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道德经注解

成玄英《老子道德经义疏》二十七

德玄 2024-12-26 19:45:37


0052.jpg

善行章第二十七

善行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正明重静圣人动不乖寂,故次此章,广显此人行能功用。就此章内,文有四重:第一明重静之人,三业清净。第二明重静之人,结愿坚固,六根解脱。第三明降迹慈救,应物无遗。第四示师资之道,修学之妙。

第一明重静之人,三业清净。

善行无辙迹。

以无行为行,行无行相,故云善行。妙契所修,境智冥会,故无辙迹之可见也。此明身业净。

善言无瑕谪。

不言之言,言而不言,终日言,未尝言,亦未尝不言,故谓之善言也。《庄子》云:言而足者,则终日言而尽道也。瑕,疵疾也。谪,过责也。语默不异,故无口过之责也。本又作的字,谓圣人之言既无的当,无所之诣。此明口业净。

善计不用筹算。

妙悟诸法,同一虚假,不舍虚假,即假体真,无劳算计,划然明了。此明意业净。

第二明结愿坚固,六根解脱。

善闭无关键不可开。

外无可欲之境,内无能欲之心,恣根起用,用而无染,斯则不闭而闭,虽闭不闭,无劳关楗,故不可开也。此明六根解脱。

善结无绳约不可解。

上士达人,先物后己,发大弘愿,化度众生,誓心坚固,结契无爽,既非世之绳索约束,故不可解也。然誓心多端,要不过五:一者发心,二者伏心,三者知真心,四者出离心,五者无上心。第一发心者,谓发自然道意,入于法门也。第二伏心者,谓伏诸障惑也。就伏心文,有文尸三解,解有三品,总成九品,通前发心,为十转行也。第三知真心者,有九品,即生彼九宫也。第四出离心者,有三品,即生彼三清,所谓仙真圣也。第五无上心者,谓直登道果,乃至大罗也。善结者,结此五种心,始终无替也。此明结愿坚固。

第三明降迹慈救,应物无遗。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而无弃人。

圣人即是前三业清净、六根解脱之人也。为能发弘誓愿,救度众生,故常在世间,有感斯应,慈善平等,终不遗弃也。

常善救物,而无弃物。

先举人者,表恩被有情。后举物者,示仁覃无识。亦言救人直据黔首,救物爰及四生也。

是谓袭明。

袭,承也,用也。此即结叹常善圣人利物无弃,可谓承用圣明之道也。

第四示师资之道,修学之妙。

善人,即向来袭明之人也。言此人恒怀大心,先物后己,引导众生,允当宗匠。不善人,善人之资。

资,用也,亦是助益之义。言善人恒在有中化导群品,即用不善之类而为福田,以彼众生,益成我德故也。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不贵其师,无能化也。不爱其资,无所化也。前以圣导凡,劝令修学,今明凡圣平等,故遣师资。斯则从浅至深,渐阶众妙也。

虽知大迷,此谓要妙。

师资两忘,圣凡一揆。俗智分别,虽似大迷,据理而言,实成要妙。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daodejingzhujie/75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