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百家论道

神仙修炼之道

网络 2023-09-20 16:41:54

有人问难说:人中之有老子彭祖,如同树木中之有松、柏,是 禀赋于自然,如何可能学习到呢?抱朴子说:陶冶造化,没有比人 类聪明的。所以即使是学得粗浅的,也能役用万物,得到精深的,就能长生久视。知道上药能够延年益寿,所以就服用这些药物以求证仙道。知道龟鹤能安享天遐之寿,所以就效法它的导引用来 增添年命。况且松柏的枝叶与其他诸木有别,龟鹤的体貌与诸多 虫类不同,至于彭祖、老子尚且还是人类,并非是异类才能独享长寿,由此说来,得道长寿,并非是自然造化的。诸木不能效法松柏,诸虫也不能学习龟鹤,所以才短命,过早夭折。人中有聪敏明理的,能修养彭祖、老子之道,就有可能与彭老同样的结果。

仙道迟成,多所禁忌。自己若无超脱世人之心志和强身力行之才干,又不能永恒保持,如果心情再疑惑不决,半途而废,就会 一说出仙道长生是不可以达到的话来。仙经说:“服丹守一,与天相毕,还精胎息,延寿无极。”这都是至理要言。民间君子,尚且内不负心,外不愧形,上不欺天,下不食言。何况是古代的真人,怎能 虚构空文,欺世盗名,拿着不能做到的事情诳误后人,他们这样能 得到什么呢?假若没有这样的缘分,始终也不肯相信,也没必要 勉强他们去相信。

有人会问:龟鹤长寿,只是世人空谈而已,谁又和它们始终相随而了解它们呢?抱朴子说:如果得到道的要领,那么八方之处 的事情如在指掌之间,遥远的百代似是同一时期,不必在乎地方 的左右,或者说看到的才是真切的。《玉策记》说:生长千年的 龟,五种颜色都具备,它的额上两骨突起似是犄角,能明白人说的 话。行走在莲叶之上,或者在丛林之下,它的上方常有白云似蟠屈的蛇一样覆盖着。千年的鹤,随时鸣叫,能登上树木,不到千年 的,始终不能到树上去,千年的颜色纯白而且脑部成丹赤色,如此 便知。然而物种老者多智慧,大概是年深日久,处世长年之故。 又说:蛇有无穷之寿,猕猴寿八百岁变为猨,猨寿五百岁变为獲, 獲寿千岁,蟾蜍寿三千岁,麒麟寿二千岁,腾黄之马,吉光之兽,都 寿三千岁。

千岁之鸟,万岁之禽,长的都是人面而鸟身,寿命也和他们的名字一样。老虎以及麋鹿野兔,都能活到千岁。寿命满五百岁 的,它们的毛色纯白。熊的寿命超过五百岁,就能变化。狐狸豺 狼,都能活到八百岁。到了五百岁,就善于变化而为人形。鼠寿 三百岁,到了百岁颜色就发白,就会根据人事的情况占卜,它的名 字叫仲,能知道一年内吉凶及千里以外的事。这样的事情有很多,不可能全都说完。只是具有广博知识并善于辨别事物的人能 随时叫出名字来,广泛听取奇闻异事的人按理说不会被迷惑。何 必要常与龟鹤周旋,才能知道呢?假如就不善于分辨事物,那么 园中的草木,田池的禽兽,大都不会知道,更何况是这么异常的东 西呢?《史记·龟策传》云:江淮地区有位闲居的人,幼小的时 候,用乌龟支撑床脚,后来直到老死,.家人移床时,发现乌龟还是 活的。以此推算也不少于五六十年,然而乌龟不饮不食,能有 此之久而不死,看来它与一般的物种大不相同,对于可以生活千 年的说法,还有什么疑虑呢?

有人问难说:龟能土蛰,鹤能飞天,假使让人有须臾之蛰,或者有顷刻之飞,犹且不能,又怎能向它们学习长寿呢?抱朴子回答说:能蛰的昆虫有很多,能飞的鸟就更明显了,而只谈论龟鹤有 长生的寿命,它们之所以不死的原因,并非是因蛰和飞的问题。 所以学道长生的人,只是效法它们导引以延年,学习它们食气以绝谷的本领,并不学它们的土蛰和飞天本领。

如果是得道的人,向上能够腾身于云霄,向下能够潜藏于江海之中。龙蛇蚊螭,狙猬鼍蟊,都能终冬不食,不食之时,还比食 时更加肥健,没办法知道它的原因。况且有一方面长处的,万物 都比人更胜一筹,不只是龟鹤之类。所以太昊氏学习蜘蛛而结 网,金天氏依据九农以正时,轩辕黄帝候风鸣而调节音律,唐尧观看蓂荚就知道月份,鱼伯识水旱之气,蜉蝣晓潜泉之地,龟鹤偏解导养就不足为怪了。况且仙经长生之道,有几百种办法,只是快慢简繁不同罢了。

