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华服国风

中国古代服饰的文献

大道家园 2023-04-21 12:04:11

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领域的重要元素。政治变化、经济发展、文化变迁、军事形势、民风民俗等。历代都在服装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广袤的疆域中,我们的祖先从“藏锋避背”到“衣冠楚楚”,从“穿皮毛戴帽子”到“有尊严”,发生了怎样的巨变,极具研究价值。如何做好服装研究,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基本功,这样才能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素材。


1.首先要求熟悉古代服饰文化,掌握一些基本常识。


中国古代服饰自从满足了遮风挡雨的基本功能后,就与政治制度和礼仪程序紧密结合。早在周朝,中国就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服装体系。中国古代服饰虽然也有时尚的含义,但更多时候承载的是“亲疏、贵贱之分、光明平等”的社会功能。另外,由于中国的土地位于地球的经纬度上,古人认为是天气和自然状态的盛衰产物的产生。涉及色彩与金木水、火、土等物质的关系,色彩与天、地、东、西、南、北、中方位的关系,色彩与春夏秋冬节令的关系,色彩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星座和标志的关系,色彩与A、B、P、丁、、等历年的关系,以及相应的演变。在中国古代,青色、品红、黄色、白色、黑色被称为“正色”,正色被视为高贵,而两种正色结合后产生的变化被称为“中间色”,被视为劣等色,由此衍生出色彩运用的等级观念。此外,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服饰文化相互学习、交流、借鉴、交融,带来了中国历史上几次重大的服饰变革和变迁,形成和发展了中国服饰文化的东方特色。在服饰图案方面,中国古代有“寒年三友”等象征性图案,也有“龙凤”等吉祥图案,即显示官阶的“补服”,还有各种少数民族的动植物,也表现出鲜明的东方特色和地道的地域特色。



2.目录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充分利用和分享前人的成果。


张之洞在《书目问答略例》中说:“不知道读书要领,工作也是徒劳。”查阅古代服饰文献和做其他文献工作一样,首先需要相关目录的帮助。不懂目录学的人也能找到史料,但我们无法系统地、有重点地、有分寸地收集。王明胜《论十七史》第一条说:“目录之学,第一要事,必须从现在开始讨论,始能进门。但此事非呕心沥血之学,质量良师,不易理解。”在使用目录时,首先要利用专业书目数据。在整理与服装相关的文献时,我们查阅了上海古籍出版社五十年来的目录和《新中国古籍整理书目》等。我国对服装史的大规模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还没有人系统地收集过古代文献中的服装资料。对于古代服饰文献目录学的研究,以李先生的《中国服饰文化目录学》最为全面。书中收录各类服饰文献多达9000篇,可以说是寻找古代服饰文献的捷径。其次,要充分利用相关文献附录中的参考文献和书中引用的数据线索。如国内较早的研究成果有季孙的《中国古代服饰随笔》、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周希宝的《中国古代服饰史》等。沈从文先生主要从文物的角度研究,周希宝先生更多从文学入手。此外,许多书籍,如高春明的《中国著名服装考证》和黄世龙的《中国服装简史》,引用了大量的古代文献,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线索。


在实践中,我学到了一件事。在搜索引擎飞速发展的时代,搜索引擎和传统书目在搜索的广度和深度上各有千秋。一般来说,搜索引擎检索比较宽泛,传统书目针对性强。例如,如果你想搜索清代王侃的皇家服务记录,你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无论书名或书名。但是,你可以发现,王侃的七种巴山之一是皇家冠服的手记。所以要注意两者的结合。另外,对于搜索来说,更容易得到,也更容易出错。


3.重视书籍的作用,力争事半功倍。


类书是将古籍原文中的部分或全部材料进行汇编,按类或用韵排列,以方便查找和引用的一种工具书。这是一本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性质的资料汇编。中国历来有编撰书籍的传统。“书籍起源很早,盛于唐代。因为科举措施,很容易搜。”我国古籍的鼻祖是魏的御书。唐代有欧阳询等人的《文怡藏书》,宋代有俞士南的《北堂书稿》,宋代有李云等人的《太平书评》,明清时期有王钦若、杨仪的《元桂藏书》,特别是官私藏书。书籍的价值在于:第一,保存了中国古代大量接近原著的珍贵资料,以便校勘经典,搜诗断句,查典故成语出处;其次,研究者直接提供了专题研究的数据。


