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百家论道

步虚韵(注解)

网络 2023-09-21 11:00:26

步虚韵(注解)

来源:大道家园整理作者:闵智亭时间:2013-12-25 21:16:54 繁體中文版

步虚韵①

大道洞玄虚,有念无不契②。炼质入仙真,遂成金光体③。chaodu三界难,地狱五苦解④。悉皈太上经,静念稽首礼⑤。

[注解]

①步虚韵:道教经韵之一。此段步虚韵词,原为《道藏•太上老君戒经》中众神赞叹老君戒法之赞词。此段词产生较早,大概是汉魏时作品。

②大道洞玄虚,有念无不契:有版本为有念无不启。此二句言:一切诸法皆称为道,乃有百官及万八千种,并是六天及三界之道。大道者,无形无象,洞玄虚道,无时不在,理无不应,故云大也。契谓感也。此明持戒念道,有心即感。念念不止,以至道成,摸非念力。

③炼质入仙真,遂成金光体:欲多则神浊,气清则质炼,炼质成真,莫不由戒也。遂成金刚体,是言其表里坚真,无复朽败者也。

④chaodu三界难,地狱五苦解: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三界,生死轮转无休,与三涂对治,故云难也。自非成真,莫能超者也。五苦是地狱中溟冷,镬汤、铜柱、刀山、剑树也。解脱即超三界,无复苦缘也。亦谓五道为五苦者也。

⑤悉皈太上经,静念稽首礼:上清法也,众法所穷,故云,归太上经也。诵说既竟,法缘略显,今将说戒,故令静念稽首而受也。

苏轼定风波字词注释

风波【定风波、定风波令】
一作《定风波令》。唐教坊曲,《张子野词》入“双调”,六十二字,上片三平韵,错叶二仄韵,下片二平韵,错叶四仄韵。《乐章集》演为慢词,一入“双调”,一入“林钟商”,并全用仄韵。兹附九十九字一种,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
【注】本词三换仄韵,可分叶不同部韵。
--------------------------------------------------------------------------------
【长调】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仄(韵)。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韵)。
仄平仄仄(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仄(韵)。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韵)。
[编辑本段]经典词作

[编辑本段]【定风波●自春来 宋·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1。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2,腻云亸3,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4,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5,只与蛮笺象管6,拘束教吟课。
镇7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注释
1.是事可可:对什么事情都不在意,无兴趣。?
2.暖酥消:脸上的油脂消散了。?
3.腻云亸:头发散乱。
4.无那:无奈。
5.鸡窗:指书窗或书房。语出《幽明录》:"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处宗因此言巧大进。(《艺文类聚·鸟部》卷九十一引)。
6.蛮笺象管:古时四川所产的彩色笺纸称蛮笺。象管:即象牙做的笔管。
7.镇:整天。
鉴赏
柳永是北宋前、中期深受市民阶层喜爱的词人。这一方面是由于他多用新声,谐于俚俗,比较符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另一方面即是他的词多写俗事,与市民阶层的生活相当接近。但在上层社会,柳永却是被排斥的对象,先是考进士受到皇帝黜落,继而又受到宰相晏殊的奚落。张舜民《画墁录》云:"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晏殊所举的"彩线慵拈伴伊坐"句,即出自这首《定风波》。这是当时一般人所认识的柳词的风格。
这首词以女性的口吻来写,属代言体。但与温庭筠词中仅把女子孤立起来,作为一个美的形象和艺术图画不同,柳永写的是现实生活中沉沦于社会底层的歌妓舞女。先从她情绪低落写起。继而写她并没有沉溺于悲哀怨艾之中,她对"薄情"是无奈的,但"恨"却是自己的权利。这样写,就使人物显得很真实。下阕铺叙,类似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将女子的悔恨和希望一一写出。
"向鸡窗"六句勾画了思妇理想中的家庭生活,平凡而不失情趣,以此凸现了女子纯洁无瑕的爱情追求。然而在男子们奔竞于仕途的社会里,这种极平常的愿望也变得遥不可及了。词中展示的,既是一个女性的个别境遇,又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编辑本段]【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宋·苏轼】
王定国1歌儿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2。
常羡人间琢玉郎3,天应乞与点酥娘4。自作清歌传皓齿5,风起,云飞炎海变清凉6。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7。
注释
1.王定国:王巩,字定国,宰相王旦之孙,与苏轼交密。
2.缀词:作词。
3.琢玉郎:卢仝《与马异结交诗》:"白玉璞里琢出相思心,黄金矿里铸出相思泪。"可知"琢玉郎"应指善于相思的多情男子,词中当用于形容王巩。
4.点酥娘:此处指柔奴。
5.清歌传皓齿:意指美妙的歌声从唇齿间传出。杜甫《听杨氏歌》"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
6."云飞"句:意指柔奴的歌能使人的心境归于恬适安静。
7."此心"句:只要心安,便是家乡。此处也代表了苏轼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白居易《初出城留别》:"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苏轼当是受其启发。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并序) 宋●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鉴赏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编辑本段]【定风波●密约偷香□踏青 宋·吴文英】
密约偷香□踏青,小车随马过南屏。回首东风销鬓影,重省,十年心事夜船灯。
离骨渐尘桥下水,到头难灭景中情。两岸落花残酒醒,烟冷,人家垂柳未清明。

