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百家论道

男子丹道术北宗丹法之伍柳丹法大周天(卯酉周天)

网络 2023-09-20 20:50:52

伍柳丹经内丹术中,柳华阳《金仙证论》直泄炼精化炁小周天炼法;伍冲虚仙fo合宗妻则详论炼焦化神大周天功夫,主要内容是所谓“丹道九篇”。

伍柳认为,大周天炼法,始于阳光三现大药既生之时。自阳光二现之景,须人定以培养其真阳,静听阳光三现。

“由是于静定之中,忽见眉间又掣电光,虚室生白,此阳光三现也。真旧团聚,大药纯乾,方得阳光三现。光既三现,则炁根之内有大药可采。大药始生,即进入七日采大药阶段:“阳光三现之时,纯阳真炁已凝聚于鼎中,但隐而不出耳。必用七日采功,始见鼎内火珠成象,只内动内生,不复外驰,故名真铅内药,又名金液还丹,又名金丹大药。”((仙fo合宗))

七日采大药法,(仙fo合宗)有所详论:“以初采言之,其呼吸之火,自能内运。任火自运,绝不着意于火。亦不驰意于火,方合玄妙机之火也。此时用火,尤当入定,而专用眸光之功。时以日间用双眸之光,专视中田。夜间用双眸之光,守留不怠。如是以采之,大药自生。”采法又有交媾而后生,勾引而后生,静定而后生,息定而后生之说,“此四说皆以眸光为招摄,故其生意乃尔。”

采大药至三四日间,则真定将定未定之时,有“得药六景”次第出现:“须知大药生时,六根先自震动。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脑后聋鸣,身涌鼻搐之类,皆得药之景也。”((仙fo合宗))

六根震动,大药既得,须将此已得之大药运入中丹田神室之中以点化阴神,乾坤交嫌。这需将大药循督任二脉由下田运至中田,称为“过关服食”。过关,即运药穿过督脉三关。由于这一步最易发生大药从上下鹊桥泄漏,极其危险,因此有专门的“防危虑险之功”。这一内丹术,称为“六根不漏”,包括

①身根不漏:大药生于气穴,流动活泼,上下旋转,夺路而出,上冲心位,下冲尾闾。尾闾不通,自必转动下奔谷道(肛门),谷道易开,大药泄出,前功尽弃。这就是下鹊桥的危险。“防危”之法有二,一是“预用木座,状如馒首,覆棉取软,坐抵谷道,其势上耸,不使大药下奔”。这是“外固法”。二是当大药有下奔谷道之势,“才见其下奔,即微微轻撮谷道以禁之”,这是“内固法”。

②鼻根不漏:大药冲透尾闾、夹脊、玉枕三关,直贯顶门,向前引下,至于印堂。鼻上印堂髓阻不通,鼻下二窍则虚而通,是呼吸往来之径,大药印堂遇阻,则自转奔行鼻下泄出,这就是上鹊桥的危险。“防危”之法是“上用木夹,牢封鼻窍,所以使鼻根不漏也。”

③眼根不漏:含两眼之光,勿令外视。

④耳根不漏:凝两耳之韵,勿令外听。

⑤舌根不漏:唇齿相含,舌抵上腭。

⑥意根不漏:一念不生,六尘不染。

做到上述六根不漏,大药便能冲过三关。冲关之要,在于“动而后引,不可引而使动也”,亦即遇三关阻塞,要一意不生,凝神不动,以待其动,使炁自动冲关。然后“即随其动机而有两相知之微意,轻轻引上”,过乾顶后,又轻轻引下,“自然度过印堂,降下十二重楼,犹如服食而入于中丹田神室之中。”过关服食之功至此完成。

经过过关服食,大药采封于中丹田与下丹田之间的神室,亦即黄庭之中。此区间就是炼炁化神,结胎成丹之所。炼炁之法称为“守中”,也就是大周天。此法丹家谓须十月之功,故称为“十月关”。

