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愚人节、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等“洋节”广受年轻人追捧。近年来,年轻人不再渴望这种外国节日,这些节日实际上已经悄然降温。相反,青年群体追逐国潮、国风的时尚正在悄然兴起。
无论是古镇中身着汉服的年轻人,还是热衷于非遗创作和国粹的年轻人,都对清新淡雅的民族风格充满了迷恋和自信。这股热潮既充分展示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光辉和魅力,也反映了年轻人在文化上更加自信和坚定的精神状态。
原创、先锋、个性的创新表达。
国潮中的"国"特指中国,主要集中在文化领域。它以中国历史发展中沉淀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几千年形成的民族精神为核心,蕴含着中国艺术和中国美学的审美情趣。“风”即风格,是一种具有特定元素的艺术形式。
“中国风”采用中国式的图像、符号和手法,以情、趣、新、意创造共情体验和共鸣,以音乐、绘画、服装、建筑等形式进行叙事表达。“潮”是指一种流行趋势和时尚潮流,是人们竞相热爱某样东西而形成的一种时尚。当下的国潮,是人们基于文化基因、时代记忆、民族精神等因素,对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融合形成的文化符号的追求。
民族潮流中具有古典意蕴的文化符号,充分激起了该群体的文化记忆和文化认同的共鸣,进而逐渐演变为一种炙手可热的时尚,成为当下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文化景观。纵观当下流行的汉服等时尚,故宫的文创产品设计,河南卫视的洛神赋等节目,都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邃细节渲染的淋漓尽致。
从民族音乐、动漫、游戏的迅速崛起,到民族时尚、品牌、IP的旋风席卷市场,这些富有中国本土元素的创作不再老套、过时,成为彰显原创、先锋、个性的创新表达。经过调查发现,《郭超郭峰》的受众主要是90后,其次是00后和80后。这说明年轻一代是支撑和推动这一潮流蔓延的主力军。
他们不再盲目崇洋媚外,而是乐于购买和使用国货,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基于情感体验的文化认同,充分唤醒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在消费市场越来越年轻化的今天,年轻一代对民族产品的积极态度将成为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这种趋势也逐渐走向国际化,越来越多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锐设计师开始推出融入中国元素的原创设计,努力将国潮推向世界。国际时尚界也将中国刺绣、皮带扣、龙凤、祥云等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中国文化正吸引着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借鉴。
河南卫视《洛神赋》节目
“软实力”展示背后的“硬实力”支撑
“潮国”的出现并非偶然的社会现象。这股潮流席卷而来,背后有必然的内生原因。
国家的受欢迎程度反映了中国人对民族文化信心的提升。国潮的兴起,其实是当代年轻人的一次文化寻根之旅,是人民情怀的派遣,是为了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寻求文化认同。早年韩流、日流、欧美潮席卷中国的时候,正是年轻人渴望与国际接轨的时候。他们追求的不仅是新鲜的外国文化,还有对富裕生活水平的向往。今天的年轻一代成长在大国崛起的时代,他们对做一个强国有着前所未有的自信。此时,他们渴望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民族身份,国潮、国风的出现成为了绝佳的载体。
国货之所以受到消费者青睐,除了其中蕴含的民族情结,高品质的国货也是人们愿意为之买单的保证。以前由于技术、理念、创新能力的限制,“中国制造”往往被误贴上“平价而非抄袭”的标签,消费者自然对国产品牌缺乏信心。随着中国科技的进步和制造水平的提高,“中国制造”开始逐步实现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转变,这为国势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国潮之所以成为世界流行时尚,可以追溯到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正是中国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为国潮、国风的“软实力”展示提供了强大的“硬实力”支撑。再加上时代青年的深度参与,国潮国风才能发扬光大,蔚然成风。
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国家的流行本质上是对传统文化的重塑和传播。从历史逻辑上看,这种趋势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继承,它不仅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外在形式,而且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互交融,使传统文化在当代充分展示其内在魅力。从现实逻辑来看,国潮、国风的传播增强了文化的社会塑造功能,强化了中国对世界文化潮流的引领力,提高了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一现象为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带来了重要启示。
首先要注重文化的时代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时尚形式充分展示文化产品的精神内涵。如果文化停留在过去的形式,就很容易成为过去的展示和装饰。为了使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有必要赋予它新的时代色彩和风格。“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袤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其次,要注重文化的普及,让文化贴近人,贴近生活。文化不仅需要春雪,更需要雅俗共赏。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必须走进民间,贴近大众;文化必须坚持人民在文化创作中的主体地位,不能与群众实际生活严重脱节,造成曲高和寡,谁也不要配。
最后,我们应该注意文化的国际性,通过文化交流和相互学习来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具有广泛包容性的特点,崇尚“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等理念。正是在与不同文明的交流与交融中,中国文化才能得到广泛的汇集和复兴。
总之,文化建设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可以利用国潮、国风的新时尚,将富有东方文化意蕴的国潮、国风融入文化内容的制作和推广中,在保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书写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76/32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国古代服装为什么衣袖是宽大的?
下一篇: 古代服饰文化——古人腰间的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