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百家论道

报恩宝诰(注解)

网络 2023-09-21 11:02:05

报恩宝诰(注解)

来源:大道家园整理作者:闵智亭时间:2014-01-24 18:31:47 繁體中文版

报恩宝诰⑴

志心皈命礼。

玄元应化,武曲分真⑵。垂念我等众生,有相脱生⑶。父母怀胎十月,乳哺三年⑷。辛苦百千,殷勤寸念⑸。怜我父母,日渐衰朽。我今持念平等,悉灭险峻贪嗔⑹。礼帝为师,祈恩报本⑺。愿我现在父母,福寿增延,过去宗祖,早得超生⑻。大圣大慈,大仁大孝。八十二化,报恩教主⑼。佑圣真武,治世福神⑽。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金阙化身,终劫济苦天尊⑾。

[注释]

⑴报恩诰:即报父母诰,诰中祈求真武佑护父母,寿福增延。故道教又称真武大帝为报恩祖师;

⑵玄元应化,武曲分真:玄元,即玄元祖师,唐时封太上老君为“玄元皇帝”。故此玄元即太上老君也。应化,应变分化。武曲分真,武曲,即真武。有经称真武“武曲灵应”。

⑶垂念我等众生,有相脱生:垂念,垂慈怜念。有相,与无相相区别。道教将先天称作无相,后天称作有相。即有形象,有身体。脱生,即轮回转生。

⑷父母怀胎十月,乳哺三年:凡人在母体内皆须怀胎十月方可出生,乳哺三年方可成人。

⑸辛苦百千,殷勤寸念:父母如此怀胎乳哺,实为百千之辛苦,殷切之希望长大成人。

⑹我今持念平等,悉灭险峻贪嗔:持念,行持念诵。平等,平等之法也。险峻,人间之狡诈也。贪嗔,人之欲望也。

⑺礼帝为师,祈恩报本:礼,恭礼。帝,玄天真武大帝。祈恩报本,按《太上元始天尊说真武妙经卷下·报恩章第四品》言:“人属万物之灵,秉性赋形。一丝一发,犹不可轻。天恩祖德,前劫善根,父母养育。……若有尘世凡民,觉悟回心,思父母之苦,报爹娘之恩。斋戒沐浴,勤诵此经。过去现在,一切超生。”

⑻愿我现在父母,福寿增延,过去宗祖,早得超生:玄门弟子,出家修行。为孝中之最丈夫。现在父母,过去宗祖,亦皆沾道恩,永脱轮回之苦也。

⑼八十二化,报恩教主:八十二化,即真武大帝因人因物因事而度化,总有八十二种化度之法。是玄门之报恩教主也。

⑽佑圣真武,治世福神:按《元始天尊说真武妙经》云:真武“屡劫清静,世世宏仁。安国济民,克修大定……不浮天律,不逆双亲。降龟伏蛇,诸浊消倾。念念虔诚,故尔飞升。”

⑾金阙化身,终劫济苦天尊:金阙化身,终劫济苦天尊。为报恩教主之全尊称。

三月初三恭贺荡魔天尊宝诞,持诵真经宝诰功德无量

三月初三恭贺荡魔天尊宝诞,持诵真经宝诰功德无量

志心皈命礼

玄元化身,降诞净乐国王宫。舍家修道,誓愿尽除天下妖魔。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飞升。受命敕镇于北方,统摄玄武之位。在上为玉枢掌教北极天尊。在中为荡魔无上上帝。在下为玄天真武大帝。周行六合,鉴察善恶。赏罚严明,威慑万灵。法力无边,能断一切妖邪,能驱一切魔精,能避水火之灾。操扶社稷,拯济世人。无愿不遂,普福生灵。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玉虚师相,玄天上帝。终劫济苦天尊。北极佑圣真君。真武荡魔大帝。

