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楠祖师,号翠虚子、陈泥丸等,南宋高道,被尊为金丹南宗四祖、随光普度真君、修为无碍天尊等。祖籍惠州博罗,以箍桶为业,自云“道光禅师薛紫贤,付我归根复命篇”,从南宗三祖薛道光祖师处学习太乙刀圭金丹法诀,后又得景霄大雷琅书于黎姆山神人(雷部判官辛天君得雷法)而入道。
据《道法会元》卷一四七元人薛师淳所言,此属洞玄玉枢雷霆大法,《洞玄秘旨》为白玉蟾得自陈泥丸,陈楠得自辛天君,至元年间盛行社会,仅薛氏坛下嗣法弟子就有五百余人。可见,陈楠祖师,因受辛天君雷法,南宗从此内丹修炼,兼行雷法,著有《翠虚篇》等。后,南宗五祖白玉蟾曾师事陈楠祖师,学内丹及雷法,并随之云游各地,而开宗紫清派。
一、陈楠祖师的泥丸:驱鬼降魔,济人利物
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载,陈楠祖师每人求符水,翠虚捻土付之,病多辄愈,故人呼之为陈泥丸。宋徽宗政和中,擢提举道录院事。后归罗浮,以道法行於世,所至与人治鬼。也就是说,陈楠祖师常以泥土渗符水,捏成小丸救人治病,无不灵验,时人称为“陈泥丸”,又常以雷法符箓驱鬼降魔,济人利物。
据记载,潮阳民家有女遭遇狐厌,喜怒无常。陈楠祖师就曾用雷符将其杀之。在苍梧遇到大旱,很多人都因为饥渴而死,陈楠祖师拿着铁鞭下到渊潭,将水底的龙都驱起来了,不多时间便雷雨交作,境内当年收成很好。陈楠祖师度弟子有鞠九思、沙垫虚、白玉蟾等三人。
二、金丹南宗的传承:誓愿弘深,慈悲仁圣
南宗开宗于紫阳真人张伯端,继承了钟离权、吕洞宾的内丹理念,以“先命后性”修炼方式著称,其丹法强调“返璞归真,以简驭繁,慢中求快”,不提倡出家,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元代中后期原来流传于北方的全真道与南方内丹派的结合,内丹学南宗的教派也被划分在全真道。《悟真篇》、《还源篇》、《复命篇》、《翠虚篇》等为南宗主要经典。南宗五祖的名号整理如下:
南宗初祖紫阳:紫阳少府天台起派真君广慈立极天尊
南宗二祖杏林:紫虚继派慕义怀仁真君卓荦豁达天尊
南宗三祖薛祖:紫贤演派珈璃开悟真君还丹复命天尊
南宗四祖陈祖:紫泥昭异随光普度真君修为无碍天尊
南宗五祖白祖:紫清殿派神霄辅元真君五雷演法天尊
南五祖总诰
志心皈命礼。明真正道,行化南天。九皇降迹于天台,一脉浚通于刘祖。采琼花之仙异,着悟真之丹书。道付杏林,不日还元之编集;法通鸡足,丹髓复命之书成。真人挺出惠州,信地悟超神俊。刀圭入口,神化无方。施雷雨于掌中,苏生民于世外。德彰南海,获琼玉之英标;道遍遐荒,饫法言之灵妙。龙虎罗浮之迹,武夷玉隆之书。过化多方,真文备着。为神仙之首冠,集前代之范模。誓愿弘深,慈悲仁圣祖师。悟真紫阳真人。杏林翠玄真人。道光紫贤真人。泥丸翠虚真人。琼琯紫清真人。五祖蒇道天尊。
泥丸陈祖诰
志心皈命礼。仙风夙抱,道气咸周。捻泥疗病以随愈,救旱驱龙而立澍。黎姥山书,遗畀非同。常语大雷琅咒,施行克召天丁。得长老之化裁,证神通之妙境。戴笠浮波,立而不濡。水银入口,融而成金。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紫泥昭异,随光普度真君,修为无碍天尊。
志心称念修为无碍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道教门派—南宗
道教内丹学的重要派别。创始于北宋张伯瑞,流传于南方广大地区。该派以“先命后性”修炼方式著称。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又称紫阳派、天台宗。
张伯瑞(987—1082),字平叔,号紫阳。浙江天台人。“少业进士”不第,后为胥吏,因触犯“火焚文书律”“坐累谪岭南兵籍”。在四川成都遇真人刘海蟾授真诀,于是作《悟真篇》,传法于石泰,依次传于薛道光、陈楠、白玉蟾。这五人后被誉为“南宗五祖”。因张伯瑞等人皆不曾出度为道士,自白玉蟾始为道士传法,且白玉蟾著述最丰,弘扬法门最力,故俞琰《席上腐谈》认为南宗形成于白氏。
实际上,白氏一系所传丹法乃是《悟真篇》中清修思想的发挥,此一宗脉下传夏宗禹、俞琰等,史称南宗“清修派”。除此以外,南宗还有发挥《悟真篇》阴阳思想的“阴阳派”。阴阳派始于张伯瑞之徒刘永年(《三乘秘要》称张伯瑞有两个嫡传弟子,一是石泰,二是刘永年。)刘传翁葆光,翁传若一子,再传陆墅、戴起宗、陈致虚,以至于明清时期的陆潜虚、彭好古、甄淑、陶素囗、仇兆鳌等。其实石泰、薛道光亦习阴阳丹法。故南宗以阴阳双修为正宗。南宗修丹讲求“先天后性”,张伯端《悟真篇》;“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不若炼铅先实腹,且教收取满堂金。”明彭好古解注说:“虚心为性功上事,实腹为命功上事,二者俱有深义。然人心浮动,如何得虚?不若炼铅服气,先实其腹,使金精之气充溢于身,然后行抱一之功,以虚其心,则性命双修,形神俱妙,而大修之事毕矣。”(仇兆鳌《悟真篇集注》)此一述一注,指明南宗修丹的底蕴。仇兆鳌《悟真篇集注例言》也说;“《悟真篇》中,言命处多,言性处少。”又说:凡解注《悟真篇》者“大都详于命而略于性”。
