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丹道传承

“全真而仙”:论全真道对道教内丹学的发展

大道家园 2019-12-01 22:05:07

孙亦平

全真道强调性命双修要求通过对身心两大要素的修炼,固体强精健智在精神与肉体的完满结合中寻求生命的超越。

宋辽金元时期,在全真道南北二宗的努力下,道教内丹心性学得以蓬勃发展。全真道以不灭的心性为修仙之本,他们所说的神仙已不是简单的肉体不死,而是一个保全性命之真的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超越。这种全真而仙的宗教理想对道教仙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真道对神仙内涵的界定,以及对修道不必外求,只须反身内求的强调,不仅使道教仙学在理论上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而且也使神仙的内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葆性全真,逍遥泉林。

1.在宋辽金元时期中国社会中民族矛盾与社会矛盾纷繁交织,引发了社会动乱、南北分裂。生活在战争动乱之中的人们,常有朝不保夕之感,从而对人的生命存在以及生死等问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社会的苦难是宗教产生与传播的温床。此时道教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兴盛时期,兴盛的主要标志就是众多的新道派在大江南北相继出现并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余英时先生曾指出:新道教的兴起当以两宋之际的全真教最为重要,其次则有真大道教、太一教与稍后的净明道。这四派都来自民间,而且也对一般社会伦理有比较广泛的影响。新道教和当时的理学与禅宗鼎立而三,都代表着中国平民文化的新发展,并取代了唐代贵族文化的位置。在众多的新道派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全真道,它代表了宋元时期中国道教发展的新走向。

全真道北宗的创始人王喆11121170),号重阳,原名中孚,字允卿,出身于陕西咸阳的豪门望族。年轻时就精通儒家经史,期望通过科举人仕做官,求得功名富贵。然而事违人愿王喆虽才学超群,但只当了一个收酒税的小官。

他生活在社会底层,深刻体会到人生的困境与社会的不合理,在当时社会矛盾、民族矛盾交织的形势下,经常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等问题。48岁时,王喆在甘河镇遇到两个神仙,得到了内丹修炼的秘诀。由于王喆在《重阳全真集》中承认自己师承钟离汉、吕洞宾、刘海蟾,并称汉正阳兮为的祖,唐纯阳兮做师父,燕国海蟾兮是叔主,后来全真道就构造了东华帝君钟离汉→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的传承体系,称之为北五祖从全真道的教义来看,也确属北宋钟吕内丹派的继承和发展。

此后,王喆假托疯病,抛妻离子,出家修道,尽断诸缘,同尘万有即养浩于刘蒋、南时等处者三年,故得心符至道。自我修炼了一段时间后,据说他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彻悟了人生的真谛,并萌发了向社会传道的念头。

大定七年(1167),王喆从家乡陕西出发经潼关来到山东半岛,以诗词歌曲等形式来随机施化,化导众人,聚众讲道,创立了一系列以三教命名的群众性教团并以全真为旗号,陆续吸收了一批弟子从此,独具特色的全真道便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在王喆门下,最著名的有七大弟子——马珏(号丹阳子,创遇仙派)、谭处端(号长真子,创南无派)、王处一(号玉阳子,创嵛山派)、刘处玄(号长生子,创随山派)、郝大通(号广宁子,开华山派)、丘处机(号长春子,创龙门派)、孙不二马珏之妻号清静散人创清静派),他们各开全真一派,这就是著名的全真道北七真人

陈垣先生认为:“全真之初兴,不过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之一隐修会而已。世以其非儒非释,漫以道教目之其实彼固名全真也,若必以为道教,亦道教中之改革派耳。”全真道作为当时道教中的改革派,其教名之曰全真,屏去妄幻独全其真者,神仙也