鉴赏
吴文英中年时客寓杭州,在一个春日乘马郊游,行至西陵,偶遇某贵家歌姬,由婢女传送书信,即与定情。此后,他们曾同宿春江,共游南屏,往来西陵、六桥,沉浸在爱情的幸福之中。这种爱情注定以悲剧收场。最后一次分别,双方都预感到不幸阴影的跟随,分离甚是悲伤。待到吴文英重访六桥时,那位贵家歌姬已含恨死去。从此,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就成为梦窗一生无法排遣的“情结”。重到西湖总难免彻骨地悲痛。这首小令便是吴文英晚年在杭州留下的悼念之作。
词人最难忘的一段情景是:“密约偷香□踏青,小车随马过南屏”。“踏青”前缺失一字,但无碍对词意的理解。自清末以来,词家们考证吴文英的词事,都认为杭州情词都是为他的“亡妾”而作。从此两句和《莺啼序》的“溯红渐、抬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看,可推翻其为梦窗“姬妾”的假说。南宋和北宋都很重视清明节。正值暮春之初,江南草长莺飞,城中士庶都到郊外踏青。周密记述南宋杭州清明盛况云:“南北两山这间,车马纷然。……若玉津、富景御园,包家山之桃关,东青门之菜市,东西马塍,尼庵道院,寻芳讨胜,极意纵游,随处各有买卖赶趁等人,野果山花,别有幽趣。”(《武林旧事》卷三)吴文英是以抒情方式叙写往事的。他们是借踏青的机会“密约”,达到“偷香”目的。“密约”为双方秘密的约会:“偷香”是指男女非法结合的偷情。“密约偷香”表明他们不是正当的恋爱关系,而双方却又情感炽烈,只得采取为封建礼法所不容的秘密行为来实现对爱情的追求。如果吴文英这位踏青的女伴是其妾,就不必如此秘密了。“南屏”为杭州城西诸山之一,因位于西湖之南,故又称南山,“南屏晚钟”为南宋西湖十景之一。
山“在兴教寺后,怪石秀耸,松生森茂,间以亭榭。中穿一洞,崎岖直上,石壁高崖,若屏障然,故谓之南屏”(《淳佑临安志》卷八)。人们常到此处踏青,而且距贵家歌姬住处甚远,一北一南,西湖横隔,不易被发觉。“小车随马”也是较隐秘的办法。北宋时就有一种棕盖车,为家眷乘坐的车子,有勾栏和垂帘,用牛牵拉;南宋时制作得更精致小巧。《清明上河图》里也有这种车,妇女坐在车内,男子乘马在车前引路,或在车后跟随。南屏踏青偷香的情景,在梦窗恋爱经历中是值得纪念的,回忆也是甜蜜的。词意忽然转变,“回首东风销鬓影”。以“回首”二字连接今昔,既表示南屏之事属于往昔,又表示时间飞逝,回首之间东风销尽花容倩影,当年踏青女伴早已不在了。这句淡语却有着人世沧桑的深刻感慨。
魂牵梦绕的“十年心事”是无尽的离愁别恨:“离骨渐尘桥下水,到头难灭景中情”。迸发出作者多年的积恨,沉痛的至情经过悉心地琢磨锤炼,以精整工稳的词句浓缩而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离骨”,谓伊人已死之遗骨:“尘”名词作动词用,即成尘,指故去多年:“桥下水”,桥当是西湖六桥,即《莺啼序》“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所述,其人或竟葬身西湖。此句与陆游悼忆唐氏的“玉骨久成泉下土”(《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绝相类似。“到头”即“到底”、“毕竟”之意:“难灭景中情”即上阕首两句南屏踏青的密约偷香之情。