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早熟的孩子,他不会什么事都跟父母将,只会一点一点的藏在心里。等到有一天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统统爆发。因此从小关心孩子是父母应该做的事。那么,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六个因素是什么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1、家庭生活不和谐,父母经常争吵
家庭成员之间融洽的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对于孩子来讲,父母就是他的整个世界,是他生活的楷模。如果孩子经常看到父母间的冲突,孩子会感到极大的不安与畏惧。幼小的心灵会埋下阴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父母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美好的婚姻,这会直接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以及影响社会化、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
2、母亲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情绪多变
母亲是孩子最亲密的接触者,如果母亲经常怕这怕那,多愁善感,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做事与生活态度。只有母亲本人的安全感和价值感足够时,才不会常常产生焦虑。而自信、稳定、成熟、理智的养育态度,既能减少妈妈不必要的内心消耗,同时也会带给孩子安全而平和的状态与气质。
3、孩子的心理营养未得到满足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没有得到行动上的自由、独立与正常情绪的释放。通常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成人很少考虑孩子的需求与愿望,孩子只能围着成人的指挥棒、“晴雨表”来转,孩子想去的地方、想玩的东西,经常被严令禁止,如:“太脏了”、“太危险了”等等。当成人高兴时,拉过孩子不管是否愿意,又亲又抱。不高兴时,又嫌弃孩子话多,不愿理睬。有时还会拿“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等话语相威胁,有时还拿“许愿”来敷衍孩子。长此以往,就损伤了孩子探索新事物的动力,使孩子失去自我,对成人不信任,自身失去安全感。
4、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使孩子畏惧困难
家庭温柔的陷阱,特别是隔代疼,把孩子保护得太好,为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准备好了“清道夫”、“铺路石”,剥夺了孩子面对困难的机会,使孩子胆小、畏惧困难,自然自身也失去了安全感。
5、家长的怕输心理和处处都要孩子争“第一”
家长常常对孩子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要求。总让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当孩子不如别人或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会非常着急,抱怨的话、情绪化的行为就会出现。经常不去考虑孩子的感受与能力。
作为家长应当意识到,让孩子时时、处处争“第一”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争“唯一”。——我就是我,我与众不同!因为差异就是资源、就是优势。同样是“棒”,但“你真棒”和“你最棒”在目标上却有本质的区别。应该了解分析孩子的特点,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切实的目标,让孩子的能力以“山”字形发展。
6、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只能听得表扬,听不得一点批评意见
孩子常常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表扬,家长、幼儿园老师天天都是,“你真棒”,“你太聪明了!”等等,使孩子患了“表扬依赖症”,听不得一点反面意见,这样的孩子缺少抗挫折的体验和原动力,常常会很情绪化,缺少安全感。
孩子的心理健康要随时关注,而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因为你们是最能直接影响到孩子心理健康的人。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所以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不仅要教育孩子,还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孩子所处的环境。
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怎么办
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怎么办呢?各位家长要意识到心理承受能力太弱的孩子,在社会上是无法立足的。如今孩子承受能力差,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变差,家长们又应该要怎么去改善这种情况呢?下面来看看更多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怎么办吧!