大周天之法,要在炁神合炼。也就是以元神为大药之归依,以大药为元神之点化,相与寂照不离,则阳炁自能勤勤发生,与真息相运于神室,而元神得其培养以相炼。

初行大周天之火,元神居于中田,寂照于中下二田之间,相与浑融,化为一虚空之大境,使大药点化之阳炁及真息之炁相与运炼,助神结胎。此步功夫不运任督,纯用元神寂照二田之间,因而称为“守中”,亦称为“胎息”。守中之法,在于一念不生,寂然不动。“直守到食脉两绝,昏睡全无,亦须臾不离于寂也。能尽守中之用者,灵光不昧。回脱尘根。直守到二炁俱无,念无生灭,亦须臾不离于照也。”((仙fo合宗))

关于大周夭火候,《仙fo合宗》又指出:“自服食大药之后,三关九窍阻塞之处尽已开通。须知此后二炁勤生,自能运转于已通之正路,服食于二田之虚境,以培养夫元神。故其一升一降,循环不已,亦自然而然者也。可见此时之火,自不用意引之火。火既不用意引,又岂可着意于火而凝滞夫元神之大定也哉?唯是不见有火相,方合不有不无之文义。是为大周天之火候也。”

大周天十月之功为:初入定时,守定三月,则二炁之动机甚微。但微动于脐轮之虚境而已。守至四、五月间,则二炁因元神寂照,以至服食已尽,而皆归定灭。元神因元炁之培育,以致阳明不寐。二炁俱停,食性已绝,独存一寂照之元神,以为胎仙之主。守至六、七月间,不但心不生灭,亦且昏睡全无。守至八、九月间,则寂照已久,百脉俱住。守至十月,则候足纯阳,神归大定。至此定能生慧,有所谓“六通”之验证;即漏尽通、天眼通、夭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境通。除漏尽通外,其它五通均为宗教境界。

大周天又称卯酉周天。小周天炼外药,循任督二脉上下周流运行,十二时辰,上子下午,因而小周夭又称子午周天。大周天炼内药,神炁大药在二田间左旋右转.循环起伏,十二时辰,左卯右酉,因而大周天又称卯酉周天。

大周天火候,直炼到昏沉尽绝、散乱俱无的纯阳境界,即炁已炼而化神。此“神”即是宗教意义上的“阳神”或“胎神”。此后进入伍柳所谓“出神景”及“末后还虚”的终极阶段,也就是炼神还虚境界。这已完全是宗教性目标与境界,称为“九年关”。伍柳认为到此阶段须用“迁法”将阳神自中下二田迁于上丹田泥丸宫,再加以三年“乳哺”。其法为“存养之功”:“不着意于上田,亦不纵意于上田,惟一阳神寂照于上田,相与浑融,化成一虚空之太境,斯为存养之全体,乃为乳哺之首务也。”((仙fo合宗})存养功纯,阳神就能脱壳出顶。再经一番出神入神调养功夫,即能达到所谓“还虚”的宗教之境:“性合虚空,而不神用。不系不染,一尘不动。绝无出入生灭,已是真空实地。一见天花乱坠,神念涌出顶门,阳神超矣。向上炼神还虚而合道矣。”(《仙fo合宗》)

