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家长将孩子送入幼儿园一段时间,发现孩子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不爱参加集体活动,还经常一个人独自发呆,老师和家长的任何诱导都无济于事。家长担心其得了“自闭症”,四处寻医问药,但是并没有什么效果。
有关儿童心理专家分析说,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尤其是内向的孩子。当他们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没有安全感,会依赖一两个人去寻求安全感,并由此进入团体中。这是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融入到团体。如果这时候,强行将他们拉入到团体,有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出现严重的过激行为。
想要把内向的孩子变得活跃,把保守的孩子变得前卫,这都是家长或者老师的一厢情愿。每个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个性,不要将自己的孩子跟其他的孩子进行对比,因材施教,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作为班主任,我得提醒你——别轻易给孩子扣【弱智】的帽子!!!
您是老师,每天面对众多的或淘气或古灵精怪的学生,又有来自学校家长的众多压力
这个大家可以理解
但是,你也得理解学生
爱吵闹、打扰别人的孩子,未必就是弱智,说不定超级聪明——很多著名人物,小时候就异于常人,比如【爱迪生】等,这个您是老师,知道的必定比一般人多,我就不列举了
还有的孩子,之所以故意引人注目,只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或者性格方面的原因
这样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好的老师,改变了孩子的一生,孩子长大后会感激一辈子的
——没耐性的老师,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孩子长大后,也会埋怨老师一辈子的
你的手里把握这这个孩子将来一生的命运
你对这个孩子的态度,更会令全班孩子效仿
因此,请多些耐心,别把你的愤怒情绪,影响到所有孩子
=========
上面有人提到,让他转班
可能性有,但校方会否同意?
(如果孩子真的是智商有问题,那别说转班,让他退学,到专门学校去,校方和家长都会赞成的。但如果不是“硬件”问题,而只是性格、方法方面的事情,家长就会觉得,这不正是作为老师、班主任的你,所必须教给孩子的么)
除非您觉得,到某个老师那里去,能对他确实有帮助,那么您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校、年段的领导提建议
否则,领导只会觉得你在推卸
原来孩子“外向”更多是针对成人的交往体验。为什么孩子敢于与陌生的大人说话打招呼,却不愿走进陌生的同龄人世界?根据妈妈文中的描述,是因为孩子与小朋友相处的机会太少,没有经验,让孩子不敢靠近陌生的小朋友,或是不知道如何靠近,所以选择离开来逃避。
一个长期脱离孩子社会的孩子,他在同龄人中的交往能力会慢慢减弱,这点是不容质疑的。就像一个成人,如果长期脱离我们成人的社会,也会变得孤僻不合群是一个道理。
孩子和同龄孩子的交往是成人无法替代的。不管我们如何努力也没有用,必须要让孩子走进同龄人的世界去学交往,体会拒绝之痛与分享之美,在摸爬滚打中琢磨出交往的技巧。问题是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缺少玩伴,缺少与同龄人交往的体验。怎么办?妈妈的方法不错,把孩子请来家里玩,应该坚持下去。不能因为孩子自私,不跟别的孩子分享就中断孩子与小朋友交往的权利。孩子的分享体验也是在交往中慢慢学会的,从不分享到分享,需要一个过程。妈妈因为孩子的一两不分享,就强行中断孩子与他人的交往,并给孩子扣上“自私”的帽子,孩子怎么能学会分享与交往呢?
简单两点:一是家长做好表率,不要只讲道理自己却没有行动。二是让孩子带着玩具去小朋友家串门,让孩子们互相交换玩具,这种平等的交往能让孩子体会到分享的乐趣,没有被掠夺与占有感,孩子一般较容易接纳。
“我猜想,儿子可能是想和别的小朋友玩,但是没掌握技巧,特别是自私这一点成为他人际交往的最大障碍。”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妈妈也意识到问题出现在哪里了。是的,其实孩子是有交往的需求的,只是因为长期没有玩伴,不会交往,不懂能如何与小朋友相处。怎么办?
我觉得:1、首先妈妈要放松心态,不要把孩子不跟同龄人玩的事看得太重,妈妈的压力会变成孩子的压力,甚至会对孩子造成非常不好的消积暗示,让孩子以为他自己就是个不会交往,不合群的孩子。让孩子变成更不自信,更不愿与别人交往的恶性循环。
2、妈妈不要给孩子扣上“自私”的帽子,孩子有保护占有自己喜欢东西的权利,强迫分享与强迫占有的行为都是不行的。妈妈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跟孩子玩分享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多发现孩子生活中“大方”的细节,加以鼓励。让孩子体会到分享的乐趣和成就感。
3、妈妈可以多带孩子去公园、游乐场、图书馆或是同龄孩子家串门。把孩子置身在小朋友的圈子里,让孩子多跟同龄人接触和交往。孩子间的交往,必须在孩子的圈子里解决,所以逃避是没用的,妈妈必须和孩子一起去面对。然后从中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和鼓励,记住,要以鼓励为主,多理解孩子,发现孩子一丁点的进步要及时肯定。发现冲突积极干预,切不要因为孩子跟人家的一点冲突就指责孩子。没有冲突就没有交往,孩子就是在冲突中学会交往的。
4、妈妈要先做好孩子的表率。比如妈妈出去有没有主动跟别人打招呼呀,或是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呀。平时的生活细节孩子都看在眼里的,所谓言传身教,妈妈做好了,孩子也会跟着学的。
第二个问题,关于孩子在幼儿园被孤立的问题,我看得真的很心疼。可怜的孩子被幼儿园这么多孩子孤立,妈妈不理解,老师不支持,换个角度想,小家伙要面对多大的压力,这样的处境孩子的内心能快乐吗?