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怎么办1 一、树立独立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表明,缺乏独立意识,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和能力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根源所在。
因此,作为父母,应尽量让孩子个人决定和处理个人的事。只要不是坏事,只要孩子能够做到,就让他们自己拿主意,自己去做。
二、表扬也应适当
许多的孩子是在充满赞扬的环境里长大的。即便做了一件该做的事,周围的人也会赞不绝口;而且犯了错误的时候,家长往往也会出于疼爱而护其短处。
这会使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虚荣,常常因一些小事而吵闹。这样的孩子当然无法经得住人生道路的上困难与挫折。
三、及时地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当然会不可避免地面对一些心理压力,如成绩不良,被他人威胁、侮辱、打骂,家庭的不幸等等。
这时,家长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能使孩子对人生中的挫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能提高心理承受的能力。
四、有目的地进行心理训练
心理和身体一样,通过一定的锻炼活动能促进健康。在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力方面,“挫折的教育”或是“耐错的教育”都是很重要的。
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出点难题,在他们失败、失意的时候给予鼓励,教育孩子始终以平和自然的心态参与生活和竞争,这样才能使他们经得起未来人生道路上的风雨。
五、管理好孩子情绪才不怕挫折和困境
认识自己的情绪并管理自己的情绪,也能保持稳定的心境,这无疑是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基石。
首先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的坏情绪影响到孩子,身体力行地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情绪。
六、让孩子有一个畅通的情绪宣泄渠道
在孩子悲伤沮丧的时候,也让孩子尽情宣泄,就让他去哭个涕泪滂沱,而不是劝孩子“别哭别哭”,“男孩子不能哭”这样的话。
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难过。”或者什么都别说也好,就抱着孩子。4、5岁以上已能够独处的孩子,给她空间和时间去消化自己的.情绪,帮孩子轻轻带上门就好。
总之,家长、老师不要一味地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捧,而是要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和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乐观开朗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
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怎么办2 1、缺少挫折教育。
现在,许多家庭是六个长辈带一个或两个小孩。爸爸妈妈也许还好,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多时候恨不得全盘包办孩子的一切活动,孩子常年处在这样的教育之下,理所当然的认为会有家长来为自己处理一切,没有经历过挫折,自然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有的时候,学习成绩下滑、老师的批评甚至是同学的玩笑,都有可能让孩子承受不住,完全崩溃。很多教育专家提倡挫折教育也正是因此。
2、压力过大。
有些孩子,父母家人期望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没有实际考虑到对孩子的压力。孩子长期处在这样强大期望的压力之下,忧虑重重,一点小事都可能成为引爆炸药的导火索。如果缺乏家长或长辈、老师的指导,那么非常容易走极端。
3、被动地位。
孩子长期处在被家长、老师等传统的管理方式之下,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对长辈或老师有着严重的依赖心理,一旦遇到问题,也总是寄希望于家长、长辈、老师帮忙解决,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自然不可能很强。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父母们比较关心也比较担心的问题。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在遇到挫折风雨的时候,总是想着逃避,而不能很好的面对,很好的处理。如果遇见更大的难题,甚至会选择以极端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人本心理学把孩子的成长分为四个阶段:零到三岁、三到六岁、六到十二岁、十二岁到十八岁。这四个阶段就像树的四个部分:树根、树干、树枝、树叶。十八岁以后就是树的果实。如果错过了零到三岁的心理养分,孩子的问题必然在三到六岁显现出来。不过还有机会,还有三年的时间来弥补。如果再错过了三到六岁的心理养分,孩子必然在六到十二岁出现严重的问题,庆幸地是,有些可能还能弥补。如果连六到十二岁的教育仍然错过了,很遗憾,孩子的一生基本上就被你错过了。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有保鲜期的。
一、0-3岁
零到三岁这个阶段就是种下种子到发芽再内化成树根的过程。树根是树成长好坏的最关键的因素,对于零到三岁的孩子,我们家长必须重点给予的两大养分,一个是安全感,小孩出生到一岁半的婴儿需要建立安全感,他要完全依附在妈妈身上,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妈妈。妈妈稍微离开他就会有点害怕,他就会觉得妈妈是不是不要我啦?妈妈是不是要遗弃我啦?所以他在这个阶段要完全依靠在妈妈的身边。只要你离开他,他就会哭、他就会粘着你、他要你抱。比如说你要去一趟厕所,他就用眼睛瞪着你看:哎哟,妈妈要去哪里啦?
