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华服国风

柯尔克孜族马鞍制作传承人:濒临失传的技艺要延下去

大道家园 2023-04-21 12:04:11

柯尔克孜族的大部分牧民仍然使用柯尔克孜语。几百年来,由于内陆居民的移民和当地语言的混乱,这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逐渐退化,流传下来的是一些与这个民族生活密切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传统手工艺技艺不断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挑战,原本反映游牧民族历史记忆的马鞍制作技艺正在受到市场的冲击。近年来,柯尔克孜族的手工刺绣、马鞍制作、芨芨草编织等传统工艺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政府正在采取措施保护。


在温宿县博孜敦柯尔克孜族乡,有以柯尔克孜族为主的牧民。在这片多山的牧场上,骑马贯穿了他们的一生。


在这里,马鞍和战马是牧民割舍不了的朋友。漂亮的马鞍配上高大的战马,挥舞着马鞭,驰骋在草原上,是草原牧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


谈及手工制作的马鞍,阿玛拉·卡德尔说,“好的马鞍不仅能让主人舒服,还能让马充满活力。”迈拉·卡德尔有自己制作马鞍的经验。他说,对于一个传统的马鞍制作者来说,马鞍的实用性永远大于观赏性。


[S2/]柯尔克孜族有着悠久的传统技艺


居住在温宿县的柯尔克孜族有着悠久的手工制作马鞍的历史。迈拉·卡德尔(MyraKader)告诉记者,他的传统马鞍制作技艺是他父亲学来的。艾拉·卡德尔说,他记得第一代传承人的名字叫艾莎·阿吉,出生在阿克苏,以制作马鞍的技艺闻名整个南疆。他的技艺传授给其他牧民后,开始在南疆流传。


沙阿吉一生从事鞍马技艺,生前将此技艺传授给儿子阿卜杜勒·卡德尔·艾莎。1980年,年仅13岁的阿玛拉·卡德尔随父母学习马鞍制作,跟随第三代马鞍制作师尤米尔·雅库普学习数年,成为马鞍制作的第四代传承人。到现在已经35年了。


随着传统工艺的不断创新,阿玛拉·卡德尔制作的马鞍不仅工艺精湛,而且美观实用。现在,他已经把这种传统手工艺技能传授给了儿子和几个徒弟。


濒危的文化遗产应该传承下去


只有铁匠、木匠、裁缝等多技能的工匠才能独立制作马鞍。目前温宿县只有阿玛拉·卡德尔有这个能力。“以前几乎每隔几天就给人做一个新马鞍,每天都有人把磨损的马鞍拿来让他修理。壁炉里的炭火经常彻夜不眠。”埃拉·卡德尔说。


如今手工制作的马鞍市场越来越窄,阿玛拉卡德尔的生意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过程。如今,他靠这门手艺维持一家五口人的日常生活。


近年来,曾经制作加工马具的艺人相继去世,能传承这项技艺的工匠越来越少。“本地生产的马鞍要丢了!”埃拉·卡德尔惊呼道。


勤奋的阿玛拉·卡德尔善于创新。他可以根据牧民的需求制作不同风格的马鞍,很受牧民的欢迎,所以在当地也是颇有名气的。两年来,阿玛拉·卡德尔招募了3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当学徒,免费教他们制作马鞍的手艺,不仅让他们掌握了一技之长,也让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制作得以发扬光大。


为了传承这项技艺,阿玛拉·卡德尔让儿子参与制作马鞍,并在温宿县巴扎田出售。“我会让我的后代延续这门手艺,希望它能代代相传。”埃拉·卡德尔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76/35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