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道家养生

“体道”是陶弘景的道教养生术根源,是融合三教思维的根本产物

大道家园 2023-04-21 12:04:11

“体道”是陶弘景的道教养生术根源,是融合三教思维的根本产物

温馨提示,长文2500余字,阅读完需要一炷香的时间。

“山中宰相”有着最为顶尖的医药学与养生学天赋,更有着非凡的成就济世至今。

但是,这样的思维是如何成就的?或许要深入了解下他的“体道”是如何形成的:

1、山中宰相与道家茶人

陶弘景是南朝时期的道教思想家、炼丹家、医药家。而且是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不过其更多为人所熟知的和最不为人所熟知的称号与身份就是“山中宰相”与“道家茶人”。不过这两个身份,却都与他的道教追求有关。

众所周知,陶弘景幼年就展现了他的天赋,自从看了葛洪的《神仙传》等著作,更是深受影响,也开始了他对于道的追求。而这些天赋与追求,则化成了知识成就了他的名声,陶弘景一生著书极多,约二百二十三篇。可以说在医药、炼丹、等各个方面,甚至是天文历算、地理等都有所涉猎。尤其是道教仪典更有深入研究。

博学也让他深受统治者的赏识。先是东阳郡守沈约“累书邀之”,他并不去;接着还有梁武帝“屡加礼聘”,他依旧如是。直到梁武帝问他山中有什么,为什么不出山?他才赋诗一首,又作画一篇。诗言:“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画则是:两头牛,一头散放水草之间,自由自在;一头锁着金笼头,被人用牛绳牵着,并用牛鞭驱赶。

看了这些,同样醉心于宗教的梁武帝明白了他所求便是离世之思,不过他却又有出世布道的热血,更介乎于出世与入世之间。故而梁武帝虽然不再让他出来做官了。不过,但凡有吉凶征讨大事,就会前以问询。书信往来不断。这也为陶弘景留下一个“山中宰相”的称号。

当然,之所以会这样,当然是因为其所追求的大道所致,在陶弘景看来,静而清修是追求大道最好的方法,而这一点,也提现在了他对于茶的理解上。

如果说道家最伟大的茶人,或许大概要算陶弘景了。他好茶,因此在《桐君采药录》中的注解内,备述西阳、武昌、卢江、晋陵等地所产好茶,以及巴东所产真茗。但是除了好茶,他也会用茶,因为他的用茶更多是从药用价值方面来看待的。

只因对于他来说,确实茶这种天地造化之物具有私用与普世两层含义,普世方面,体现在了药用方面,而私用则更多的是因为其可以静心清神,来做到“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

可以说,这两个身份,其实无不代表着他脱胎于信笃的老庄哲学和葛洪的而成的思想表现。但是,他的思想又真的只有这些吗?

或许并不然。

2、融合三教的思维观。

陶弘景笃信老庄哲学和葛洪神仙理论这一点毋庸置疑,从他遍游名山大川,到处寻求道学就可以一窥。甚至在遍寻而得真人遗迹十余卷与思维更加开阔后,在对以往的所学,如葛洪金丹教,南天师道等进行总结和改革,开创了有深远影响的道教茅山宗。

但是这时候,经历了诸多思想转变的他,已经不单单是传统的继承者了,而更像是一个革新者。陶弘景主张佛道双修,儒释道三教调和兼容并重,曾说“万物森罗,不离两仪,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而更是因此衍生出了独属于他的养生体系,即接近道教内丹之法的形神双修,养性与炼形并重。除此之外,他更是从事金丹烧炼。不过比起他在金丹(外丹)学上的成就,反而其对于药物学的贡献更大。

如今化学之中硝酸钾的火焰分析法其实就是由他而创:“先时有人得一种物﹐其色理与朴硝大同小异﹐朏朏如握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不停沸﹐如朴硝﹐云是真消石也。”

不过,这也不得不提梁武帝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要知道炼丹所耗绝非小数,故而自古皆有帝王好求外药而非内丹之说,正是因为负担的起,而陶弘景所用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原料﹐大多数是梁武帝所赠。

而说回陶弘景的思想基础,为何会有这样变化,其实还是因为几点,首先这时候佛教的传布基础虽然已立,但并未如今这般广泛。主要原因是当时社会儒家的思想占据主动,其“三纲五常”与佛教的“无父无君”有着对立的一面。

其次便是帝王的主导,梁武帝就是笃信佛、道两教,曾亲自三度舍身僧寺为奴,宣讲佛经,而又同时亲讲《老子》,并且亦崇尚孔、孟之学。他不但对三教有同好,而其兴趣尤多偏重超脱的出世情调。

而这不仅仅是他追崇陶弘景的原因,也反过来对于陶弘景的思想造成一定影响,毕竟封建社会之中,帝王的信奉会影响国家风向,而国家风向又会影响每一个处在其中的人。

可以说,陶弘景的道家思想已经渗入佛家思想的成分,而且是趋向融会道、佛甚至是儒三家思想与方法的前驱。

如在修炼神仙与采用道术的方法,注重养生丹药而近于抱朴子,故而常有外炼金丹之举,但是在天人的思维上,他更注重斋忏醮仪的祈祷。所以对于陶弘景的养生术,与其说是道教传统的养生之法,不如说是融合多教,而以道教为主导的体道之法。

3、体道

陶弘景的养生观,体现在多个方面,而凸显在《养性延命录》文中,此一文虽是辑录诸家之言,但是其中亦有其解释之言,处处体现着他的养生思想。

就如其引《列子》说: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万类。在陶弘景的眼中,诸教派正是道化万类,而万类皆秉道性,所以不应该分开,这也是形成他思想的根本缘由。

天地生物,物皆秉持阴阳五行之性,一体之盈虚就如天地之四时八节,顺应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而行,所以人身与天地相通,与四时相应。天上有五星之气,有五运六气在循环往复;天光下临,地德上载,地上有五岳、五方、五色、五味、五音等相通;人身有五脏六腑,五官九窍,经脉气血相合,风寒暑湿燥热,青赤黄白黑,酸苦甘辛咸,角徵宫商羽,都与人身五脏之气相通应,所以说天人合一,天地的盈虚消息与人体相通,与万类相应。

这就是自始至终,贯穿他养生思想的核心,即是万物生化,始终与阴阳相合。所以欲求长生之道,则应该通达自然,并保持在某一个平衡的状态之中。这样才是真正的道。

不过,虽然陶弘景处处言静心与养神的重要性与首要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最终的落脚点,仍旧在身体之上,这一点,则确实是区别于佛教更注重其神的思维方式,也略微区别于道教的形神并进,而是以神为本,以体为用的体道养生理论。

由此,足以见得,他的思维中,是杂有儒、佛观点的。也导致他的“避世”观变成相对的。或许这才是身为“山中宰相”在出世 和避世问题是,总有一种矛盾质感的理由吧。不过不论如何,陶弘景在养生与医药学方面都是具有顶级的天赋与成就的。

总体来说,他虽然是政治家、思想家,但是本质核心,仍旧是一个以道学为出发点的道教人士与养生学家。而他的体道养生,也确确实实成为了如今惠及众人的养生之术。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ddjy_104/22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