安全感建立期需要妈妈陪在身边。如果你没有陪在他的身边,孩子就会出现安全感不足。这个阶段安全感如果没有建立好的话,他就没有能力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安全感可以说是一辈子当中最重要的基础,所有的人格和心理健康都是从安全感当中发展出来的。一个安全感不足的孩子,他未来就会自卑,经常嫉妒别人会很在乎别人的眼光。他总觉得自己很弱小,很想强大,男孩会娘娘腔,女孩就像个女汉子。安全感决定了孩子未来一辈子的人格健康问题。安全感不足的孩子有什么样的特征呢?有一个点就是爱哭,动不动就哭。
零到三岁还是探索期。孩子探索被家长阻碍会带来巨大的伤害:
1、注意力被破坏
2.喜欢粘人,到了两岁四岁,甚至五岁他都粘着别人。他的探索能力比较低,在家里的时候会很活泼,到外面去的时候就不喜欢跟别人交往。害怕跟别的小孩交往,人家一跟他玩,他就把头扭过去。
3.容易主动攻击别人。
跟别的小孩玩的时候他会动不动就攻击别人,打别的小孩。举个例子吧,猫跟狗在一起的时候啊,猫总是先动手。因为它担心狗要打它呀,其实啊,是那个猫自己内心害怕。貌似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也是一样,安全感不足的孩子,未来会影响到他自信心的建立,他会自卑。他总觉得比别人要差,然后呢,他就会很容易往坏的方向去想。
一岁半也就是十八个月以内的孩子怎样去正确的建立安全感呢?妈妈十八个月以内一定要把工作停掉去陪伴孩子。尽量母乳喂养,让孩子与妈妈同床睡觉。十八个月以后同房不同床,晚上睡觉把小床靠近大床。然后等他四五岁的时候慢慢的让他有独立的房间。很多家长经常会问:哎呀,我孩子都快两岁了,安全感已经出现了严重不足,在家里是母老虎,出去外面呢就像猫一样,怎么办呢?那么就请大家记住这句话: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只是一个温暖可靠的帮助。
这里面还有四个关键词,孩子需要、实时提供、温暖、可靠。通过这样的四个步骤,孩子的安全感会慢慢地建立起来,比如说孩子已经三四岁了,孩子玩滑滑梯的时候他刚开始上去从上面往下爬会很害怕,他会喊:爸爸,我到了。我们做爸爸的会怎么办呢?马上跑过去靠在他的身边,用手扶着他的屁股说,爸爸在。你看我孩子有没有需要我?有。我有没有马上跑过去?有。我靠在他身边说爸爸在,够不够温暖?够。用手扶着他的屁股够不够可靠?可靠。这样孩子的安全感就会被建立起来。
当大一点的孩子在学校里被人欺负了,回到家里跟妈妈说,今天我跟小明吵架了,他竟然打我打得我好痛啊,呜呜。有些妈妈就会说了,这样子啊,是不是你先动手的叫你平时不要给别人玩你怎么老是跟别人玩呢,你一个人安安静静,谁打你呀。还有一些家长呢,看着孩子哭哭滴滴就不耐烦了:就知道哭哭哭,你不知道打回去吗?一番大道理说到孩子都不说话了。本来孩子想跟妈妈倾诉。需要妈妈耐心的倾听陪伴,需要安慰。可是妈妈去做了同学的帮凶,反而被批评被责骂,所以孩子就更没有安全感了。他甚至从内心深处怀疑自己是不是这个妈妈亲生的。
有一个六岁的孩子,被他爸爸妈妈逼急了,说难怪你们每次都说是我的错,都是我这不好那不好,我知道了,我是你们充话费送的。所以,当孩子在外面发生冲突的时候啊,我们应该做孩子的港湾,来倾听孩子发生了什么,孩子需要我们什么样的帮助和支持,给他陪伴,让孩子的安全感得到扎根发芽,才有能力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下一个阶段是什么呢,就是探索期。
一岁半开始到三岁是探索期。探索期就是孩子开始对外界进行探索:这个电风扇是怎么转呢?这个水壶是怎么回事啊?这个东西扔下去会怎么样呢?这个电视怎么会有遥控器呢?妈妈为什么是这个表情呢?嘴巴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呢?孩子全方位的开始探索他的身体,他也开始学习走路、说话、吃饭,开始学习与这个世界互动,所以这个阶段叫探索期。这个阶段超级的重要,探索可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思考能力、创造力、创新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选择能力。可以说人们大部分的能力都和这个探索的能力是有关系的。
