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百家论道

用《山海经》找女娲墓

大道家园 2023-04-21 12:04:11

扶永发

传说女娲伏羲之妹。二者均为传说中的我国远古帝王。《风俗通义》所引《春秋纬运斗枢》以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伏羲其人在历史上是否存在,这是很确定的;不过我研究发现,女娲亦是确有其人的。

有人说伏羲就是太昊,所以又叫做太昊伏羲氏。

《山海经》中有大(通太)皞而无太昊;许多学者以为太昊(音浩)与大皞(音浩)为一人,大误。大皞出现在黄帝之前,他是古巴人(巴国)的始祖。他的儿子少皞之子名般,发明了弓矢。有的学者以为少皞即少昊,亦误。《山海经》中有少昊。经研究,少昊是黄帝之子,又名契,为商朝的始祖。少昊为太昊之后裔;则是太昊与黄帝乃是一族之传承无疑矣!若太昊即伏羲,是伏羲即黄帝族之远祖也。传说女娲是伏羲之妹,也是黄帝之祖先。

女娲为我国历史上的著名女性,其传说和神话颇多。《淮南子·览冥训》云:“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这是女娲氏“炼石补天”的最早记载。《淮南子》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人所著;其时去上古之世不算太远多年。它的记载有关女娲之事,可以信据,姑且将它当作口传历史看待吧!

女娲的葬地在今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境内。她的葬地位置,我是通过《山海经》研究找到的。

《山海经·大荒西经》说:“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育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接着又说:“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接着又说:“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所引上述文字,与今日的云南剑川县西北、兰坪县东南之地极其吻合。“海”是大禹及其之前的中国之称。“西北海之外”,指当时的中国中心地区的西北。“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谓有山(裂开)而合不拢来,是一山变成了两山,该山名叫不周负子。不周负子(山)即今剑川县上兰乡美水行政村驻地美水登之南夫再木(村)西南之核走山及西北之美水山(在美水登西南)。夫再木(白语)原名“府寨”。府寨实即“不周负子”之“负子”字的近音字。核走山与美水山之间隔有一小溪将两山分开,古人以为两山原是一山的,故总名之为不周负子。

“不周负子”下郭璞注云:“《淮南子》曰:昔者,共工与颛顼争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维绝,地柱折。故今此山缺坏不周迎也。”是郭璞误以不周负子即不周山了。不周山为《山海经·西次三经》所记之山;该山在今丽江县九河乡河源行政村所属水塘箐(村)北之垭口。该处为古共工国的南面之门户,为要道所经之地。“两黄兽守之”,是《山海经图》上于不周负子(山)的相应位置处用黄颜色所绘的两兽,用以表示不周负子(山)的位置所在。

《山海经》是对《山海经图》的解释和说明(即“说词”),故将其图象记为“两黄兽守之”。此种记法颇具故事性;其实实地上是根本没有“两黄兽“并一直守在那里的。“有水曰寒暑之水”,“水”即河流。寒暑水即今兰坪县东南部通甸乡丰华行政村所属黄木(村)东南所出小溪。今无河名。该小溪东南流,于夫再木(村)东南入于白石江。此小溪于《山海经·西次三经》中称为“流沙(水)”。白石江发源于剑川县西北界之老君山,西南流于夫再木(村)东南与小溪汇。此段白石江于《西次三经》中称为“观水”,《海内西经》中又称为“流沙(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湿山”即今小溪西侧之山,其主峰名青岩头,在兰坪县境内;“幕山”即今小溪东侧之山神岭,在剑川县境内。“有禹攻共工国山”,该山当即今之鸡足山头,在剑川、兰坪二县间界上。共工国为炎帝的玄孙(祝融)之子共工所建之国。其故地在今丽江县石鼓镇驻地石鼓街北至红石崖(山名)间的金沙江河谷中。其国邑故在今石鼓镇红岩行政村境内的瓦房沟(村)处。共工国的存在时间不长,为大禹治水时所攻灭。当是共工国南面的门户不周山处共工的防御甚紧,禹攻其国时则绕道由此山通过,故称此山为“禹攻共工国山”。是因事而立名矣!

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所建”,淑士国国邑故地当在今剑川县上兰乡新生行政村驻地新生邑处。此处亦处于小溪东面的山下。淑士国为颛顼之子名叫淑士的所建之国,故国名以人名名之。据《山海经·海内经》,知颛顼为黄帝的曾孙;而淑士为颛顼之子,是淑士为黄帝之玄孙。“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有神十人”是女娲死后在《山海经图》上于其葬地的相应位置处的图象(因为人死了才能叫“化”)。“处栗广之野”,“栗广之野”显然为女娲的葬地。《山海经》中野与山为同义词;栗广野即栗广山。“栗广”二字前后互换,则为“广栗”;廣(广字之繁体)栗”二字均去掉上面的部分,则为“黄木”。所以“栗广之野”应是今兰坪县通甸乡丰华行政村所属的黄木(村)处之山,即今黄木(村)南之山。

1992422日,我等去兰坪县河西乡境内的玉狮山考察西王母的故居返回兰坪的途中,顺便考察了我们认定的女娲墓。下午325分,我们的车来到黄木(村)北边的村口。为了扩大对女娲墓的搜索范围,我决定到该村西南面的山上也去查看一下。下车后,我和张冀杨、吴老师由村中大路西南行。我们在该村一位十三四岁的男学生的带领下,来到村西南面的小山上。山不高,其上长有树木,多为松树,长得不大。山上无其他发现。我们穿过耕地东北行,来到黄木(村)正南面的山上。山上亦长满了树木。418分,我们在山顶上的密林中找到了一个土台状的东西,为正规的圆形,直径10米,高约1.2尺,凸起子四周的缓坡之上,我认为这是一座古墓。张冀扬也同意我的看法。吴教师也说:的确是一座古墓。

这座古墓,应当就是女娲的下葬处了。

另外一种比较主流的观点,记载在宋初《太平寰宇记》中,说女娲墓在赵筒子城东南五里,高二丈。清代县志中说,宋初给守陵五户长吏,春秋奉祀。位于侯村东北的女娲陵分为正、副二陵,正陵在娲皇庙正北,是一个高四五米的圆形土丘,周长约50米。副陵在娲皇庙西侧,大小与正陵相近。一般认为,正陵埋葬女娲之体,副陵埋葬女娲生前所用之物。在女娲陵副陵东边,有一座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娲皇庙,全称为“娲皇圣母庙”。庙东西宽约120米,南北长达300米。该庙始建年代无考,唐天宝六年(747)时曾经重修。正殿为补天宫,主要塑像是女娲,墙壁上绘有女娲断鳌、炼石的故事。现在庙中还有三株古柏,最大的一株为“猴头柏”,高20多米,径围在8.5米以上。根据轩辕黄帝曾到山西万荣“汾阴睢”一一女娲“抟土造人”圣地“扫阶而祭”的传说判断,它与陕西桥山“黄帝手植柏”一样,是黄帝来此朝拜“女娲陵”时所植。

不管女娲墓实际在哪里,女娲 “抟泥土造人”和“炼五色石补天”功绩都是不可磨灭的,说她是人族的始祖,是名至实归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13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