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人类历史,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崛起,都是以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为先导的。近代以来,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华文明曾一度深陷被质疑和否定的泥淖,在多种社会思潮的汹涌冲击下,各种贬低中华文化的论调甚嚣尘上,但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深入结合,内在融通、高度契合,日益展现了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
作为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道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曾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有道家的元素。英国科学家、《中国科学与文明》的作者李约瑟博士认为,如果将中国文化比喻为一棵树,那么道家就是树根,儒家就是树干。因此,可以说,道家根植于五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土壤,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库,是中华民族不断延续和发展的根和种子。
道法自然,“道”是万物生成的本原,是宇宙万物存在和变化发展的根据。道教是以道为核心,以《道德经》为经典的宗教,道家学说由老子所创立。老子在《道德经》中对“道”作了最早、最系统地论述,其思想博大精深,其核心是道即自然、无为、无我。
道教文化的源头是老子,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如《老子》《庄子》等著作中都有涉及到关于道的论述,更有后世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对“道”的发挥和阐述。
但最重要的还是《道德经》,也就是道教理论的核心,作为道家学说的代表作,《道德经》代表了道家思想的最高成就。《道德经》作为道家学派的经典,其涵盖的内容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中对“道”的阐述占了很大一部分。具体涉及到道的产生、本质、特征、规律以及与万物的关系等,还涉及到“道”是宇宙万物本原以及“道”与万物之间的关系等。其中关于道的描述,使其成为后世道家学派理论中一个重要哲学命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时对“道”的含义也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使之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对整个道家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既有融合了佛教、儒家思想的特点;又有融合了原始道教哲学特色的特点。
先秦道教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
其一,以“道”为核心,对“道”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发挥。这是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出现的重要标志。
其二,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对“道”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阐发。老子、庄子、列子、吕不韦等人在道教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三,原始道教哲学与原始儒学密切相关。
老子和庄子分别是道家和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既是道家思想的理论家,又是儒家思想的实践家,而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
其四,对神仙信仰的崇拜和追求。神仙崇拜是先秦道教一个极为显著的特征。
其五,以道为宗教信仰的最高信仰。“道”为宇宙万物生成与变化发展的根据道既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本源,也是宇宙万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其“道”为万物的本体,并对万物起着支配作用,同时,老子对道作了最早、最系统的阐述和发挥,在《道德经》中共出现了64个“道”字。
其六,由“无”向“有”的发展。道教在创立之初就提出了无为思想,其核心是“无为”。东汉末学者张道陵提出“六字真言”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六个字具有深刻的哲学和宗教内涵:第一,六字真言是一个完整的哲学概念体系,包括宇宙生成论、本体论、方法论和伦理学。
第二,六字真言具有独立的思想体系,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中国是个很大的概念。从信史记载开始,中国至今已有五千多年文明史了。制度道教创立至今也有两千多年了。因此道教和中国的关系是有悠久的历史的。历史上,中国有许多朝代更替,强弱变化,道教也有兴盛和衰落的变迁。道教的中国化,是化到东汉时代的中国?还是化到唐朝宋朝的中国?还是化到明朝清朝的中国?这些回答都不对。道教中国化是化到当今的新中国,具体来说,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的中国。道教要适应当今中国社会,为当今社会的稳定发展服务。
中国又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有五十多个民族的国家,而且在历史上还有华人移居国外。道教虽然主要在中国汉族内传播,但是,历史上也传播到了少数民族之中,并且被移居海外的华人带到了海外。因此,今天的道教中国化就是要符合当代海内外华人的信仰要求,为他们的信仰需要服务。
今天的道教离开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大方向,背离了当代华人的信仰要求,就失去了道教发展的方向和指针,就必然要被社会淘汰,被中华儿女抛弃。不管道教有多少年的历史,或者有多少道士,多少道观,最后只能变成博物馆里的古董。