安全感和探索期这两个阶段合在一起就是三岁以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探索期我们应该怎样陪伴这个孩子呢?中国百分之八九十的家长在探索期都做的不够好。当一个孩子在玩水,他的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看了之后啊就说:哎呀,我的小宝贝啊,怎么又玩水呢?等一下把衣服弄湿的,会感冒的。然后呢,就把他抱起来走开,以孩子健康的名义剥夺了孩子的探索权力。或者:哎呀,宝贝啊,不要玩沙子啦,等一下把衣服弄脏啦;哎呀,宝贝啊,不要再画啦,把房子都搞脏了;哎呀,宝贝啊,不要再跟那些小朋友去玩啦,来来来,我们一起玩。他要去做人际交往你怕他受伤害,他要去感受这个沙子的细腻程度,你不给他机会。
孩子一去探索家长就去阻碍他。如果这种探索总是被家长阻碍将会给孩子带来三个巨大的伤害。
第一个伤害就是孩子的注意力被破坏掉。大家看看我们今天是不是有很多孩子注意力很不集中,很多孩子在上课的时候,人在教室心在操场。做作业的时候没做几分钟一会想东一会想西,注意力就是不集中。这就是在探索期的时候啊,他去观察水为什么有温度,鱼为什么这样游来游去,他一探索就被大人给抱走了,他的注意力,一次、两次、三次、上千次就这样被破坏掉了,每次在他专注的时候,你却破坏他导致他无法再专注。
第二个巨大的伤害是什么呢,是他的探索力被破坏掉了。原来我玩沙子是不行的、玩水是不行的、跟别人交朋友是不行的、玩单杠是不行的,原来把东西从高处往下扔是不行的、把家里的玩具搞的乱七八糟也是不行的、把东西送到电风扇里面去也是不行的,怎么样都不行,所以还是什么都不干好了,最好是一个傻瓜。妈妈说什么我就做什么。这样孩子就开始不去探索,对生活失去了好奇和热情,他就慢慢的自我封闭,变得很不开心,很不快乐,各种自闭症、忧郁症都来了。
第三个是选择能力被破坏。
第三个巨大的伤害,是选择能力被破坏。我们今天替代式的教育太多了,今天的孩子往往穿什么?不知道。妈妈说了算。穿几件衣服?不知道。妈妈说了算。所以,孩子冷不冷,他也不知道。妈妈说你冷你就冷,妈妈说你热你就热。吃饭吃什么,不知道,随便。妈妈说了算。饿不饿?也不知道。妈妈说你饿你就饿。妈妈说,宝贝儿赶快来吃饭,十二点了,饿了。其实他不饿,只是你说他饿了。如果小孩反驳说,我现在不饿。妈妈就说,不饿?都十二点了,还不饿,哪有这样的道理啊,再不过来吃我就打你了哈。
二、3-6岁 自我认同期和竞争期
我们有个会员由于工作原因,她的孩子换了三个幼儿园。又来到了一个新的幼儿园,这个幼儿园里的很多孩子很早就学会了写字。这个孩子回去的时候啊,就很伤心地说:妈妈,我在这个幼儿园没有朋友,大家都不喜欢我,他们都很厉害,他们都很聪明,他们会写字会背书,我什么都不会,我好笨。家长就问我:一一老师啊,这怎么办呢?我说:你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个孩子在三到四岁就已经转了三个幼儿园,他一直在这个陌生的环境当中,他就会感觉到好无助:我没有朋友,人家都不喜欢我,都不跟我玩。本来他就没有自信心,然后又看到别人都在写字自己什么都不会,所以他认为自己比别人更笨,更差。
这个自我认同期是一个人的自信心建立最关键的时期。因此在自我认同期的阶段,我们一定要让他建立自信心,经常去认同他。如果他总是想扮演医生,就说哇,宝贝啊,做医生好棒咯,宝贝儿做医生长得好帅,好漂亮,宝宝做医生的医术好高明。宝宝你就是孙悟空,你好棒,宝宝可以打妖怪;宝宝做变形金刚真的好威猛,宝宝一拳就给打到了……这就是让孩子做认同,让他感受到我是勇敢的,我是有力量的,他的整个人的状态就还完全不一样。
我就跟那个家长说你一定要跟孩子讲你是妈妈心中最漂亮的宝贝,你会画画也会讲故事,其实不会写字是没有关系的。妈妈教你,你那么聪明好学很快就会了。家长一定要跟他树立自信心,如果他这个时期自信心不足,以后就会很自卑,害怕跟别人打交道,害怕别人看到他的缺点。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自我认同不足,遭到大家的嘲笑,打击,会导致很多小孩成年之后啊一辈子都无法确定自己的人生角色,一生都在寻找我是谁。
过了三到四岁的自我认同期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就是四到六岁竞争期。他要去和外面所有看到的人和事物去竞争。
