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承受着很大的学习压力,如果我们作为家长的不能够对孩子的心理及时进行疏导的话,就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尤其当学习压力特别大的时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那学习压力会出现怎么办呢。
1、很多的青少年在出现学习压力之后,很容易在饮食上表现出来,有的可能是食欲变好,有的则是不想吃饭。最为明显的症状就是孩子的睡眠质量,很多学习压力大的孩子会经常失眠;经常感到不舒服,容易生病,有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生理反应 ;已经有较长时间没参加喜爱的体闲活动等。
2、现在的孩子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很长,回到家里之后,有时候还要请家教,所以他们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这种情况表现在情绪上就是容易沮丧低落,经常显得不耐烦,暴躁、易怒;说话冷言冷语,对自己、他人的评价以及对事情的描述都有消极倾向;和家长关系紧张,对父母有抵触情绪或 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等。
3、在出现了学习压力之后,我们很多孩子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往往分成两种极端的情绪。有的孩子是在学习上不认真,成绩开始下滑,而有的则是对自己学业过分苛责、对自己没信心等。在考试时会表现出焦虑不安、考前失眠等。
上面的就是我们的青少年在出现学习压力之后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了上面所说的情况的话,一定要重视起来,帮助孩子来缓解来自学习上的压力。我们的家长朋友如果在这方面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心理专家进行咨询。
在大部分的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1、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大,表现为厌学,怕学,做作业拖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易怒易暴,对家长与老师谈论学习问题表现出烦躁的情绪和回避的行为,。 2、人格方面容易出现偏执、敌对等极端特征。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 3、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亲子关系常常出现矛盾或对峙等。 4、抑郁 5、焦虑、心里烦躁不安,表现出一定的攻击行为。 6、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 7、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 8、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 其中,学习压力感,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 现代医学越来越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 ,会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若暂时性的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的反应,很可能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许多心理学者认为,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
青春是快乐的,也充满了烦恼和压力。调查表明,我国有情绪障碍的青少年达3000万人。而只因小小的挫折而选择轻生者也时有耳闻。心理咨询和疏导正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调查统计表明,中学生与家庭的矛盾高于师生矛盾:61%的中学生认为自己与父母存在矛盾;82%的中学生认为家中有一个人最啰嗦;认为自己在家得不到尊重、父母经常不与自己交流的中学生有15.2%,远高于学生认为与教师有矛盾的1.7%。
如学生小高,本来临近高考学习压力就大,可母亲还在强迫他学习,每天都询问他的考试和作业完成情况,使小高思想压力日渐增大。这位母亲因为看到周围同事的孩子都考上了好大学,心里非常着急,怕孩子考差了没面子……小高已对母亲的说教有了厌烦感。
心理专家说,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态度决定一切”。只要是家长和学生双方的态度好,沟通所有的矛盾都是可以解决的。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要被好奇心、猜疑心所左右,更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而子女则要理解父母的苦心,即使父母在某些方面令自己反感,也不要出言不逊,激化矛盾,双方可用心设计一些轻松、有趣的话题加强沟通。
亲子矛盾源于家长普遍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
心理专家曾对学生家长做过深入调查:反应出家长普遍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有76%的中学生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虽然时代在进步,可家长更多的还是继承上一辈的教育方式,结果现在亲子矛盾愈演愈烈,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这恐怕也是社会长期忽视心理科学所付出的代价。
在与学生、家长的直接接触中,石家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中心的专家发现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矛盾最为集中地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过高,让学生感到太大压力;忽视孩子其他素质的提高,特别不注重孩子情绪、情感的变化。