古代修仙的人,大都服食甘脂,衣着轻松和暖,通晓阴阳,身在官场,耳目聪明,骨节坚强,面色悦泽,老而不衰,延年久视,出 处任意。寒温风湿不能伤,鬼神众精不能犯,五兵百毒不能中,优喜毁誉不为累,这是最为宝贵的修养之道。

有人询问,学道的人,应当先立功德,是这样吗?抱朴子回答 说:是的,立功为上,除过次之。修道的人解救人的危困让人避免灾祸,救治人的疾病,让他们不会因病白白死去,这是上等功行。想求仙的人,要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如果不修德行,只是学习方术,都不会得到长生。做的恶事过大的,掌管生命的就会剥夺他的年纪,过失小的就会夺取他的运气时刻,按照所犯过失的轻重 而所要夺取的也就有多少。大概人禀受元气而有寿命,自然是有 本来定数的。定数本来就很多的,那么年纪就难以穷尽而且会推迟死期;如果所禀受的本来就很少,而所犯的过失又有很多,那么 生命就会很快结束而且早死。又说,人要想成为地仙,应当做到三百善;想修成天仙,就要立行一千二百善。如果已经做了一千 一百九十九善,但是无意间又做了一件恶事,就会把之前行的善全都失去,只能重新再次积累行善的次数。所以说行善不在于有 多大,做恶不在于有多小。虽然不作恶事,但是口德和所行之事, 以及祈愿别人布施,施恩求报等等,就又失掉了这一事之善,但是 善果不能全都丢失。又说,累积的善事没有圆满,虽然服食仙药, 也是没有益处的。如果不服食仙药,只是力行好事,即使没有很 快成仙,也可以不会有突发死亡的灾祸。我此时更加疑惑像彭祖 那些人是否因为他们的行善功德没有圆满,所以就不能飞升成 仙。

万物皆有灵性,所以说凡是有生命的胎、卵、湿、化,都蕴含着阴阳二气,哪个不是以生为乐而畏惧死亡呢?然而在世俗之中荣 华势利诱其意,素颜玉肤惑其目,清商流征乱其耳,爱恶利害搅其

神,功名声誉束其体,这些都是不用召请而自来,不用学习而已 成,自己并非天生就能修道成仙,也无穷究事理而有独到的见解, 在俗事之外识别情态而善于变通,运用智慧能清楚地洞察广袤悠 远的微妙变化,觉悟到身体和名誉孰轻孰重,哀伤时日如白驹过 隙、火烁电光之快,怎能抛却当下享乐而期望遥远渺茫的事情,抑制禀赋的嗜好,断绝眼前的欲望,修习难以成就的遥远功果呢? 有是因无而化生的,无中生有;形体须精神而矗立,形神合一。有是无的宫室,形是神的宅舍。因此又譬如堤坝,堤坏水就不会存 留了。又比方火烛,蜡烛燃尽火就熄灭;身体过劳则精神散失,精气竭绝则生命终结。如果树根断除,即使枝繁叶茂,很快青翠的 绿色就会失去。气血缺失而欲望较重,那么精神和智慧就要离开 身躯了。已经过世的就没有返回的期望,既然腐朽的就没有再次 生发的道理,若是养生的人,那就太可悲了。

所以居住山林养性的人,放弃俗事而自寻快乐的人,他们拿攀比当作是生的赘疣,看待万物如同蝉翼一样明白,岂能随便说大话,而又勉强看淡世事呢?假若其人确切了悟,就会自然抛弃 如得健忘症一般。因此他们居住在幽隐遁世的地方,韬光养晦, 遮盖想要注视的目光,遣送损伤智慧的美色,杜绝喜欢听声的耳 朵,远离混乱五音的响动,涤荡蠲除深固的习气,遵循柔雌,抱元守一,专心一气达到柔和,内心镇守着恬淡素朴,打发欢快亲密的邪情,除去内心的得失荣辱,割去厚重生活的毒瘤和沉寂多话的机关,返还内听之后所闻就清澈,眼目内观而后才有先见之明,在 幽深沉重的地方滋养灵根,在处世接物的地方消除诱惑和羡慕, 斥退粗俗的行为,充实愉悦的意境,达到无所作为,用以健全自然 的天理。于是就可以吮吸日光月华,在太清之境沐浴精神,外除五贼,内守九精。在命门把守着玉钥匙,使黄庭与北极交结,引导 三景直上明堂,飞化元始用以炼形,采收金津和以玉液,经常驱使 白而留青,凝结澄澈的泉水下注丹田,引导沉静的玄珠入于五城……治饥止渴,百病不生,逍遥中宫,气血和平,拘魂制魄,骨填体医轻,所以能够驾驭风云而飞腾太虚,还可以混于世俗而得永生。

只是苦于听到的人不大相信,相信的人又不去实践,实践的人没有恒心。所以得到的人很少而且又隐藏不露,没有成就的极多而 且明显。世人无法知道那些隐居的人,而且又但见那些明显的 人,因此说天下果然没有修仙之道了。

