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现了感染破伤风病菌的情况的话其实是有着一定的原因会造成的,所以在平时生活中要尽量进行避免,这样才可以很好的帮助新生儿出现破伤风病毒感染的情况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在生活中新生儿出现了破伤风感染的情况是因为什么原因,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新生儿破伤风的病因
新生儿出现了破伤风感染的情况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剪脐带的过程中选择了一些还未经过消毒的见到,这样的方式剪段脐带的话是会导致破伤风病毒对宝宝的身体进行入侵的,而且若是在给宝宝的脐带进行结扎和在进行包扎脐带的时候医生的手部或者是用来止血的医用纱布棉花之类的医疗器材未经过严格的消毒的话,也是会导致破伤风梭菌的侵入的,所以在平时生活中的话在选择一些生产的医院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一些正规的医疗机构,而且在平时生活中的话妊娠期间的女性朋友的话也可以选择在妊娠期间破伤风抗毒素的注入,这样也可以很好的帮助预防破伤风病菌的。
新生儿感染了破伤风病菌的话其实大多数的原因都是因为在生产的时候消毒的工作没有完善造成的,一些医疗器材或者是医生的手部未进行严格的消毒的话都是会导致新生儿出现破伤风病菌感染的情况的,所以在平时生活中的话是一定需要注意的。
脐风又称嘬口、噤口,为邪毒由脐部创口侵入而得的新生儿急性恶候。临床以唇青口嘬、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阵发性抽搐、角弓反张为特征。多见于出生后4~7日内婴儿,发病愈早,邪毒愈甚,危险性也愈大。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新生儿破伤风。
一、病因病机脐风主要由于断脐之时处理不当,或由于接触不洁之物引起。
如脐带剪得太短,结缚不紧,或用带有污垢的铁器断脐,或牵动脐带过甚等,均可使风冷水湿之邪、秽浊污垢之毒从脐带创口侵入,郁结脐中,传入经络,继入脏腑,致使气血壅滞,运行不畅,经脉为邪毒所用,肝脾为邪毒所伤,遂成脐风。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初起时病情徐缓,肌肉紧张逐渐增加,患儿于48小时内出现典型症状。先烦躁不宁,继见吮乳困难或咀嚼、吞咽困难,终至牙关紧闭,身体其他部分亦发生强直性肌痉挛。发作时全身肌肉痉挛,头仰缩,腹肌强直如板,下肢及足伸直,两手握拳,身体向后弯,呈角弓反张状态。面肌痉挛,眉蹙,口角缩向下外方,上唇紧贴,邪齿呈苦笑状。
患儿神志清楚,但露惊恐状态。痉挛初起时是间歇性,发作之间有明显松弛期。病程进展中,发作次数渐多,时间亦加长,松弛期就渐减短。
痉挛时,病人表情十分痛苦,经常大汗淋漓,口角往往溢出白沫,是由于口腔肌痉挛,不能吞咽唾液所致。当肌肉猛烈收缩时,呼吸肌与喉肌痉挛引起呼吸困难、发绀甚或窒息,可导致肺炎及肺不张。膀胱及直肠括约肌痉挛,可产生尿潴留及便秘。
痉挛常可由微小的刺激如噪声、饮水及针刺痛觉等激发。
2.诊断
(1)须详询病历,如新生儿旧法接生;或最近是否受刺伤或其他创伤。常在生后第6~7天发病。
(2)新生儿破伤风临床以唇青口嘬,牙关紧闭,苦笑面容,甚则四肢抽搐为主要特征。
(3)实验室诊断:患儿脐部常有感染,分泌物涂片染色镜检及厌氧菌培养阳性。
(4)鉴别诊断: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其他新生儿惊厥性疾病相鉴别。
三、辨证施治
1.风邪犯表型
【辨证】喷嚏多啼,烦躁不安,张口不利,吮乳口松。舌淡红,苔薄白,指纹红。
【施治】祛风散邪,疏经活络。
【方药】玉真散加减:白附子、胆南星、白芷、天麻、防风、羌活各3g。水煎,2次分服,每日服1~2剂。
2.邪犯肝脾型
【辨证】抽搐频作,牙关紧急,呈苦笑面容,口嘬不乳,时吐白沫,啼声不出,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四肢痉挛,发热或无热,痰壅屏息,面目青紫,或见汗出淋漓,指纹青紫。
【施治】息风定搐。
【方药】嘬风散加减:钩藤、蝉蜕各6g,蜈蚣、全蝎、僵蚕各3g,朱砂0.3g(冲),竹沥5ml(冲)。水煎服,每日1~2剂。
【加减】高热者,加黄芩6g,黄连3g,生石膏15g(先煎);便秘者,加生大黄3g(后下),玄明粉3g(冲);汗出伤阴者,加沙参10g,麦冬6g,石斛6g;汗出淋漓,四肢不温者,加人参6g,熟附子3g(久煎),龙骨15g,牡蛎15g。
3.气阴两虚型
【辨证】抽搐渐减,口嘬渐松,可张口吮乳,四肢柔和,形体消瘦,神疲少动,动则汗出。舌淡红,苔薄。
【施治】养阴益气,健脾和胃。