真武大帝乃北方之神,玄武大帝,玄天上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无量祖师,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真武帝君,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的八十二次化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之净乐国净乐宫,乃国王之子。净乐国善胜王后梦见自己吞日而孕,怀胎十四个月之后,生下一王子,国王和王后喜爱至极,太子很小就显露出聪颖的天资,十岁时,便可读各种书籍至过目不忘。国王和王后将其视为掌上明珠,然而,太子只想修行,且一心向道,并发誓要辅佐玉帝,扫尽天下妖魔。玄武怎么改称真武的呢?宋真宗(997- -1022 年在位)时期,将赵姓始祖命名为赵玄朗,并尊为宋圣祖。为避赵玄朗的名讳,玄武就改名为真武了。真武大帝的崛起是在明朝。明初,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王位,是为明成祖。政变过程中,真武大帝屡次显灵,帮助朱棣。因此,朱棣称帝后,特加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在武当山天柱峰顶修建金殿供奉真武大帝神像。

龟蛇二将是真武大帝的二天门守护神,来历传说有三

其一就是龟蛇二将是真武大帝的肠子和肚子演化。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炼期间可以说是废寝忘食。即使这样,他还嫌喝水吃饭耽误时间,所以干脆不吃不喝,辟谷坐禅。这下可苦了肚子和肠子,它俩饥肠辘辘,不免发出怨言,咕噜咕噜地叫个不停。真武大帝听着心烦,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自己开膛破肚,将肠子肚子抓了出来,扔到一旁。真武大帝算是暂时清静了,可被抛弃的肠子和肚子却给他惹来了更大的麻烦。肠子和肚子虽然只是肠子和肚子,但它俩可不是普通的肠子和肚子,它俩是真武大帝的肠子和肚子。也就是说,它俩日夜聆听真武大帝念经,已经有了道法。肠子钻进真武大帝的袜筒里,瞬间变成了一条粗壮大蛇;肚子跳进真武大帝的鞋里,一翻身,变成了一只铁壳大乌龟。鞋和袜都没了,真武大帝从此就打赤脚了。饿急了的龟和蛇两位跑到武当山,便四处吃鸡杀羊,甚至牛马也能一口吃掉。就这样,它俩还是没吃饱,后来竟然为了一头豹子争得天昏地暗。当地百姓实在无法忍受,便去找真武大帝求救。它俩已经穷凶极恶,连主人也不认了。真武大帝无奈,只得施展法术,将它俩制服,收它们作为自己的坐骑,并封为“龟蛇二将”。从此,真武大帝就履龟蛇,邀游九天巡视。

其二,龟蛇二将是水火二魔王演化而来。传说龟蛇二将原身为水火二魔王,故又称作“水火二将”。这个故事出自《玄天上帝启圣录》和《神仙通鉴》。话说商纣王勾结六大魔王扰乱天下。这六大魔王是水魔、火魔、旱魔、蝗魔、瘟魔、妖魔。玉皇大帝命令真武大帝帮助周武王伐纣除魔。真武大帝披发跣足,金甲黑袍,手握宝剑,统率六丁六甲,与六魔王大战。其中,四魔王不敌脱逃。水火二魔王变化成苍龟和巨蛇。而真武大帝施展“大威力”,将二魔王打败,使二魔王不能再行变化。从此,龟蛇归顺,听凭真武大帝调遣。玉皇大帝封苍龟为太玄水精、黑灵尊神;封巨蛇为太玄火精、赤灵尊神。其余四魔亦来拜服,真武大帝亦将其收为部将。

其三,龟蛇二将是真武大帝面前的龟蛇演化而来。据明罗懋登著《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五十六回记载,龟原来是真武大帝面前的花脚乌龟,后来受封为将,称为姣陵圣水大元帅。长十二丈,混身九宫八卦,变化多端。蛇原来是真武大帝面前的赤练花蛇,后来受封为将,称为丹陵圣火大元帅。长有三十六丈,浑身披鳞,坚固无比。武当山金殿中的龟蛇二将是最为著名的。此像为铜铸鎏金,造型生动,构思精巧,做工细腻,材质精湛。其形象是蛇绕龟腹,翘首相戏,相依相伴,和睦相处,堪称完美的古代珍贵文物。