有修丹道的吗?希望与你交流

在下自小习武,算是半个武林中人,就是没福气和释小龙一起拍电影。你这个修丹道要说的话很长啊!
道藏经籍,汗牛充栋;最多达七千余卷,现存之明正统道藏,及万历所补之续藏,亦达五千余卷。自兹以后,迄有清一代,不少上乘经典,犹未选刊入藏。若欲一一穷而通之,通而用之;以有涯之生,岂不危殆哉?或主修真之事,只重师承与口诀,只重炼养与工夫,无须参经穷典,便可有成,斯则大谬而特谬矣!与修「野狐精道」者何异?充其极,做个「不死罗汉」,不能入圣登真,而臻超生脱死、与天地共存之域,岂是道门上乘旨意?且欲事上乘修真,尤须深彻大道,切入玄微,既透本宗,并能旁通各派,方能上造博大高明之旨,而免偏听偏修之弊。兹为学人之方便计,特拟一简要之必参书目如下:
一、各派共同必参书目(下列各书,各派均有各派之批注,各派之修法,所列各书,系指本经。):
周易参同契(此为丹道派之祖经)、老子道德经(丹道派中之圣经) 庄子南华经、列子冲虚至德真经、黄帝阴符经 吕祖全书、吕祖百字铭、唱道真言 锺吕传道集、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 入药镜、金碧龙虎经、灵宝毕法 易道心法真传、金华秘诀、周易玄解 通玄真经、抱朴子内篇、云笈七签 太上十三经、、石函记、丹道北宗秘旨 登真要诀、真诰、养真集 南北合参法要、静坐法辑要、谭子化书庄列十论合刊 金丹大成集、上乘修真大成集、长生气功诀法集成 历代真仙体道通鉴、历代真仙史传、金莲正宗记 道藏辑要、道藏精华、道藏源流考
二、文始派必修书目: 关尹子、文始真经、仙学真诠 文始大道抉微、修真隐诀、通玄真经 文子缵义、文始经玄义
三、北派必修书目(兼参中派书目):
参同契阐幽、参同契发挥、参同契释疑 邱祖全书、邱祖全书节辑、丹道秘书 老子道德经讲义、丹阳语录、太乙金华宗旨 太上清净心经、古书隐楼丛书、重阳祖心法 悟真篇阐幽(悟真为南宗书,阐幽则为北宗书)、悟真篇正义 悟真篇外书、玄宗正旨、紫清指玄集 灵源大道歌、孙不二女丹诗、列真语录辑要 樵阳经、修道秘要、道书十二种 白玉蟾全集(白为南宗,书则为北宗必读书)、龙门大成集 邱祖西游记
四、南派必修书目(兼参东派书目):
悟真篇三注集注合刊(正统南宗圣经共十一宗注)、金丹真传 悟真秘旨、大丹真传问答语录、陶素耜道言五种 悟真直指、悟真四注 马祖心法秘传(丹阳为北真,本书兼阐南派秘旨,以其究属阴阳所成也。) 金丹四百字、还源篇、复命篇 翠虚篇、南宗修真指要、白玉蟾全集
五、东派必修书目(兼参南宗书目):
方壶外史(包括丹经之测疏注释凡十三种,著作凡四种)、证道秘书十七种 证道一贯真机、金丹抉隐、吕祖心法五篇注 圣真修道全旨、大丹捷要、潜虚翁口诀秘钞
六、西派必修书目(兼参三丰派书目):
太上十三经注释(包括太上丹经十三种)、道窍谈三车秘旨合刊 大洞老仙经发明、无根树道情诗二注、文终经 后天串述、圆峤内篇、性命双修要旨
七、中派必修书目:
道统大成集、中和集、老子道德经精义 <br/>乐育堂语录、性命圭旨、规中指南 <br/>毅一子、仙学正传
八、三丰派必修书目:
张三丰全集、张三丰大道指要、玄谭全集 性天正鹄、无根树词注释、太极炼丹秘诀 三丰心脉、三丰玄指
九、青城派必修书目:
青城秘录(包括书凡十三种)、青城玉房诀、玄宗双修指要 大道玄指、崆峒微传、通玄子道书四种
十、伍柳派必修书目:
天仙正理直篇、伍真人大丹问答、丹道九篇(即仙佛合宗) 金仙证论、慧命经(伍柳仙宗即系上五种书) 养生内功秘诀(包括金仙证论与慧命经)、天仙论语 内金丹心法秘旨
十一、三峰派必修书目(兼参东派书目):
三峰丹诀、玄微心印、延生炼己捷要 <br/>陶真人养生丹诀、玄机中萃、崆峒秘典 彭祖长寿千金方、青城秘钞(非青城秘录)、洞玄子丹诀 还精采气篇、还精补脑篇、赫赫金丹篇 房中奇书、三峰丹术大成集、印权金丹秘法
综上所述,只就各派约略择要,列举若干种以供参考而已,凡全出之乩笔或伪托之书,或类涉迷信诞怪之书,或涉肤浅而缺乏学术性之典籍,与乎宗教、方术、占卜、医药、神学、天文、舆地……等书目,概未选列。即自由出版社已选刊之书目,亦未列全。惟其中不少书目亦为未出版,或特陆续刋行,或根本无意刊行者,列之只在使世人明有此等经籍耳!参考资料:《简列修真必参书目》
很多人是从气功开始认识丹道的,但是丹道和气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应该说气功这个名字并不好,太宽泛了,什么都可以塞进去。而且现在的大多数气功层次太低,用的意念太多,很容易出偏或者出现别的问题。气功,可以说是丹道的基础阶段。因为丹道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气神。而气功一般是病人或者身体不好的人练得,目的是追求健康。网上流传很广的真气运行法,便是丹道的筑基法变形过来的,逐步修习属业北派清修丹法。