表现在道教修炼学上,全真道从人的本真的生命存在中去追求生命的超越,“跳出凡笼寻性命,人心常许依清静便是修行真捷径,在内丹心性学的基础上确立了全真而仙的宗教理想。

虽然王喆在去山东传教后不久就病逝了,但他播下的全真种子因其弟子们的辛勤耕耘却得以生根开花。再加上其弟子丘处机应召西行见成吉思汗,使全真道后来得到了元王朝的支持而得以迅速发展。全真道不仅在北方有众多的信徒,而且在南方也不断地扩大势力,并对道教的其他教派也产生了影响。由于以内丹心性学为特色的全真道势力日盛,南方一些以修炼内丹为特征的道派抓紧时间发展壮大,他们高举“性命双修”的大旗,而偏重修命,后来被称之为丹道南宗,这样,道教内部就有了所谓的南北宗之分。

南宗奉北宋道士张伯端为祖师,并形成了自己的一个传道系统: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世称南五祖。张伯端(9841082),浙江天台人,字平叔,自幼好学广泛涉猎儒佛道三教经书在精通诸学的基础上尤好金丹之学这为他后来融会三教而独钟道教的性命双修奠定了基础。张伯端少业进士,后为府吏,进入仕途,生活安定。据《临海县志》记载,直到晚年,张伯端才因嗜鱼并疑其婢女窃鱼导致婢自经死而心存愧念遂有看破人生,隐遁山林之念头后因纵火将所署案卷悉焚之,大约在北宋治平(10641067)年间以火烧文书罪充军岭南。当时龙图阁学士陆诜驻守桂林,让张伯端置帐下,典机事。

熙宁二年(1069)张伯端随陆诜移居成都,遇异人授予金液还丹诀,乃改名用成紫阳,以示笃信道教。张伯端于熙宁八年(1075)“罄所得成律诗九九八十一首,号曰《悟真篇表达了自己的内丹心性学说。以张伯端为代表的南宗,其丹法主要流传在南方。南北宗相合使道教形成了庞大的阵容并皆以性命双修为主要特征

全真道沿着钟吕内丹道的思路,大力提倡性命双修认为修仙之道,性命之事人了达性命者,便是真修行之法也。由于性者神也,命者气也气神相结,谓之神仙,因而性命双修又必须神气合炼。这样,性命双修、神气合炼就成为全真道修道成仙的主要方法与途径。全真道所倡导的性命双修明心见性的性功与炼精化气等命功的结合。明心见性本为佛教禅宗的用语指以自心本有之般若智慧去觉悟自心真性的一种内省修行方法。全真道将它吸收过来又结合儒家的反身而诚去情复性等,在唐代道教所宣扬的道性清净思想的基础上,对传统道教的内丹修炼术作了新的诠释。

2.全真道重视心性的清净,认为修道就是要努力去除情欲而复归于真性做修持须搜索真清真静真心通过去染还净,回归生命的本真,即本净的心性,从而实现生命的超越。马珏说:“清净者,清为清其心源净为净其气海,心源清则万物不能挠,故情定而神明生焉。气海净则邪欲不能干故精全而腹实矣

心源、气海作为本真的生命状态是恒常而清净的,心本妙明,无染无著,清净之体但清净妙明的心源、气海又会被情欲和妄念所蒙蔽,从而对人的生命产生直接的影响。修道就是要去除妄念的蒙蔽,达到心不起杂念诸尘不染著的内外清净,若能如此那么,生命的真源,亦即真性就会自然呈现,这就叫见性只要无心无念,不着一切物,澄澄湛湛,内外无事乃是见性见性即可常处如虚空,逍遥自在,实现精神的超越。因此,王喆说离凡世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也。身如藕根,心似莲花,根在泥而花在虚空矣。得道之人,身在凡而心在圣境矣真清真净的道性真心成为全真道生命观和修道论的基点。

全真道不仅强调修性而且还发展了传统道教的修命。由于全真道将真性视为人身中的金丹,炼丹须以肉体为鼎器,“本来真性唤金丹,四假为炉炼作团,不染不思除妄想自然衮出人仙坛因而在追求生命超越的过程中,炼精炼气的保命修行也是非常必要的识心见性全真觉,知汞通铅结善芽这样,全真道就把复归于真性的观念贯彻到了性命双修的过程中去。