根据道教界目前的状况,我认为道教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在组织建设中加强创新。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道教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姿态,适应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特别是要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鼓励人才。另一方面,要固本强身,即“内强素质”,提高教职人员和一般信众的品德修养;“外树形象”,加强道风建设,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改善道教的社会形象。白玉蟾祖师曾说:“胸次浩浩,乃可载道”。道教加强组织建设是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的基础。
二是要融入社会和服务社会。道教以服务社会和发挥道教应有的时代价值为目标的。因此,当代道教不应该单纯提倡出世的隐修,而要不断增强道教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要救灾扶弱,积极履行道教的社会责任,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不论是宫观道士和散居道士以及信教群众,都要在自己的活动中,积极传播道教的价值观和正能量,积极倡导道教的伦理观,在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增强团结、维护稳定等方面,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
三是要制订新道教戒律,规范组织,严正道风。从道教形成开始,道教就有了自己的戒律,规范组织活动,严肃道风。戒律对后世道教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明清以后,道教日衰,组织和戒律也日渐松弛。改革开放以来,道教活动逐渐恢复,道教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严格组织纪律,但是,现存的道教戒律大多是自然经济时代的产物,只对个别宗派或者个别道观的道教徒有规范作用。在推进道教新时代发展方向之时,道教要秉承《道德经》第25章中祖师的教导:“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根据当代海内外道教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条件以及道教徒的要求,大力加强统一的戒律建设,建立权威的戒律执行监督机制,使统一的戒律成为道教组织道教徒共同的修持和生活的行为准则,以新戒律来保证和维护道教正确的发展方向。
四是要对道教教义思想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道教教义思想是道教信仰的核心内容。道教教义应该不忘本来,借鉴外来,面向未来,在坚守继承祖师《道德经》思想的基础上,又要借鉴其他宗教或学术的有益内容,不断更新和增添时代发展的新内容。在新时代,道教应该结合社会发展和时代特点,对道教教义思想进行创新发展,一要在政治层面上拥护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二要将有神论教义思想和当代全息理论、量子纠缠、元宇宙、chat-GPT技术结合,回答好当代社会人们生活关心的现实问题;三要将道教教义思想的建设和健全道教组织、教育道教徒、帮助信仰道教的各族民众结合起来;四要把教义思想建设与道教徒在信仰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总之,当代道教教义思想应该建立起以“道”为基础、以“中华”为主体的新话语体系,改进“一道,二仪,四柱,五行,八卦”等陈旧的说教模式,实现“一道、一统、全息、多维”的网状发展和多维互动。
五是要在新时代弘传道教的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突破。历代高道为了弘扬道教,付出了艰苦努力,创造了许多弘传道教的方法。当代道教必须秉承祖师“无为而无不为”的教导,积极主动适应时代特点,继承优良传统,采用各种新工具、新手段和新方法,针对当代信众的信仰需要和生活需要,创造有当代特点的弘道方式方法,采用有当代特色的弘道内容,服务社会,服务信众,把弘传道教与修道人“广种福田”结合起来,成为道教徒“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为。
六是要在恢复道教“十道九医”传统,为人民生命健康谋福祉上积极作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医道同宗”之说,道教医学是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理论基础在道学,许多中医名家都是道士,一些道教医学文献也是中医的经典。当代道教更要总结抗疫经验,正本清源,大力发掘道教医疗和养生智慧的优势,发挥名老中医、道医众多的资源优势,以师带徒形式,培养出一批道心虔诚,医术高明的道医人才,加快道医典籍的整理和道医经方的开发利用,在落实“预防为主”“健康中国”战略部署,服务当代社会方面积极作为。
文化自信之根源华夏民族当属“道德经”也。作为当代的中国公民,当代道教的教职人员,我们要践行核心价值观,从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到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平、法治;体现了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正如道德经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民的价值来自于社会,社会的价值来自于国家,国家的价值来自于公民大道。只有国家富有和强大,公民才能安居乐业,有能力享受公平、公正的待遇。
回望从2019年冠状病毒到今天2021年德尔塔病毒的变异对全球人类的伤害,从印度、欧美、平民与贵族的差异,政府应对和自然的免疫,相信事实胜于雄辩不言而定。只有我们公民及从教人员都能够爱国爱民,在不同的岗位上爱岗敬业,能够坚守中华之诚信美德,我们大家都可以友善和平相处,有大局意识,把国家利益放到首位。
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内容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契合性,其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也与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高度一致。当代道教要不断汲取马克思主义和儒道传统文化滋养,不断赋予传统道教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不断夯实当代道教健康传承的历史基础和时代基础。要积极带领广大信教群众,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道立德,加强自身建设,主动服务社会、利益群众,为助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jia/1579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二程与宋代道学的文化意义
下一篇: 道家的起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