丹道的书

真师难遇,不若退而读书,在道书中寻求丹诀也是一条途径。丹家云:“未
有神仙不读书”。其实真师的关健作用,恰恰在于教你怎样读书,读那些书,如
何在丹经上认出法诀。我们讲内丹法诀从不明写在书上,但并非在书上一字不
露,仅是多用诗词隐语,不经真师点破,难以辨认而已。丹经中最秘的法诀是阴
阳双修丹诀,然而古仙担心此道失传,故意将其法诀隐人《参同契》和《悟真
篇》中,以留待有缘者索解。阴阳派最秘密的口诀有八个字,就在《参同契》
中,《悟真篇》是注解《参同契》的。无论学炼阴阳派还是清净派的丹士,必须
认真钻研省参同契》和《悟真篇分,凡是和此二书抵触的丹书都是错的.这是历
代丹家称此二书为丹经之祖的原因。
习阴阳丹法者,对《人药镜》、《敲交歌》、《金丹大要》、《无根树词》
要深刻领会,此外《玄微心印》、《修真不死方》皆应必读。陆西星对《参同
契》的《测疏》、《口义》及其他书,也须细看。
习清净功法者,应首先阅读《大成捷要》、《性命法诀明指》、《伍柳仙
踪》等书,以掌握正宗的人门知识。其他有王重阳《五篇灵文注》,张紫阳公金
丹四百字》、《青华秘文》,丘处机《青天歌》、《大道歌》、《小周天火候口
诀歌》,陈虚白《玄机口诀》,陈楠《罗浮吟》,李道纯《中和集》.俞淡欢周
易参同契发挥》,朱元育《参同契阐幽》、《悟真篇阐幽》等,皆可参看。

复制的,胡孚琛的书,有空可以看下

(百日筑基)的步骤方法以及原理

补漏者补还童身(先天体)以筑丹道之基,所以补漏法又称百日筑基小周天。《大成捷要》曰:“筑基之功,调药补精,炼精化气。收心以还虚,即收神固精养气之诀也。身内精气充实,骨髓坚强,方可入室下功,而求返还之道也”。

当人出生至十六岁(注:取月圆之象)天癸发生,先天体已漏,但因其身中精气仍较充足,这类漏体修丹者下手便可直接从炼精化气的筑基功法开始。

因在丹法的修炼理论中有两重天地不同层次的修法,所谓两重天地四个阴阳,吕洞宾《指玄篇》有曰:“两重天地谁能配,四个阴阳我会排”。两重天地即先天与后天,四个阴阳即乾坤与坎离。(注:此后天为丹法中所说的后天虚窍,即连接肉身与先天体之间的虚空之窍,非指肉身也)。此小周天修的即此第一层后天虚空。实际上两重天地不同层次,都有大,小周天和七返九还的功夫,这些没有明师指出,一般人难以弄明。

有些丹书将这个连接肉体与先天体之间的虚空内窍称为初玄关。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连接通道,丹书将此统称为玄关一窍,活子时采药之时所开的即是初玄关。还有一种,炼药时运行小周天的玄关乃是真种产,结丹时所开,有些书上称此为正玄关,此玄关是连接内外两窍之通道。而性光圆满之后,所开的玄关称为体玄关,此玄关可以连接各层次空间,用现在的话来讲,随着修炼者自身的层次不断的提高,自身网络信号频率覆盖面就越广,连接各个高频空间就越多。所以往往由于各类丹书不同的层次丹法都用同样的术语,但其含义所指可能差别巨大,修炼者须得明师指点切勿混淆等同。

而小周天实际上分为上下两弦月之功夫,上弦即今天所介绍的百日筑基功法,又称炼精化气,子午周天。即书之谓为学日益,炼八两铅也。下弦为洗心沐浴温养之功,又称卯酉周天,即书之谓为道日损,炼半斤汞也。这里炼精化气所炼的精就是肾中的元精,用此体内的元精通过一定的方法转化成元炁,然后将此元炁通过周天火候,运行任督二脉采入至下丹田,从而达到神炁合一。如此而采炼日久,可以炼丹。

一,调药待时(意守脐下)