《抱朴子》说:堤防坚固,水就没有泄漏之患,油脂过多,灯火就没有被侵熄之时,龙泉宝剑因其不割而常利,刀斧却因日用而 破敝,隐藏的积雪因躲避天暖而历经夏季,潜藏的冰块因其深居 而度过炎暑,单一的巾帛因遮盖镜子却不被烧灼,平凡的花卉因 偏爱覆盖而越过冬季。土壤和水泥是容易消散的,然而却能制陶 做瓦,这就和阴阳二仪是一样的道理。树木都是易于腐烂的,然 而燃烧做炭就可以放置亿万年不会腐烂。圈养的小猪因饲养得 当而晚死,千里马因经常登涉山岭而早毙,寒冷的昆虫因居住舒 适而加倍长寿,南方的树木因地处温暖而长久茂盛,因接触煞气 万物就凋萎在寒凝的霜雪,因遇到阳和万物又郁郁葱葱而枝叶繁 秀。万物的种类是一样的,然而秀实和枯萎却大有不同,哪有秋 收冬藏的一定之规呢?然而人的禀赋寿命,死生的期限,不是像 草木那样一定要等到寒冷的天气,而且延年益寿的道理,补养救 治的方药,不只是用温暖这样浅显的办法。要达到长生的效果, 使用什么办法不行呢?而且世人墨守近效,又用功偏执,因短期 不见成效,就说仙道虚诞,黄帝、老子都是妄言,这不也很可悲吗?蒙昧的人,于是就不肯相信汤药针艾,更何况深于此道的人 呢?都说:“俞跗、扁鹊、和、缓、仓公之流,必能救活病人,为何他 们还要死亡呢? ”又说,富贵的人家,岂能缺乏医术,而且更加不能 长寿,这不说明人的生命是有一定年限的吗?如果责怪如此之 人,让他们信仰神仙,那就如同让牛攀缘树木,让马去追逐飞鸟。

抱朴子曰:召魂小丹三使之丸及五英八石小小之药,或立消 坚冰,或人水自浮,能断绝鬼神,禳却虎豹,破积聚于腑脏,追二竖 于膏肓,起猝死于委尸,返惊魂于既逝。诸如此类都是平常的药 物,犹且能让已死者重生,何况是那些上品药物,为何不能让生者 不死呢?越人在虢太子即将死亡的时候使他复活,胡医在苏武很 快断气之时挽救了他,淳于意能开解头颅以理脑,华元化能刳割 腹腔以浣胃,文挚愆期以痊危困,仲景穿胸以纳赤饼,这都是医家 的小技能,尚且还能如此。何况神仙之道,什么事情不能做到? 人之所以死亡是因为诸多贪欲的伤损。衰老的原因是百病的损 害,毒虫恶气所中,邪气所伤,风冷所犯。现在就导引行气,还精 补脑,食饮有度,兴居有节,再服药物,思神守一,行持禁戒,佩带 符印,伤生之事,一切远离,如此就气脉通达,可以避免六害。现 今医家的通明肾气之丸、内补五络散、填骨枸杞煎、黄蓍建中汤, 服用的人都能肥壮。漆叶、青蓁,都是平凡敝陋的草木,樊阿服 后,得享二百岁,而且耳目聪明,还能给人针灸治病,这是近代的 实事,又是正史记载批注的。

又说,有位叫吴普的人,跟随华佗学习五禽戏,作为健身导引 的方法,尚且还活了一百多岁。这都是使用此普通的药物和简单 的健身方法,竟然也能达到如此地步,何况是再运用其中精妙的 呢?今天对世人说,理中汤、四顺散,可以救治霍乱;款冬、紫苑,可以治疗咳嗽、逆气;萑芦、贯众杀九虫;当归、芍药治绞痛;秦艽、 独活除八风;菖蒲、干姜治痹湿;菟丝、苁蓉补虚乏;甘遂、葶苈逐 , 痰癖;括楼、黄连愈消渴;荠苊、甘草解百毒;芦茹益热治创伤;麻黄、大青主伤寒,世俗之人还以为不然。宁愿杀生祈福,卜筮驱祟,不肯相信良医可以治病,反而把性命托付巫婆神汉,况且再告诉他们金丹可以度世,芝英可以延年呢?

通往昔留侯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前无古人,他的智慧并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然而还说长生不老是可以做到的,他的聪明才能,不是都不及世人,尚且说:“我将抛弃人间之事,就要跟随 赤松子云游了”,于是便修行导引之术,断绝食物一年,终于进入 修道成仙之路。等吕后逼迫他,以求得安定太子的计策。张良不得已,为她谋划请来商山四皓,果然如愿。吕后非常敬重他,却又 强迫他吃饭,故意让他修道不成。按孔安国《秘记》里说,张良得 到了黄石公不死的秘法,不只是兵法而已。又说,张良原本的老师就是四皓,里先生以及绮里季的徒弟,都是成仙得道的人,张良 跟从他们全都得到了那些神方,虽然因为吕后勉强他饮食,不久 又回到修炼仙道之路,暗自度化世人,但是世人并不知道,故意让 人说他已经死了。像孔安国说的情况,那么张良就是修道成仙 了。另外汉丞相张苍,偶然得到一些小术,吮吸妇人乳汁,活到一 百八十岁,这大概是养生中最浅薄的方法。而张苍去做了,尚且 得到中寿的三倍,何况施行各种完备的道术,修炼那些秘传妙方, 为何不能得到长生呢?这些事情见于汉书,并非是空口胡说。

