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道家

应该如何理解“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荆十三 2024-04-23 16:05:01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殚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

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微信图片_20240423161805.png

这一章为我们贡献了一个超实用的成语:“天网恢恢”。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就是你不用去管、去争、去论、去辩,多行不义必自毙,天道不会放过他。

这是有态度的,并非是非不分。

老子还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不争是大争,最终会取胜;没有一句话说,但天地自然运行良好;不刻意追求,而该来的自然会来。

这里是指大自然的态度。而我们遵从老子的“道法自然”,具备了和自然相同的态度、顺应天道,保存自己,在天道轮回的时候,自然就会得到好的结果。

韩信的胯下之辱,正是这种“勇于不敢则活”的最好的例子,如果当时“敢”于意气之争,“勇于敢则杀”,在闹市直接和人干起来,历史的走向就完全有可能不一样了。

在老子的理论中,至柔则是刚,至弱就是强,不敢,乃是大勇。

这也就是庄子的“无用为大用”的理论出处,说得现代点,就好像我们如今流行的一句话:“成为一个废物,那就肯定不会被利用”。

那么这是不是一种消极的观点呢?是不是凡事都退让就对了?也就是说真的去做一个毫无利用价值的废物?

当然不是的。这只是对“勇”的两种处理方式“敢或不敢”。首要的条件还是要“勇”,而并非因为“怯”而形成的“不敢”,因为“不敢”而失去是非判断能力。

微信图片_20240423161801.png

西门町有些人被多看一眼,就会一刀刺过去的,这些人都是“勇于敢”,结果自己犯杀人之罪。所以粗暴不是真勇,勇是真勇气,如果没有智慧的判断,没有道德的修养,什么事情都敢,那就会变成糊涂的废人。当然,人们年轻的时候都可能犯下这种错误,自己认为很高明,很勇敢,什么事情都敢做了再说。但是,天下事不能做了再说,最好是说了慢慢做;先把道理搞清楚,再慢慢来做。年轻人固然不怕错,只要知错能改,但有时候想改也改不过来了。尤其是历史上的错误,没有机会改过来,所以“勇于敢”的结果是杀。

应该勇于什么呢?人生最的勇气是慢一步,事先问一下,有没有把握?多考虑一下。多考虑一下就是勇气,看见地上有一叠钞票,只要抬起来无人看见,当然就是我的了。如果“勇于敢”,说不定刑警在后面,误认你是小偷。如果“勇于不敢”,这个钱拿与不拿,再多考虑五分钟,结果就可能不同。可是,“勇于不敢”是很难做到的,有时候被人骂懦弱;若怕被人骂懦弱,而“勇于敢”就完了。

微信图片_20240423161756.png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其中“勇”是勇气,“敢”是决断。有时候讲,贸然有勇气地下决断,并不是一件好事;有勇气把事情办得圆滑一点,迟一步多考虑比较好,也就是说拖一下不算坏事。但有些事情,绝对不能拖。那么拖与不拖,以什么做标准呢?其实上帝都做不了标准。“此两者或利或客”,是利是害不一定,老子只能讲到这里,因为这完全是智慧的决断,那是要真正的智慧才可以决定取舍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jia/1578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