《道乡集》曰:“调药是最初一步,药不调则真种不生。是以佛经有"和合凝集,决定成就"之语。但神栖于心,气寓于肾,不能自相和合,非必神入气穴,始能神气相抱而为一,而后始有真种发生,即如夫妇交媾,男精女血,结成胎基,同此一理”

药不调则无药可采,调药目的就是为了采药,故丹法小周天下手第一步就是调药。所调之药即外药。外药小药是入丹门之基础,是内药大药产生的前提,如不知调外药及其采炼,便绝无内药大药之发生,所以外药小药十分关键。黄元吉《道德经讲义》曰:“小药之生,动在肾管外,其气小,故曰小药外药”。(注:此肾管指内肾即炁穴)。

虽外药小药是同一种,但其出现的火候是有所差别的,黄元吉虽将小药等同外药,不过火候层次的不同,我这里故将外药和小药来区分。

外药者初步调药心息相依于气穴,神气初凝者,发生在内肾之外。外药发生采药归炉凝入炁穴,温养稍许而成小药又称真种子。柳华阳在《金仙证论》曰:“行大周天初采药时,谓之大药;行小周天初采药时,谓之小药,或谓之真种子”。

调药也是初步的炼心伏气,也称降龙伏虎,龙即指心中神,丹书喻为汞,虎指肾中精,丹书喻为铅。

而此未炼之神为后天识神,此神又含有先天之元神,元神是人的真意,称为己土,用土制汞则汞不飞而炼成真汞。所以降龙就是泯灭识神的杂念游思,使外驰之神回归凝聚。

此未炼之精为后天阴精,精中藏有先天之元气,是人的真灵,称为戊土,用土制铅则铅不漏而炼成真铅。所以伏虎就是使后天之精不遗漏,将其制成炼丹阳的原材料。

?调药的方法就是意守脐下(注:切不可将意守脐下与凝神入炁穴混淆),先调口鼻之呼吸并将浮于我们身体阳脉中的浮阳之气(卫气)伏下沉于命门前,两肾间,脐后一寸三分处有一处空穴,让心与息相依于此,久久将气聚积在此形成一气穴(注:此气穴是心与息所凝聚,非炁穴也)

以此常往,渐渐下腹生暖,当气聚积足够多后,能觉到脐下有一股磁场引力,象黑洞般随着呼吸,将周边的气息往此处拢聚下吸之感,犹如虚空中初始之星云(先天炁穴与此感同,但其引力更大)。只有当此气穴久凝而成形,外呼吸能通过此穴渐渐深入到内窍(即息息归根之意)后,玄关(初玄关)才会打开,此即是胎息初成。胎息不成则无法进入虚极静笃的无念状态。

特别要注意的是,用意鼓动腹部,将粗重的呼吸之气于脐下,久之此浊气凝成气丹也会有此吸力感。所以修丹之首要须学会辨凊浊,明法理,切不可盲修瞎练。

胎息实际上有几层含义,一是指神气相抱合一的状态,伍冲虚《天仙正理直论》说“胎即神气耳,非真有婴儿,非有形有象有也”。一是指如胎儿混沌无思的先天状态。还有就是指口鼻之外呼吸通过脐下空穴深入进内窍,就象胎儿在母腹之时,通过脐带以母亲的呼吸而呼吸。特别要指出的是,因气的层次不同,所凝的气穴炉鼎之层次则不同,胎息的层次也不一样。因此要证得玄关(无论任何层次的玄关)都必须先凝成气穴结成胎息才行。

正如《胎息经》曰:“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当胎息渐成,息息归根,心息相依直到六识全泯,一念不生,无知无觉,无人无我,(注:很多初练者总喜欢去感觉自己静不静,有时因后天气息的变化产生一种感觉不到自己身体的觉识误区,便认为这就是无人无我的境界,尚不知这仍是用后天的识觉去感受,仍建立在“我”的后天的识觉上去感觉“我”在不在,有没有念头,这并非不是真正的先天无知无觉的混沌状态)。虚极静笃,静极虚极之际,忽生一觉而玄关开而外药生也。此即是邱祖诗曰:“极静而动兮一阳来复,药产神知兮妙诀通灵”。到此调药功成而进入下一步采药入炉。