三个建议:1、首先妈妈要相信孩子,跟孩子站在同一战线。当孩子向妈妈诉说他的孤独时,最想要的不是妈妈的指导,而是理解和支持。另外妈妈要鼓励孩子积极寻找志同道合的孩子,被孤立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面对的勇气。个人觉得大班的孩子还没有形成小社会,还没有那么世故,只要通过努力应该能改善局面的。
2、请求老师的帮助。让老师多关注孩子,积极干预。如果老师多肯定孩子的闪光点,哪怕很小的闪光点,孩子们就不会再对小家伙有异样的目光,会慢慢接纳小家伙的。
3、鼓励孩子从小范围找好朋友开始。俊浩托班的时候,我会经常问他:你在幼儿园有哪些好朋友?有时候还拿出照片让他看,最初小家伙没什么概念,后来慢慢的能说出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其实妈妈的关心和询问,也是一种积极暗示,孩子愿意跟他印像深刻的孩子玩,慢慢地有了自己的小圈子,通过小圈子扩大交往范围就会容易很多,不至于处处碰壁,也不会内心孤独了。
回答得有些匆忙和混乱,希望能对妈妈有所帮助。其实我也曾有过亲这样的苦恼,俊浩小时候的玩伴也不多,也不太会交往,我也曾为这个问题担心过,只是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之后,才慢慢改变过来的。所以我相信孩子的交往问题肯定可以改善的,妈妈一定要有信心。从现在开始放松心态,和孩子一起去面对吧!另外妈妈也可以看看我下面的文章。关于俊浩交往中的问题和我的想法以及做法都有全面的介绍,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面对孩子间的冲突
无论处于什么年龄段的孩子,都会遇到交往中的冲突问题,事实上,孩子们正是在各种冲突中学会了交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是孩子和家长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究竟该如何面对孩子间的冲突呢?
要放手但又不能完全放手。我们要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又不能完全置之不理,陷孩子于孤立无助的境地。最好的方法就是站在孩子的身后,孩子不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静静地做个观众,当孩子向我们求助时,给孩子必要的帮助。
“打人”的孩子需要鼓励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因为缺少玩伴,不会交往,不擅表达,在与同伴相处中常常会出现各种行为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久而久之,容易演变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孩子的行为是其心理现象的反应,每个行为背后都有其真实的原因,做为父母的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只有用心地关注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真相,才能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打人”,原来是因为被孤立,想引起别人的注意,看似过激的行为背后,竟然有这么无助的原因。所以亲爱的妈妈,任何时候都不要盲目地对孩子的行为下结论,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只有了解了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找到真正的化解方法,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何面对孩子的拒绝之痛
被拒绝,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尴尬,但面对拒绝的结果,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态度。有人放不下,愤怒嫉恨;有人受不了,伤心落泪;有人不介意,坦然面对;有人不放弃,迎难而上。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生,教会孩子正确面对拒绝,是我们的必修课。
孩子年幼,遭到拒绝后往往不知道如何处理,是消极应付还是积极面对,更多的时候考验的是家长的素质。家长首先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放下面子与是非观,坦然而客观地看待孩子的被拒事件,积极地帮孩子想办法走出困境。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被拒绝是别人的权力,但享受快乐却是我们的自由,不能让别人的态度干扰我们内心的快乐。我们也要让孩子知道,付出后才会有收获,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尝试的勇气,只要我们愿意迎难而上,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从默默承受拒绝之痛的眼泪到勇敢争取到饼干后的笑容。
让孩子学会分享其实很简单
百说不如一做,让孩子学会分享就是这么简单。我常常跟宝贝讲道,告诉他好东西要大家分享,你把好东西分享给别人了,别人才愿意分享给你,这样你的好东西就会越来越多。可是这些话小人都会背了,但分享的动作却还是不愿意做。我曾经苦思冥想为什么我讲道理、软硬兼施宝贝就是不愿意分享,经过这次之后我总算明白,对于幼儿,再多的道理不如亲自的实践。直接用行动告诉孩子怎么做,比跟孩子讲一大堆空洞的道理要有用得多。
读者小东妈妈跟卡卡妈反映到,她的儿子小东最近变化很大。
以前孩子一直很听话,现在却总是对家长的要求提出质疑和反抗, 家长越是不让做的事,他越要去做。
更可怕的是孩子现在学会了顶嘴,家长说一句,他能反三句。
“我不要”、“我就不”、“不听你的”成了孩子的口头禅。
小东妈妈很疑惑,以前一直很听话的孩子怎么突然就变了?顶嘴的孩子都在想什么?