世事无常,情人已逝,她的遗骨也已染上尘土,但时间和死亡并没有带走词人对她的爱恋,相反,他的爱愈加浓厚。词情在高潮之后忽由强烈的抒情转到纡徐的写景,从另一侧面更含蓄形象地深化词意:“两岸”与上阕之“夜船”呼应,暗示抒情的现实环境:“落花”当是虚拟,象征人亡:“残酒醒”提示结尾的线索。“烟冷,人家柳垂未清明”,是“残酒醒”后对景物的感受。酒虽醒了,但心情并未改变,“借酒销愁愁更愁。”烟冷“是明显的有我之境,在作者愁苦心情的笼罩下,景色备显凄凉。我国习俗,”清明前三日为寒食节,都城人家,皆插柳满檐,虽小坊幽曲,亦青青可爱,大家则加枣食固柳上,然多取之湖堤“(《武林旧事》卷三)。”人家垂柳未清明“显然为寒食日。词人来到六桥之下悼念情人,这正是十年前踏青的时节,所以才能重新回味反省南屏旧事。三日后即是清明,按照习俗应为亡故亲友扫祭,可是作者又能到何处去扫祭情人的芳冢呢!可见他是怕到清明的,那将更加凄苦不堪了。
在这首小词里,往昔与现实,抒情与写景,错综交替;上阕与下阕开始两句,今昔对比;结构曲折婉转,但转折关系又是较清楚的。词中所表达的悲伤而真挚的情感,亦感人至深。
定风波
定风波
曲/丢丢 词/焰31
唱/ayaco
古诗有云: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醉里挑灯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五十塞外声
的卢马飞快弓如霹雳惊 了却君王事赢得身后名
少日话离别残花风未定 西风一任秋莫问兴亡景
闲话论古今周郎斗孔明 园儿名佚老东水尤未停
谈起旧事 老叟笑痴 张狂锦绣无非弹指
九寨路上 武当山庄 红缨枪挑势 怒学斩蛟郎
风雨冰霜 爱恨情长 义军粮草运抵淮上
将军盔掷 襄阳城荒 还剩下多少 肝胆伴酒唱
穿竹打叶 雨落草长 一席蓑衣平生无妨
长安古祠 洛阳花香 埋没了多少 壮志盈胸膛
塞北江南 剑挑锋芒 十年纵横染白鬓妆
共倒金荷 血洗残阳 结识了多少 忠义叹无双
江湖十年风与霜 赤壁周郎 治世平天下
霸王仰天长笑 楚歌惊涛 横跨奈何桥
何必管他那 儿女情长 醉卧沙场 半世也逍遥
老夫弩射天狼 泼墨湖广 留待后人唱我轻狂
军帐挑灯 谁握鱼肠 宝刹灵隐西域玄奘
白马西风 楼兰新娘 抛去了韶华 留一身冻伤
太湖池畔 古意盅盏 岳阳楼上七寸棋盘
八步赶蝉 笑泯恩怨 问谁能忘了 故国倾人颜
风波亭中 满江浸红 贺兰驿站官拜九重
雪夜赏梅 镖走江东 坐镇了钱塘 煮酒论英雄
独醉东风 长歌当空 兵戈骄纵乱世风涌
愁来夜冷 谁与相送 十载的沉浮 换黄梁一梦
江湖十年风与霜 赤壁周郎 治世平天下
霸王仰天长笑 楚歌惊涛 横跨奈何桥
何必管他那 儿女情长 醉卧沙场 半世也逍遥
老夫弩射天狼 泼墨湖广 留待后人唱我轻狂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歌曲地址:/scaw/dingfengbo.mp3
[编辑本段]【定风波】
周邦彦
莫倚能歌敛黛眉。此歌能有几人知。
他日相逢花月底。重理。好声须记得来时。
苦恨城头传漏水。催起。无情岂解《惜分飞》。
休诉金樽推玉臂。从醉。明朝有酒倩谁持?
[编辑本段]【赏析】
这是一首歌妓之词。离别宴上,歌女愁眉不展,低头弹唱。词人触景伤情,感喟知音难觅,人生离多聚少。词以哀婉的笔调抒写了离别的伤感和对歌女的深情依恋。感情细腻,