全真七子

强调通过心性的修炼来获得精神的超越或解脱,这本是儒佛道三教共同的特点。但儒、佛比较偏重于修性,而全真道却认为,对于要获得生命超越的人来说,光在心性上下功夫,定心寂念,或存心养性,这还是不够的。因为,性是与命相联系而存在的性命者,神气之根源也。气者,天一之水。神者,太乙含真。性者无中之有象。命者有中之虚无。命无性不灵,性无命不立。对于每一个现实的活生生的人来说,性者,命之性也,命者性之命也,性与命都是人之为人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反过来传统道教偏重于修命而迷失了自己的真性这也是不行的达命宗迷祖性,恰是整容无宝镜即使寿同天地也仍不过是一愚夫而已。据此全真道强调性命双修要求通过对身心两大要素的修炼固体强精健智在精神与肉体的完满结合中寻求生命的超越。

全真道倡导的性命双修,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具体的修炼法诀。由于全真道视生命为一个由身心、神气有机结合的系统,“性者是元神,命者是元气,名曰性命也性命者神气之根源也性命与神气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精血者,是肉身之根本;真气者,是性命之根本。故曰有血者能生真气也。真气壮实者自然长久,聚精血成形也因此,在实际的修行中,性命双修往往是通过神气合炼来进行的:

大道无形,气之祖也,神之母也。神气是性命,性命是龙虎。龙虎是铅汞。铅汞是水火。水火是婴姹。婴姹是阴阳。真阴真阳即是神气。种种异名,皆不用著,只是神气二字

这里的龙虎、铅汞、水火、阴阳等,都是道教用以比喻性命、神气的术语。由于性命、神气不相离,故性功与命功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否则,修仙难成,即使有成,亦不免毁于一旦。只有性命双修、气神相结,才能反归真性,全真而仙。这样,性命双修、神气合炼以去欲明心、达到精气神完全的全真也就成了神仙的代名词。

从修炼性命的次序上看,虽然南北宗都强调应从钟吕、陈抟内丹道的传统丹法出发,由修炼精气人手,循着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逐渐进行。但在具体说明这个过程时南北宗又有着不同的进路。在张伯端为代表的南宗吸收了许多禅宗的东西,大谈识心见性,同时又通过聚气凝神的丹道命术达到心中无心,念中无念,纯清绝点,当之纯阳的虚静空灵之状态。南宗自称这种方法为以命取性即以先修命后修性为特征。

南宗既强调了命功在修身养性中的基础性作用,又将精神的超越作为修道的进阶境界认为形中以神为君,神乃形之命也。神中以性为极性乃神之命也。自形中之神,以合神中之性此谓之归根复命也,这样就与全真道北宗所主张的先修性后修命的修道方法有了显著的区别。北宗虽然也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从王喆起,便在钟吕派内丹学的基础上融摄禅宗,以道禅融合的方式发展了钟吕派内丹学但在如何安排道禅的关系上却与南宗有着不同的思路。

王喆认为性命的关系如同神气的关系,两者虽然相互依存浑然一体但是主者是性宾者是命。因此,修炼者要从修性开始,先除情去欲,做禅宗式的打坐功夫,于一切时中使自己心地清净,摒除贪欲杂念,不为世俗的事务所动心,从而顿悟自心即为道心。在识心见性的基础上,然后再推动精气的运转,依次而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从而返本归根,达到与道同体,得道而成仙。

  1. 由于南北二宗在修道进路上将炼心摆在不同的位置,因而导致了修道方法上的差异。但笔者认为,虽然南北宗对性命修炼的步骤有着不同的看法,北宗主张先修性后修命,南宗主张先修命后修性,但它们基于唐代道教心性论而建立起来的修行目标与修行方法则都融合吸收了儒家、道家和佛教,特别是禅宗的心性论,从而形成了许多不同于传统道教的特色对道教仙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例如:

    其一,全真道以不生不灭的真性作为成仙的主体,从而将心性的修养凸显出来,成为人能否达到全真而仙理想境界的起点和关键。从生命的本真中寻求超越之途,本是老庄道家的特色,但后来魏晋神仙道教将这种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养性保命的仙术,以肉体为生命之本,希望借助种种道术以保持肉体的永存。而全真道则从唐代道教的道性论出发,又融合了佛教的明心见性的思想,将作为生命之本,强调修行之士,必先明心悟性,认为只有向内体悟自己的本心,使妄念不生,才能得道成仙。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若一念不生,则脱生死心性修炼的根本就是要断绝世俗的种种欲望,以保全性命之真