附上《一贯天机直讲》中的一段:“下手之时,在脐下一寸三分之处,以呼吸之息,送到此处。”又曰:“初层炼心者,是炼未纯之心也。未纯之心多妄想,多游思;妄想生于贪欲,游思起于不觉。学人打坐之际,非不欲屏去尘情,无如妄想才除,游思忽起。法在“止观”,乃可渐渐销熔。止则止于脐堂之后,命门之前;其中稍下,有一个虚无圈子。吾心止于是,而内观之,心照空中,与气相守,维系乎规矩之间,来往于方圆之内,息息归根,合自然之造化;巍巍不动,立清净之元基。从此一线心光,与一缕真气相接,浑浑灏灏,安安闲闲,此炼心养气之初功也。”

具体的操作方法:

入一静室,或坐或卧,先吐浊气几口,全身放松,呼吸自自然然,以“匀细深长”为呼吸的原则,舌顶上腭,含眼光、凝耳韵、缄舌气,将双目之光视于鼻端,就象木匠标线一样,端端正正,不偏不倚。然后再将凝于鼻端的光返照于两眉中间,等到心平气和眉间稍热时,用微意从眉间运至头顶百会处,再由头顶分成左右两边,从耳后绕至喉间,下重楼、绛宫直入脐下气穴处。并将双目观照注入于此,心息相依此处,心目不离这个,行住莫忘此间。切忌一不可昏沉,二不可神驰(念头散乱)。昏沉(睡)则气散,神驰则气乱。既不能着相,又不可落空。直至调药调至药产神知,一念不起,万虑俱寂,至静至虚之冬至子之半,一阳来复时。

这里介绍二个扫除杂念的小窍门,一般初学者,杂念比较多,可以用一念代万念之方法,比如意守之时心中默念简短的丹经诗决,或念圣人之圣号,咒语等等,总归一心一意反复默念,久久形成习惯而抵制过多的杂念。

另一个方法就是用武火消灭杂念,也就是用较重的意念和深呼吸强制性的一并吸入脐下,一般三五次即可将杂念消灭。要注意的是,深呼吸并不是粗重的喘气,需“匀细深长”,只是完全把意念集中到呼吸,借此以收加杂念而已。

二,采药归炉(凝神入炁穴)

采药归炉,又称凝神入炁穴,其所经之路为冲脉,因为后天督脉闭而不通,以冲脉贯通子午。其方法即是回光返照,凝神入于炁穴。当一阳来复,活子时外阳发生于阴跷冲动于命门,这时外肾勃然兴举,后经由冲脉上行,冲动而生知觉,此活午时矣。

当前面调药功夫做到纯熟,一念不生,无知无觉,六识全泯,无形无色,无声无臭,空空洞洞,外呼吸顿断,如大死一场,虚极静极之际,外肾勃起,而心忽突生一“觉”,此觉即是元神之真意,神即归来,外药已产,此正是采药归炉之时机。

《大成捷要之采外药天机》曰:“所谓采者何也?祖师答曰:直待混沌开基,一阳来复,外肾兴起,活子时到此,即回光返照,神住炁穴。一呼一吸之巽风,逆吹命宫之离火,扇开炉焰,而炉中之意,切莫着于呼吸,专意于元气。诀曰:要知采时之呼吸,而吸则有心,呼出无意,心力提起,目光射定,一丝不挂,万缘皆空,是用吸不用呼。而呼出乃后随之而已。或十息,或数十息,以外肾消缩净尽为止。阳物绝无动机,谓之采药皈炉,元精归还本位也”。

具体操作方法:

初玄关已开,外肾兴举,气冲动心府而突生一觉,虽此时意识已产生,但仍处于微恍惚状态,并没有六识全然开启,处于一种类似初醒但又未全醒的一种境界,所以这时千万要保持恍惚静定状态,切勿动心起念,用神宰息,以息摄神,送至土釜封固。即是以一点点微意,运用外呼吸之气,用微意时以呼气为主,吸气只是自然跟随,并以伴双目之光,轻轻的返照于脐下。此炁穴即脐下后天气穴之内的内窍,又称下丹田,土釜,神炁穴,口对口,窍中窍,玄之又玄等等异名。凝神入炁穴之后,仍旧保持心息相依,神气相抱,恍恍惚惚,神坐镇于下丹田,不沉昏,不散乱,主宰其间。