许浑诗解一百六十二

卢山人自巴蜀由湘潭归茅山因赠

许浑

太乙灵方炼紫荷,紫荷飞尽发皤皤。

猿啼巫峡晓云薄, 雁宿洞庭秋月多。

导引岂如桃叶舞,步虚宁比竹枝歌。

华阳旧隐莫归去,水没芝田生绿莎。

【注解】

1. 山人:指仙家、道士之流。北周 庾信《道士步虚词》 诗之五:“移黎付苑吏,种杏乞山人。” 倪璠注《述异记》:“杏园在南海洲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种杏处。”

2.? 巴蜀:秦汉设巴蜀二郡,皆在今四川省。后用为四川的别称。《战国策·秦策一》:“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公孙述称王巴蜀,李宪自立为 淮南王。”

3. 湘潭:今 湖南省 辖 地级市 ,简称潭,因盛产 湘莲 而别称“ 莲城 ”,又称“潭城”。下辖 湘潭县 、 韶山市 、 湘乡市 、 雨湖区 、 岳塘区 五个县(市)区。

4. 茅山:山名。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原名句曲山。相传有汉茅盈与弟衷固采药修道于此,因改名茅山。《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昔汉有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 。”

5. 太乙:即道家所称的“道”,古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庄子·天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 成玄英 疏:“太者广大之名,一以不二为称。言大道旷荡,无不制围,括囊万有,通而为一,故谓之太一也。”

6. 紫荷:即紫河,紫河车的简称。道家称修炼而成的仙液。色紫,谓服之可长生。唐 李白 《古风》 之四:“吾营紫河车,千载落风尘。” 王琦注引萧士贇曰:“道家蓬莱修炼法,河车是水,朱雀是火。取水一斗铛中,以火炎之令沸,致圣石九两其中,初成姹女,次谓之玉液。后成紫色,谓之紫河车。” 唐 顾况 《送李道士》 诗:“莫愁客鬓改,自有紫河车。”

7.? 皤皤:白发貌。形容年老。《汉书·叙传下》:“营平皤皤,立功立论。” 颜师古注:“皤皤,白发貌也。”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皤皤董叟,谋我平阴,三军缟素天下归心。” 前蜀贯休《秋末入匡山船行》 诗之四:“谁如垂钓者,孤坐鬓皤皤。”

8.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一称大峡。西起四川省巫山县大溪,东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因巫山得名。两岸绝壁,船行极险。唐杨炯 《巫峡》 诗:“ 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 宋 苏轼 《巫山》 诗:“ 瞿塘迤逦尽,巫峡 峥嵘起。”

9. 洞庭:湖名。即洞庭湖。《韩非子·初见秦》:“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 、 五渚、江南。” 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 诗:“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10. 导引:导气引体。道家修炼内丹的功法,是把呼吸和躯体运动相结合,以求血脉畅通。

11. 桃叶:指《桃叶歌》。唐张登《上巳泛舟得迟字》诗:“《竹枝》游女曲,《桃叶》渡江词。” 唐 孟郊《答昼上人止谗作》 诗:“俗侣唱《桃叶》,隐仙鸣桂琴。”

