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自然的法则,难道不正像拉开弓弦一样吗?高了就压低它,低了就抬高它,多余了就减少它,不足了就补足它。自然的法则,就是减损多余的,用来补充不足的。人类的法则却不是这样,是剥夺不足的,用来供奉有余的。谁能够把有余的东西拿来供给天下不足的人?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做到。因此圣人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己能,有所成就而不据为己有,不愿意显现自己的才能。
老子将“天之道”和“人之道”作了对比,两者恰恰相反,从而反映出“人之道”违背了“天之道”,应该彻底纠正,回复到天道上来。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道、天理的自然法则就好比是拉开弓弦射击目标,如果弓抬得太高了,就要把它压下来一点;如果弓举得太低了,就要给它抬高一些;弓拉得太过了,就要松开一点;弓拉得不够,就要再补充一点力,拉得开一点。“张弓”要根据目标的高低来调节弓箭的位置,又要根据距离的远近来调节弓弦的松紧,关键在于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和松紧,调节到整体平衡、和谐。只有调到合适的程度,才能一发中的。文中的“高”、“下”指弦位的高低,“有余”、“不足”指拉弦的松和紧。“抑之”、“举之”指压低、抬高弓箭的位置,“损之”、“补之”分别指拉紧、放松弓弦。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从拉弓弦的比喻中引申出普遍适用的道理,体现了天道公平、均衡、和谐的原则。自然规律总是对立统一、互补共生的,比如日月往来、四季交替,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寒极而热、热极而寒,都是均衡的,它不会让某一种事物或现象永远强盛,让另一种事物或现象永远弱小。这种均衡、公平,既不是上帝的主宰,也不是人为的作用,更不是外力的作用,而是自然而然的,是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
但“人之道,则不然”,人之道与天之道的公平、均衡原则背道而驰,是“损不足以奉有余”,反而要减少不足以增加有余,这样有余者更加有余,不足者更加不足。“马太效应”不正是这个意思吗?这是极不公平、极不合理的。整个社会都应该符合天道的公平性原则,如果把财富聚集在少数几个人或者少数阶层手里,那么必定要遭到报应。
我见过很多有名的企业家,他们好多人告诉我,他们子女这一代完蛋了。我问怎么回事?他们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高度的自尊,一种是高度的自卑。什么是高度自尊呢?子女认为钱能摆平一切,所以他们为非作歹,反正家里有钱。什么是高度自卑呢?他们认为父母已经什么都做好了,我再吃几辈子都够了,不需要自己再做什么了,这就麻烦了。所以天之道就是在“损有余而补不足”,我们只有符合天道,后代才能有所作为。例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他根本不给子孙钱,就让他们勤工俭学。我们中国人要做到这一点好像有点困难,但是天道不会偏爱中国人,不可能单单对我们宽容一些。目前我们国内的一些有识之士,一些大富豪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谁能够把有余的东西拿出来分给天下呢?“唯有道者”,只有懂得道的人,行道的人。懂得天道了,他就会把自己多余的财产拿出来分给天下。比尔·盖茨、巴菲特他们就做到了。只有按“天道”统治的“圣人”,才能将天道的公平原则体现在治理国家、治理百姓上,消除二元对立,消除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大同。其中关键是“有余者”一定要“奉天下”,要奉献出自己的财富去救济“不足”的贫穷人。以天道的公平原则,实现人间的和谐局面。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所以,圣人、有道之人,他有所作为,但是不自恃其能,这句话已经出现好几遍了。他有所成就了,成功了,但是他不据为己有。他不愿意展现自己的才能,要把才能隐藏起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dejingzhujie/75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张其成《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下一篇: 张其成《道德经》第七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