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道家内丹内丹术之丹道养生内丹术要论,由道医阁整编自明代正统道藏:论水火
吕曰:人之长生者,炼就金丹。欲炼金丹,先采黄芽,欲得黄芽,须得龙虎。所谓真龙出于离宫,真虎生于坎位,离坎之中而有水火,水火者何也?
钟日:凡身中以水言者,四海五湖,九江三岛,华池瑶池,凤池天池,玉池昆池,元潭板苑,神水金波,琼液玉泉,阳酥白雪,若此名号,不可备陈。凡身中以火言者,君火、臣火、民火而已,三火以元阳为本,而生真气,真气聚而得安,真气弱而成病,若以耗散真气,而走失元阳,元阳尽,纯阴成,元神离体,乃日死矣。
吕曰:人身之中,以一点元阳而兴举三火,三火起于群水众阴之中,易为耗散而难炎炽,若此阳弱阴盛,火少水多,令人速于衰败而不得长生,为之奈何也?
钟曰:心为血海,肾为气海,脑为髓海,脾胃乃水谷之海。是此四海者如此。五藏各有液,所主之位束西南北中,是此五湖者如此。小肠二丈四尺,而上下九曲,乃曰九江,小肠之下,元潭之说如此。顶日上岛,心曰中岛,肾曰下岛,三岛之内,根源闻苑之说如此。华池在黄庭之下,瑶池出丹阙之前,昆池上接玉京,天池正冲内院。凤池乃心肺之问,玉池在唇齿之内。神水生于气中,金波降于天上。赤龙住处,自有琼液,玉泉凡胎,换后方见白雪阳酥。浇灌有时,以沃炎盛,先日玉液,次曰金液,皆可以还丹。抽添有度,以应沐浴,先曰中田,次日下田,皆可以炼形。玉药金花,变就黄白之体;醍醐甘露,炼成奇异之香。若此水之功效。及夫民火上升,助肾气以生真水,肾火上升,交心液而生真气,小则降魔除病,大则炼质烧丹。用周天则火起焚身,勒阳关则还元炼药。别九州之势以养阳神,烧三尸之累以除阴鬼,上行则一撞三关,下运则消磨七魄,炼形成气而轻举如飞,炼气成神而脱胎如蜕。若此皆火之功效也。
吕曰:始也闻命,所患者火少水多而易衰败,次听高论,水火有如此之功验,毕竟如何造化,使少者可以胜多,弱者可以致强?
钟曰:二八阴销,九三阳长,赫赤金丹,指日可成,七返九还,而胎仙自化者也。真气在心,心是液之源;元阳在肾,肾是气之海。膀胱为民火,不止于民火不能为用。而膀胱又为津液之府。若以不达天机,罔测玄理,奉道之士难为造化,不免于疾病死亡者矣。
吕曰:所谓造化使阳长阴消,金丹可成,而胎仙自化者,何也?
钟曰:人之心肾相去八寸四分,乃天地定位之比也。气液太极相生,乃阴阳交合之比也。一日十二时,乃一年十二月之比也。心生液,非自生也,因肺液降于心液行,液行夫妇,自上而下以还下田,乃曰妇还夫宫。肾生气,非自生也,因膀胱气升而肾气行,气行子母,自下而上以朝中元,乃曰夫返妇室。肝气导引肾气,自下而上以至于心。心,火也。二气相交,薰蒸于肺,肺液下降,自心而来,皆日心生液。以液生于心而不耗散,故日真水也。肺液传送心液,自上而下以至于肾,肾,水也。二水相交,浸润于膀胱,膀胱气上升自肾而起,皆曰肾生气。以气生于肾而不消磨,故日真火也。真火出于水中,恍恍惚惚,其中有物,视之不可见,取之不可得也。真水出于火中,杳杳冥冥,其中有精,见之不能留,留之不能住也。
吕曰:肾,水也。水中生气,名日真火。火中何者为物?心,火也。火中生液,名曰真水。水中何者为精?火中之物,水中之精,既无形状可求,纵求之而又难得,纵得之而又何用?