12. 步虚:泛指道教的礼仪音乐,如元稹《封书》诗说:“书出步虚三百韵,蕊珠文字在人间。”唐王建《赠王处士》 诗:“道士写将行气法,家童授与步虚词。”

13. 竹枝歌:乐府《近代曲》之一。本为巴渝 (今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诗人刘禹锡据以改作新词,歌咏 三峡风光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

14. 华阳:即华阳洞,在今江苏句 容县 东南 茅山 之大茅峰下。

15. 芝田:传说中仙人种灵芝的地方。三国魏 曹植《洛神赋》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晋 王嘉 《拾遗记·昆仑山》:“第九层,山形渐小狭,下有芝田、蕙圃,皆数百顷,羣仙种耨焉。

16. 绿莎:绿色的莎草。《后汉书·马融传》:“树以蒱柳,被以绿莎。”

简译:

湘潭在唐朝时是繁华的大都市,此诗为许浑自韶州探友归来,在湘潭盘桓娱乐时,巧遇从巴蜀归来的方外人士卢山人,所作赠诗。

你用道家仙方来练仙液,可是头发都白了仙液也没练出成。(此联戏谑卢山人道未练成)

云薄猿鸣的早晨,你从巴蜀的巫峡出发,像征雁一样不知经过多少个秋月之夜,才来到了岳阳洞庭湖畔。(此联写卢山人从巴蜀来到了湘潭)

导引之术哪里比得上《桃叶》舞曲,步虚之曲又怎能比得上《竹枝》之词呢。(此联说修道那里有娱乐好呢,戏谑之词)

劝你不要再回到你那华阳洞的旧时隐居之地了,那里水已经淹没了你的芝田,芝田里长满了绿色的莎草吧。(此联劝卢山人不要回茅山了,也是戏谑之词)