你就会发现小朋友在这个阶段特别喜欢跟人家玩挑战,玩竞争。他赢了就特别的开心,输了就生气,就哭。三年前有一次我去我的同学家里玩。他有一个六岁的儿子,我跟他说:仔仔啊,叔叔跟你一起玩好不好?他说好啊,我们玩奥特曼吧。他说,叔叔啊,你做怪兽,我一定要做奥特曼,我觉得奥特曼很厉害。他就是奥特曼,我就当怪兽被他打得落花流水,他就哈哈哈很开心。后来出现什么情况,大家知道吗,我前段时间去同学家串门,我们有三年没有见面了,这个孩子都九岁了,他看到我就一眼认出来了,大声的喊:叔叔,你怎么这么久都不过来陪我玩呢?都过去三年了,他还记忆犹新。
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由于缺少竞争,比如说现在在单位的老板说今天你们几个竞争上岗选出一个老总。虽然我们心里很想去当那个老总,但是心里又非常的害怕输。这就是我们小的时候没有充分的竞争,导致现在害怕竞争,害怕失败,同时又很渴望赢。但是因为害怕再次失败,所以就不敢去参与竞争。那么这孩子竞争期的时候到底该怎样做呢?那就是要多创造一些竞争的机会,多让他去竞争,多让他取得赢的感觉。如果他小时候经常跟人家竞争,等他长大之后考试考输了,他会说下次再来。被女朋友甩了没有关系,这个走了,再找下一个。如果在工作当中碰到挑战也不怕,这也就是我们把竞争期给培养出来了。
因为他小时候经常赢,也不在乎那一两次赢不赢。如果他自己安全感不足,不敢跟别人竞争,他就会很害怕失败,他就会很在乎别人的感受,在乎别人的眼光中的自己。不管与别人关系互动还是参加比赛,总是会想到我要赢、我要赢,这样是很可悲的人生。那么老师是怎样陪伴孩子度过精神期的呢?比如说我孩子以前小的时候,我经常带他跟他弟弟一起去游泳,在他们游泳的时候我就跟他们玩打水丈。我们当然肯定是赢得过七八岁的小孩啦,可是每次我跟他们玩的时候啊,我就假装被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哎呀,你们两个太厉害了。然后他们就特别的开心,每次游泳回来啊,走路都是带风的昂首阔步。
三、6-12岁 关心期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下一个阶段,孩子到了六到十二岁关心期。这个时期是一个什么的状态呢,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六岁之前爸爸妈妈要照顾我,要对我好一点。可是现在孩子发现他有了人际关系,而且是双向的,我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对我好。他对我好,我就对他好,要不然呢我就会被孤立。你会发现孩子开始交很多朋友,有自己的闺蜜,有自己的铁哥们儿。孩子就会区分谁跟我玩得好一点,我就跟谁玩,谁跟我玩得最好,我就跟谁玩。我也想跟玩,也想跟B 玩,我还想跟C 玩。但是呢,我很讨厌D 。我不要跟你在一起玩,然后他就说服ABC,不要跟D 玩,于是就形成了小团体。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经常会去孤立别人同时也可能被别人孤立。所以孩子就很容易陷入到一些不好的人际关系里面去。被别人孤立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内在成长,这个时候我们要怎样去做呢?第一个,多帮助他去交朋友,陪他一起玩。现在的家长是怎样的?你怎么老是坐在家里玩游戏啊,你怎么不去给别人玩呢?如果你的孩子安全感从小没有建立起来,探索期又被家长给限制了,那么他的内心是没有力量的,他是没有自信心的,他的内心是惶恐的。你要他出去给别人玩,他很害怕怎么办,我告诉大家你先陪着孩子跟他们一起玩。
比如说他们今天晚上打篮球,你就下去跟他们玩打篮球,一起来玩这个游戏。由于有了你的参与,这样你的孩子就会有信心,也会有安全感,他会感到很荣耀,他在朋友当中的地位也就被树立起来了。还有一个就是要交好的朋友。在孩子的朋友当中,我们尽量引导一些学生成绩相对比较好的,自律性很强的,品德很好的,很happy,很开放的朋友。经常邀请这样优秀的孩子来到家里跟孩子一起吃饭,一起去看电影,一起去溜冰去动物园。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变成好朋友。
