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辛丑年大道家园夏令营游学西安楼观台时,太易先生在“天一生水”的石刻前应机设教的录音整理。经先生同意后发表,以飨同道。除个别重复的语言,其他都保持了原文,未加改动。图片亦为当日游学场景。
《 道德经》光影展做得挺好,太多的东西我不做评价,但是关于《道德经》,关于《周易》,关于《文始真经》,有些东西我们要稍微地定一个基调。
《道德经》作为我们道学的源头之一,祂是我们十大道学根本经典非常重要的一本,是整个道学的非常精华的一个表达。
为什么说是精华之一呢?我们一般不讲《道德经》是道学全部的精华,一般我们是把老子、《周易》还有《黄帝内经》等这些著作放在一起来讲的。
《道德经》里面所讲的“圣人”,从字面含义来说,应该是一个治国非常高效的圣明之主。但是我们对照一些《道德经》的相关的描述,比如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这样的一些描述来看, 我们又可以很清晰地看出老子的指向。老子认为圣人不但是治国效率很高的高级的统治者、国君,同时也认为,这里说的圣人,老子说的圣人,同时也指。。。“抱一”是什么,“抱一”是一种实修,是无为法里面核心的心法之一,所以,《道德经》里所指的“圣人”更多的还指实修达至大成的这么一种人物。
好,那么,说到这里,我们就要讲讲,历朝历代对《道德经》的注解,以及对所谓“老学”的分歧的源头在哪里?
《道德经》传承到今天,祂的注解的版本可以说是不可胜数。如果我们要搞一个很大的展览区,也有很充足的财力,我们真的可以收集到数以万计的《道德经》的(注解)版本。
历史上粗略地统计,有四个很有名的皇帝,唐玄宗、朱元璋、宋徽宗等给《道德经》做过注解,还有一些小的没多久就被灭掉的一些皇帝就不列举了。
可以说,对《道德经》的研究,历朝历代,不同领域不同的人都有他的理解。
那是因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中文,那是因为我们的象形文字本身很活,具有很强的解读性,所以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人,哪怕是读物理读化学的人,都能找到他所想要的东西,这是《道德经》的魅力,但是,请注意,这也是《道德经》最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
每个人都有他解读的一个版本,但正解何在?
所以,我们很早就郑重地提出这么一个观点,现在依然是这么强调的:《道德经》不是孤立的,老子也不是孤立的,老子本身也是有他的师父的,他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达至大成。《道德经》更多是语录式的一种文体。很多《道德经》的经典名章,都是前代圣人的语录,老子也是不加怎么修改,以一种记录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
所以,当我们解《道德经》的时候,把它孤立起来,看做是秦朝的一本著作,那么是有问题的,我们不说有问题吧,那这样的解读一定是很泛滥,不是接近老子本意的解读。
固然,每个人都能从中生发,都能做出其他的解读,行不行?可以,没问题,一千个一万个人看,可能有一万个不同的观察点,这是没问题的。
但是,我们知道有那么多个观察点之后,也要找到最适合最符合老子原意的一个观点,这才是有本有末,有根有果的。
我们经常讲“体用”,“根和果”的关系,你可以从根中生发出很多果实,很多研究成果,这个没有问题。你可以拿这个成果获博士学位,在不同领域开创性研究,都没问题。《道德经》象无穷无尽的源头,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你要想让这成果对世间更正面更积极的影响,我们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祂跟《道德经》本意符合多少?
历代“解老”“注老”的著作虽然很多,我们真正认可推崇的并不多,寥寥无几。
解老(解读老子)一定要看看你所解的东西符不符合周易的原理,这是第一;
第二,解老你一定要看看你所解的东西是不是符合《黄帝内经》、《黄帝外经》、《黄帝阴符经》等等,祂们的根本旨趣;
第三,作为文始派的传承人,我想提醒大家一点,《文始真经》始终是《道德经》最忠实、最贴近《道德经》原意的解读,因为尹喜是老子亲传的,而且距离年代最近,所以《文始真经》始终是《道德经》最真实的、最符合原意的一个表达。
我们在《文始真解大佩服》里也反复强调这点,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道德经》里拿很多东西,但是,你一定要看看,你要想你这个成果更加的璀璨夺目,一定得找找根,看这个根是否符合老子本意。
怎么判断呢?你可以用《周易》、用《黄帝内经》、用《文始真经》来衡量一下。
所以当我们用这么一种立体的、整体的、一元的目光看《道德经》的话,就会发现:整个道学是一个整体,本身没有分歧。
讲到这里,我们就会慢慢明白,老子为什么讲“柔弱”呢?讲“谦虚”呢?那我们是不是还要对照一下,《周易》为什么讲自强不息?这两者真的是冲突的吗?
