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看眼
正常的孩子大多眼睛清澈、明亮而有祌,气血不足的孩了则会表现出不一样的症状,譬如,孩子的眼睛里布满血丝,开始时是一只眼睛,过段时间两只眼睛可能都会出现,并且容易乱发脾气。这表明孩子的肝火旺盛,是体内的气血调节上出了问题。如眼白的颜色混浊、发黄,则表明肝脏气血不足;眼珠发白,是由于肝气受损所致;而眼珠呈淡黄色,则说明肠胃内的气血有积滞现象。出现上眼皮水肿的情况,则可能是由于脾脏受伤;下眼皮呈现青色,说明是胃腑受了寒;而如果睡觉时上下眼皮闭合不严,有明显的缝隙,那说明脾胃虚亏比较严重,需要及时进行调养了。再如外眼角有红肿溃烂,多是由于肺脏受到风寒引起,而内眼角出现同样症状时,则说明心经有热之象。
其次,是看舌
正常人的舌苔是薄白湿润的。如果舌质呈现为绛红色,则表明心经有热,这时孩子由于受热损耗津液,经常会主动要求喝水;如果进一步发展为舌体肿胀,呈现黑色,则说明心火已经非常大了,家长应该引起重视。如果舌苔黏厚,呈现为淡白色,则表明心气虚亏;舌苔发黄,一般多见于热性疾病的过程中,表明邪正相争十分激烈,病已入里,邪巳化热。另外,如果舌体出现不自主颤抖的情况,则多属气血两虚或肝风内动;舌体伸卷无力,多因气血俱虚、筋脉失养所致。而当舌体屈伸不利,甚至不能转动时,则是由于心热太重损耗津液,邪热炽盛所致。
第三,是看口
健康的唇色是粉红色的,如果唇色不正常,可能就是健康状况出了问题。如嘴唇没有血色,显现为淡白色,还伴有呕吐的话,是由于脾胃太虚,消化不了食物引起的;反之,如果嘴唇呈现红色,同样伴有呕吐,则是由于胃热所致;嘴唇的颜色正常,但仍有呕吐,应该属于一般的伤胃病症;而一旦呈现黑漆之色,说明脾胃功能运行已经极为虚弱,家长一定要加倍注意。还有的孩子会有嘴角向左歪斜的现象,这应为肝脏受风所致;向右歪斜,则表明脾脏受到痰液阻滞,也是由于气血不足,脾脏运化失常所引起的。另外,牙床红肿是由于脾热,导致胃阴不足,这时宜益气养阴;而如果进一步有溃烂出现,则表明是胃火上升。
第四,是看鼻
孩子的鼻子出现的症状一般有这么几种:鼻子不通畅或发干,流清涕,再就是鼻涕黏稠。鼻子呼吸不通畅或发干,一般是由肺热引起。鼻涕黏稠是由肺实火所致;流清涕并伴有咳嗽、气喘等,则是由肺虚火所引起的。还有一些婴儿,鼻根部会出现青筋暴露的情况,说明其可能患有积滞或惊风之证,多伴随有食欲不佳、腹胀、大便不调、俯卧睡眠、夜睡不安、手脚心热、出汗、咬牙等症状。
最后,是看耳
孩子出现的耳部问题不是很多,多见耳鸣或耳内流脓症状。耳鸣是由于肾气不和所致。而如果孩子的耳朵出现流脓,排除掏耳朵不当的原因,那就是孩子的肾经积热太多引起的。还有的孩子容易受惊,稍有动静就会吓一跳,这是由于肝肾虚亏引起,除了用食物调养外,给孩子多捏一捏耳朵也很管用。
看一个孩子的气血足不足,不仅可以通过五官来看,还可以通过面部的颜色来看。比如说孩子脸色发黄,不爱吃饭,懒动,这是脾胃消化不好;脸色发青则是肝脏出现了毛病。如果孩子的脸出现了不正常的白色,还伴随有咳嗽、怕冷,表明肺脏受到了风寒侵害。另外,如果孩子的脸色非正常发黑,同时有腰痛症状,那就是肾气虚到极点的表现,是严重的先天不足,需要及早就医。还有的孩子脸部会出现淡白色的粗糙斑块,许多家长经常误认为这是一种癣,其实这也大多是由于脾胃虚弱所致。
此外,孩子的头发稀少发黄,也是气血不足的一种表现形式。还有的小便短黄涩痛,这是由于心经积热;小便清长而利,则表示心气虚,等等。
由于孩子的身体还很稚弱,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主要是来自母乳和食物,而体内摄入的食物会通过脾胃运化为水谷精气,这是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所以,在出现气血不足的症状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食补血,气血相互滋生,从而实现气血双补。针对婴儿肠胃消化功能较弱的情况,我特意给人家推荐了下面儿种食疗方,以供选用。
食疗方1用黑木耳3克,红枣30克。一起煮熟后加少量红糖服用。
食疗方2用桂圆肉10克,花生米12克,薏米30克,红枣10克。一起煎汤饮用。
食疗方3用山楂20克,大米30克一起煮粥,煮的过程中可加入2〜3片薄姜。粥煮好后加些许冰糖即可。
以上的食用方可视小儿脾胃状况,每天分2〜3次食用,连食3〜5日。本方适合6个月以上的婴儿使用。
血虚则器官缺乏濡养,可见面色萎黄无华、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等。
以下是判断气血不足的8个表现:
1、观察皮肤是否光泽有弹性
一个人如果气血充足,通常都会在皮肤上表现出来,例如白里透红、没有色斑皱纹、皮肤光滑有光泽,都代表着身体状况良好。相反,皮肤暗淡无光、皱纹色斑多、粗糙都代表着气血不足,这时需要留意补充气血。
2、观察手指的状态
看是否气血不足,可以观察手指的指甲是否有半月,如果只有少数指甲有半月形,那应留意是否体内的寒气重、气血不足、精力透支等情况出现。
另外,还可以观察指甲是否平滑有光泽,有没有出现纹路;手指指腹是否饱满有弹性;手部常年冰凉等。可以通过手指状态的观察,看是否存在气血不足的情况。
3、观察牙龈状态
气血不足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牙龈出现萎缩,如果突然觉得平时用餐时经常塞牙缝,就应该注意是否气血不足导致的牙龈萎缩、牙缝变大。