最后在关心期最关键的就是孩子被别人孤立了,家长却不知道。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让家有足够的温暖。孩子回来之后才会跟你说。“今天我跟某某吵架了,别人都不理我。”你要帮助她排除这个障碍,不然的话后果会很严重。我们一个会员女儿读小学六年级,之前跟同学的关系一直很融洽,每天上学放学有说有笑,突然有一天回到家里就好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什么话都不说,饭也不吃,就把自己关在家里的房间里面不出来,学校也不去了。怎样连续了一周的时间,不行了,这样下去会出人命的。于是她的父母破门而入,强行把她送到医院去。
大孩子还是不开口说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最后家长实在是受不了了,特意帮我买了机票从深圳赶到青岛,帮她女儿咨询一下搞明白到底发生什么事情。我走进病房,看到女孩子满脸的焦虑,可以断定这是心病。各位家长朋友,我一到这个女孩就开口跟我说话了吗?没有,我不是神仙。不管我怎么说她就是不开口。于是呢我沉思了一下。一个女孩子才十二岁会有什么心病呢,她这个年龄在关心期。也许她在学校被孤立了,于是我跟他爸爸连忙开车赶到学校询问他们同学。果然不出所料,终于找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是这样的。
孩子十二岁了,突然有一天上课来了月经,她自己也不知道。血渍把座位就染红了,过了一会儿就变成了暗红色。这本来就没什么,不知道怎么被她后面的男孩看到了。这个男孩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月经,他就感觉这个女孩得的什么病,会传染。于是就四处传播,弄得同学们看到这个女孩子一个个都躲起来。生怕被传染了,没人敢跟她说话,也没有人理她。她真的好痛苦啊,她在学校呆了一周,实在是太压抑了,受不了了,干脆就不去了,但是她又不敢跟父母说,因为父母一向都是很严厉的。真的是由于无知差点闹出人命呢。
所以啊,如果你的孩子被别人孤立,你一定要学会首先接纳他,而不是指责他。接下来是同理,和他分享,妈妈以前被别人孤立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受,最后再跟他一起想办法解决。我们也要告诫他,我们尽量不要去孤立别人,应该慈悲地对待他人,做到将心比心。孩子的心理状态比什么都重要。
四、12-18岁 亲密期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最后一个阶段叫亲密期,也就是十二岁到十八岁这个阶段。亲密期之后他就进入到青春叛逆期。这个时候的女孩啊,开始化妆打扮追星,从自己喜欢的男生面前经过特别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上课的时候偷偷瞄一下那个男生是怎么样的,这个是属于青春期的一个特征。男孩会玩QQ,在QQ里面给异性聊天,我们都很担心他们会出什么事情啊,我们很多家长呢就会去制止他们。其实啊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当我们去压抑他指责他的时候,他就会偷偷的躲在房间里面,放在被窝里面去玩QQ,反正就是不让你知道。
那么这个期间我们要给孩子什么样的心理养分呢?第一个在这个青春期,你要理解,把这些性知识跟孩子讲解好:青春期交什么样的朋友,谈恋爱要注意什么,爸爸跟妈妈是什么时候开始谈恋爱的,触电的感觉是怎样的……第二是会发生什么,我们也要把性知识、性防御和可能的性伤害都要讲给他听。如果孩子已经迷恋上异性,那么父母需要帮助孩子理清爱情跟性的关系,让孩子知道情感和性的界限,明确地告知孩子不可以发生性行为,让孩子懂得性行为的后果。现在很多家长都害怕让孩子知道那么呢,他就会好奇,就会想办法去尝试。很多家长,不好意思,也不知道怎样去讲。(那么我们后面滴会员科技里面会教大家怎样不尴尬把性教育传递给孩子。--留了一手)