二、是家庭不和睦,孩子与父母一方感情疏远,长期不说话,甚至产生反感。
三、是父母对孩子的交往,尤其是与异性同学的交往干涉较多,习惯于盘查对方的情况。
四、是家长对孩子过分关爱或者对孩子评价不妥,从而引发亲子矛盾。
五、是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干涉,比如限制外出和活动,家长往往是害怕孩子学坏了,但孩子认为自己要出去接触社会,增长见识。
六、是家长与孩子缺乏沟通,有的甚至是把双向沟通变为父母单向的训斥。
同时,还得出一个有意思的结论:高学历、知识水平高的家长与文盲家长更懂得怎样与孩子相处。前者接受过高等教育,明白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性;后者因为缺乏知识而十分尊重知识,更能理解孩子。而初等文化程度的家长最不易与孩子进行交流,总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要求孩子,结果就会产生分歧。这样的家长更需要关注,这些家长普遍存在对孩子施教方法简单粗暴的现象,命令式多于商量口气;加上学校对学生与家长的教育指导滞后也是产生矛盾的主因之一。
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石家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中心的心理专家呼吁学校和家庭应给与足够的重视。尤其是作为家长,除了平时注意多了解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必要时还要与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共同去探讨如何与孩子愉快相处,并成为孩子信赖的掌舵人,让孩子在爱和支持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并具备足够的能力去承担责任和承受挫折。
平时,我常听到一些高中学生对父母的抱怨:“爸爸根本不明白我,还要常常管着我!”“我和妈妈很难好好沟通,说不到两句话就会吵架!”“妈妈不说话还好,若他说话我便会觉得很烦!”然而,我也经常听到父母们的诉苦:“哎,孩子长大了,翅膀长硬了,我们的话总是当作耳边风。苦口婆心的劝说,他们置之不理不算,有时反倒讥讽我们老了,跟不上时代了。他们总不能理解我们的苦心。”
或许,我们大多数同学都会有这样的苦恼:一方面自己觉得无法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父母又抱怨我们不听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呢?关键就在于同学们缺乏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进入高中以后,你们心理发展的因素以及生活经历的差异都会妨碍与父母的沟通。但是,血浓于水,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希望同学们以后能与父母真诚地沟通。沟通是双方的,我们要相互理解、换位思考,这样家庭会更和谐。在整个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原则以及沟通的方法与技巧也是十分必要的。
1、选择你与父母都高兴的时刻与最适宜的场合
我们在与父母沟通时首先要注意“时空”因素,“时空”选择适当,就已经有了好的开始。
2、努力避免与父母争辩,抗争是沟通的毒瘤
一般说来,愿意被子女说服,承认自己错误的父母非常少,纵使你们“抗争”获胜,结果也不会“融洽”,这不是沟通的原则。
3、相对付出与行为配合
相对付出,就是要有好的表现,在与你的要求相关的事物上,做出令父母信任的行为。
4、寻找恰当的第三者
有些事情,可以借第三者对父母转述你的问题,也许是爷爷、奶奶或者是舅舅、阿姨等,总之,是一位与你父母关系好、谈得来的人,他的转述,可以加上劝说,常常可以打破沟通的僵局。
除以上几条以外,同学们要多与父母沟通,让父母知道你的想法。在沟通的过程中,要多观察,多倾听,注意沟通的方式,尊重父母。同时,还要学会换位思考,体会父母的爱子心情,用温和、委婉的语气表明自己的想法,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同学们在与父母交流时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和分寸,要尊重父母的个性,尊重父母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对父母最基本的尊重。每周至少跟父母一起做一件事,比如做饭、打球、逛街、看电视、边做事情边交流。放学回家主动与父母谈谈学校的事情,老师、同学、校园里的新鲜事……同时,天气好的时候,只要学习不太忙,和爸妈散散步,聊聊天,那是父母最开心的时候。高兴的事、烦心的事,和父母说说,听听他们的意见。如果你做的不对,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主动道歉,往往会得到父母的理解。在与父母沟通不良时,不随意发脾气、顶嘴,避免不小心说出或做出伤害到父母的事。要想动怒时,可以深呼吸,或者离开一会。安排固定的时间协助父母做点家务,尽力做好自己的事,努力读书学习,对工作负责、投入。主动分担家庭的一些责任,比如洗碗、擦窗、打扫卫生和倒垃圾等。趁机还可以和老爸老妈聊聊天。学会遇事多于父母讨论并就如何行动达成协议。这样会让许多事情简单起来
相信很多同学会感触良多:父母真的不易,要好好理解他们,孝敬他们。相信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会让我们与家长的沟通变得更容易!家长都认为与子女沟通很重要!
衷心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与自己的父母友好相处,成为永远的朋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ertong/179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青少年哮喘,吃白萝卜和丝瓜
下一篇: 青少年帕金森忌讳吃什么,有哪些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