附上《性命圭旨》中的一段:“此决无他,只是将祖窍中凝聚那点阳神下藏于炁穴之内,谓之送归土釜,牢封固。又谓之凝神入炁穴。此穴有内外两窍,外窍喻桃杏之核,内窍譬核中之仁。古仙有曰:混沌生前混沌圆,个中消息不容传,劈开窍内窍中窍,踏破天中天外天。此窍中之窍,释尊标为空不空,如来藏。老君名之玄又玄。众妙门海蟾亦曰无底,曰橐有孔,曰籥中间一窍。无人摸着,此指窍中之窍而言也。是窍也,为阴阳之源,神气之宅,胎息之根,呼吸之祖”。

三,止火封炉

当神气已归炉,即当停火,而行沐浴之功。封炉的目的是为了将前功所采来的一点生机与一点真意,将其团聚不散,使之牢牢相抱,合为一体。若不知封固,则火散丹飞。封炉的方法为神气相依,闭塞六识感官,运用胎息,凝神入定,恍恍惚惚,静候阳生,以待起火运行小周天。(注:小周天之后也有沐浴封炉之功,与此层次又稍有所不同)

丹法之火有武火,文火,沐浴之火。武火即口鼻呼吸神气未结合之前运用之火。文火指初步神气调和,微意状态之下运用的火。而沐浴之功用的火是指神气已凝合,不用后天意念,而是转用一点观照之真意状态下的温养之火,又称止火,停火,当然许多丹书将此温养沐浴之火称为文火,其中差别修炼者细细分辨。

书曰:“封固牢藏之法,只有神不离舍,守之于内,目射慧光,防之于外。是以能慧观,即紧箍咒也。诚能临机不误,得一点凝一点,凝之日久,神气转旺,天机自然频来。若阳生不知凝集,或知凝集,而不知保守,一曝十寒,不唯前功尽弃,更是虚度岁月”。

具体操作方法:

到这一步神气已结合,其中有真神主宰,镇于丹田,已是先天无为状态,人如醉汉一般,只须这一点真灵真意观照其间,一灵独昧,一念不起,一意不散,绝不是一味枯坐如槁木般,如此勿忘勿助,自自然然,以沐浴之火慢慢温养。

四,起火烹炼(小周天上弦)

采药归炉后,以目寂照,以一点真意守护,止火封固,少时,忽然又生一动,一股阳火从炉中发出,这个即是起火,此即是正玄关初开,正子时产药,急鼓巽风,运坤火,行小周天之功,经任督二脉运元精于泥丸,称为还精补脑,与泥丸中之真阴结合,炼去后天的阴滓而转化为阳炁,再归藏于下丹田,渐渐凝结成丹,这个过程称为烹炼。精炁不通过烹炼则会化成浊精而遗漏。而此又生一动的子时,与前面采药归炉之活子时是不相同的,这时的子时称为正子时,产的药是真种(小药),二者要区分,不可以混为一谈。

而小周天运行之路实分为两路,一走脊柱腔内之骨脉,此一般称为气通小周天,一走脊柱腔内之骨髓,此为丹道周天,即丹书所说的河车。这两条路都必须要打通。不过在这里只暂讲骨脉这一条路线。

《性命圭旨》曰:“起先运南方离宫之火,以炼北方水中之金,是为以红投黑,则凝神入坤脐而生药。如今运北方水中之金,以制南方火中之木,是为以黑见红,则凝神入乾顶而成丹”。

具体操作方法:

虚极静极之时,忽觉一动,立刻运至双目于脐下观照,并以呼吸并用,以息逆吹于脐下,风火同用,精自会化气,这个就是以风助火。待精化气时,一股阳火在炉中冲出,腹内热不可挡,此时将双目运至尾闾处,因在尾闾初通之时,先不能将阳火运至会阴,而是直接运至尾闾处,以防下鹊桥之危险。若运至会阴恐有泄漏之危。

运至尾闾处后,双目先停于此处,稍让气停下在此处聚积一会,并用微意以吸为主,呼气跟随(吸气长呼气短),以聚火加热。直到尾闾处的热感越来越强,感觉气欲往上冲时,用鼻加深吸气助气冲关。总之神气随着吸气上升。气冲关时,全身大汗淋漓,骨酥肉麻,疼痛难忍,当冲过尾闾,命门,夹脊,到夹脊双关之时,气会自动停下止火,进入自然沐浴。至玉枕时一般停留的时间会最长,这一关最是难过。