4、观察头发是否柔顺有光泽
头发的状态与肝脏、气血的问题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如果气血不足就会出现发质干枯,发黄等问题出现,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脱发问题。
5、观察运动后是否气喘疲惫
气血不足的人在剧烈运动后,经常感觉上气接不到下气,稍作休息后也不能缓解,这时应该注意重视是否气血不足导致的。
6、观察睡眠质量是否良好
一般来说,虽然小孩子的抵抗能力差,但他们气血充足,睡眠质量好,甚少会发生失眠的现象,但一个人如果睡眠质量差,容易惊醒、就需考虑是否由于气血不足导致的失眠多梦、难以入睡。
7、观察眼睛是否无神疲倦
人们经常所说的“人老珠黄”,一般是指上了年纪之后,眼睛泛黄,同时如果一个人气血不足,也会表现在眼睛上,眼睛会表现出浑浊无神、眼干无力等症状。
8、观察耳朵是否嫩滑有光泽
气血充足的人通过耳朵会表现出光泽、粉嫩饱满的特征,如果看到一个人的耳朵无光泽、皱纹多,这便可能是气血不足惹的祸,需要适量的补气血。
气血不足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气血不足的结果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的病变。如何自测气血不足:1.看眼睛 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这就表明你气血不足了。眼睛随时都能睁得大大的,说明气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都代表气血不足。2.看皮肤 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3.看头发 头发乌黑、浓密、柔顺代表气血充足,头发干枯、掉发、头发发黄、发白、开叉都是气血不足。4.看耳朵 现在,人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不信你去仔细看看,现在人的耳朵小,看上去越来越僵硬、而且形状上看上去已有些变形。就是孩子和年青人都很少能看到圆润、肥大、饱满的大耳朵了。而这些大耳朵在老人那里却很多见,这说明以前人的身体素质明显强于现代人。小孩子看耳朵看形态,大人除了形态就主要看后天的情况了,主要看色泽、有无斑点、有无疼痛。如果呈淡淡的粉红色、有光泽、无斑点、无皱纹、饱满则代表气血充足。而暗淡、无光泽代表气血已经下降。如果耳朵萎缩、枯燥、有斑点、皱纹多,它代表了人的肾脏功能开始衰竭,你要注意了。5.摸手的温度 如果手一年四季都是温暖的,代表人气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都是气血不足。6.看手指的指腹 无论孩子还是成人,如果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都代表气血不足,而手指指腹饱满,肉多有弹性,则说明气血充足。7.看青筋 如果在成人的食指上看到青筋,说明小时候消化功能不好,而且这种状态已一直延续到了成年后。这类人体质弱,气血两亏。如果在小指上看到青筋,说明肾气不足。如果掌心下方接近腕横纹的地方纹路多、深,就代表小时候营养差,体质弱,气血不足。成年后,这类女性易患妇科疾病,男性则易患前列腺肥大、痛风等症。8.看指甲上的半月形 正常情况下,半月形应该是除了小指都有;大拇指上,半月形应占指甲面积的1/4~1/5,其它食指、中指、无名指应不超过1/5。如果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的说明人体内寒气重、循环功能差、气血不足,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如果半月形过多、过大,则易患甲亢、高血压等病。9.看手指甲上的纵纹 只在成人手上出现,小孩不会有的。当成人手指甲上出现纵纹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这说明身体气血两亏、出现了透支,是肌体衰老的象征。10.看牙龈 小孩子不明显,主要是成人。牙龈萎缩代表气血不足,只要发现牙齿的缝隙变大了,食物越来越容易塞在牙缝里,就要注意了,身体已在走下坡路,衰老正在加快。11.看睡眠 成人如果像孩子一样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表示气血很足;而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的人都是血亏。12.看运动 运动时如果出现胸闷、气短、疲劳难以恢复的状况,气血就不足,而那些运动后精力充沛、浑身轻松的人就很好。的版权归作者所有,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其中整体或任何部分内容。打印菜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ertong/160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错误的行为会导致婴幼儿厌食
下一篇: 小儿流涎(生理性流涎的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