白居易《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诗词注释与评析

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

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顺山。

去山四五里,先闻水潺湲。

自兹舍车马,始涉蓝溪湾。

手拄青竹杖,足蹋白石滩。

渐怪耳目旷,不闻人世喧。

山下望山上,初疑不可攀。

谁知中有路,盘折通岩巅。

一息幡竿下,再休石龛边。

龛间长丈馀,门户无扃关。

俯窥不见人,石发垂若鬟。

惊出白蝙蝠,双飞如雪翻。

回首寺门望,青崖夹朱轩。

如擘山腹开,置寺于其间。

入门无平地,地窄虚空宽。

房廊与台殿,高下随峰峦。

岩崿无撮土,树木多瘦坚。

根株抱石长,屈曲虫蛇蟠。

松桂乱无行,四时郁芊芊。

枝梢袅清吹,韵若风中弦。

日月光不透,绿阴相交延。

幽鸟时一声,闻之似寒蝉。

首憩宾位亭,就坐未及安。

须臾开北户,万里明豁然。

拂檐虹霏微,绕栋云回旋。

赤日间白雨,阴晴同一川。

野绿蔟草树,眼界吞秦原。

渭水细不见,汉陵小于拳。

却顾来时路,萦纡映朱栏。

历历上山人,一一遥可观。

前对多宝塔,风铎鸣四端。

栾栌与户牖,祫恰金碧繁。

云昔迦叶佛,此地坐涅槃。

至今铁钵在,当底手迹穿。

西开玉像殿,百佛森比肩。

抖擞尘埃衣,礼拜冰雪颜。

叠霜为袈裟,贯雹为华鬘。

逼观疑鬼功,其迹非雕镌。

次登观音堂,未到闻旃檀。

上阶脱双履,敛足升净筵。

六楹排玉镜,四座敷金钿。

黑夜自光明,不待灯烛燃。

众宝互低昂,碧佩珊瑚幡。

风来似天乐,相触声珊珊。

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

点缀佛髻上,合为七宝冠。

双瓶白琉璃,色若秋水寒。

隔瓶见舍利,圆转如金丹。

玉笛何代物?天人施祇园。

吹如秋鹤声,可以降灵仙。

是时秋方中,三五月正圆。

宝堂豁三门,金魄当其前。

月与宝相射,晶光争鲜妍。

照人心骨冷,竟夕不欲眠。

晓寻南塔路,乱竹低婵娟。

林幽不逢人,寒蝶飞翾翾。

山果不识名,离离夹道蕃。

足以疗饥乏,摘尝味甘酸。

道南蓝谷神,紫伞白纸钱。

若岁有水旱,诏使羞苹蘩。

以地清净故,献奠无荤膻。

危石叠四五,磊嵬欹且刓。

造物者何意,堆在岩东偏。

冷滑无人迹,苔点如花笺。

我来登上头,下临不测渊。

目眩手足掉,不敢低头看。

风从石下生,薄人而上抟。

衣服似羽翮,开张欲飞骞。

岌岌三面峰,峰尖刀剑攒。

往往白云过,决开露青天。

西北日落时,夕晖红团团。

千里翠屏外,走下丹砂丸。

东南月上时,夜气青漫漫。

百丈碧潭底,写出黄金盘。

蓝水色似蓝,日夜长潺潺。

周回绕山转,下视如青环。

或铺为慢流,或激为奔湍。

泓澄最深处,浮出蛟龙涎。

侧身入其中,悬磴尤险难。

扪萝踏樛木,下逐饮涧猨。

雪迸起白鹭,锦跳惊红鳣。

歇定方盥漱,濯去支体烦。

浅深皆洞澈,可照脑与肝。

但爱清见底,欲寻不知源。

东崖饶怪石,积甃苍琅玕。

温润发于外,其间韫玙璠。

卞和死已久,良玉多弃捐。

或时泄光彩,夜与星月连。

中顶最高峯,拄天青玉竿。

斑鼠上不得,岂我能攀援?

上有白莲池,素葩覆青澜。

闻名不可到,处所非人寰。

又有一片石,大如方尺砖。

插在半壁上,其下万仞悬。

云有过去师,坐得无生禅。

号为定心石,长老世相传。

却上谒仙祠,蔓草生绵绵。

昔闻王氏子,羽化升上玄。

其西晒药台,犹对芝术田。

时复明月夜,上闻黄鹤言。

回寻画龙堂,二叟鬓发斑。

想见听法时,欢喜礼印坛。

复归泉窟下,化作龙蜿蜒。

阶前石孔在,欲雨生白烟。

往有写经僧,身静心精专。

感彼云外鸽,群飞下翩翩。

来添砚中水,去吸岩底泉。

一日三往复,时节长不愆。

经成号圣僧,弟子名杨难。

诵此莲花偈,数满百亿千。

身坏口不坏,舌根如红莲。

颅骨今不见,石函尚存焉。

粉壁有吴画,笔彩依旧鲜。

素屏有褚书,墨色如新干。

灵境与异迹,周览无不殚。

一游五昼夜,欲返仍盘桓。

我本山中人,误为时网牵。

牵率使读书,推挽令效官。

既登文字科,又忝谏诤员。

拙直不合时,无益同素餐。

以此自惭惕,戚戚常寡欢。

无成心力尽,未老形骸残。

今来脱簪组,始觉离忧患。

及为山水游,弥得纵疏顽。

野麋断羁绊,行走无拘挛。

池鱼放入海,一往何时还?

身着居士衣,手把南华篇。

终来此山住,永谢区中缘。

我今四十馀,从此终身闲。

若以七十期,犹得三十年。

【注释】

悟真寺:在蓝田县(今属陕西)东南二十里王顺山,为隋时僧人法诚所建。

月上弦:即上弦月。

潺湲:水缓慢流动的样子。

蓝溪:发源于蓝谷(即蓝田谷,在今陕西蓝田),西北注入灞水。

幡竿:系佛幡的杆,此处指寺庙前的旗杆。

石龛:供奉佛像的石室。扃关:关为门闩,扃为插关之处。

石发:陆生乌韭。一说指水边石上的苔藓。

崿:山崖。

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袅:形容枝条摇曳。清吹:清越的乐音。

宾位亭:佛教寺院常以右为主位,左为宾位。若寺面朝南,则东为主位,西为宾位。

霏微:雾气弥漫的样子。

汉陵:汉诸帝陵,在长安以北。

多宝塔:《法华经》中记载的七宝塔中佛,又称多宝如来,是东方宝净世界之主。唐人崇信《法华经》,常依此建多宝塔。

风铎:风铃。

栾栌:屋

中柱顶承梁之木,曲的叫栾,直的叫栌。

祫恰:亦作恰恰、洽恰,多而密集的样子。

迦叶佛: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尊为禅宗第一代祖师。传说佛陀入灭后,迦叶主持正法,至第二十年,乃往鸡足山寂灭。