真武大帝宝诰

志心皈命礼

玄元化身,降诞净乐国王宫。舍家修道,誓愿

尽除天下妖魔。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飞

升。受命敕镇于北方,统摄玄武之位。在上为

玉枢掌教北极天尊。在中为荡魔无上上帝。在

下为玄天真武大帝。周行六合,鉴察善恶。赏

罚严明,威慑万灵。法力无边,能断一切妖邪,能驱一切魔精,能避水火之灾。操扶社稷,拯济世人。无愿不遂,普福生灵。大悲大

愿,大圣大慈。玉虚师相,玄天上帝。终劫济

苦天尊。北极佑圣真君。真武荡魔大帝。

全真早晚功课经简介

《全真日诵早晚课》是全真道宫观内日常的宗教活动。这一课诵传统始于金代道教祖师王重阳建立道教丛林制度之时,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了。遵循这一课诵传统,凡住宫观的出家道士,每天早晨五更开静,洒扫庭院、殿堂,斋沐漱盥,整肃衣冠之后,便上殿讽诵早坛功课经;每天晚斋用毕,晚坛的头通鼓声一响,宫观内的道士便整肃衣冠登坛诵晚坛功课经。一年四季,每日如此。每日例行早晚课,在教义上,用以供奉神灵;此外,使道众们勤修经忏,不忘祖师圣训,从而收修身积善之果。

早晚课内容因承传习惯及观内祖师先圣不同而异。以北京白云观为例,早课内容为:〈澄清韵〉、〈吊挂〉、〈提纲〉、〈净心神咒〉、〈净口神咒〉、〈净身神咒〉、〈安土地咒〉、〈净天地神咒〉、〈祝香咒〉、〈金光神咒〉、〈玄蕴咒〉、《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真经》、《高上玉皇心印妙经》、〈玉清宝诰〉、〈上清宝诰〉、〈太清宝诰〉、〈玉帝宝诰〉、〈天皇宝诰〉、〈星主宝诰〉、〈后土宝诰〉、〈南极宝诰〉、〈北五祖宝诰〉、〈南五祖宝诰〉、〈七真宝诰〉、〈普化宝诰〉、〈祝圣文〉、〈忏悔文〉、〈早课小赞〉(〈灵官咒〉、〈土地咒〉、〈大皈依〉、〈三皈依〉)。晚课内容为〈吊挂〉、〈香供养太乙救苦天尊〉、〈提纲〉、〈玄蕴咒〉、〈斗姥宝诰〉、〈三官宝诰〉、〈玄天宝诰〉、〈吕祖宝诰〉、〈丘祖宝诰〉、〈萨祖宝诰〉、〈灵官宝诰〉、〈救苦宝诰〉、〈报恩宝诰〉、〈土地咒〉、〈三皈依〉、〈供养咒〉、〈结斋咒〉。

道教都有哪些经典

道教经书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记录了道教的教理教义、教规教戒、修炼方术、斋醮科仪,还保留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医药学、养生学、化学、音乐、地理等多种学科的珍贵资料。道教经书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宝库。

主要经典 《道德经》、《?南华真经?》、《文始真经 》、《冲虚真经》、《通玄真经》 、《度人妙经 》、《阴符经》 、《清静经 》、《西升经》、 《心印经 》、《黄庭外景经 》、《黄庭内景经 》、《玉皇经》 、《玉枢经 》、《三官经》 、《北斗经 》、《周易参同契 》、《悟真篇 》、《太上老君内观经 》、《洞玄灵宝定观经 》、《太上感应篇》、 《文昌帝君阴骘文 》、《坐忘论?》、《化书 》、《重阳立教十五论》 、《龙门心法 》

常诵经典 玄门日诵早坛功课经:经前诸韵赞、八大神咒、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真经、高上玉皇心印妙经、诸真宝诰、中堂赞及邱祖忏文等、小赞及结经谒等

玄门日诵晚坛功课经:经前诸韵赞、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诸真宝诰、中堂赞及报恩宝诰等、小赞及结经偈等

