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服饰艺术节从2003年开始举办,至今已举办十三届。本届艺术节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是在前十三届艺术节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民族服饰和珍贵民俗元素的文化内涵。”内蒙古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郑益萍介绍。
29日,第十四届蒙古族服饰艺术节最重要的“蒙古族服饰大赛”结束了所有比赛,28个蒙古族部落的精美服饰再次绽放在国际舞台上,传承着整个蒙古族“活”的历史文化。
蒙古族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据《汉书·匈奴传》记载,吃动物肉、穿毛皮毡毛的匈奴妇女头饰与察哈尔妇女十分相似,匈奴的服饰文化传到了鲜卑、柔然、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当然也传到了蒙古族,形成了巴尔胡、布里亚特、额鲁特、贾力特、科尔沁等28个蒙古族。
呼伦贝尔队领队包艳梅告诉记者,蒙古族服饰是蒙古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古代到蒙古汗国,从元明清到现在,随着历史的发展,历代蒙古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吸收兄弟民族服饰的精华,逐步完善和丰富了自己传统服饰的种类、款式、面料色彩、缝制工艺等方面。
一百年来,蒙古人民用穿在身上的艺术续写了本民族28个原始部落的文化,诉说着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
内蒙古旅游发展委员会官员表示,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蒙古族历史文化,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开始举办“蒙古族服饰艺术节”。历经13年,从最初的18支队伍、300多名演员到今天的149支队伍、1300多名演员参与;从内蒙古的“小规模”到新疆、吉林、甘肃、北京、青海、云南,乃至蒙古、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布里亚特共和国、卡尔梅克共和国等“国际规模”。蒙古服装艺术节已成为传承和发展民族服饰文化内涵和珍贵民间元素精华的平台。
俄罗斯图瓦共和国队的模特Nakhiak在介绍自己的服装时说:“蒙古族服饰有很多部落的很多风格,我喜欢吸收他们的精华来装饰我的服装,这可能是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果。”
资料显示,2004年,蒙古族服饰被列入中国国家级民族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8年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9年,内蒙古当地政府开展了蒙古族服饰抢救保护工程。经过四年多的考察,最终确定了28个蒙古族部落传统服饰的基本风格。抢救性制作了内蒙古28个蒙古族部落的108套服饰、34组头饰,已全部移交内蒙古博物馆作为永久藏品。
本届蒙古族服饰大赛评审团主任兰英告诉记者,中国首部民族传统服饰地方标准《蒙古族服饰》已于2012年8月1日正式实施。该系列标准将标准化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准确、真实地保存了蒙古族传统服饰的基本元素。
大赛代表刘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艺术节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与国内外蒙古族服装设计师和参赛选手共同探讨蒙古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76/35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哈尼族的传统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