    在全真道看来,世欲很多,但主要是酒色财气,而酒色财气又常常是与人的家庭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为了割断世俗的牵累,以清净修行,全真道一改传统道教主要在家修行的方式,模仿佛教而提倡离家居观的修行,要求修道者凡人出家绝名弃利,忘情去欲则心虚,心虚则气住,气住则神清,神清则德合道生矣。全真道从心性论出发,倡导性命双修以保持生命的本真为目的宣扬力戒世俗励志苦行保全真性,形成了以修炼内丹为根本宗旨的道团,在许多方面改变了传统道教的一些基本特征。

    其二,全真道吸取佛教的人生皆苦和儒家的心性修养论等来完善道教的肉体长生说,促使了内丹道在道教中的兴盛。全真道认为,“人间声色衣食人见以为娱乐,此非真乐,本为苦耳。世人以妄为真以苦为乐,不亦悲哉!”既然人生是苦,那还要追求肉体长生干什么?更何况肉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的,“火风地水合为肌,只是愚迷走骨尸”“白为骸骨红为肌,红白妆成假合尸,因而肉体长生也是不可能的,“有始必有终,有生必有死此自然之常理也只有真性是不生又不死的,万形至其百年则身死其性不死也正是从唯一灵是真,肉身四大是假相出发,全真道改变了传统道教的肉体长生说,而引导人们看破肉体的虚幻致力于心性的修炼以追求超越生死的精神解脱。这种理论,显然比以前某些方士所宣扬的肉体长生不死说在逻辑上更加精致。全真道吸收儒、佛的思想以改造发展道教,使道教的仙学和修行理论在质上产生了一个飞跃,由对形而下之术的探求转到了对形而上之心性的修养,推动了道教内丹道的兴盛和中国传统心性哲学的发展。

    其三,全真道从人的本真的生命存在中去追求生命的超越,确立了全真而仙的修炼理想改变了传统道教神仙的内涵,减少了神仙的宗教性,增加了神仙的真实性。由此出发,全真道强调人人皆可成仙,并用通俗的语言让老百姓懂得,得道成仙并不困难,只要信奉全真道,通过性命双修,炼气炼神使功行两全,就可达到神仙的境界。这样就为争取更多的道徒打开了方便之门。

    从某种意义上说,王喆如果还拘泥于过去那种肉体不死才可成仙的修行目标,他创立的新道派也就难以得到长足的发展了。全真道强调的得道成仙既有魏晋道教倡导的肉体长生,也有以全真而仙作为自己的宗教理想目标,这显然是对唐代一些道教思想家所倡导的真性永存的精神超越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后来全真道南北两宗合流,其内丹心性学说的发展一直延续了下来。虽然出于对性与命在修仙中的作用的不同认识,道教内部出现了不同的流派,有主张先修性后修命的北宗有主张先修命后修性的南宗有主张个体独自清静修行的清修派,有主张男女双修、阴阳配合的阴阳派还有以守中为主要特点的中派。直到明清时期,内丹心性学依然在持续发展,出现了以陆西星为代表的东派以李西月为代表的西派和以伍宗阳、柳华阳为代表的伍柳派等,直至以黄裳元吉的隐仙派内丹出现,道家丹道修炼真正超越执著心性的窠臼,回归悟道与身心升华而得道的原始道家,展现出道家修炼大成的风貌。

    虽然道家众多流派的竞争但都以长生久视为最髙目标并通过一些实际可操作的方法来引导人们关注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全真道及其他各道家流派对生命的真切关注,直到今天依然对全世界修行人的修身养性、提髙生命质量产生着巨大的积极影响。

全真道强调性命双修,要求通过对身心两大要素的修炼,固体强精健智,在精神与肉体的完满结合中寻求生命的超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02/12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