道藏
道藏,指道教书籍的总称,包括周秦以下道家子书及六朝以来道教经典。它是道教经籍的总集,是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典编排起来的大型道教丛书。

不同版本
《北齐道藏》

大规模编藏道书始于北周。周武帝时,“以沙门邪滥,大革其讹”,召道士王延至京,为置通道观(即唐玄都观前身),并精选道士八人,与延共弘玄旨。北周天和五年(570)玄都观道士所上《玄都经目》,增入诸子论,共6363卷,较诸陆修静所搜集者已大大有增加。建德年间,周武帝敕置通道观,令道士王延“校三洞经图,缄藏于观内。延作《珠囊》七卷,凡经传疏论八千三十卷,奏贮于通道观”。

《开元道藏》

皇帝因尊奉道教教主李耳为其远祖,故而重视道经编纂工作。唐高宗时期,曾有《一切道经》行世。开元(713—741)年间,唐玄宗派遣使者搜访道经,唐开元年间,玄宗诏令发使搜访道经,亲加寻阅。期间玄宗著《琼纲经 目》,凡七千三百卷。后唐玄宗又亲自主持编修《玉讳别目》,记传疏论相兼,九千余卷。’’天宝七载(748)诏令传写,以广流布。名《开元道藏》。唐玄宗支持编撰的这两部道藏达到了历代整理道书的高峰。

《宝文统录》

唐安史之乱时,两京所藏道书多遭焚毁,以后诸帝又陆续派人搜寻整理。大历年间,又及7000卷。嗣经唐末五代之乱,道教经籍赖杜光庭、暨齐物、梁文矩诸人的搜集贮藏,才使六朝道书十存四三。宋朝开国后,又大力搜集道书和编纂道藏。宋太宗尝求得道经7000余卷,命散骑常侍徐铉、知制诰王禹偁校正,删去重复,得3737卷。北宋大中祥符初年,真宗诏令道士修校,命宰臣王钦若总领,在徐、王校订的基础上,加以增补,共4359卷。较徐铉等所校订的道藏,增加622卷,并撰成篇目上进,赐名《宝文统录》。

《大宋天宫宝藏》

由于《宝文统录》的纲条与《琼纲》、《玉纬》之目参差不同,王钦若、戚纶等又推荐张君房主持再次校修。依三洞纲条,四部录略,品详科格,商较异同,以铨次之成藏,共4565卷;函目起《千字文》天字,终于宫字,得466函,题曰《大宋天宫宝藏》。至天禧三年(1019)春,写录成七藏。

《政和万寿道藏》

北宋崇宁年间徽宗诏令搜访天下道教遗书,就书艺局令道士校订。至崇宁、大观年间,又增至5387卷。政和中刊藏典,又两诏郡国搜访道门遗书,所获甚夥,乃设经局,敕道士元妙宗、王道坚详加校订,送龙图阁直学士中大夫福州郡守黄裳役工镂板。事毕,进经板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共540函,5481卷,名曰《政和万寿道藏》。道书雕板,始于五代,而全藏刊板,则始于此。

《大金玄都宝藏》

《政和万寿道藏》经板,历经靖康之乱,至金已残缺不全。金大定四年(1164),世宗诏以南京(即宋东京,今河南开封)道藏经板付中都十方大天长观(旧址在今北京白云观西)。金明昌元年(1190),提点冲和大师孙明道,据以补缀完成,印经一藏。后孙明道奉诏,分遣黄冠访遗经于天下,募工鸠材,不二年,镂椠具完,共得遗经1074卷,补板者21000余册,积83198册。孙明道于是倡诸道侣,依三洞四辅,品详科格,商校异同,加以诠次,勒成一藏,共6455卷,题曰《大金玄都宝藏》。泰和二年(1202),天长观毁于火,经板亦被焚。