抱朴子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如果能够兼行运气,它的功效更加快捷,如果不能得到药物,只是行气而且合乎它的道理,也能 得到几百岁的寿命。然而还要明白房中之术,所以鉴于这样的原因,如果不知阴阳之道,就会屡次有劳损,那么行气的方法就不起作用。人生活在气中,气运行在人中,自天地以至于万物,没有不 需要气来化生的。善于运行元气的人,在内可以养身,在外可以 却除邪恶,然而老百姓们每天运用却并不明白这个道理。

关于修真的境界划分?

个人臆想,仅博众人一笑,不必较真。
第一阶段:修真、异人--获得超凡能力的个体。
1、聚气(后天):淬炼身体灵魂,以期能够感应、引导、承受天地元气。
2、练气(先天):引天地元气强化身体和神魂,以期能够感应天地万物。
3、筑基(武尊):领悟到事物的物质、信息、能量中的某种特性,并以此为根基,凝聚出承载这些领悟的事物(真元)。
4、金丹(武圣):对事物的物质、信息、能量中的特性领悟达到极限,能够引起天地法则反应,并将这种领悟凝结天地法则具现而出(金丹)。
5、元婴(武神):完成对事物的物质、信息、能量的特性的混成领悟,能够察觉到法则的运转,具现承载这种领悟的事物(元婴)。
第二阶段:真修--领悟法则的个体。
6、化神:领悟自性相合的本源法则,驱使法则,改造自身,可返老还童。长生不老,有三灾。
7、还虚:途一、法则生生不息,打破顽空,神合虚空。途二、彻悟法则,神合虚空。
8、合道:得窥大道,逍遥天地间,领悟造化神奇。(最难:合先天灵光,知大道衍化,成天仙大道。次之:合本源法则,掌万界权柄,成神仙之尊。通常:合本源真灵,斩异心,留真性,得无数知见;成地仙功果。特殊:牺牲自身合天地本源,开辟特殊修行之道。)
第三阶段:神、魔、仙、佛--获得大道认可成就特定概念的个体。
9、五仙(五仙并非五个境界,而是五种能够成就真仙的途径。)
9--、鬼仙:引导生灵情绪,收集众生意念,信愿,体悟造化。(1、鬼修:鬼魂、鬼卒、鬼将、鬼王、鬼皇、鬼仙。2、有功德之人死后被天道正统册封而成。)
9-、人仙:真身驻世,游历万界,无限强化。(1.聚气、练气、筑基、结丹、人仙。2.炼体、炼炁、炼神、归一、人仙。)
注:人仙不悟大道,只修法术神通;不求长生,只求战力。引导、承受世界本源改造后成为人仙,人仙每提升一个等级,能将之前等级的爆发状态固化成基础状态,而进入爆发状态后,能力将是基础状态的十倍以上。人仙达到一定实力后,可穿过世界壁垒,穿梭于诸天万界,赚取功德气运,换取世界本源,以万界本源强化己身。
9+、地仙:化身降世,布道诸天,体悟造化。(1、聚气、练气、筑基、结丹、元婴、婴变、分神、合体、渡劫、大乘、地仙。2、聚气、练气、筑基、金丹、元婴、阳神、还虚、合道、地仙。)
注:地仙难以悟大道,以修法则神通为主。可以化身降临诸天万界,收集功德气运延长驻世时间,体悟诸天本源法则,以窥大道神奇,若有机缘也可证得真仙。地仙虽得长生,也只是与其出生世界同寿。
9+、神仙:获取诸天权柄,显圣万界,体悟造化。(1、聚气、练气、筑基、金丹、元婴、阳神、还虚、合道、神仙。2、得气、筑基、金丹九转、还虚、合道、神仙。3、太阴炼形而成。4、真灵上封神榜,或炼化天地权柄之物。)
注:神仙本身虽难悟大道,但代天行宪时可窥探大道运转。若有机缘也可证得真仙。
9++、天仙:先天之地开辟诸天,体悟造化。(1、得气、筑基、金丹九转、还虚、合道、天仙。2、人仙/神仙/地仙等修炼晋升为天仙。)
10、真仙:生灵能够认知的极限,洞悉一切后天物。
11、玄仙:法则能够作用的极限,创造一切后天物。
12、金仙:时空能够承载的极限,时空内全知全能。
第四阶段:道--无法定义。
13、大罗道果:成就真一,超越时空。全知全能。
14、混元道果:一切之始,一切之因,一切之果。
15、无上.玄妙.不可言之境:无上玄妙不可言。

词注:

