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的藏语名字是Ajilam,意思是“仙女姐妹”。据说藏戏最早由七姐妹表演,内容多为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的西藏宗教艺术。17世纪从寺院的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唱、诵、舞、表、白、技为主的生活化表演。藏戏的唱腔高亢浑厚,基本上是因为人定调,每一个唱腔都是有别人支持的。
2006年5月20日,藏戏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戏是藏戏的总称。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戏剧体系。由于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和方言的差异,它有许多艺术品种和流派。藏戏起源于600多年前,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早400多年。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是藏戏艺术之母,通过来维藏宗庙深造的僧人和香客传播到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藏区,形成了青海黄南藏戏、甘肃甘南藏戏、四川色达藏戏等分支。藏戏在印度、不丹等国家的藏族聚居区也很流行。
藏戏分很多种,但主流是蓝面具藏戏。一般来说,演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墩”,主要是歌舞祭神的开场表演;第二部是《熊》,主要表演话剧《传奇》;第三部分叫“扎西”,是祝福、迎吉祥的意思。藏戏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服装。演员不化妆,主要戴面具表演。藏戏可分为白面具戏和蓝面具戏。在流传过程中,蓝面具戏因地域不同形成了觉木隆藏戏、炯巴藏戏、向巴藏戏、江格尔藏戏四大流派。
甘南藏戏藏语称为“南木特”,意为“传”。因首次在拉卜楞寺演出,故又称“拉卜楞藏戏”,由藏族民间舞蹈、民歌、僧歌演变而来。
藏戏历史悠久,表演程序细致,在藏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藏戏由于严格的宗教规则,在发展过程中较少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从表演内容和形式上保留了更多的原始特征,因此在戏剧发生学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同时,藏戏剧本也是藏族文学的一座高峰。既强调旋律,又强调意境,大量使用谚语、谚语、成语,甚至在情节中穿插寓言,保留了古代藏族文学语言的精髓。藏戏和内地戏曲一样,在时代的变迁中,与现代艺术和娱乐形式争夺观众和演出市场。资金匮乏,戏班生存艰难,艺术人才流失,传统表演技艺失传,理论研究薄弱等等。各地藏戏发展面临的危机,使得保护这一古老的少数民族剧种的规划迫在眉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76/33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国服饰文化——古代春节的服饰风貌
下一篇: 乌兰牧骑对“非遗”传承的赋能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