玉枕关通过后,行至百会而往前至天目,由此转为下降之路。吸气改为呼气,而吸跟随之,当行到天目山根之处时,需稍作停留,不要用意强引下行。这里有上鹊桥之危。因为上行至大脑时,阳火将脑部的阴精融化,会形成一些脑液体。强行引下会有鼻流玉拄而死之危。

所以为了防止上鹊桥的危险,走到天目处时,从眉间,分成左右两边,往脑后正中绕至耳后,再至下唇走任脉,双目随着呼气下行至绛宫时,与上面夹脊关一样,会自动停下止火,进入自然沐浴。最后再回到下丹田。

此后升前降一圈为一个周天,虽然此小周天是有为之法,但却也有无为,整个过程只是稍稍用一点微意,以呼吸配合,双目跟随,自自然然。切不可真种未产,便强行用后天意识空转周天。未得真种便空转小周天对身体有害无益。总之要严格遵循:“动而后引,静而后定。不动不引”。的原则

如此按上行功,周而复始,真种一产即运火转周天,行满三百六十刻小周天数,百日功灵,筑基圆满。

先天体补足,此时会出现止火内景,此景一出,即是止火之时。到此须速寻真师访道友得后面丹法真诀。因为此筑基之功,只是小周天一半的功法,虽然筑基功成,先天体补足,但只能保持约十五年不漏,十五年一过仍会再漏也。必得后面温养还丹,返还之功才能永无漏之患也。

附《道乡集》:“总之,造至虚极静笃,忽然一动,即是真机。能于二六时中"行住不离这个",气动则用真息摄归本炉,用武火锻炼;一动一炼,气满则真种自见。此中有二候:气动一候,积气产真种一候。又有六候:药产一候,封炉一候,升一候,降一候,沐浴二候。由阳生而采,采而归炉,此是调外药,不在六候之中。由药产而采,采而归炉,运行周天,升降沐浴,至于归根温养,余无事矣。

至于小周天纳甲、卦象之喻,子时起火,自尾闾向上,即是丑时,再上为寅时,再上为卯时,神气不行,沐浴也。如自鸣钟,内针转一周,子丑寅卯均在其中矣。药升之时,亦如此说,乃谓子丑均是微阳,至寅始三阳足备。此是借子丑二时明一阳,二阳之数,以喻药嫩之不可采,必待阳足始可采摄之义,非以子丑二时为生药之时也。即如月之三十日晦,初一日一阳生于坤,至初八日上弦,阴中阳半,又谓之二阳生,此皆指药嫩不可以采,必待十五日三阳备足,始可采取。若此时不知采取,至十六日望(按:当为"过望"或"望远")。一阴生于乾,二十三日下弦,二阴生焉,至三十日只纯阴,药老不可采矣。

总而言之,曰一阳、曰二阳,曰震、曰兑。皆是借卦爻以明药嫩之不可采;曰一阴,曰二阴,曰巽、曰艮,亦是借卦爻以明药老之不可用耳。

丹经谓周天必数三百六十息,方足一周之数。余谓但行一周,即足三百六十之之数。譬如自鸣钟指针,能统一周,即是十二点钟,何必再数分秒,徒劳神思乎!至于三十六、二十四等说,均是设词,并非令学者遇阳升时真数三十六,遇阴降时真数二十四也。气至尾闾上升绝顶。因其升,故曰阳;自绝顶下降坤腹,因其降,故曰阴,其实只一物耳。换卦抽爻,亦是此义,不过虚比,安有爻象可言哉!因一阳初动,气到尾阎,即曰复卦,又曰子时;再升为二阳,在时为丑,在卦属临;再升为三阳,在时为寅,在卦属泰;再升为四阳,在时为卯,在卦属大壮;因其阳气已盛,故此时有沐浴之说,不过停而不行之谓。稍停即有动机,复上升为五阳,在时为辰,在卦为夬;再升而至玉枕,在时为巳,在卦属乾,六阳足备,故有变也。由乾而变为姤,在时属午也;由斯渐渐下降,而遁、而否、而观、而剥、而坤,又归根矣。其实,十二时与十二卦均属虚比,不过气到何处,即为何时,何卦,并非真有时,有卦也。譬如太阳在北为子时,到正南又为午时,在太阳乃莫明其妙,不过世人借言为子午,以分昼夜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595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