一、法则:把世界变成当前状态的原因;或者说生灵意识对本源法则的即时认知。

二、三灾:未证仙、魔、神、佛等等果位的修炼者,驱使法则改造自身时,会引起本源法则响应,降下三灾厉害于修行者。世界本源越多之地,三灾降临时间越短;世界本源越少之地,三灾降临时间越长。本源世界内500年后才会降临到修行者身上;凡间界182625年后才会降临到修行者身上。若在这段时间内成就果位,便不再有三灾。

三、先天灵光:先天之地大道衍化时诞生的无量灵光。先天灵光投影到各个世界的世界本源中形成真灵,真灵在负维度孕育出灵魂,灵魂与正维度的生灵结合,构成完整的生命体。

四、本源法则:世界开辟时,形成的道纹。

五、世界本源:道纹与先天之物作用,诞生的对世界有益的事物。

六、本源世界:道纹与先天之物作用产生的特殊时空。(仙界、神界、天魔界、幽冥界等等)

七、造化:世界本源在本源法则的作用下,生成世间万物。

八、诸天万界:一定境界的修者,用开辟之力与先天之地的大道衍化之力作用,将众生臆想具现成真所形成的世界,开辟之力若有富余则可能会诞生无数相似的世界。
天仙:可开辟小世界--修炼者能修炼到天仙的世界。
真仙:可开辟三千世界(大千世界、中千世界、小千世界)--修炼者能修炼到真仙的世界。
玄仙:可开辟大世界--修炼者能修炼到玄仙的世界。
金仙:可开辟永恒界--修炼者能修炼到金仙的世界。
低等级世界不能在先天之地长存,要么被永恒界吸纳,依附永恒界延长存在时间;要么回归虚无,开辟之力经历世界生灭成为记录世界轮回的信息,这些信息最终会被永恒界接收,所以金仙在时空内是全知全能的。

九、先天之地:大道衍化之所。(常称为:混沌、鸿蒙、源初等等)
天仙对先天之地:能感知,能利用,难长驻,不见道,不能懂。
真仙对先天之地:能感知,能利用,难长驻,偶见道,难以懂。
玄仙对先天之地:能感知,能利用,易长驻,常见道,偶尔懂。
金仙对先天之地:能感知,能利用,可永驻,永见道,可明悟。

请问道教神仙体系

分类:社会民生 >> 宗教
问题描述:

请问道教神仙体系:从宏钧法师到元始天尊到十二金仙到二郎神等等数代弟子,还有截教、阐教一堆堆的人物关系和主要事件。谢了。

解析:

一、道教神仙谱系的渊源

道教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中,其崇奉之神灵数量众多,但无一例外地都能从这块土壤中找到它的源头。归纳起来,不外四端:

第一,对中国古代“天神、地只、人鬼”信仰的继承和改造。早在战国时,《周礼·大宗伯》已概括出“天神、地只、人鬼”的崇拜系统。其天神有昊天上帝、日月星辰、风伯、雨师;地只有社稷、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人鬼主要为祖先。道教成立时,

供奉神灵的数量不多,并且多与古代宗教的神灵相异,如:太上老君、三官等。东晋以后,崇奉的神灵虽愈来愈多,但仍不出《周礼》所概括的“天神、地只、人鬼”的格局。约出于南朝宋的《洞玄灵宝道学科仪》卷下记载了当时的醮神科仪,略称:凡是学道者,皆须修学醮神仪节,而醮“有九品(据下文,应为十品——引者注):一者五帝醮,二者七星醮,三者六甲醮,四者三师醮。此四醮皆请天神。当修馔时,尤须洁净果具,并令丰新。……又有五者五岳醮,六者三皇醮,七者三一醮,八者河图醮,九者居宅醮,

十者三五醮。此六醮并请地神。当修馔时,尤须洁净果具,并令丰新。”①现在留存的南北朝部分斋科书,如北周《无上秘要》卷四十八至五十七所辑之“三皇斋”、“涂炭斋”、“盟真斋”、“三元斋”、“金箓斋”、“黄只斋”等,其所醮之神,即承古之

“天神、地只、人鬼”的崇拜而来。如卷五十四“黄只斋品”有:“谢十方”(指东、南、西、北、四隅及上、下十方之天尊、天帝、真人),“谢日月星”(指日、月及诸天星宿大神),“谢五岳”(指东、南、西、北、中五岳神君、灵官),“谢水官”

(指三河四海九江水帝、十三河源河伯河侯)。②可见自南北朝初年以来,道教即按古之“天神、地只、人鬼”的格局来创造和礼拜自己的神灵,其中也继承了许多神名,如四御、玉皇大帝、五老君、五星七曜、北斗七星、四灵二十八宿、真武大帝、雷神及东

岳、城隍、土地等,无不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从中蜕变的痕迹。

第二,对神话传说人物的继承和改造。中国古代有丰富的神话传说。在流传中,有些神话人物最后变成被人们顶礼膜拜的神灵。道教继承了其中的少部分,有的是基本承袭,加工甚少;有的在承袭基础上加以改造,使之成为富有道教色彩的神灵。如民俗神中之大部分属于前者;黄帝、东王公、西王母、九天玄女等仙真属后者。