《玄都宝藏》

元初,道士宋德方倡刊道经,令其弟子秦志安于平阳玄都观总领其事。至乃马真后称制第三年(1244),全藏刊竣,凡7800余卷,亦称《玄都宝藏》。经板即存于平阳玄都观。定宗时,移贮新建之平阳永乐镇纯阳万寿宫。由于参加校定者皆全真道道士,故此藏中全真道著作颇多。元宪宗和元世祖时,道教因在僧道辩论《老子化胡经》中失败,佛教徒奏请“自道德经外,宜悉焚去”,至元十八年(1281),诏令除《道德经》外,其余道书和道经印板尽行烧毁。其中道家哲学义理精华,帝王崇道记和道士与佛教论战之书,这些书经此焚经之后大部分不存。自晋唐宋以来历代隐士与道士精心积累保存的大批珍贵典籍、道书,都因此次“至元焚经之祸;而致缺佚。而留下来的多是带有佛教色彩的经书。可知那批典籍之特色与珍贵。据考证,现存《正统道藏》所收《道藏阙经目录》中著录的许多道书,就是在元代焚经后缺佚的。元朝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道教文献与中华文化遭受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从此记录历代佛道论战的典籍也只剩佛教单方面的记录诉述。也是导致后世道教术多学少的原因。直到敦煌出土《道教诠理答难》才得窥见佛道论战真貌。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云:“今本《阙经目录》,即明正统刊藏时校《元藏》所阙之目录。”粗略统计,共阙794种2500卷,相当于半部明《正统道藏》被烧毁。自此形成了如明《笠翁对韵》中所说的“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的现象。

《正统道藏》

明成祖即位(1403)之初,敕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编修道藏。永乐四、五年间,又一再催办。永乐八年,张宇初去世,诏令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继续主持编修。直到正统九年(1444),始行刊板,英宗又诏令道士邵以正督校,增所未备。次年刊板事竣,名曰《正统道藏》。

在明朝时,虽然道教已经逐渐失去了在社会和政府中的主导地位,势力开始衰落,但是,在对道教的宗教经典进行整理和修订方面,明朝却是一个最重要的时期。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道藏,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在以前的朝代,也曾经编写过几次道藏,但由于历史原因,它们都先后失传了。所以到了15世纪初,明朝的永乐皇帝下令重新编写道藏。从1406-1445年,经过几十年的时间,经历了几位皇帝,终于完成了明朝时期的第一部道藏,这就是《正统道藏》。共有5305卷,480函。过了150多年后,万历皇帝再次下令编写道藏,在以前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内容,这就是《万历续道藏》。
明朝的这两部道藏,共有510函,5485卷。《正统道藏》按三洞四辅十二部分类,各部收书共一千四百三十种。计洞真部三 百一十六种;洞玄部三百零三种;洞神部三百六十四种;太玄部一百一十七种;太平部 六十六种; 太清部二十四种;正一部二百四十种。但《正统道藏》分部十分淆乱,如《道德经》等道家道论当入《道藏》首列,而今《度人经》误入《道藏》首列;《上清经》 当入洞真部,而今大都误入正一部; 《度人经》诸家注当入洞玄部,而今误入洞真部;道家诸子注疏当入太玄部,而亦误入洞真部。如此之例甚多。故上列各部收书数,实已不能反映其各部书的真实数字; 而上列收书之种数,也只是约数。其中不少类书,只算一种,实际包含多种,如《修真 十书》收有南宗诸传人之诗文集《金丹大成集》《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等十 种以上;《云笈七箓》为《大宋天宫宝藏》之辑要书,或节录,或取全文,收书之多更 不胜枚举。因此实际收书之种数比上列数字为多。参加纂修的道士,除张宇初、张宇清、邵以正等人外,可考者,永乐时有涂省躬,正统时有喻道纯、汤希文。现存《正统道藏》3部半一部存于北京市图书馆;另一部于南阳市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仅存半部。还有青岛市博物馆收藏的万历年间刊《道藏》。

《万历续道藏》

编纂《正统道藏》时,因搜访不周,缺漏甚多,万历三十五年(1607),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奉旨校刊“续道藏”,亦以《千字文》为函次,自杜字至缨字。凡32函,180卷,名为《万历续道藏》。

