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章第六十五
古之章所以次前者,前章举圣人忘学而辅导众生,故次此章即显忘学之人济物之行。就此章内,义分有三:第一引古证今,用遣分别。第二料简胜劣,以为楷模。第三反俗合真,示其妙趣。
第一引古证今,以遣分别。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民。为道,犹脩道也。言古昔善脩道之夫实智内明,无幽不烛,外若愚昧,不曜于人。闭智塞聪,韬光晦迹也。
民之难治,以其多智。
治,理也。智,分别也。言众生所以难理者,为心多分别,不能虚忘,故难化也。
第二料简胜劣,以为楷模。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德。
若用明察俗智以治物者,既乖淳和,又同贼害。而无欲无为,至虚至静,忘心遣智,尸居玄默,以斯驭世者,其唯上德乎?以此格量,胜劣可见。治国既尔,身亦宜然。
知此两者亦楷式。
两者谓前文智与不智也。能知用智为贼,不智为德者,则为脩身之楷模,治国之洪范也。
常知楷式,是谓玄德。
常知无分别为治身之楷式者,可谓深玄之大德也。
第三反俗合真,示其妙趣。
玄德深远,与物反。
冥真契道谓之玄德,穷源极际谓之深远。深远之智乖于俗,故与物反也。
然后乃至大顺。
顺有两种,一顺于理,二顺于俗。顺理则契于妙本,顺俗则同尘降迹。问曰:前言反俗,后言顺俗,前反后顺,文岂类乎?答曰:前言反者,此明不反而反。后言顺者,亦不顺而顺。不顺而顺,顺不乖反,不反而反,反不乖顺,亦何所嫌耶?曰:《经》称大顺,顺亦有大小乎?答曰:夫以顺对违,虽顺而小。今不顺不违,而违而顺,顺不异违,违不乖顺,所以出处嘿语,唯道是从。和光同尘,而恒顺于理,不问顺与不顺,不顺与顺,一时皆顺,是故无顺无不顺,亦不无顺而能顺,不顺乃至非不顺,故名为大顺。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daodejingzhujie/76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成玄英《老子道德经义疏》六十四
下一篇: 成玄英《老子道德经义疏》六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