第三,取材于战国秦汉间流传的神仙人物。如《庄子》所记的广成子、彭祖,《淮南子》所记的赤诵子,以及《史记》《列仙传》《神仙传》等所载的神仙和方士等。

第四,对谶纬的承袭。两汉纬书在重点神化儒家圣人及儒家经典的同时,又制造了许多仙话。除有仙山、仙人食白玉膏等描述外,又对一些古代神话人物进行仙化,主要的有黄帝、西王母、九天玄女等。还给日月五星、北斗、五岳、河渎众神取名、描状貌、

配服饰。这后一点为纬书的开创之举,成为后世道教广泛承袭的对象。

应该指出,道教神仙谱系中的神灵,虽然大部分承袭了中国古代神灵的模式,但也有一部分为道教所新创,除道书所载名目繁多的诸仙真外,本书所述的三清、三官、酆都大帝等是其最著者;玉皇大帝可算为半承袭半新创的神灵。尽管如此,道教在新创这

些神灵时,仍然脱离不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仍然要汲取中国已有的文化养料。三清尊神之一的元始天尊的塑造就是具体的例证。元始天尊最早的雏形是元始天王,③首见于南北朝所出的《元始上真众仙记》。该书云:

“昔二仪未分,……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经四劫,天形如巨盖,……复经四劫,二仪始分,相去三万六千里。……元始天王在天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复经二劫,忽生太元玉女。

元始天王与之通气结精,而生扶桑大帝东王公与西王母,再生天皇,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伏羲神农等五帝是其后裔云云。④很显然元始天王是天地万物人类的始祖神,脱胎于盘古神话。盘古神话最早见于三国吴人徐整之《三五历纪》,此书已佚,《太平

御览》卷二引有其中一则文字:“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⑤两相对比,模仿之迹,显然可见。其他对三官大帝、酆都大帝、玉皇大帝的塑造,无不借助于古已有之的神话传说。

二、道教造构神仙谱系的教理依据和基本原则

道教神仙谱系虽然表现出继承传统的明显特色,但是又对所选取的神灵进行必要的加工,并根据需要新创一些神灵。

其对已有神灵的加工和新神的创造,遵循了共同的教理依据——“道”和“气”,以及共同的基本原则——“化”。

“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和教义枢要,也是道教创神的基本依据。不赋予神灵以道性,无从成其为道教神仙。早期道教在塑造祖神老子时,即谓:“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明,观混合之未别,窥

清浊之未分。”⑥视老子为道的体现者和化身。

《老子想尔注》亦云:“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⑦其后,宋谢守灏集历代各类神仙传记中有关太上老君之事迹,编成《混元圣纪》,其中有云:

“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

终乎无终,穷乎无穷者也。”⑧六朝时,道教各派根据发展的需要,扩大了神灵体系,在新创最高神三清时,同样运用了“道”的原则。《云笈七签》卷二引《太真科》曰:“混沌之前,道气未显,于恍莽之中,有无形象天尊,谓无象可察也。……

又经一劫,乃生元始天尊,谓有名有质为万物之初始也。极道之宗元,挺生乎自然,寿无亿之数,不始不终,永存绵绵,消则为气,息则为人,不无不有,非色非空,居上境为万天之元,居中境为万化之根,居下境为万帝之尊,无名可宗,强名曰道。”⑨把

道的体现者的角色转由三清承担,盖以为只有道教最高神才能最完美地体现道的神性,才是道的化身。

最高神之下的众神仙,分别按其位次的高低,拥有相应的道性。总的说来,“尊神”、“仙真”道性多些,“俗神”道性少些。 “气”是道教塑造神灵的另一教理依据。道教从成立之日起,即受两汉元气说之影响,十分重视气的作用,认为原始之气生天生地生万物。道书中,“气”与“道”,有时被视作相异、相关之二物,有时被视作一物,皆具天地本始之意。道教用此概念造神

时,与“道”一样具有十分玄妙的作用。南朝宋时所出的《三天内解经》即用之以写老子之化生,其卷上曰:“幽冥之中,生乎空洞,空洞之中,生乎太无,太无变化玄气、元气、始气,三气混沌相因,而化生玄妙玉女。玉女生后,混气凝结,化生老子。……

老子者,老君也。”‘AB《云笈七签》又用之以写三清之产生,其卷三《道教三洞宗元》曰:“原夫道家由肇,起自无先,垂迹应感,生乎妙一,从乎妙一,分为三元,又从三元变生三气,……三元者,第一混洞太无元,第二赤混太无元,第三冥寂玄通元。从混

洞太无元化生天宝君,从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从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宝君。”AC既然三元变生三气,又化生三位天神,此三位天神自然即为三气所化或为三气之体现者。这三位天神实即后世所称之三清尊神。故后世有“一气化三清”之说,表明“气”是构造