涅槃:梵语,意译灭度、寂灭。指灭除一切烦恼。

钵:盛食物品的器皿,僧人常持此化缘。

百佛:泛指佛像众多。

抖擞:佛家常以“抖擞”为头陀的意译,并以抖擞尘埃喻苦行修道、去除烦恼。

袈裟:僧衣。

华鬘:以丝缀花或打结,装饰在身上或颈项上。华鬘本为印度风俗,寺院常用供佛。

雕镌:雕凿。

观音堂:观音殿,供养观世音菩萨之处。

旃檀:又称檀香、白檀,珍稀的香料。

楹:厅堂前的柱子。排玉镜:佛堂悬镜为庄严具,又象征法性清净。

金钿:佛殿宝座以金钿为饰。

幡:宝幡。悬挂于佛堂内。

珊珊:形容声音悦耳的样子。

七宝:七种珍宝,又称七珍。唐时以黄金、白银、琉璃、颇梨(即玻璃)、美玉、赤珠、琥珀为七宝。

舍利:舍利子,佛或高僧灭寂后的遗骨。

祇园:梵文意译“祇树给孤独园”的简称,是印度佛教圣地之一。相传给孤独长者买祇陀太子园地,祇陀太子又献园中林木,建为精舍,供释迦讲法。后用来代称佛寺。

三门:寺院之大门称三门,亦作山门,含有智慧、慈悲、方便三解脱之义。

金魄:指满月。

翾翾:形容翩飞的样子。

羞:进献供享之物。蘩:见《井底引银瓶》注。

嵬:高下不平的样子。欹:倾斜。刓:圆钝无棱角的样子。

花笺:印有花样的精美信纸。

掉:摇动。

薄:逼近,迫近。上抟:向上飞升。

羽翮:鸟翼。翮为羽根。

飞骞:高飞。

泓:水深。澄:清澈。

悬磴:石桥。

扪:扶持。樛木:树枝向下弯曲的树木。

红鳣:红鲤鱼,古称大鲤鱼为鳣。

支体:同“肢体”。

甃:用砖瓦砌的井壁。琅玕:似玉之石。

韫:收藏,蕴藏。玙璠:美玉。

卞和:据《韩非子》记载,卞和为春秋时楚国人,得玉石,两度献楚王,却因无人识玉而被砍双足。楚文王继位,见到卞和,请治玉之人,从玉石中剖得美玉,便是和氏璧。

素葩:白色花朵。

无生禅:佛教以破除生灭妄见者为无生。无生禅即证得无生之禅法。

王氏子:盖指王顺。相传悟真寺所在之山,因有道人王顺隐居于此而得名。上玄:上天。

芝术:指灵芝和蓟草两种药草,道教常用作仙药。

二叟:此处指寺中画龙堂的二叟壁画,取自佛经龙王听法故事。相传唐武则天时大旱,僧众千人讲经祈雨,有二老人听法。讲毕,讲僧问二老,二老自叙为伊、洛二水龙王,闻法感化。

礼印:礼拜印,礼拜佛所示印相、手印。坛:讲说佛法的坛场、道场。

圣僧:此叙释法诚故事。据《续高僧传》载,释法诚,俗姓樊,雍州万年人。童小出家,奉持《法华经》。历游名岳,来到蓝谷,开创悟真寺,并在寺南造华严堂。请弘文学士张静写经,自己则每日烧香供养,时隔一年方写经完毕。法诚终日诵读《法华经》,十年不辍,万有馀遍。