【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减:党参10g,黄芪、白术、茯苓、麦冬、五味子、白芍、当归、熟地黄各6g,陈皮、炙甘草各3g。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若仍见轻微抽搐者,可加蝉蜕6g,全蝎3g,地龙6g。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
(1)玉真散、小儿脐风散(适用于风邪犯表型)。
(2)小儿抽风散、小儿定风散、牛黄镇惊散(适用于邪犯肝脾型)。
(3)人参养荣丸(适用于气阴两虚型)。
2.验方
(1)蝉蜕、僵蚕、天麻、防风各6g,胆南星(姜汁炒)、白附子各2g,甘草、艾叶各3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风邪犯表型)。
(2)白附子、全蝎各2g,蜈蚣、防风、钩藤各3g,僵蚕5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邪犯肝脾型)。
(3)党参15g,麦冬9g,五味子5g,炙黄芪15g,肉桂2g(煽),炙甘草9g,浮小麦30g,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小儿药量酌减(适用于气阴两虚型)。
(4)僵蚕10个,蝉蜕10个,蜈蚣1条,朱砂1.5g,牛黄0.15g。前三药先炒黄,诸药共研末,每服1/4量,乳汁送服(适用于新生儿破伤风痉挛期)。
(5)赤脚蜈蚣(炙)半条,钩藤、朱砂、直僵蚕(焙)、全蝎尾各3g,麝香0.3g。共研为细末,每服1.5g,以竹沥水调服,日服2~3次(适用于新生儿破伤风抽搐发作时)。
3.针灸疗方
(1)发作时针人中、百会、合谷、行间穴。用泻法,不留针,以息风醒神。
(2)发作后针肝俞,心俞、督俞、中脘、丰隆、涌泉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息风化痰,柔肝益肾,防止复发。
(3)选取八鱼穴:趾鱼穴、跟鱼穴、眉三鱼穴、眉间鱼穴、人中鱼穴、口周鱼穴、百会鱼穴、指鱼穴,以上穴位均以三棱针点刺为主,部分穴位可留针。每24小时刺1~2次,连续施术3日为1个疗程。
4.外治方
(1)取枯矾、硼砂各8g,朱砂2g,冰片0.2g,麝香0.2g,混合研为细末。每次取药末2g,撒布于神阙穴内,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一换。
(2)取土鳖虫2个(去头足),捣烂,敷于脐部,外盖以纱布,再用胶布固定,每日一换。
五、调护
(1)室内宜清洁,注意空气流通,并须调节室温,严防感冒。
(2)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继发感染。
(3)痉挛发作时禁止喂药、喂水,防止窒息。
(4)当出现窒息时,应及时吸痰,进行人工呼吸、吸氧等。
(5)注意口腔护理,可用杜贝氏液或生理盐水洗口腔。
(6)每日用过氧化氢洗脐部1次,脐带敷料应及时烧毁。
(7)施行接触隔离,用具需用2%来苏水儿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灭菌。
角弓反张是指项背高度强直,使身体仰曲如弓状的病症。多见于痉病及破伤风等病症。
例如是颈椎肌肉出现强烈收缩,从而使颈椎以及头部尽量向后仰,而腰椎肌肉出现痉挛、收缩,就会导致腰椎、骨盆以及下肢都会出现向后仰的情况,最终形成整条脊柱向前拱起来,像一个弓状形状的一种病理状态。
通常都是各种原因引起这些肌群强烈收缩、强直而导致的,最常见的就是破伤风发作,例如是新生儿在比较脏的环境下出生,或者是外伤的伤口比较深、污染比较大,而导致破伤风杆菌进入了伤口里面出现繁殖,产生毒素而侵犯全身的肌肉出现这种症状。
扩展资料
寒湿阻络型角弓反张
病因:由于外感寒湿之邪,阻滞经络,湿性凝滞,寒主收引所致。
症状:以角弓反张,恶寒微热,头身疼痛为证候特征。伴有口噤不语,四肢抽搐,苔薄白,脉浮紧。
阳明热炽型角弓反张
病因:多由外邪人里化热,邪热熏蒸于阳明气分,热炽伤津,筋脉失养所致。
症状:以角弓反张,高热不恶寒反恶热,腹胀便结,口渴引饮为证候特征。伴有面红目赤,口噤龄齿,手足挛急,大汗出,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有力。
热扰营血型角弓反张
病因:由于外感温热之邪,内传营血,内热亢盛,引动肝风所致。
症状:以角弓反张,身热夜甚,昏迷谵妄,斑疹透露为证候特征。伴有口噤抽搐,口干不欲饮,心烦不寐,舌质红绛,脉细数。
虚风内动型角弓反张
病因:由于久病正虚,或汗、下、失血过多,造成气血两伤,筋脉失养而拘急。
症状:以角弓反张,头晕目眩,心悸气短为证候特征。伴有四肢抽搐,神疲乏力,面白无华,自汗盗汗,舌质淡,脉弦细。
金创风毒型角弓反张
病因:由于金创或外伤皮肉破损,创口不洁,风毒之邪(破伤风杆菌)侵犯经脉所致。
症状:以角弓反张,颜面肌肉痉挛,呈苦笑面容为证候特征。伴有头痛,恶寒发热,牙关紧闭,舌强口噤,舌红苔黄,脉弦数。
-角弓反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ertong/9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