道教最高神的基本要素。

同样,最高神之下的众神仙,也由“气”所构成。如“玉帝,在道教即三清之化。”AD即三清祖气所化,“五老上帝者,五气之根宗,五行之本始也。”AE表明玉皇大帝、五老君的“气”是直接源自根宗。

用“道”与“气”造构神灵时,道教遵循其“化”的原则,即变化的思想。这是道教的一大特色。无变化即难以设想人能经过修炼变成长生不死的神仙,人们称由人变仙者为“羽化登仙”,即指出了化的作用。《太上业报因缘经》借元始天尊之口论其化身

过程,曰:“始有天地龙汉之初,吾号‘无形’,化在玉清境,出大洞真经下世教化,……延康之时,吾号‘无名’,化在上清境,出洞玄宝经下世教化,……赤明开运,吾号‘梵形’,化在太清境,出洞神仙经下世教化。”AF三清之下的众神,亦由道或气所化

生。《洞神经》云: “大道降神,应接一切,或有名无字,有字无姓,或有位号,姓名亦无,各由感致,参差不同,是谓正神皆道应化。”AG

三、造构神仙与编制神仙谱系的历史进程

造构神仙与编制谱系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和由纷杂无序到较有系统的演变过程: (一)汉魏两晋是道教神仙谱系的初创时期。其早期经典《太平经》既确定神仙、真人为崇拜对象,又将儒家的圣人、贤人纳入神仙谱系,将它们分为六等:“一为神人,

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谓“此皆助天治也。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理万民录也,给助六合之不足也。”AH此时的神仙谱系比较粗疏,呈现初创时期的原始状态。

这时期活动的主要道派五斗米道,除称老子为太上老君,又造构了天、地、水三官,此外,则不见造构他神。这与当时五斗米道不重视偶像崇拜有关。如张鲁(或云张陵)所

作《老子想尔注》十分强调《老子》道“无名”、“无象”的观点,反对给“道”取姓名,设状貌,因此,这时期所创神灵是很少的。

(二)南北朝是道教大量造构神仙和进行初步整理的时期。陆修静在改造南天师道(原五斗米道)时,仍然坚持三张传统,认为“大道虚寂,绝乎状貌。”AI道士祀神的主要场所“靖室”应该注重“清虚”,“洒扫精肃,常若神居,唯置香炉香灯、章案书

刀而已。”AJ但寇谦之在改造北天师道时,却与此观点完全相反。一方面借太上老君之名,自立“天师之位”,表示仍尊太上老君为该教教主,另方面,又另造新神,为其神权张目。除制造太上老君之孙李谱文授予《录图真经》神话外,“又言二仪之间有三十

六天,中有三十六宫,宫有一主。

最高者无极至尊,次曰大至真尊,次天覆地载阴阳真尊,次洪正真尊,……”AK造神最多者,是东晋中后期新出现的上清派和灵宝派,它们在南北朝时所撰著的经书中,另辟蹊径,造构新的至上神,主要有元始天王、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太上玉晨大道

君、太上灵宝天尊等,声称上清、灵宝派经书都是这些尊神在天宫中讲说而传于世者。次于尊神的新神,更是不胜枚举。北周所出道教类书《无上秘要》卷八十三和八十四,对南北朝时所创神仙作了汇集,中列鬼官七十八,地仙一百三十九,地真二十二,九宫

真仙四十一,太清自然神九十九,太 *** 仙八十五,太极真仙九十三,共五百五十七名,LB天神、地只、仙真、人鬼,样样俱全。

以上表明,南北朝所造神仙既多且杂,又漫无统序,使信众无所适从,于道教传播不利。南朝梁道士陶弘景有鉴于此,遂作《真灵位业图》,意欲将此杂乱无章的诸多神灵,清理出一个较有次序的谱系来。他根据世俗“朝班之品序”和“高卑”原则,将五

百多名天神、地只、仙真、人鬼,用七个阶次组织排列起来。第一中位(即第一神阶,下同)以玉清元始天尊为主神,第二中位以玉晨玄皇大道君为主神,第三中位以太极金

阙帝君为主神,第四中位以太清太上老君为主神,……最后第七中位以酆都北阴大帝为主神。每一中位之下,分列左位、右位、女真位、散位、地仙散位,分别容纳若干天神、地只、仙真、人鬼,LC编制出道教史上第一个神谱。

虽然此神谱并未完全系统化,但它将十分庞杂的神仙群纳入七个系列,无疑比原来的漫无统序前进了一大步,并为后来的神谱编制奠定了基础。

南北朝神谱整理中还有一个各派所奉最高神不一致,需要加以协调的问题。五斗米道(天师道)、楼观道一直奉太上老君为最高神,而上清派、灵宝派则奉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或称灵宝天尊)为最高神。这种情况也是不利于道教传播的。一些道士乃仿

照佛教的“三身”说,将各派所奉的最高神糅合在一起,组成能共同接受的最高神,此即后来的三位一体的最高神“三清”。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即表现了这种倾向。其第一中位元始天尊之下,所列全为“天帝”、“道君”、“元君”,并无地只、人鬼;