莲花偈:即《妙法莲华经》(《法华经》)偈。《法华经》诸品结尾皆以偈重宣经义。

舌根:舌。佛教以眼、耳、鼻、舌、身为五根。据《太平广记》载,贞观年间,悟真寺僧得一颅骨,上有唇吻及舌,鲜润若生,至夜乃诵《法华经》。寺僧将其用石函封置在千佛殿,后被新罗僧盗走。

吴画:唐代吴道子画。

褚书:唐代褚遂良书。

牵率:被人牵引、引导。

推挽:受人推举帮助。

簪组:簪缨组绶,官员以簪缨饰冠,以组绶系印。

居士:佛教称在家修行者为居士。

南华篇:《庄子》。唐玄宗天宝元年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所著书为《南华真经》。

区中:人世间,宇内。

【评析】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又佛庙居中,梵音袅袅。此诗为白居易五言古诗中最长之作,以山中之寺、寺外之山为题,在山的奇峻和寺的醇古之间自由转笔,囊括了山寺清幽景致、名胜古迹和历史传说,有如一篇游记,平铺直叙,不加雕琢,即使夸张比喻也不离写实的特色,如“渭水细不见,汉陵小于拳”,很能体现白居易诗的风格。

首四句开门见山,点明游赏时间地点。“去山四五里”至“置寺于其间”为寺外之山,“回首”下四句稍作顿挫,陡笔写寺,令人心神摇荡。“入门无平地”至“竟夕不欲眠”,从寺之路径的逶迤、树木的苍郁,写到寺中布置与法物,进而写到月夜寺庙之景,颇有迷离异界之感,且契合“一游五昼夜”之意。“晓寻南塔路”至“其下万仞悬”总写周游寺外山景,涵盖了几昼夜游赏的情形,由“日落”“月上”等词可见一斑,此段记游并非毫无章法,由南写到东再写到中,由上写到下,秩序井然。“云有过去师”到“周览无不殚”集中笔墨,写山寺传说及名胜,增加了山寺的历史厚度。“灵境与异迹”为游记总束,概括以上游览记景和记事,点出了山的灵秀俊逸和寺的法相尊严。“我本山中人”以下为抒发感慨,表达了对佛家、道家所言出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今四十馀”至“犹得三十年”是白居易声口,如平常家语,却内蕴情趣,清新可读。

总之,此诗记游不乏诗意,又能逐层铺叙,沛然有馀,被后世奉为绝唱,堪与杜甫《北征》、韩愈《南山》齐名。它以诗代记,拓宽了诗歌的功能,在唐人以前很少出现,可视为白居易对诗歌发展做出的贡献。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的注释译文

1、次……韵:依次用所和诗的韵作诗,也称为步韵。
2、欧公:指欧阳修。
3、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4、长淮:淮河。刘长卿《送沈少府之任淮南》:“一鸟飞长淮,百花满云梦。”
5、清颍:指颍河,颍水,为淮河重要支流。苏辙《鲜于子骏谏议哀辞》:“登嵩高兮扪天,涉清颖兮波澜。”
6、咽:读“yè”。
7、佳人:颍州地区的歌女。
8、醉翁词:指欧阳修在颖州做太守时,所写的歌咏颖州西湖的一些词。
9、四十三年:欧阳修皇祐元年(1049)知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词,到苏东坡次韵作此篇时正好四十三年。
10、电抹:如一抹闪电,形容时光流逝之快.吴潜《满江红》:“便使积官居鼎鼐,假饶累官堆金玉,似浮埃,抹电转头空,休迷局。”
11、三五:十五日。李益《溪中月下寄扬子尉封亮》:“团团山中月,三五离夕同。”
12、盈盈:美好的样子。
13、二八:十六日。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秋霜降后,长淮失去了往日壮阔的气势。只听见颍水潺潺,像是在代我哭泣伤逝。河上传来歌声悠扬,佳人还唱着醉翁的曲词。四十三年匆匆流去,如同飞电一闪即驰。
生命像草上秋露晶莹圆润,遗落消失却不过一瞬。十五的月轮多么皓洁完满,第二天就会渐渐缺损。和我一样同醉翁相识,如今还剩有几人?唯有西湖波底的明月,曾经把所有的人照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599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