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成长时期的时候,是极为依赖父母,尤其是当它们还未上学的时候,但是孩子迟早有一天要与父母分离,独自去上学,但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孩子根本无法适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离焦虑症,这种病症应该如何预防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如何预防宝宝分离焦虑症
1、孩子的世界是充满新奇的,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需要培养孩子对于事物的兴趣,从中观察,孩子对于哪些事物比较感兴趣,当它们有了自己的爱好,就会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所以当与父母分离的时候,他们不会表现得多么慌张,因为他们会有事可做,可以通过这些事物分散自身的注意力,那么情绪就不会过度变化了。
2、父母与孩子在分别的时候要说再见,即使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根本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但是每次说这个词语的时候,孩子就知道,这个时候应该和父母分别。
3、和孩子分别的时候,父母们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安慰,比如亲吻孩子或者抚摸孩子的脸颊,这些动作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就会意识到,一旦父母做出这种举动就说明,父母要与自己分开了,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安心。
宝宝的分离焦虑症是如何形成的
宝宝分离焦虑症是形成母婴依恋,是婴儿情结社会化重要的一个标志,也是儿童社会化反应的开端,如同婴幼儿情绪发展依恋的形式和发展分阶段。首先对偏爱照顾她的母亲表现更多的表示微笑、咿呀学语、依偎亲近,母亲的行为也容易使婴儿停止哭泣。对家庭其他人的反应较少,对陌生人反应更少,但婴儿对陌生人不产生焦虑,易惧怕,同时婴儿明显的行为偏好于强化父母和儿童情感的依恋。婴幼儿时期主要是依恋、偏爱的更加强烈,当母亲高兴的时候婴儿感到安全,以为母亲就是他的安全基地,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分离焦虑是指儿与母亲离开时表示的忧伤,陌生焦虑指婴儿见到陌生人的时候表现不安,这个时候对照顾抚养他的人分离产生忧虑。
12个月的婴儿逐渐产生依恋的内化形成,内化模式的安全感。18个月龄儿可重视依恋场景,有助于婴儿减轻与母亲分离产生的焦虑情绪,如婴儿常常漫无目的的来回走动,并不停喃喃自语喊妈妈。2岁以后的幼儿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经常与父母分离,此前建立起来的母婴安全依恋关系,使儿童逐渐理解父母的愿望、情感和观点,调节自己的行为,学习承受分离,如婴儿能够忍受父母迟迟不给予注意,也能够忍耐同父母的暂时分离,并相信父母肯定会回来,与母亲分离时幼儿逐渐适合,并发展伙伴间关系,体验和发展多种的情绪。
宝妈要如何应对
妈妈不必过于紧张宝宝的分离焦虑,为宝宝的焦虑伤心会加深宝宝的依赖,要相信孩子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妙招可以立刻消除宝宝的分离焦虑,要耐心的帮助宝宝走完这个过程。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柔软的玩具,这类玩具的触觉有助减缓宝宝的焦虑。出门前提前告诉宝宝自己的去向,让宝宝有心理准备。
和宝宝有一个愉快的告别方式,比如抱一抱宝宝,说再见,告诉宝宝要上班了。和宝宝告别后不要“一步三回头”,那会给宝宝暗示其实你也很留恋他,宝宝的分离焦虑又会出现。和宝宝分离又见面后要更亲热,甚至可以买些玩具当做“见面礼”,那样宝宝就会知道妈妈很爱自己,还会带礼物回来。
1、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
千万不要对孩子唠唠叨叨,嘲讽挖苦,或者板着脸不搭理,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压抑,或是出于逆反心理而对抗,加重孩子的焦虑。
2、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孩子整体素质的基础,是从小在父母身边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要想把孩子培养成自信、豁达、活泼、开朗的人,家庭环境一定要整洁、朴实、条理、明快;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民主、互敬、互助。
3、积极的引导
在孩子入园之前要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个有趣的地方,有很多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老师阿姨还会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学本领,使孩子对幼儿园留下一个好印象,并且产生向往与期待。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ertong/12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宝宝拉稀水怎么办
下一篇: 宝宝身上的胎记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