我们慢慢就会从中悟到一些东西。老子所讲的柔弱和刚强是一对阴阳。阴极可以生阳,柔弱的极致可以生起刚强。所以,在长江的上游修筑的三峡大坝,祂所积蓄下来的水的能量如果用于摧毁东西会是摧枯拉朽的,这个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所以水本身很柔弱,祂是强大到极点之后呈现的一种柔弱的象。柔弱是因为祂平静不动,祂哪天动一下,不管是洪水还是海啸,还是水库的水,祂的力量都不是一般的自然力量可以媲美的。
老子为什么讲“抱一”呢?这个“一”在周易里面指的是什么?在《文始真经》里指的是什么?这些东西我们一定要解,都应该认真地去悟一下。
“抱一”你一定要去解(“一”)是一条法律法规,行不行?我们讲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看,都可以。但是,有些解是不符合老子本意的。
所以我们提出这么一个观点:道学的经典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尤其是《道德经》、《周易》、《黄帝内经》、《文始真经》,这几个作品都处于先秦时代,没有经过后世的很多各种各样的外来思潮的混杂,祂非常的纯,祂本身就是道学这个整体的不同侧面。
所以我们“解老”的时候,或者说,我们认为一个理想的能“解老”的人,他一定是精通《周易》的,一定是精通《黄帝内经》、《黄帝外经》、《黄帝阴符经》的,也一定是能够精通《文始真经》的,这是其中的一个标准。
第二个标准:那么多的(解老)著作,哪些能看,哪些不能看呢?我们加上这条标准,99.99%的都不用看了。什么标准呢?
庄子说,你这个人的言论能不能看,要看他水平境界的高低。如果达到了最高的境界,真人的境界,他的见解那才是真正的有价值的千古不朽的见解。这句话在庄子的原文里是怎么讲的?
我再白话讲一下,如果这个人的水平能达到真人的见解,那他所叙述的知见、见解才是真正不朽的、能够流传千古的。这句话在庄子的原文只有一句话,我想大家一定记得——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对吧?
你的水平达到这个境界,你跟他是平等的,他想说什么话,其实就是你心里想说的话,明白吧?你水平差的太低,两个人水平差的太多,举个比方说,谁谁谁(指夏令营小营员),让你来解我,行不行?行,没问题,你解的有没有价值,也有价值,对周**、对龚*(夏令营小营员)来说,可能也是有价值的,但你解的,至少现在来说,还得提高,到跟我差不多的时候,再解起我来说,才会更能够站在我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一些问题,是不是这样?
老子本身,《史记》上说了,《庄子》里也说了,他是古之博大真人,老子本身已经达到真人的境界,注意不是圣人的境界,是真人的境界,所以说,如果实修离真人的境界差的太远了,他的解老、喻老的篇章一定是有极大的偏颇的。
所以,这(实修)也是我们判断道学是真道学还是假道学的一个铁标准,不能回避的标准。
那是因为,那些所谓的道学者,完全把实修这一步忽略了。他没有无为法的传承,没有丹道的传承,或者其他的一些我们的大成净土法之类的这样的真正的传承,也没有基于传承之上的实修,那他这样子的解读是有问题的。我不说他没有价值,是说有问题,这价值要看怎么用,但一定是会有问题的,而且问题很大。这问题就是,他不符合原作者的本意,或者是相差的实在是太远了。
所以,基于这一点,我们提出,以后大家如果要解老、注老,什么时候能解,或者说你要看《道德经》的注解,哪些能看,哪些不建议看,这个就分得一清二楚了。
所以,这条标准(实修)加上,(解《道德经》的作品) 99.99%的真的不用看,历史上能看的《道德经》的注解不多。
尤其是对初学者来说,我们始终建议读原经、背原经,所以我们在学堂里面咱们都是背的,对吧?至今为止,我们并没有规范地给大家推荐《道德经》的什么注解。不用注解,最好是不用注解。你把祂背下来,之后不明白怎么办?通过你实修的慢慢提升。有一天你站在他的高度,他想什么问题,你就一清二楚了。而不是站在很低的高度,那就很容易产生曲解和误解。
这个也是我们对待《道德经》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则,是对待《道德经》跟祂的一系列的庞大的注解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第三点:关于《道德经》的误解里面最深、最容易造成混淆的一个见解,我在这里直接提出批评,把《道德经》等同于哲学著作,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谬解,是非常大的你个人的私解。这个是有问题的。
《道德经》是哲学吗?就像《黄帝内经》,就像《周易》一样,祂真的就是一部哲学作品吗?