而第二中位玉晨大道君之下,则纳入了魏华存、许穆、许翙等上清派创始人;第三中位金阙帝君之下,纳入了徐来勒、葛玄等灵宝派所尊的创始人;第四中位太上老君之下,纳入了以张陵为代表的天师道创始人。四个中位综合成一个最高神,即可解决各派原有

的矛盾。事实上,这四位主神的名目和突出地位,已经具备了其后“三清”的特征,它实为“三清”的雏形。因此,《真灵位业图》在道教神谱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较此稍后的《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日本吉冈义丰《道教经典史论》认

为该书出于六朝末或隋代,最晚在唐初已经问世)在讲造像注意事项时,又特别强调了元始天尊等三神的崇高地位,其卷二《造像品》云:“造像有六种相,宜按奉行:一者,先造无上法王元始天尊,太上虚皇玉晨大道(君),高上老子太一天尊;二者造大罗已

下、太清已上三清无量圣真仙相;三者……”LD认为造头三个神像是第一重要的。此三神恰好就是后来的三清,由此可见三清尊神在南北朝末或稍后已逐渐形成。但并未最后完成,因为现存的南北朝塑像及造像记中,只见有单个的元始天尊像或老君像,而无三

清像,LE宫观中更无三清殿;《隋书·经籍志(四)》在述道教源始时,亦只称元始天尊,而不称三清。LF(三)隋唐五代是三清最高神地位最后确立和神仙谱系继续编定时期。唐代崇奉道教,尊祖老子,封老子为“玄元皇帝”、“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大

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圣祖庙(老子庙)遍及天下。因此,唐代前、中期道教宫观中,仍只有元始天尊殿或老君殿,而无三清殿。中叶以后,三清殿、三清观之名始见于记载。徐铉《筠州清江县重修三清观记》载,该观原为纪念吴(猛)、许(逊)

二真君而作,始为草堂道院,“年世弥远,增修益崇。开成(836~840)中,始诏赐号三清之观。自时厥后,又逾十纪,……建三清之殿,造虚皇之台,设待宾之区,敞饭贤之室。”LG三清之名,亦见于唐代道教斋神名单,《茶香室丛钞》卷十四《三清》条云:“唐杨钜《翰林学士院旧规·道门青词例》云:谨稽首上启:虚无自然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三清圣众。”LH杜光庭删定的《道门科范大全集》,在卷一至卷三之请神名单中,首列“斗极祖师洞真大道元始天尊,斗极宗师洞玄大道太上道君,斗极真师洞神大道太上老君。”LI卷四至卷六首列:“虚无自然元始天尊,无极大道太上大道君,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LJ可见三清尊神的地位在唐代已最后确立了。 与此同时,其余众神的次序也正在编定中。如杜光庭《道门科范大全集》卷一至卷

三,在三清之后所列神灵为:玉皇、紫微大天帝、北斗九星君、三官、五帝、九府四司诸君、六十甲子本命星君、玄中大法师、三天大法师等;LK卷四至卷六则列:高上玉皇、三十六天帝、东华、南极、西灵、北真、玄中大法师、三天大法师、日月九曜、南辰北

斗、三官、五帝、本命星君、东岳司命、名山洞府得道神仙、三界应感一切真灵等。MB其余各卷大体类此。

(四)两宋是道教神仙谱系最后编定时期。北宋真宗、徽宗是著名的崇道皇帝,他们搞了很多降神和天赐的闹剧。为了醮神的需要,曾命令大臣和道士整理道教醮仪,《宋史·王钦若传》记王钦若曾撰著《列宿万灵朝真图》《罗天大醮仪》等。MC《历世

真仙体道通鉴·林灵蘁传》载林灵素曾“被旨修正一黄箓青醮科仪,编排三界圣位,校正丹经子书。”MD林灵素所作的“编排三界圣位”的工作,对道教神仙谱系的最后定型起了重要作用,南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编制的黄箓大斋醮神名单即据此改成,其

卷三十九所列三百六十分位神仙名单,按其性质、品第,可分为以下十一个等次:(1)三清、四御;(2)南极长生大帝、东极救苦天尊、木公道君、金母元君及三十二天帝;(3)十太一、日月五星、北斗、二十八宿星君;(4)五帝、三官、四圣;(5)历代传

经著名法师;

(6)魔王、神王、仙官;(7)五岳及酆都地府诸神;(8)扶桑大帝及水府诸神;

(9)天枢院、驱邪院雷府等部主宰及诸神;(10)各种功曹、使者、金童、玉女、香官、吏役等;

(11)城隍、土地及所属神众。ME经过如此整理后,十分庞杂的神仙“队伍”算是较有系统了。当然道教各科仪书所载神仙系统并不完全统一,但南宋留用光《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宁全真传授之《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等所载神仙系统,其主要神箓及其

等次皆差别不大,故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所载不失为神仙谱系的代表,是道教神仙谱系最后编定的标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592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