其实,顶嘴的行为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标志——我长大了。
一、孩子顶嘴的原因
①孩子开始独立思考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成熟,社 会经验的增加,他们对周围环境有很强的控制感和认知力,不会再盲目听从父母的指示和建议。
而大多数的父母已经习惯于让孩子听从自己的指令,凡事替孩子安排。
因此当孩子开始独立思考时,“顶嘴”的争吵就油然而生了。
②换位思考
很多时候孩子“顶嘴”并不是因为叛逆,而是用一个激烈的方式表达自己意愿。
因为“好好说话”压根不会被父母重视,才会采取激烈的方式来表达。
父母不要轻易给孩子扣上“叛逆”、“爱顶嘴”的帽子,不要急于制止孩子,不妨停下来听一听孩子的心声。
家长不要拿权威和专制压迫孩子,而应该从顶嘴中聆听孩子真实的想法。
二、孩子顶嘴怎么办?
① 积极地“暂停”
人最怕的就是冲动,孩子如果顶嘴,和父母发生争吵,这时说出来的话很容易就会影响到亲子关系。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父母要学会及时停嘴,因为孩子毕竟还小,父母作为大人要给孩子做好表率,等到心情都平息下来之后再沟通,效果会好很多。
②放下自己的权威
最好的亲子关系是和孩子成为朋友,想要孩子和自己做朋友就不能过于强调自己的权威。
有的父母过于抬高自己的权威,反而导致孩子不喜欢和自己沟通,不利于亲子关系。
③有技巧的沟通
分歧与争吵,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沟通不当引起的。
所以与孩子出现争执时,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改变沟通的方式。
会不会很爱唠叨?是不是经常说“命令性”语言?这些语言孩子是不是难以接受,也听不进去?
发生争吵时,尝试一下用平和的语言,幽默的语言等等来转换,因为这种语言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三、孩子顶嘴是好事
①顶嘴的孩子更勇敢
顶嘴,惹父母不高兴,往往会受到父母的惩罚。
但是,孩子还是选择顶嘴,说明他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甘愿受到父母的惩罚。
这样的孩子往往都不惧权威,具有勇气和责任感。
②顶嘴的孩子更有主见
曾有专家做过研究:
将两岁至五岁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平时喜欢顶嘴,反抗性较强,另一组平时乖顺,反抗性较弱。
结果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孩子中,有80%长大后独立判断能力较强;反抗性较弱的孩子中,只有24%长大以后能够自我行事,但是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仍然比较弱,常常依赖他人。
③顶嘴的孩子更聪明
德国心理学家说:能够同长辈进行真正争辩的孩子,往往在成长过程中都更具有潜质。
其实,每一次的顶嘴,都是孩子成长的契机。
他们在争辩中学会怎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尝试着怎样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而这些能力,往往能让孩子获益终生。
写在最后:
教育孩子是件大事,也是一门学问。教育孩子的过程不可能全是开心愉快的,面对孩子的“顶嘴”,父母一定要理智地看待。
顶嘴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相比较那些只会听从爸爸妈妈安排的孩子,会顶嘴、敢顶嘴的孩子更加的独立自主,将来出了 社会 也更能适应。
早恋不犯法,属于青春期生理现象。
早恋不是道德问题,自古以来人们就对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爱情津津乐道,所以我们不能认为学生早恋就是离经叛道、不务正业,更不能给扣上“有伤风化”的帽子。早恋只是一个人生理与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必然现象,情窦初开,对异性充满好奇,并产生恋爱的尝试也是正常的。
扩展资料:
早恋的特点:
1、朦胧性
青少年对于早恋发展的结局并不明确,早恋的青少年仅仅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而对未来家庭的组建、处理恋爱和学业之间关系、区别友谊和爱情等问题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2、矛盾性
早恋的青少年其内心充满了矛盾,既想和其喜欢的异性接触,又害怕被父母发现。可以说早恋的过程中愉快和痛苦是并存的。对于暗恋的早恋者而言,这种矛盾性还表现在是否向爱慕者宣示爱意(表白)的矛盾。
3、变化性
友情是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因为青少年往往欠缺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及经历,导致双方缺乏互信;关系一般都难以持久。正是这样,常常令双方的心理造成痛苦。
4、差异性
青少年的早恋行为有明显的差异。在行为方式上,极其隐蔽,通过书信、电话、手机或者网络等传递感情,进行秘密的私下沟通和感情交流,家长和老师难以发现,但也有青少年会公开他们的关系,在许多场合出双入对。
参考资料:-早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ertong/156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不要当众给宝宝换纸尿裤
下一篇: 非常适合儿童春季食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