宁铁骑,双方刚一接触,立即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拼死较量。李自成人多势众,且大顺军作战一向勇猛,李又亲自指挥督战,到将近中午时,关宁军便精疲力竭,已经抵挡不住了。埋伏在附近山上的多尔衮见时候已经差不多了,一声令下,数万精于骑射的八旗劲旅以锐不可当之势铺天盖地遮杀了下来,很快就冲入闯军阵营中大砍大杀,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清军如狼似虎,大顺军猝不及防,伤亡惨重,李自成见势不妙,急忙退走,刘宗敏腿部受伤,也随之溃逃。清军、关宁军紧追不舍,追击了40余里,一片石之战,大顺军阵亡了15员将领,十几万精锐主力几乎全军覆没,死尸漫山遍野都是 。大顺军残部溃退到永平,派人和吴三桂议和,李自成答应交出明太子,吴三桂则答应保证让李自成平安回到京城。

多尔衮看穿了李自成的意图,他以顺治帝的名义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并命关宁军全体将士全部剃发易服,表示归顺满清之意;接着又命吴三桂军做先锋,再调拨八旗马队1万人给他指挥,令他立即起兵追剿李自成。

回京城后,李自成为泄愤,下令将吴襄以及30多位吴家老幼全部处决。吴三桂悲愤交加,发誓报仇,从此与大顺农民军作战变得更加疯狂与凶猛了。

顺治元年(1644)4月29日,李自成匆匆称帝,接受百官的朝贺。第2天,大顺军便撤出了京城,经山西向陕西而去。一直衔枚急追的吴三桂正准备率兵入城,却接到多尔衮严令,命他不必进城,而是率军向西北追击李自成,并不许他护送崇祯太子入城。吴三桂无奈,只好将太子送到宦官高起潜家里,自己则率军绕过京城,往西北方向追击李自成去了。此时京城里的明朝遗老遗少们正准备迎接?报君父之仇?的吴三桂回京,感激他击败了贼寇,哪知左等右等也不见吴三桂的影子。直到多尔衮率领一队扎着辫子的清军浩浩荡荡进入京城,并直奔紫禁城而去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抗贼英雄?吴三桂已经投靠满清,成了大清的?平西王?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69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