前段时间我们有个会员很焦虑的跟老师打电话说自己十四岁的女儿晚上两三点出去跟一个男生约会。她就偷看孩子的手机,怀疑她的孩子已经跟那个男生发生了性行为。她的孩子现在上初中了,住在学校里面,一周回来一天,回到家里就呆在自己的小房间里面,把门关的死死的,一个人在里面上网玩手机,听音乐,一天下来跟父母说不上十句话。而她的父亲常年在外面打牌,夜不归宿,你说这样的孩子怎么不到外面去找男朋友,倾诉内心的苦闷呢?大家试想一下,一个家里面父亲夜不归宿,母亲整天唠叨抱怨,孩子不到外面去找情感的依赖才奇怪呢。
这就是这个时期的第二个心理需求。我们要跟孩子成为朋友,这个非常的重要。这个阶段他会跟你讲很多,他班上的男孩女孩八卦的事情,你听到就好了,千万不要板着面孔说你就知道整天谈这个,书也不读。孩子是因为信任你才跟你谈到这一块,如果孩子这个年龄阶段,我们跟孩子关系处理的不好,采取一贯权威的管教方式,不跟孩子成为朋友的话,你的孩子就什么话都不会跟你说了。他的心没对你彻底关闭了,因为他认为他已经成年了,可以独立了,这种跟父母没有心的交流,无话可说的状态,至少从十五岁出道二十五岁。只有等他们结婚生小孩之后跟家长的关系才会松动。
所以我们要把心安下来,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真正做好家庭教育。孩子的幸福就是你最大的幸福,我们中国人忙碌奔波一辈子其实都只是为了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然的种子,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只需要简单的生存条件,足够的爱和心理养分,就足以成长为他天性的样子,不需要太多的思维,也不需要太多的规则,每个孩子都背负宇宙赋予的神圣的使命和生命蓝图,它们会激励他们经历应该经历的一切。我们只需要遵循养育孩子的发展规律,陪伴关照他们。
我觉得父母其实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是很重要的,而且我觉得自己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不管父母做什么,都会给孩子留下特别深的印记。
如果父母觉得自己的情绪很影响孩子的话,那就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孩子其实是一个特别敏感的群体,他们从小学学习察言观色,如果你认为你的行为已经给自己的孩子造成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你说明这个行为是不好的,我觉得你应该及时的避免它的发生。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所以我觉得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健康地成长,然后整个心理什么的都比较健康的话,我觉得你应该及时的避免和伴侣之间的吵架或者是什么的。你可以让你自己平时做完一件事情,但是没有成功的那种挫败感,及时的隐藏起来,不要让孩子看到。
因为我觉得孩子其实就是在不断模仿的父母的过程中不断的成长。所以你和伴侣的任何行为都会给孩子造成特别深刻的印象,他有可能会学习你处理这件事的方法,然后学习你看待问题的思想。
父母是唯一一个不用考试就可以担任的位置,这其实也告诉我们,当一个父母,其实是特别重要的,这决定了你以后孩子的发展,而且也决定了你以后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相当于你和你选定的那个人就决定了另一个人的一生。所以我觉得你一定要平时给孩子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形象,然后让孩子也学着变的积极向上。
如果想要把伤害降到最低的话,那么就把一切情绪都隐藏起来。尽量让孩子不要知道你和其他人之间那些坏情绪。我个人觉得这就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ertong/206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蛋白质是成长发育的基础
下一篇: 懒人减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