南北二宗虽然皆主张双修性命,但在具体修炼过程中处理性命关系时,南宗明显的则重于炼形炼气。如石泰说:“真精与元气,此是大丹基。”(《还源篇》)南宗阴阳丹法分为七个步骤:凝神定息、运气开关、保精炼剑、采药筑基、还丹结胎、火符温养、抱元守一。按其修炼阶次实际分为四层:筑基、炼精化囗、炼囗化神、炼神还虚。其中始终不离火候、药物之妙用,对火候法度、温养指归的阐述比北宗都细密一些。同北宗一样,南宗也深受佛教思想影响,其言修炼常常仙佛参半,也极重视炼心炼已,但不像北宗那样下手处即求炼心炼已,而是放在修炼的第四层上,亦即是以命功起始,性功了终。
南宗白玉蟾清修支派主张独身清修,认为一已之身就是一完整天地,乾坤、阴阳二性俱足,无须外求,无谓“自耕自种自烹炼,一日一粒如黍然”,(《道藏辑要·白真人集》)俞琰认为,丹经中的夫妻等实指阴阳二性,而这些又皆为已身所有;又说:“人知吾身自有日月,则往来不穷之妙,只在吾身而不必索之高远矣。”(《易外别传》)阴阳派发挥《悟真篇》中阴阳交媾的思想,主张男女双修,即采取同类坎中真阳,以接补已身离中之阳。这种采补式修丹法又分三乘。中、下乘行“体交法”;上乘则行“神交法”,即男不宽衣,女不解带,男女对坐,性情相交,气化感应,从而双修双补,利已不损人,双方皆获采补之益,与采战御女之术有分别。鉴于此术有被人误解而步入歧途的危险,阴阳派大师皆不肯轻传。
南北二宗在元代实现合流,其分殊限于全真教派内部。南宗之“祖”降为“真人”,原来的“五祖”加上刘永年、彭囗成为“南七真”。阴阳与清修两派在丹法上虽仍保持独立发展,却也有渗透融通的情形。如陈致虚的丹法就有会通南北二宗、清修与阴阳二派的特点。
南宗的主要金丹著作有:张伯瑞的《悟真篇》、《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奇经八脉考》;石泰的《还源篇》;薛道光的《还丹复命篇》;陈楠的《翠虚篇》;白玉蟾的《海琼问道集》、《海琼传道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入》;夏宗禹的《人物镜笺》、《阴符经讲义》、《悟真篇讲义》;俞琰的《周易参同契发挥》、《易外别传》、《玄牝之门赋》;翁葆光《悟真篇注释》、《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悟真篇注疏》(戴起宗疏);陆西星《悟真篇小序》;彭好古《悟真篇注》;甄淑的《悟真篇翼注》;仇兆鳌的《悟真篇集注》等。
以上为网上摘抄,不过北京白云观出版的《中华道学百问》中提及 南宗 创立者,则是南宋白玉蟾祖师。白祖师所创建的内丹派南宗和其内丹派学说,对宋以后道教的修炼和理论有重大影响。其内丹学说的中心为“精气神”。白祖师以内丹功法兼行神霄雷法,将内修与雷法相结合,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内丹宗法。
白玉蟾,号海琼子,世称紫清先生,宋代琼管安抚司琼山县(今海南海口琼山区)人,于武夷山师从陈楠学习道术,并于黎母山遇真人习得雷法,在内丹修炼中引入雷法,既讲存思存神,又讲斋醮符篆,并创立道教全真南宗。在南宗的谱系中,一祖为张伯端,著有《悟真篇》,二祖石泰,三祖薛道光,四祖陈楠,五祖为白玉蟾。白玉蟾是南宗宗派的实际创立者,主张三教合一,丹法道儒结合,于96岁时终。
白玉蟾的著述很多,他在《大道歌》中,对道家“金丹”修炼有深入论述,他从感叹沧海桑田山河变化入手,指出世间有修道者,“丹经未读望飞升,指影谈空相诳吓”,学道者须善加辨别,“正中恐有邪,真里须辨假”。
对于炼就金丹的原理,其明确指出:“且要神气相保守”、“此神此气结真精”,与吕祖“闭目细存神”相一致。人如能于空闲时常常“意守丹田”,使神气相合于丹田中,即可产生“真气”,日久累积成“丹”。虽然大道至简,但也没有几人可以做到。白玉蟾同时指出得“丹”的时机:“片饷工夫容易做,大丹只是片时成。”经过不断的积累,在某一时段片刻即可得丹,水到渠成。得丹后修炼者逐渐拥有正确的识见,此时“内丹”依然要经过长期的温养,“唤作纯阳周九九”,直至圣胎圆满。
白玉蟾在《大道歌》中总结说:“道德五千言,阴符三百字。形神与性命,身心与神气。交媾成大宝,即是金丹理。”虽然有众多的方便法门,练就“金丹”的最基本原理,还是在于“神气相合”。
白玉蟾在《道情》诗中,描述了道人家超脱世外的生活景象:
白云黄鹤道人家,一琴一剑一杯茶。
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染人间桃李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595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宋元时期:玄通弘教披云真人宋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