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贵州省不遗余力地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创新发展。近年来,安顺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安顺市委宣传部、市妇联、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市文化局、广电新闻出版局等单位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他们在非物质文化传承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业界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发展路径。
积极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
安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科长邓敏说,近年来,贵州省和安顺市各级政府和部门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目前,安顺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项1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7项。
她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是传承人。因此,安顺市一直非常重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和申报,希望扩大传承队伍,树立行业典范,切实把非遗传承工作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安顺已成功申报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共计92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4人(已故2人),省级传承人29人,市级传承人61人。每年,各级政府都会给这些传承人发放补贴,以保护和支持他们的个人和他们的工艺。
为了配合非遗传承人的支持,安顺市还专门建设了一批文化基地,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4个,市级22个,专门作为非遗传承文化的展示、教学和研究场所。
此外,安顺市还进一步加强了传承人的培养,多次组织非遗传承人到各地调研学习,使队伍更加专业化、系统化,满足了文化传承和时代发展的更高要求。据介绍,自培训以来,安顺已向北京服装学院、苏州工艺美术学院、东华大学等高等院校输送了20余名非遗文化传承人。一方面加强了自身的修养和技能,另一方面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经验,加强了产品创新能力和市场对接能力,为安顺非遗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
旅游成为传承的重要阵地
“我们常说,‘旅行无文字,走不远’。意思是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走不远。因此,近年来,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注重文化注入,努力讲好文化故事和情感故事,为游客打造一个优秀的旅游城市。”安顺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简贾表示,在全域旅游和大众休闲时代,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逐渐增加,正在从观光旅游向休闲体验转变。为了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我们必须改变观念和做法,将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充分融合,使文化成为旅游的重要吸引力。
因此,安顺景区应加强对文化的挖掘,特别是具有独特安顺特色的非物质文化,并在景观中适当加入传统文化故事和元素,丰富观光内涵。
比如著名的黄果树瀑布景区,植入了西游道、科技馆等。,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龙宫景区新建了龙宫庭院、龙吟台等以龙文化为主题的景观设施,充分展示龙文化...此外,安顺的一些著名景点,如格图河景区、天龙屯堡景区,也充分挖掘特色文化,打造旅游演艺和开发旅游商品,将非物质文化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积极打造“全景式创作、四季式体验、全方位服务、全行业发展、全社会参与”
周蓉赞同以旅游为载体,促进非物质文化传承发展的理念。她表示,要做好“锦绣计划+”行动,积极推动“锦绣计划”与新型城镇化、全域旅游相融合,推动妇女手工艺、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业旅游、屯堡文化旅游相融合,促进文、农、旅融合发展,推动文化、旅游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两个1+1>:2的综合效应。
近年来,安顺积极打造文化旅游产业综合体,打造了民族手工艺技能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如普定县白岩镇阿宝堂村、镇宁自治县环翠街道办事处高荡村、开发区三合苗寨等。“文化+旅游”的效应逐渐显现。通过广泛的竞赛平台,如举办旅游发展大会、手工艺大赛、展销会等。,可以宣传推广安顺妇女特色手工艺,提高安顺非物质文化产品的知名度,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有力推动当地旅游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进锦绣工程,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安顺妇女手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指尖技能’转化为‘指尖经济’,做到政策落实、百姓致富、社会和谐,实现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周蓉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76/35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哈尼族的传统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