涵芬楼影印本

正、续道藏经板传至清代,日有缺损。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遂全部被毁。明清两代,颁赐各宫观的道藏虽多,但以屡经兵燹,存者甚少。1923年10月至1926年4月,商务印书馆以涵芬楼名义,据北京白云观所藏正、续道藏影印,缩改为石印六开小本。每梵本二页并为一页,凡1120册。但白云观所藏道藏虽曾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由王廷弼助资修补,但仍有残缺。全藏目录,见所收《道藏经目录》4卷。该馆复就全书中抽选170种,别印《道藏举要》398册。明季有《道藏目录详注》2种,各4卷,分别为白云霁、李杰所编。均略有题解。白编“详注”收入《四库全书》。

《道藏辑要》

清康熙年间,彭定求收道书200多种,编成《道藏辑要》,按二十八宿字号,分为28集,共200余册。道教重要经典,历代祖师、真人著作,科仪戒律,碑传谱记,悉有收录,实为道藏之节本,其中还有明版道藏之外的晚出道书。嘉庆年间,蒋元廷编有《道藏辑要目录》 1卷。光绪三十二年(1906)因原版《道藏辑要》已经罕见,成都二仙庵道院又将其重刊,并新增贺龙骧所编《道藏辑要子目》 5卷,另刻有《道藏辑要续编》及《女丹合编》并行于世。此外,还有闵一得编《道藏续编》第1集,萧天石萧公编《道藏精华》,均对正续道藏有所增补。《道藏精华》,选录道家道教典籍之古本、孤本、钞本秘籍,共达八百余种,注释集解者,则达千余家。其搜罗之广博、内容之精湛、版本之名贵、选刊之谨严,堪称四绝。由于道藏卷帙浩繁,检索甚为不便。1953年7月,翁独健根据《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以及《道藏阙经目录》、《道藏辑要》的内容编撰《道藏子目引得》一书,内分“分类引得”、“经名引得”、“撰人引得”、“史传引得”4部分,为检索道藏较好的工具书。1949年,陈国符撰《道藏源流考》(1963年增订再版),对于三洞四辅经之渊源及传授、历代道书目及道藏之纂修与镂板,多有所考述。

道教发源于那个年代??发明了什么?

道教是继承华夏民族古代原始宗教之血脉,从敬天祭祖到殷商时代天神崇拜,春秋战国的黄老道家,秦汉时期神仙方术以及民间信仰和东汉“五斗米道”,“太平道”一路走来的。

据道经记载,道教起于盘古开天辟地,元始立教说法。传至世间则创始于黄帝崆峒问道、铸鼎炼丹,阐扬于老子柱下传经、西出函谷。故以黄帝为纪元计,道历至2014年已有4700多年。

基本经典
四大基本经典:《道德经》、《黄帝阴符经》、《周易参同契》、《周易》

道教四子真经:《南华真经》、《通玄真经》、《冲虚真经》、《洞灵真经》

重要经典
早期经典:《太平经》、《老子想尔注》、《上清大洞真经》、《正一经》、《灵宝经》

修炼经典:《黄庭经》、《心印经》、《坐忘论》、《悟真篇》、《化书》

度人经典:《度人经》、《玉皇经》、《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北斗经》、《玉枢经》

宗师著作:《文始真经》、《抱朴子》、《重阳立教十五论》《邱祖全书》、《龙门心法》

劝善经书:《太上感应篇》、《关帝觉世真经》、《吕祖说三世因果经》、《功过格》、《文昌帝君阴骘文》

相关经典:《黄帝四经》、《六韬》、《鬼谷子》、《墨子》、《河图洛书》、《淮南子》、《孝经》、《吕氏春秋》

早晚功课:《清静经》、《护命妙经》、《度厄真经》、《心印经》、《八大神咒》、《诸真宝诰》、《灵官咒》、《邱祖忏文》、《土地咒》、《祝寿文》、《三皈依》

晚坛功课:《救苦妙经》、《得道真经》、《拔罪妙经》、《诸真宝诰》、《报恩宝诰》、《十二愿》、《结经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599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