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服饰。中国戏曲简称戏服,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呈现的。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也有各自的体系。
古代官服和便服的区别是材质、颜色、花饰等的区别。取官丝、缎、锦、绣、绢、绮等材料;大部分人的衣服都是用布做的,所以人们称之为“布衣”。颜色也有等级之分,如唐朝皇帝穿的黄袍,官员按等级穿的紫袍、猩红袍、绿袍等。有些朝代,不当官的都要穿白衣服,所以百姓也被称为“白衣”。花饰,更加精致。有的皇帝穿龙袍,皇后穿凤衣;也有戴着田萍王冠的皇帝、王后和官员妻子戴着凤冠。
唐代是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重要时期,承上启下。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唐代纺织业十分发达,能生产丝、绢、锦、绢、布、纱、绢等。其中,丝绸面料色彩斑斓,光彩夺目,为服装制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唐代服饰的特点是:官服的质地和样式更加精美,造型充满变化;胡服相当流行,女装艳丽多彩。
唐代官服种类繁多,包括三四十种皇帝服饰。白居易《琵琶行》中提到的“蓝衫”,是闲散或低级官员的服装,在官服中等级较低。衬衫的款式和袍子差不多,也是用的圆领。穿的时候里面不需要领子,脖子露在外面。衬衫的袖子以宽大为主,但与衬衫的长度对称。学者穿长袍,长及膝盖。颜色也是区分等级和职级的一大标志。唐代三多紫袍,身披金鱼袋;五件或更多的长袍和银鱼袋;绿袍不足六品,无鱼袋。“国家级”官员,比如刺史,不管级别高低,都是穿大红袍的。所谓蟒袍,就是绣有蟒形图案的长袍。一至三级为五爪九蟒,四至六级为五爪八蟒,七至九级为四爪五蟒。不属于正统流的也是四爪五蟒。还有补衣,是绣袍上加的外套。文武官员不同。
清代官服原则上都是蓝色,但庆典时可以是深红色。在清朝,还有一种官袍,通常是红蓝两色。穿素服时,是黑色以示庄重。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戏曲服饰也有严格的界限,不同身份和官职的戏曲人物的服饰色彩和图案也十分鲜明。所以戏班一直有“穿出来的不如穿错的”的规矩。羽毛的搭配和妙用也是一大特色。
紫菱是京剧和其他戏曲服饰中的重要装饰。一般用雄雉(雉鸡)的尾羽制成,所以又叫“雉鸡羽”。羽毛长度可达五六英尺,颜色鲜艳艳丽。戏曲人物插入,更显英气自然。针脚不是随机插入的。一般来说,正统人物和文官都不插。
比如《三国演义》这出戏里,刘备代表的是正统王朝的“汉朝”,所以蜀兵将领不插羽毛。但是在曹操的魏军和孙权的军中,吕布、周瑜、张合、夏等人物都插了羽毛。技艺高超、风度翩翩的女将军们也插上了羽毛,如穆桂英、樊梨花等戏曲人物。在舞台上,外国人物、起义领袖或反抗英雄也可以插上羽毛。更有意思的是,在天宫大闹、自称“天大圣”的孙悟空,既不“正统”,也不被视为叛逆英雄,衣服上自然有羽毛。
据说紫菱在早期被用来表达舞蹈动作。插在头上之前是拿在手里的。这种情况早在周朝就有了。人物头部用羽毛装饰,通过不同的技巧和动作表现人物的情感张力。紫菱功包括挖、抱、挑、竖、扔、荡、摇等技巧。比如京剧《英雄会》里的周瑜,在他铤而走险点了一个黄盖的时候,看到诸葛亮的沉默,气得咬牙切齿,睁眼,拔剑要杀诸葛亮。此时,周瑜用把羽毛舀出来拿着的动作表达了此时的愤怒,挥舞着头上的羽毛。当他感受到诸葛亮洞察到他的意思时,一脸震惊,羽毛直竖,尾巴不停抖动,暴露出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古代服饰和戏曲文化依然熠熠生辉。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及其技艺发展的轨迹,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76/33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