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道家

老子《道德经》中“大器免成”是何意思?

荆十三 2024-04-30 20:41:02

大器晚成”,出自晋王弼本的《道德经》。“大器晚成”,指越大的器物需要越长时间的劳作才能做成,比喻越是担当大事者,成就越晚。

通行本原文: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微信图片_20240430210157.png

“大器免成”,出自帛书乙本《老子》。“大器免成”,被解读为真正的大器是浑然天成,不需要人为制作而成,只要是人为者,终究还是个小器。与通行本的解读意思完全不同。

帛书本原文: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这段文字中,《道德经》通行本和《老子》帛书本有两处不同,一是“大器晚成”和“大器免成”;一是“大象无形”和“天象无刑”,其中“形”通“刑”学界是没有异议的,但对“晚和免”,“大象和天象”存在很多争议。

008年,王光汉先生著文《“大器晚成”初义辨》,提出了“大器免盛”的见解。

微信图片_20240430210201.png

他指出,“大器晚成”之前八句讲的明与昧、进与退、夷与纇、上德与谷、广德与不足、建德与偷、质真与渝、白与辱,都是对立双方的依存转化关系;后四句涉“大”:“大方无隅”即“最方正的东西没有棱角”,“大音希声”即“最大的声音没有声音”,“大象无形”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状”,说的仍然是相反相成的道理。独此“大器晚成”一句,说“贵重器物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显然不合排比章法,而且与上八句不偶。

由此可以推知:大器晚成”一语,其本义当是“最能装盛的器物不装盛”。

不过各家之言都言之有理,首先尊重约定俗成的“大器晚成”,毕竟对这个时代有积极向上意义。其它解释犹如“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本“道德经”,没有对错,只是不同理解而已,毕竟无法完全回到那个年代去澄清,揣摩而已.......

《老子》四十一章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大器免成。成,“使完成”的意思。免,“不可,不要”的意思。《道德经》中有“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用陶冶方法使它成为器皿,当其中空时就有器皿之用。若使中空,就使泥和水陶冶成为了完整的形状,完成器皿的功用。大器者,就是不要让自己定形,水无常形,故近于道。

故圣人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就是一切惟一,守道心,世事万物任一微小部分都含有道,所以人当不偏不倚,把握大道,莫让人心蒙蔽道心,妄作执念,而失道心。

世事万物是变化的,无极方能“惟精惟一”。所以“大器免成”,意思应是不要妄作执念,让自已成为定形状态,方才是“大器”的真谛。就像孔子形容老子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一样的意境。

在老子思想体系中,“无为”、“无争”、“无名”的思想贯穿始终,他主张不介入,不参与“成”的过程——即为“免成”,让其无为而治,由此“大器”无为而成,所以说“大器免成”应该才是老子思想的体现。

所谓“一字之差,谬以千里”,抄书员仅将“免”抄成“晚”,就造成了千古难题,苦煞无数顶尖学者,所以就越显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可贵。

微信图片_20240430210204.png

其实,无论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还是“大器晚成”,都只是道德经传承过程中的一部分错误。对比王弼通行本与帛书本(郭店本与之基本相同),改动之处大约有700处,可谓已被改得“面目全非”,造成不少句子牵强附会、难以理解或根本错误。更为重要的是,郭店本含有不少战国色彩,大概被战国人“与时俱进”的增删过。因此,如今号称读懂了老子思想的大师,不是吹牛就是骗子。

v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jia/1578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