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道家

老子为何要西出函谷关?

荆十三 2024-05-18 15:06:37

有史料记载,老子曾西出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扣押,强而着书,留下了中国思想史上的巨着五千言《道德经》。而后他就骑着一头大青牛,继续西行,没了消息。

微信图片_20240518152923.png

老子姓李名耳,又名李聃,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据说他的耳朵又长又厚(今天说大耳有福就是因他而来),故名耳,又名聃,母亲怀孕81天后于李树下生了他,一出生他便童颜鹤发,像个老头,故取名老子。

老子曾在东周做“守藏室之史”,就是收藏馆的馆长,里边藏有“三皇五帝之书”等极为重要的史料、珍宝。只是老子生不逢时,周景王去世后,王室起了内讧,王子朝做了叛贼,从收藏室中偷走了很多典籍宝物,逃到了楚国。老子是馆长,又是楚国人,岂有不受牵连的道理。他只能逃出都城洛阳,西出函谷关。

古代出关需要有关牒,类似于今天的出国签证,可是老子擅离职守,又处于一个可能受到牵连的尴尬地位,无论如何也难以向朝堂索要关牒。所幸的是,老子在当时就已经小有名气,不少文人墨客都对他十分敬重,函谷关的关令尹喜就是其中一个。

当老子到达函谷关的时候,尹喜第一眼就将其认出。根据《四库全书》记载,当时尹喜看到紫气浮关,知真人也,迎之,乃“老子乘青牛而过”。《史记·老子列传》中也有类似记载,“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所终。”

令人奇怪的是,古人外出多骑马,而史料及图画中的老子出关骑的却是牛,而且是青牛。

“骑青牛”也是有原因的,古人认为“青”是东方青帝的代名词,“主春”,给大地带来生机,代表东方。老子离开周室,西出函谷关,后人称其为“东方圣人”,用青色正好取其东方之意。这样,骑着“青牛”的老子就可理解为来自东方文明的使者,带着博大精深的阴柔哲学,去感化蛮味十足的西方,与后世的“教化胡人说”相得益彰。

那么,老子为何要西出函谷关?

任何事情都有个来龙去脉,若不是其它的事情连累了他,老子也不会就此“一去不返”了。当初,老子有个官职,是东周的收藏室史,等同于现在的收藏馆馆长。所以,老子较常人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读遍天下书籍。老子一读就是二十年,等他出来时,身带“紫气”。

其实,老子是有名字的,称作李耳或李聃。据说,取得此名是因为老子有一双又厚又长的耳朵。为何他不似后来的那些学术大家孔子、孟子等人冠以自己的姓呢?那是因为:老子出生时不似其他婴儿,而是一“老者”的相貌,鹤发童颜,所以,才有了“老子”这个名。

本来,老子这个馆长应是和朝堂沾不了什么干系,但哪知,王子朝在周景王去世后,开始作乱生事,还从收藏馆盗走了很多宝贝,然后,就逃到了楚国。而且,很巧的是老子就是楚国人,大家能不怀疑他吗?于是,老子也开始逃亡了,一路向西,就出了函谷关。

那么,老子为何就能出得了函谷关?

在古时,人的流动比现在难,影视剧中就经常能看到这一幕:古时的城门口总有官兵检查来往行人。而有些“职业”是禁止离开本地的,比如:商鞅在秦国时,就规定了农民世代只能守在这一片土地上。由此可见,东周发生了这么严重的事情,老子应是没有拿到出关证明的。

史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这里就写得很清楚了,老子可是留下了“买路钱”,那就是《道德经》。当日,函谷关的关令尹喜见“紫气东来”,便知是有真人来了,于是,连忙上前迎接,远远就见老子骑着一青牛而至。

见此,尹喜要拜老子为师,而老子什么也没说,只是留下了5000多字的《老子五千言》,即今日的《道德经》。在这之前,老子就已经声名渐起了,很多读书人都敬仰他,包括尹喜。尹喜才不管什么朝堂内讧之事,一心只想师从老子,什么通关文牒在《老子五千言》面前,都只得统统让步。

于是,后人才有眼福可以一睹老子的“心得”。

微信图片_20240518152928.png

那么,老子后来到底去了哪?

第一种说法:一路向西教化胡人,出处《后汉书·襄楷传》。

书中说,老子出关后就用他的理论,去教化那些好战的蛮族。其实,老子的学术思想强调的是“顺其自然,以柔克刚”,这种说法应是源自老子的学术特点,不过,并没有得到实证。毕竟,西部至今都没有发现任何与老子或者老子学术有关的遗存。

第二种说法:甘肃临洮修炼成仙,物证是老君山残碑。

老子有可能在此居住过,至于成仙一说,似乎有点扯远了。当年,老子出了函谷关,并没再往西,而是换了个方向,跑到了栾川。于是,才有了老君山,以及老君河和老君庙等。并且,老子在临洮“飞升”后,其子嗣在此繁衍生息。

唐太宗李世民所修《氏族志》称:“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后世天下李氏都称老子为李姓“太上始祖”。自此,便有“天下李氏出陇西”一说,由此可断。李氏之一脉,其根以老子李氏一脉为宗。如今,每年都有大量的海内外李氏后裔到甘肃临洮“陇西堂”寻根问祖。

第三种说法:回老家了。

在《庄子》、《礼记》等这些古籍中都说老子是一路向东,回到自己的老家,如今的河南鹿邑。学术界比较认同这种观点,因为,中国人一直都有很厚重的故乡情结,哪怕年轻时跑得再远,年老了怎么都得回去。

而史籍中还有关于“孔子问礼”的记载,南京夫子庙现有一方洛阳出土的南朝时期孔子问礼图碑,反映了这个故事。所以,从这里似乎也能证明老子后来是回到了故土,并且,孔子的故乡离函谷关不远,从交通上看似乎是可行的。

甚至于,就连老子当时骑的青牛,在后人的解读中也多了些哲学意味。

在中国文化中,“青”是生机的象征,象征着东方。于是,在后人眼中,老子就成了“东方的圣人”,是东方文明的使者。当然,这种说法,应是和“西去教化胡人”这种说法形成了对应关系。只是,至今也没有人明确地知道老子当年究竟去了哪里。

微信图片_20240518153029.png

老子后来隐匿自己的行踪,也许就在实践自己所写的那些言语,“名与身孰亲......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其实,老子已经给出了答案,他要追求自己内心所想,至于这天地间如何看他,已经不重要了。当年,老子选择走函谷关,或许只是想找个人将他的这些“所悟”留下罢了。

其实,不管当年老子的行迹如何、不管他到底经历了什么,都不能溟灭老子的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jia/1579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