这个问题我们的认知就是,还是刚才那句话,你可以把祂依你的水平降格为一个哲学的作品,没有问题,但祂的本身,祂的真意,一定不能简单地把祂降格为所谓的一个哲学思想作品,这个就有很大的问题,这就只能把祂的使用价值大大地降低,祂的背后的指导实修的价值大大地降低了。
《道德经》本身是用一系列隐喻来比喻实修的,来描述实修的,《道德经》八十一章就是八十一个无为法,八十一个无为法重叠起来就有六千四百多个无为法,六千四百多个无为法经过第三次重叠,那就五万多个,如果用八卦的方法不断地重叠那是无穷无尽的。
《道德经》本身为什么列为八十一章呢?祂就是跟周易的老阳之数相吻合。祂背后完全是解读无为法的不同层次的修法,不同角度修法的综合的认知。当然,祂里面也有丹道,但是,祂要经过后面的解压之后,解压为《周易参同契》之后,才有后世的金丹大道的传承。有没有净土法?那“小国寡民”描述的就是人间真实的净土,所以里面也有(净土法),但是要经过后世的,直到宋元时期贾德升祖师解《净土生神经》之后,经过一千多年的解压之后才慢慢地生发出道家里面的净土法。
所以说,《道德经》本身是道学里面所有实修方法的集大成,祂最直接的最根本的法就是无为法,所以关于道德经本身祂真正的价值应该是指导实修,而不是从中生发很多所谓的哲学的思辨的作品。
哲学是什么呢?哲学本身是二元对立的,讲思辨的。这些哲学家背后有没有实修?有没有无为法?有没有至道修炼?我们如果一定要考究的话,会发现他们是不讲这些的。
所以,《道德经》、《周易》、《文始真经》、《黄帝内经》、《黄帝阴符经》,这些所代表的一个传统,他们跟哲学是两码事。他们跟后世由哲学二元对立思辨生发出来的科学,也是两码事。
只有站在这么个高度,大家才能理解我反复讲的,“道学为体,科学为用”,道学是人类文明的另一个巅峰,只有站在这样一个高度才能理解。
《道德经》里面有完整的数易学,有完整的至道修炼的全部的框架,当然也有完整的如何治国、如何观天察地、如何治理人世间的一整套的学问。这套学问一定要通过《周易》、《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文始真经》、通过我们的实修来慢慢地解压。如此才能从中看到道学的真正面目,才能理解我反复讲的,道学是,至少是,并行于科学之外的人类文明的另外一大顶峰。
如果我说的不客气一点点,科学还不能跟道学并列,科学只是用,祂的应用价值很广,但他不是人类文明的根底,应该是道学为体,科学为用,这是最合理的。
如果一定要把《道德经》降格为各种各样的艺术、各种各样的养生、各种各样的心灵鸡汤一样的东西,行不行?行。至少可以接引很多大众,但它一定不是《道德经》的本意。
实际上,如何真正地以最接近圣人真人原意的方式来解经典,这个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在当代,我们启动,我们花很多时间,现在还在做,十大道学根本经典的校对跟注解的工作,这是其中的最初的一个发心。但是不管我将来解的怎么样,我希望大家首先应该通过实修提高你的水平,其次应该要看原文、看原著,其三,如果你觉得你实修比较高了,原著也看的比较好了,这个时候,你也可以再看看太易先生的一些注解,这个没有问题,可能能够再提供多几个角度。
好了,借助“天一生水”这个碑刻,我们再次强调:《道德经》里面讲的每一个字,包括“一”、“二”、“三”,包括为什么“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那么剩下的十分之一在哪里?。。。很多很多的细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从周易的体系里,从我们的先天元神的这么一个高度来做理解,才不至于说有所偏颇。
今天是游学的第一天,我们借助这么一个小的景点先来拉开一个序幕。
楼观台是当年尹喜隐居的地方,非常有纪念意义。
文始派正是从楼观台走出来,蜕变为大道家园,乃至走向全世界。
(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42/621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道学名词术语解读
下一篇:
太易先生文章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