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道德经注解

张其成《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德玄 2024-12-25 20:23:35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人民之所以饥饿,是因为统治者吃掉赋税太多,因此就会饥饿。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统治者强行妄为,因此就会难以统治。人民之所以不怕死,是因为统治者自我保养太过,因此人民会冒死反抗。那些不过分看重生命的人,要比过分看重生命的人高明。


085.jpg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在这里“以”有两种意思,前一个是因为,后一个是凭借。人民之所以饥饿,是因为统治者吃掉的赋税太多了,所以就会发生饥饿了。这个说得太对了,苛捐杂税太多了,统治者的贪欲太强了,到处搜刮民脂民膏以满足自己的私欲,弄得民不聊生,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景象。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为什么人民难以治理啊,不是人民的原因,是你统治者的原因。就是因为你们这些统治者太“有为”了。老子是主张无为的,“有为”指的是你去妄为、胡为、硬为,不顾民心、民情,而且朝令夕改,搞得老百姓无所适从。最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样一来,老百姓就难以统治了。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为什么老百姓不怕死啊,就是因为你这个统治者自我保养得太过了,所以人民就“轻死”了。就是说统治者只管自己养身,苛捐杂税繁多,压迫剥削得老百姓都无法活下去,所以老百姓就会冒死来反抗了。反正都是死路一条,所以他们还怕死吗?“求生厚”的“厚”是丰厚、奢侈的意思,反映了统治者奢侈糜烂的生活,与“俭”恰恰相反。

         “民之饥”、“民之难治”、“民之轻死”,都是不合“道”的统治造成的,这三种情况是递进的,一层比一层严重。首先是饥饿,然后是难治,最后是不怕死。“轻死”就是看轻死亡,不怕死。一旦到了不怕死,就会无所不作,社会就危险了。而造成人民这三种情况的正是统治者。因为统治者赋税太多,才造成人民的饥饿;因为统治者任意妄为,才造成人民的反抗、抵制,所以难以治理;因为统治者只管自己享受,不管人民死活,为了自己养生,剥夺百姓粮食,剥夺百姓基本生存权,百姓生不如死,所以不怕死,冒死反抗。

        老子不希望人民“轻死”,而希望人民“贵生”。贵生,就是看重生命、珍惜生命。可是老子又说过“外其身而身存”,很多人认为老子是不重视生命的。其实不对,老子说的“外其身”——不刻意顾惜身体,目的正是为了“身存”。正如这里所说要“无以生为”,即不把保命养生看得很重,也就是不刻意保养生命,其实目的正是“贵生”。不刻意养生要比刻意“贵生”更高明,效果更好。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那些无以生为者,指不过分看重生命的人,比贵生(过分看重生命)的人更加高明。这里过分看重的生命是谁的生命啊?是自己的生命。意思就是说不要太关注自己,那种不关注自己的人比太关注自己的人高明。由“无以生为者”去治理整个天下,他肯定会治理很好。就拿企业的董事长来说,你这个董事长要是什么都自己把持着,那下面的人就没有地方发挥智慧了,也就没有乐趣了,他们的价值也不能得到实现,于是就会消极反抗,事情做不好,你的企业也不能够发展。这是老子的一贯思想,他是要什么呢?要“贵人之生”,这个“生”是别人的生命,不是自己的生命。

        “贵生”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之一。老子主张“贵生”,但不主张刻意养生,而主张无为养生,顺应自然之道地养生。后来的道家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庄子》有一篇《刻意》,就是主张自然养生,而不要刻意去养生的。而到东汉道教创立以后,则发明了各种养生方法,其中有很多有为法是对老子无为养生的发展、改造。但无论何种方法,都不能离开老子虚静养神的根本原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dejingzhujie/75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