在检索古代文献时,书籍之类的书籍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书籍虽然不是第一手资料,但有利于我们熟悉古装文献,快速集中相关资料。韩坤先生的《中国经典汇编》介绍了1600多种书籍,其中明确指出有《关路门》、《衣品》、《张观珠宝》、《衣官》、《张服》等100多种。我们可以跟着地图,跟着痕迹走。


4.《玉符志》资料集中,是获取“官方”信息的重要途径。


历代王朝对服饰的要求通常以政令的形式公布并严格执行,违者将受到法律制裁。《舆服志》或《车服志》的正史记载了从皇帝到文武百官对服饰的形制、等级、颜色要求,以及服饰的规定和变化。这部分素材比较集中,相对容易找到。



5.政治书籍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搜衣系统。


政治是一本讲述法律法规的演变和变化,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书。在《十通》和一些《会》《会》等政治书籍中,有不少与服饰有关的内容。比如集团的臣服徽章制度、后妃的首饰制度、皇帝的加元礼服、官服、仪仗队、器物、礼仪制度等章节,都与服饰密切相关。这类材料,是研究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具体材料,比较有说服力。使我们能够了解不同朝代服饰的具体情况。比如《大明礼仪集》就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古籍,里面有明朝各种官服的详细图片。


6.关注个人专著,探讨服装话题。


服饰专著是重要的古代文献。在我国,许多前人对某些种类的服装服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考证,对我们现在的研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个人专著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些专著包括《沈懿考》、《沈懿考误》、《傅仪释》、《古京考》、《胡夫考》、《野傅考》、《清宫图》、《金淑谱》、《女子鞋袜考》等。,还包括《三礼释义》、《礼记通史》等书籍的部分章节,包括


要找到这样的资料,我们需要更多的工具书,比如《中国丛书综合志》、《清代文集分类索引》、《中国古籍丛书》、《中国历代书目丛书》等等,这些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7.训诂之书,必不可少,在古今词义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由于中国的服装历史悠久,无论是名称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所以我们有必要利用古代的训诂和字典。中国古代有很多这方面的著作,比如《释名》、《方言》、《说文解字》、《古今中国注释》、《诸经音义》等等。西汉尤氏的《集九篇》收录了200多个汉字和100多个与服饰有关的名词。这部分古代文献也应该纳入我们的收藏。


8.笔记小说是对古代服饰真实而有价值的描述,要下大力气收藏。


唐代笔记小说很多:有些道听途说的故事很肤浅,不真实;一些细微的观察,详细的记录;其他人亲身经历,也有同感。其中零星记载的服饰,尤其是当时民间的服饰和风俗,可以弥补正史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如唐代的段在《酉阳杂记》中,描写了无赖赵高“背上刻满毗沙门天佛,官欲贴背,只为见之”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纹身情况的生动记录。所以这部分材料虽然零散,不好找,但也不要遗漏。



9.地方志是服饰文献资源之一,应大力整理。


地方志中有许多关于民俗的记载,其中有许多关于服饰的具体描述。比如清代黄庭桂写的《四川通志》就有对喇嘛教服饰的描写,康熙时期的《云南府志》也有对少数民族服饰的零散描写。地方志的相关资料虽然零散,但却是非常有价值的线索和依据。《四库全书》不接受地方志是一个缺陷。应重视地方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方志·中国民俗》一书是搜集服饰文献的一个很好的线索,可以利用。


10.档案需要开发。


中国古代档案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称谓。商朝称为“书”,周朝称为“中”,秦汉称为“经”,汉魏以后称为“文书”、“文案”、“案卷”、“书书”。清朝以后,经常使用档案。有关服饰的档案主要是皇帝和皇后的记录,如乾隆年间的着装,婚礼仪式的红色档案,清宫组织处的清宫生活记录,以及皇帝的各种记录。其中一些资料有助于我们了解各种服装款式、首饰款式、材质质地、名称等。另外附上元明杂剧中出道人物的衣、帽、鞋、髭样式的描述。“通行证”只能在档案馆复制。


1.宗教经典是获取宗教服饰最关键的途径。


关于宗教服饰的研究相对较少,很难找到这方面的资料。但是在一些宗教经典中有比较完整的记载。比如袈裟在《僧法》《增辉记》《僧伽梨法衣详解》《玉多罗僧》《安多惠》等中也叫天香衣的原因。在四部法中,有一个钱钱的记载,还有一个佛教高僧的六物图,还有《托多洛基问经》对法衣颜色的描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76/32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