钟曰:前古上圣,道成不离于此,二物交媾而变黄芽,数足胎完以成大药,乃真龙真虎者也。
下面的网址有图片可以参考 修成什么样只有自己才知道 别人说的终究会误导你 就像吕祖爷一样 修成金丹 在小腹部 可以做开一壶水
这幅联语刻在古楼观说经台老子祠大门内《道德经》碑石之侧。上联右上角标明「太上老君作」。其中七个字《康熙字典》中收有,其余辞书都无从查考。但根据道士相傅,上联读作「玉炉烧炼延年药」,下联读作「正道行修益寿丹」。这十四个字都是按照道教经义,依六书构字中的会意之法而创造出来的、具有特定含义的字!属道家关于养生修炼的联语。这些字是按照养生之法结合道教修炼内涵构造而成,而道家修炼的思想来源于“老庄”,其余则源于中医上的思想认知,二者相辅相成。
自家水,顾名思义,自身的水,即体内的一切津液及其输布运行,自然包括你所说的口水尿液什么的,亦可解为中医所讲的肾,不仅之所能见的液态物质,更是指精气,中医讲肾为水脏,肾在五行之中又属水,故此处自家水之水,应理解为中医里的肾,此处讲肾,不仅是脏器也是系统,就是说不是解剖学理的单独器官,含义要更广些,肾在中医里又称先天之本,能藏精气,故而将其作为养生之本,上品之药
精是精微、精华之意,在中医学中认为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基本物质,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此两者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功能出处不同但同归于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即生殖之精,与生俱来,是构成生命从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人出生后,就藏于肾中,帮助性器官和性激素的发育及释放;后天之精源于脾胃,是从因食物的消化吸收中得来的水谷精微,及脏腑之精,来源于五脏六腑对水谷的运化,有作用与滋养维持各个脏腑组织,《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故而与养生密切相关,所以道家修炼或是中国传统流传下来的修炼里都讲要清心寡欲筑基炼精
又肾藏精,而生命运行离不开精,故而,肾主一身之阴阳为五脏六腑之本,乃水火之宅,寓真阴而含真阳,肾精与肾气组成肾中精气,再分为肾阴肾阳,即是真阴真阳,又称元阴元阳、真水真火、命门之水命门之火,为人体阴液与阳气之根本,道家《丹经˙悟真篇》中「人人本有长生药,只是迷途枉自抛,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指的就是肾
肾又主水和气化,主要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进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分为1.升清降浊2.司膀胱开合3.三焦等脏腑的功能活动的促进作用,另外,肾在液为唾,就是我们说的口水,所以,在自家水里是包括尿液和口水的,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所以修炼养生的人中流传着“饮玉浆”来养生或炼丹的方法
另,肾在前面所述的基础上,又有主纳气的功能,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生理功能,即维持人气血运行的功能,而气血的正常循行又是养生的前提,所以,这“自家水”自然是养生良药,长生之药
【上卷】
引言
三家四派第一讲
理事兼备第二讲
第一节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第二节 形、气、神三层次功法要点
净化身心第三讲
附录:丹道之防危虑险
补亏正法第四讲
辟谷胎息第五讲
第一节 辟谷简论
第二节 胎息概说
行功语要第六讲
第一节 丹道行功的姿势
第二节 建筑心灵堤防
第三节 虚寂恒诚及忘字诀
第四节 丹道之火候
第五节 修阴神功法
两重天地第七讲
第一节 大同世界的道德社会
第二节 什么是道
第三节 道的宇宙论
第四节 两重天地的发现
第五节 21世纪科学革命的思考
第六节 “两重天地”理论在丹道学中的应用
双修漫谈第八讲
第一节 双修功法的秘密
第二节 闭固之法
第三节 男女相恋之真谛
第四节 肉体返还之功
开悟禅定第九讲
第一节 禅法略论
第二节 何谓开悟
第三节 何谓禅定
第四节 入定的证量
第五节 开发灵性思维
第六节 自己作得了主
究竟境界第十讲
第一节 丹道的究竟义
第二节 内丹学的根本修持法诀
第三节 丹道秘传的方便法门
第四节 真人的境界
第五节 有关丹道生活化的法诀
第六节 新道学文化是当今世界唯一可行的文化战略
【中卷】
辨难答疑第十一讲
第一章 丹道之调研
第二章 丹道之修真辨难和答疑
第一节 三家四派丹法之区别和联系
第二节 丹道对灵界的设定
第三节 积德通灵,集义生气,唯道集虚
第四节 丹道形、气、神之修炼要义
第五节 丹道铸剑功略说
第六节 为学与为道
第三章 丹道筑基功
第一节 无食、无念、无息
第二节 填髓法和抗寒功
第三节 藉众术而共成长生
第四节 自发声与自发功
第五节 站桩功再探
第六节 丹道入手功
出生入死第十二讲
第一章 人是什么
第一节 人的宇宙原理
第二节 人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三节 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四节 人是多种生命的共生体
第五节 人和自然环境共存
第六节 人与社会历史同步
第七节 人是文化的载体
第八节 人是形、气、神的三重结构体
第二章 人的基本生命活动
第一节 生与死
第二节 病与老
第三节 过激行为
第四节 性活动
第五节 睡眠与梦
第三章 人为什么活着
第一节 人生不过是几句话
第二节 人生的需要和瞬间的觉受
第三节 人生之问
第四节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主要参考文献
【下卷】
附录一
自身阴阳清净丹法程序
附录二
Ⅰ金火丹诀
Ⅱ知几子《悟真篇提要》
附录三
添油接命金丹大道
附录四
虚空阴阳之虚无丹法程序
附录五
女子丹法传真
附录六
黄元吉丹诀
附录七
Ⅰ王重阳诗词秘传丹诀集要
Ⅱ李涵虚真人西派丹法搜奇
附录八
Ⅰ《青华秘文》丹诀钩玄
Ⅱ崂山道教金山派丹法存抄
附录九
Ⅰ精校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Ⅱ陈朴先生九转金丹秘诀
附录十
Ⅰ三丰真人天元丹法秘传
Ⅱ王重阳《五篇灵文注》导读
附录十一
Ⅰ明师指路
Ⅱ陈国符先生和《道藏源流考》
Ⅲ为人师表教泽广布
附录十二
道学文化的新科学观
跋
丹者,单也,一者,单也。惟道无对,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长生。内丹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以人体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凝练结丹的修行方式。从中华道教宗祖轩辕黄帝求道于广成子记载算起,内丹已经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丹道祖经丹道的发源,是非常早的事。《道德经》、《文子》、《列子》、《庄子》、《内业》、《心术》、《楚辞·远游》和《阴符经》以及黄老学派作品可是说是所有丹经必本的祖经,后世一切丹经均从其中发挥而来,一直是内丹法诀的纲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595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宋元时期:广德弘化真人周全道
下一篇: 宋元时期:西城真人夏元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